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村落 脉脉水长流 》
关于古村落的歌曲

关于古村落的歌曲
关于古村落的歌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村落题材歌曲:
1.《一剪梅》:这是中国民间古曲,其歌词描述了古村落中苦
苦等待归人归来的妻子。
2.《梁祝》:这是中国四大传统爱情故事之一,歌曲中经常描
绘古代村落和江南水乡的景色和情感。
3.《小镇姑娘》:这是一首中国民谣,歌词讲述了小镇姑娘对
故乡村落的眷恋。
4.《那些年》:这是一首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题曲,歌词中描绘了古村落中的青涩少年回忆和爱情故事。
5.《乡间小路》:这是一首中国民谣,歌词描绘了古村落中安
宁宜人的田园风光。
6.《春天在哪里》:这是一首中国儿歌,歌词中描述了古村落
中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上是一些关于古村落的歌曲,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古村落的美丽景色、深厚情感和人们对家乡的眷恋。
咏芦花的七律诗

咏芦花的七律诗以下是十条咏芦花的七律诗:1. 《芦花情》秋风轻吹起荻花,如雪飘飞漫天涯。
不比桃李争艳色,却拥素洁美无瑕。
河边摇曳情何似,仙子凌波舞袖纱。
难道这般景致逊?自然纯朴韵尤佳。
2. 《芦花颂》芦花江畔自悠然,袅袅身姿映碧涟。
好似白云悠荡舞,又如银雪落前川。
轻摇慢摆随风意,浅笑安然对月眠。
谁说平凡无魅力?怡心悦目醉心田。
3. 《秋见芦花》秋来荒野见芦花,一片茫茫映晚霞。
宛若轻烟浮水上,恰如薄霭绕汀沙。
孩童嬉戏其间乐,飞鸟盘旋此处嗟。
这般景象不迷人?宁静祥和意自嘉。
4. 《芦花之美》芦花绽放满池塘,洁白轻盈扮素妆。
犹记儿时嬉戏处,几多欢乐在身旁。
如今重见情依旧,岁月难消韵味长。
岂会不令人沉醉?悠悠诗意梦中扬。
5. 《咏芦花》河边芦荻舞婆娑,雪絮纷飞笑语多。
恰似精灵迎旭日,宛如玉女唱情歌。
风吹浪涌悠然态,云卷霞舒自在哦。
难道此景无诗意?心中有爱韵成河。
6. 《芦花吟》芦花丛里觅诗魂,摇曳风中自有神。
不与繁花争艳丽,却留淡雅醉游人。
悠悠岁月情何在,漫漫天涯梦亦真。
怎不叫人心向往?超凡脱俗美如银。
7. 《观芦花》伫立江边望芦花,飘飘洒洒向天涯。
仿佛雪花从天降,恰似云朵落岸沙。
飞鸟惊起翩翩舞,渔人归来缓缓划。
难道这般情景差?赏心悦目忘归家。
8. 《赞芦花》芦花似雪漫汀洲,素影翩翩韵自悠。
可比仙子临凡世,更如瑞鹤立枝头。
寒霜冷露浑无惧,秋月春风总不休。
难道此君不称妙?清新脱俗气质优。
9. 《叹芦花》秋光瑟瑟见芦花,寂寞飘零叹岁华。
好似孤舟行海上,又如游子走天涯。
曾经繁茂今何在,旧日情怀梦里遐。
不会徒留伤感意?来年依旧美无瑕。
10. 《爱芦花》深深喜爱那芦花,洁白无瑕映晚霞。
好似银龙腾空起,又如玉兔卧平沙。
风吹摆动身姿美,月照生辉气质嘉。
难道心中能无爱?悠悠情意永无涯。
徽州民居聚落中的水文化意蕴

徽州民居聚落中的水文化意蕴作者:王锦坤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9期摘要:徽州民居聚落,跟山行,跟水走。
徽州先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愫,有着高超的理水技艺,具有卓越的水文化智慧。
物质形态的水车、水圳、水塘、水堰、水道,凝聚了徽州人生产生活的智慧;精神层面的水文化,折射出徽州人的风水意识、肥水不外流观念和对诗意栖居的向往。
关键词:徽州;民居聚落;水文化;意蕴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2019年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问研修”(gxgnfx2019092);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徽派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17Y023);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研究项目“明清徽商在扬州的文化生态建构研究”(2020ZDH07)。
徽州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地处皖南山区,依山傍水,黄山、齐云山、天目山贯穿其间,新安江、练江蜿蜒流过,青山如黛,粉墙黑瓦,溪水长流,风景如画,风貌独特。
徽州民居聚落,水环境要素众多,但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徽州水文化”,只有9条结果,表明学术界对此有关注,但关注度不够。
徽州先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愫,理水技艺娴熟,具有卓越的水文化智慧。
