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 南师附中高一上语文期中测试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但还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

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中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将超过癌症。

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

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峥.嵘(zhēng) 脊.骨(jí)跬.步(kuǐ) 僇.人(lù)B.跫.音(qióng) 彳.亍(chì) 颓圮.(qǐ) 惶.惑(huáng)C.慰藉.(jiè) 引擎.(qíng) 按捺.(nài) 蛰.居(zhé)D.剑戟.(jǐ) 深邃.(suì) 涟漪.(yī) 缱绻.(juǎ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北京支持俄出兵克里米亚,因为自身现实问题,却必须反对克里米亚公投,这是之举,以免今后演成“请君入瓮”之局。

②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的暴力恐怖案件。

恐怖分子手持长刀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伤亡。

③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的。

A.未雨绸缪耸人听闻花团锦簇 B.防患未然耸人听闻花好月圆C.未雨绸缪骇人听闻花团锦簇 D.防患未然骇人听闻花好月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专家们认为,高校应当编写通识类教材,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进行授课。

B.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C.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D.在“钱学森之问”的鞭策下,我国一流高校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新路,且不断强调各自的办学特色,以吸引与学校气质相契合的优秀学生。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峥嵘岁月稠.(多)②用.心一也(因而)③今之众人..(一般人)④术业有专攻.(研究)⑤举酒属.客(嘱咐)⑥则天地曾.不以一瞬(曾经)⑦箕踞而遨.(观赏)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兴趣)⑨适.彼乐土(去,往)⑩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都)A.①②④⑦ B.③⑥⑦⑨C.③⑤⑦⑩D.①③⑦⑩5.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句读之.不知耳得之.而为声B.其.皆出于此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D.徘徊于.斗牛之间善假于.物也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词,又称长短句。

2019-2020学年南师附中高一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南师附中高一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模块试卷请同学们将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对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蛩音颓杞强劲.(jìn) 彳亍..(chì,chù)B.蛰居涟漪窗扉.(fei) 迂.(yú)回C.雾蔼遐想慰藉.(jí)挥斥方遒.(qiú)D.甬道蜿蜒召.唤(zhào)虹霓.(ní)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其“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为《小石潭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因谥号“文”,故后人又称“韩文公”。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二人并称“苏辛”。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朴素明朗、隽永清新,诗人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愿每一个人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美好祝愿。

B.“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在此处作动词用,意为视权贵如粪土一般,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学生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

C.《致橡树》中诗人先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木棉、春雨等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了否定,然后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D.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对“教养”的追求应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江南的冬景》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模块试卷请同学们将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对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蛩音颓杞强劲.(jìn) 彳亍..(chì,chù)B.蛰居涟漪窗扉.(fei) 迂.(yú)回C.雾蔼遐想慰藉.(jí)挥斥方遒.(qiú)D.甬道蜿蜒召.唤(zhào)虹霓.(ní)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其“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为《小石潭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因谥号“文”,故后人又称“韩文公”。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二人并称“苏辛”。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朴素明朗、隽永清新,诗人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愿每一个人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美好祝愿。

B.“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在此处作动词用,意为视权贵如粪土一般,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学生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

C.《致橡树》中诗人先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木棉、春雨等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了否定,然后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D.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对“教养”的追求应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江南的冬景》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

文章多次引用古诗,为描写江南冬天的景致添加了韵味。

1B.《想北平》中老舍用平实、朴素、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北平的思念,他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入手,描写了他心中的北平,全文情真意切。

C. 《我心归去》中作者表达了对故乡内涵的理解,作者认为故乡是每个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血,泪,还有汗水,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之处。

D. 贾文轩的《前方》中认为“人的悲剧性实质”主要在于人总要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从而通过离开故乡,闯荡世界来获得生命的快感。

5.下列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就.有道而正焉(根据) 而绝.江河(横渡)B.善.万物之得时(羡慕) 悟已往之不谏.(借鉴)C. 请事.斯语(实行) 摄.乎大国之间(夹)D.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居.则曰(过了一会儿)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诸侯以.惠爱为德B.方其.破荆州/余嘉其.能行古道C.因.之以饥馑/因.坐法华西亭D.感吾生之.行休/郯子之.徒7.下列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石之铿然有声者B. 不吾知也/复驾言兮焉求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农人告余以春及D. 遂见用于小邑/既自以心为形役8.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归家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远离官场、固穷守节的决心。

