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内外阅读题

课内阅读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2、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3、《长征》一诗中,表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心情无比喜悦的诗句是:“”。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穷人》这篇课文写了、、、这几个穷人,主要人物是。全文反映了,赞美了。

2、《示儿》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是他时作的诗。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毕生的和无限的,表达出诗人渴望。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国家)作家的著名童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现实是;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现实是。这两个幻想说明小女孩又又。

4、《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中的情节改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课文写由于周瑜,要诸葛亮,想以此他。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借箭,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最后周瑜诸葛亮的才干。

三、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下列各题。

(一)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老爱看不起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箸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知识非常有限,枯燥了。〈给颜黎民的信〉

1.想想加点词句中的意思,再在括号里填上跟它意思差不多的一个词。

倘若()枯燥()缘故()

2.这段话主要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找出来画是横线。

3.仔细体会第四句话的意思,再填空。

4.这句话用“蜜蜂采花酿蜜”作比方,来说明应该怎样读书,句中的“蜜蜂”比方读书的人,“花”比方,“蜜”比方,“采得许多花,完备酿出蜜来”是比方读书时,阅读面要,才能。

(二)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i)!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根上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ěng)。(《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试按照“实际处境”——“幻觉”——“实际处境”的思路,把这个片段分为三层。(在各层末尾画“l”线表示)

2、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1)画线句子包含的意思是()

A.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连抽出一根小小的火柴都非常吃力。

B.说明难忍的严寒逼得卖火柴的小女孩顾不得害怕挨父亲的责打,鼓足了勇气抽出一根火柴取暖。

C.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心想卖掉每一根火柴来维持生活,即使连一根火柴都舍不得轻易用掉。

(2)、这个片段中出现的真实的事物有();以真实事物为根据而联想、想象出来的事物有()。

A、一根火柴

B、小小的蜡烛

C、成把的火柴

D、几乎冻僵的小手工艺

E、暖烘烘的大火炉

F、赤脚

G、烧过的火柴梗

3、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还轻。张思德同志是而死的,他的死是比还要重的。(《为人民服务》)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字。固:或

3、写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4、文中引用的司马迁的话是什么意思?

(四)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崖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1、文中“()”中的部分,是《》这首钢琴曲的内容。

2、请用“”画出“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句子。3、用“﹏﹏”画出描写海面静态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仿佛:陶醉:

5、找出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6、写出下列词的近、反义词。

()()()()恬静陶醉美妙波涛汹涌

()()()()

(五)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从“我又哭了”、“又勉强看了一遍”说明“我”。

2、“咬紧牙”表达了“我”对敌人暴行的无比。

3、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表明妈妈记住了,也记住了。

4、“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句话既是对母亲问话的,也是对课文开头的。

(六)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miǎo)[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坐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他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詹天佑》)

1.联系课文简要回答问题。(在括号里直接写出答案)

(1)“这条铁路”指哪条铁路?()(2)“这件事”指什么事情?()2.这段话中的哪一句话指出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把它找出来,画上“__”线。

3.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外宾们会怎样赞叹?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出几句赞叹的话来。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选字我们学过的课文《》作者是。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把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用横线画出来。(2分)

3、在这段话中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一个词,并说说好在哪里。(2分)

(七)(8分)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这段话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作者是丹麦作家。这位作家被称为“”(2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这句话中她曾经看到的美好的幻象有、、、。

(2分)

3、文中有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4、你还读过这位作家的其他童话作品吗?请再写出两个他的童话作品的名称来。(2分)

(八)(12分)

1、《竹石》由代诗人写的,全诗是这样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4分)

2、我们的船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从远处看,。

这段话是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写的。作者是在处观察榕树的。这段话描写的是榕树的态形状。(4.5分)

3、《凡卡》这篇文章是由、、三部分穿插写成的。其中,信中写了、这两件事,回忆写了、两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