笔者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梳理徽州先民运用水文化的智慧,揭示其文化意蕴,品味徽州人对“水乃生命之源”的理解与践行。
徽州先民对水的高度重视,是管窥中国人重视水文化的一个缩影。
泰勒《原始文化》(1871)指出: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1]7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在《文化论》中说:“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
”[2]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分为“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即将文化看作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仅仅刊印在纸上的记载。
木叶情歌后溪河湾古寨,最美土家村寨的木叶情歌与千年梦境

木叶情歌后溪河湾古寨,最美土家村寨的木叶情歌与千年梦境如果将酉水喻为“土家族的摇篮”,那么,酉水之畔,位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后溪镇的河湾山寨,则是摇篮中的“摇篮”。
水碧山青胜却桂林山水无数后溪古镇如一卷耐人品味的田园诗,坐落在此的“中国最美土家山寨”河湾,便是这卷田园诗里最精彩的一章。
落花时节,风尘仆仆回到久别的家乡——酉阳,稍作休整,便邀约亲友,前往被著名诗人冉仲景称为最适宜私奔的地方——后溪河湾古寨。
在后溪,穿过长长的老街,很快来到码头,一行人登上木船,开始了愉快的水上之旅。
站在船头,极目四望。
远处,青山如黛、起伏连绵,郁郁葱葱的树林里,飞檐翘角的吊脚楼时隐时现,近处,碧波荡漾,三两扁舟悠悠划过,几位渔民正在撒网捕鱼。
秀美的湖光山色中,不时还传来悠扬的木叶情歌,传来渔夫悠远的号子,传来两岸花草树木的清香。
此情此景,让人不由高声吟诵。
后溪民间艺术家刘仲华老先生所作的《后溪赋》:“武陵山高酉水长,山水相依似画廊。
打渔船头渔歌放,吊脚楼上油茶香。
木叶悠悠惹人醉,舍巴翩翩庆吉祥。
桃花源里毕兹卡,天上人间两相忘。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也许是对家乡的一种偏爱,穿行于酉水河,总觉此地山水风情更胜桂林。
在这里,你不仅能领略到酉水河的秀丽和妩媚,还能感受到三峿山的雄奇和壮美;你不仅能观赏到山水相依的优美风光,还能不时听到土家人回肠荡气的山歌、渔歌、木叶情歌;你不仅能从河岸岩洞里探寻土家先民遗留的典故,还可以从悬崖绝壁上的悬棺遗址窥见深邃而神秘的历史。
养在深闺人未知600年摆手堂演绎动人情歌“河湾观景台到了”,为我们充当导游的刘仲华老先生一声轻呼,把我从遐思中拉回到眼前。
从高处俯瞰河湾,既似一幅水墨淡彩的画卷,又如一个熟悉而奇幻的梦境:寨子沿酉水河岸依山而建,清一色木结构板屋和吊脚楼,逐层向上递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寨子四周梯田层层环绕,绿意盎然。
没有车流喧嚣,没有市声嘈杂,偶有几声鸡鸣犬吠却更添幽静,河湾,实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
赞边城的七律诗

赞边城的七律诗以下是十条赞边城的七律诗:1. 《赞边城美》青山绿水映边城,古巷悠悠韵味浓。
吊脚楼前诗意满,岂不比那桃源同?例子:哎呀,那青山绿水的画面,就像画一样美!2. 《边城风情》边城风景醉人心,石板路长岁月深。
质朴民风多温暖,能不令人常牵魂?例子:你看那石板路,真的是承载了好多故事啊!3. 《颂边城》悠悠边城岁月长,沱江流淌闪波光。
如画景致惹人恋,不是仙境又何妨?例子:哇塞,沱江的波光简直太迷人啦!4. 《边城印象》边城楼阁立江边,夜色迷离月正圆。
如此美景难相忘,犹如梦幻在眼前。
例子:那楼阁在江边的样子,真的太有感觉了!5. 《赞边城夜》边城夜晚灯火明,歌声袅袅入人心。
这般欢乐氛围好,谁能不爱此风情?例子:听着那歌声,整个人都陶醉了呢!6. 《爱边城》边城处处有奇观,一草一木皆含情。
深深爱上这方土,难道不是心之倾?例子: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人好喜欢呀!7. 《边城魅力》古朴边城魅力足,风俗独特引客瞩。
这般迷人好去处,不游一次心不舒。
例子:这独特的风俗,真的太吸引眼球啦!8. 《忆边城》回想边城那时光,美好记忆心中装。
它的魅力永难忘,不是故乡胜故乡。
例子:哎呀,一想起边城就觉得好温暖呀!9. 《赞边城人》边城之人最热忱,善良质朴暖人心。
如此可爱的乡亲,怎能不让人感恩?例子:那些乡亲们真的好热情好客呀!10. 《恋边城》深深眷恋着边城,山山水水皆含情。
永远难忘此佳境,定要再来走一程。