B.《师说》中采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手法进行论证,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及择师的标准。

C.《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苏子在客人的洞箫声中愀然感伤,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后在客的劝导下,逐渐领悟到投身自然的快乐。

D.《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夸张的手法凸显西山的高峻雄伟,借此表达出诗人不与世俗苟同,追求自然与自我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9. 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林海音在《窃读记》中记录了自己曾站在书店里看不花钱的书,在读书中长大的经历;而王小波在2《我的精神家园》中也记录了自己偷看父亲书的经历。

B.在《站着读与跪着读》中,陈四益用清晰有力的语言告诉读者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而刘烨园的《大地重现》则用优美的语言告诉读者:经典总是久久地感动着全人类。

C.叔本华在《读书与书籍(节选)》中主张读严肃的作品,通过经典阅读获取思想资源;王开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也强调青年应当与好书为友。

D.黄永玉在《书和回忆》中记录了自己童年时的阅读经历,他从小就酷爱读书,阅读兴趣广泛;而严峰《好书》则介绍了他二十多年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一本经典《苏菲的世界》。

10. 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的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黄昏到夜晚的几个片段渲染离情似梦的气氛,情意绵长。

B.北岛的《生命幻想曲》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将儿童眼中美好的童话世界和现实黑暗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

C.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中,以泥土及其衍生意象为情感载体,象征人民卑微而博大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D.《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向往。

11.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何以为家》专题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苏雪林从家的观念起笔,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表现出作者对家和家园的认识和思考。

B.方令孺选择了一个中秋夜晚,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在月光山水与人的情景交融之中,完成了对家的感悟。

C.丰子恺从居家的角度全文详细记录了他在南京缘缘堂的生活,结尾直指内心,展示了无家可归和到处为家的对立与统一。

D.周国平则从“家是一只船”写起,述说了一条条人们念家的理由,抒情与管理相结台,文章十分耐读。

12.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域外放事》专题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两块面包》中,女主人公玛莎认定巴姆勃格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画家,于是偷偷给他的面包上抹了黄油,这导致巴姆勃格的作品完全毁了。

B.《芳邻》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邻居家的描述和自己家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展示了男权主义压迫下女性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C.《最后一便士》全文记叙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蛋糕店老板为一位穷苦的老人提供免费蛋糕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D.《大卫的机遇》中,主人公大卫在路边睡着之后,先后有美丽的姑娘、绅士先妇和他的仇人来到他身边,但所有人最终都和他没有交集。

3二、文言文阅读(10分)钱塘勤上人诗集叙苏轼昔翟公罢廷尉①,宾客无一人至者。

其后复用,宾客欲往。

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世以为口实。

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

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

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

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

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

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

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

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

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

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

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②。

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

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

余然后益知勤之贤。

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

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注释】:①翟公罢廷尉,典故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借汉文帝时期大臣翟公失势又得势的遭遇,针砭世态炎凉。

②其室,指惠勤的居室。

1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然余尝薄其为人薄:刻薄B.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显:明显C. 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徒:仅仅D.其不负公也审矣审:清楚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一项是()(2分)A.钱塘即今杭州市。

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勤上人即文中的僧人惠勤。

而文中所说“治《诗》《书》”则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

B.文章通过对比翟公和欧阳修对待宾客的不同态度,全力突出了欧阳修的待士之厚,为下文惠勤对欧阳修的深切怀念做了充分的铺垫。

C.文中欧阳修虽然不喜欢佛教和老庄哲学,但因为惠勤品质突出,让欧阳修为之破例,对他多有提携,而惠勤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厚爱。

D.行文未将重点放在惠勤的诗歌评价上,而是通过写欧阳修以及惠勤与欧阳修的交往,引导人们知其4人而观其诗,这是特殊高妙的推荐。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与翻译(22分)16.课内文言文默写(每空1分,共14分)(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5)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6)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8)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9)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

(《论语》)(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