例子:我真的好恋着边城呀,一定要再去!我的观点结论:边城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风情的地方,值得我们去赞美和留恋。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礼”并不一定是文明的东西,旧时的礼有更多的残酷成分。
费孝通说,孔子虽然有恻隐之心,也没有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这和法律中的惩罚功能大概是一致的,是以一种强制力维持一种秩序。
那么,礼和法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中经验的累积和调整,是在人们相互配合向环境索取资源的行为中发生的,不是个人自行规划的,而是实践先于规范、然后累积的文化。
这种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没有哪个社会没有传统,即使现代社会也离不开传统,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作用。
其实,法治本身也可以成为传统。
不过在前现代的乡土社会里,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大、更重要。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变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事实上,在传统社会里,因为环境变化的缓慢,人们应付生活的一套文化和规范也就变化很小了。
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有什么变化,但是变化缓慢并不等于不变化。
宋朝的社会生活与唐朝的就很不一样,唐朝的文化就比宋朝的文化开放得多。
低调了千年的古村落却因一部电影走红

低调了千年的古村落却因一部电影走红
佚名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7(0)22
【摘要】说到福建,你可能会想到:小资情调慢生活的厦门鼓浪屿,或是“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
殊不知福建隐匿一个千年的美丽村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真正去过的人却都流连忘返。
【总页数】3页(P58-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学保护延续千年古村落的昔日繁华——江西省婺源县汪口村古村落保护的几点体会
2.六神花露水视频走红的背后——专访上海家化事业一部市场总监秦奋华
3.时空紧张感下的另类电影鉴赏形式解读--以“×分钟带你看完电影”走红为例
4.“凡尔赛文学”:低调的炫耀与走红
5."凡尔赛文学":低调的炫耀与走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凤凰传奇-行香子(《经典咏流传》第7期)歌词

凤凰传奇-行香子(《经典咏流传》第7期)歌词《行香子》是凤凰传奇在《经典咏流传》第7期中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宋代秦观作词,赵照作曲,邢迟编曲,也是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香子歌词,分享给大家!行香子歌词行香子 (Live) - 凤凰传奇词:「宋」秦观曲:赵照编曲:邢迟音乐总监:刘卓乐团:V Band键盘:孙梦迪/李海郡键盘/PGM:尹岳洋吉他:金天/崔万平贝斯:李九君鼓手:卢炜打击乐:胡宇飞和音:张炜/刘芳/关冰效/曾嵘弦乐:靳海音®弦乐团爱尔兰哨笛/竹笛:赵雪古筝:申依靖混音:周天澈混音团队女: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李花白菜花黄男: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女:正莺儿啼男:莺儿啼女:燕儿舞男:燕儿舞女:蝶儿忙男:蝶儿忙合:蝶儿忙女: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男:女: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男: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女:正莺儿啼男:莺儿啼女:燕儿舞男:燕儿舞女:蝶儿忙男:蝶儿忙合:蝶儿忙女:正莺儿啼男:莺儿啼女:燕儿舞男:燕儿舞女:蝶儿忙男:蝶儿忙合:蝶儿忙男: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女: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合:李花白菜花黄凤凰传奇个人简介凤凰传奇,中国大陆音乐组合,成立于1997年9月,由杨魏玲花、曾毅组成。
2005年在星光大道获得年度亚军,同年推出首张专辑《月亮之上》。
2006年获得2005年度深圳原创歌曲颁奖典礼年度最佳组合奖。
2009年发表专辑《最炫民族风》。
2011年推出单曲《相亲相爱》、《绿旋风》。
2012年,发行《舞动奇迹》广场舞教学专辑,同年获得第十一届CCTV-MTV音乐盛典颁奖典礼内地年度最佳组合奖、百度音乐2012十大金曲冠军、百度音乐10年民族风尚歌手奖。
2013年获得深圳鹏城歌飞扬2012年度颁奖暨星光十年音乐盛典”“星光十年成就”奖。
2016年11月30日,推出专辑《远方的远方还是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悠古村落脉脉水长流——《桐庐深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瞿潮音单位名称杭州市求知小学课题概览课程名称:《我与杭州》课题名称:《桐庐深澳》授课班级:五年级授课时数 1课时依据标准《我与杭州》课程标准(修订稿):1.总目标的要求:“了解家乡的自然与环境,认识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增强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3—6年级阶段目标中的要求:“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能用具体事例说明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初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了解家乡的历史,能说出家乡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的要求:“初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历史,通过讨论或其它相应活动,使学生知道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早期人类活动情况。
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发挥社会课程资源的作用,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早期人类活动情况。
”“知道家乡的重要传统节日,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尝试用语言描述当地的民俗和风土人情。
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当地在过重要节日时有哪些风俗和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我与杭州》五年级第20课“桐庐深澳”是本册的选学内容。
由“明清古建筑”、“地下长流水”、“悠悠石桥情”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特点是让学生了解深澳村的古老建筑、古人留下的水利系统和古石桥的悠久历史。
深澳村的特点以其古老、淳朴而称著,在“明清古建筑”这一部分,主要分为古民居、古祠堂。
教材呈现了“天井、房柱、房梁、板壁”的细节照片,让学生从这些细节来感受古民居的特点,领略它的古朴。
同时拓展了古镇祠堂建筑的介绍,让学生感受这里的祠堂建筑的独特:青石雕刻的柱子、牛腿、梁、枋。
第二部分是“地下长流水”,这是因为深澳村濒临应家溪而建,整个老村建在溪滩上,因此深澳有一个自成一体的独立的供排水系统。
教材以资料卡片形式介绍了以水得名的深澳独特水系;同时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深澳的水渠与“井”。
教材第三部分“悠悠石桥情”是介绍深澳的古桥。
通过对石桥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认识深澳石桥的特点,感受石桥的风韵。
通过学生对周边桥的调查,拓展古今桥建筑的风格,感受石拱桥的坚固与美观。
学生分析地方课程致力于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学生固有的信息更合理地展开教学实践活动。
为了弄清学生对桐庐深澳的认知度到什么程度,我粗略地制作了一张“古村深澳知多少”的调查表,从五年级4个班随机抽查了30名学生进行问卷小调查,结果如下:知道桐庐深奥的有(10)人,占(33.3%);知道地名由来的有18人,占(60%),主要是预习课文后所得;知道深奥名胜建筑的有8人,占(27%);知道其历史文化的有3人,占(10%).根据调查可知,一部分学生对桐庐深澳还是有所了解的,少部分同学还去游览过,但是对深澳村的古建筑风格和水利排水系统了解不多。
学生对深澳的认知停留在知道、听说、游玩过的感性认识层面,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大杭州的这一处古迹,不仅要从景观、特色等方面去了解,更要去挖掘它内在的价值和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层面通过图片欣赏、资料阅读等方式,了解深澳古镇的风韵。
2.了解层面在文字阅读、图片欣赏中,了解古建筑的特色和自成一体的供排水系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领略安澜桥的兼顾美观。
3.感受层面通过收集相关古建筑资料和古镇的传说、历史资料,体会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古建筑的特色和自成一体的供排水系统解决措施:开展课前资料收集,课内小组讨论教学难点:通过收集相关的传说、历史资料,体会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并介绍给游客。
解决措施:大家一起话说故事,结合故事谈自己的理解。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课前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以及相关故事,完成下面的调查表。
桐庐深奥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桐庐旅游的圣地。
它由环溪村、徐畈村、深澳村、获浦村组成,它们像4颗珠子一样,由应家溪串成。
这几个村落,都是在慢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家族为单位自然形成。
千年建筑、百年老宅、宗祠是最具代表性与说服力的。
本课教材由“明清古建筑”、“地下长流水”、“悠悠石桥情”三个部分组成,从对深奥整体认知,到建筑景观及对水系的理性思考,从编排上是从整体的到局部,从总到分,符合学生先把握整体再到局部的认知规律。
古建筑特色的总结是对学生观察力和总结能力的练习,对深奥的认识不仅仅只停留在欣赏层面,而且让学生深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也可以参考如下的一些措施与建议:(1)利用第二课堂或假日小队的活动亲自游览桐庐深奥,欣赏古建筑和自然景观,感受千年古村落的美丽,激发家乡的自豪之情。
(2)了解一些水利循环的知识,探究深奥自成一体的水洗价值和成因,课外收集深奥的历史和传说,课内与同学交流分享。
(3)可查找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桐庐文史资料第八辑---桐庐古建筑》一书,更全面、完整地了解深澳古建筑及文化。
(4)通过课内所学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能简单地向中外游客介绍桐庐深奥,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课所需材料和资源(或课前准备)1.教学演示课件,支持多媒体教学的音像设备。
2.学生课前完成的调查表、收集深澳古建筑及水渠的照片和相关文字资料。
3.学生课前收集关于深澳的典故、名人轶事和诗歌。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2-3样,小组内不重复)教学过程一、寻村看水1.猜地名出示杭州日报报道的标题《有一个地方,是你梦里的江南水乡》及深澳各村的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地名。
2.谈感受请去过桐庐深澳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古老、清幽、白墙黑瓦、井渠林立、潺潺流水)3.观报道出示这篇报道的内容(简介桐庐深澳镇的概况:杭州市桐庐县的深澳镇由深澳、荻浦、徐畈、环溪四个村落组成,深澳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设计意图】先用杭州日报报道的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用大量直观的图片引学生入情入境,让没去过深澳的同学有形象直观的了解,去过的同学能通过图片勾起脑海中原有的记忆。
最后出示报道的内容,对深奥的概况做简单的介绍,令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访村探水(一)访村记1.说民居(1)刚才的报道中提到了这里的建筑古朴而有特色,其实我们的古建筑的探源小组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让他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民居组)(出示ppt)图组1 神农堂、怀素堂、恭思堂等古民居的全景图图组2 天井、房柱、房梁、雕刻板壁的细节图(2)你发现了这些建筑有些什么特色?预设1:建筑形式类同,多为四合式院落,院内有天井预设2:院落外观简朴,但梁架、门窗等的木雕十分讲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资料,通过图片的观赏总结明清古建筑的特色,这是对学生搜集信息能力、观察总结能力的练习。
在图片出示中我分类了古建筑的全景图和部分小品建筑的细节图,让学生对这些明清古建筑有更全面的认知。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这些古建筑的特色,不仅由表及里的感受古建筑的风貌,对学生也是一个思考总结的提升。
(3)补充“恭思堂”资料在这些古建筑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恭思堂。
它建造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面积1165平方米,整幢房子建筑时间就有十年,单单雕刻就达三年之久。
且不说房梁、窗棂、门板上的十二生肖、二十四孝、《三国》故事和《水浒》故事,光是房柱上的一百多只牛腿就有圆、浮、镂等多种木雕的手法,展现缠枝花卉、福禄寿喜字样的图案。
是深澳古村的代表性建筑。
如今在恭思堂住着的胡家瑄正是当初建造者申屠济成的后代,今年正好100岁,精神矍铄,曾参加过央视《北纬30°·中国行》的录制。
(文字结合图片)【设计意图】“恭思堂”作为古民居的典型代表,资料的补充,也拓展了他们对古民居的了解,而且通过申屠济成引出下文。
2. 话祠堂在深澳古镇上,不止是刚才提到的这位恭思堂建造者申屠济成姓申屠,这里大多村民都姓申屠,因而还建有申屠宗祠,是浙江省有代表性的明、清祠堂建筑。
(图片)(1)古建筑小组(祠堂组)给大家出示搜集的图片,简单介绍(ppt)(2)申屠氏祠堂的资料补充3.谈拱桥(1)古建筑小组(拱桥组)给大家出示搜集的图片,简单介绍(ppt)(2)以“安澜桥”为典型,学生自主赏析古代石拱桥的坚固、美观。
【设计意图】石拱桥也是深奥的典型建筑之一,它的坚固美观和悠久历史都值得称赞。
在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以学生搜集展示资料,自我赏析为主。
学生之前学习过课文《赵州桥》,同为古代石拱桥,具有借鉴和迁移作用。
(二)探水篇1. 深澳以水得名,指的是深藏在地下的沟。
“古代水系”探源小组汇报员:通过查找资料、访问村中老人等方式,我们对深澳的水系有了一个比较深的认识,下面我代表我们“古代水系”探源小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图文并茂介绍解说)【参考】深澳村濒应家溪而建,整个老溪建在溪滩上。
申屠氏先人在规划村落建设时,首先规划了村落水系。
深澳的村落水系是一个独立的供排水系统,它由暗渠、明沟、坎井、水塘和溪流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
第一个层面,为减少应家溪洪水对村庄的压力,在村西侧沿山开凿一条人工溪流,称为后溪。
它将应家溪上游的屏源溪水自环溪分流引入,平时可作灌溉,洪水时可以分洪。
后溪与应家溪将深澳村夹在其内。
第二层面在应家溪上游西侧开挖一条800余米的暗渠,自南向北从村的东侧将水引入村内。
暗渠深入地下4米,渠宽1.5米、高2米,用卵石砌壁拱顶,人可以自由进入疏浚。
进入村内的300余米暗渠,每隔一定距离开口建一水埠,供村民下埠使用。
当地人将这种深入地下的埠称“澳”。
由于它较深,故又称深澳,村落也因此为名。
第三层面是两条与“深澳”平行的地面水沟。
其水引自屏源溪,在进水口设置闸门以控制水量。
水渠穿越村落,流经各家各户的门前屋后,供日常使用,同时起着归集地面雨水,带走生活污水的作用。
古建筑天井下的出水沟与这些水沟相通。
第四个层面是村头的大水塘。
平时蓄水,是村内清洗污物、农具所在处。
后溪可注入塘内,塘北头有出水口,建有闸门。
第五个层面,是村内的十七口坎井。
这种露天水井呈畚箕形。
坎井三面卵石砌壁,一面铺以石质踏跺斜入井下供人使用。
这些坎井一般均有进水暗渠和出水渠,其中有些坎井相互联通。
五个层面的水系,各自独立又有机联系,充分调控地面和地下的水资源,在村内自成一体系,至今村民大多数沿用这种用水习惯。
2. 拓展:千年以前就有如此深远的规划,我想对深澳的先人说:……【设计意图】深澳村的村内水系,不仅反映了一种文化思想,也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也体会千年前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对先辈精妙的设计肯定倍加叹服,拓展练习时会更有切实的内容可写。
三、赏村赞水正如大家的感受,深澳古建筑古朴精雅,深澳水系源远流长,深澳迎接着来自四方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