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合集下载

中法日常生活礼仪差异及其文化解读

中法日常生活礼仪差异及其文化解读
ZH O U Xi a o ho ng ,Y A N G Fe n 。
( 1 S c h o o l o f F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H u b e i Un i v .o f Te c h. Wu h a n 4 3 0 0 6 8, C h i n a;
尊重 , 促进交往 。 [ 关 键 词 ]跨 文 化 交 际 ;中法 礼 仪 ; 差 异 ;文 化解 读
[ 中 图 分 类 号 ]G1 2 5
[ 文献标识码] :A
The Di f f e r e n c e o f Chi ne s e a n d Fr e n c h Da i l y Li f e Et i q u e t t e s a n d I t s Cu l t u r a l I n t e r pr e t a t i 0 n
t ; o n
礼 仪是 人与人 之 间交 流 的行 为 准则 与 规 范 , 是

或旅 游 , 都 感受 到 了 中法 礼仪 文化 的碰撞 , 这 种碰撞 包含语 言 和非语 言 方 面 的差 异 , 发 生过 不 少 误 会 或
种语 言和 工具 。礼仪 是 宗 教 、 历 史 文 化 发 展 的产
[ 摘
要 ]在 中法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因礼 仪 上差 异 而 引起 的误 解 和 尴 尬 时 有 发 生 。这 些 差 异 源 于 两 个 民族 历 史 文 化 背
景 的 不 同 。 了解 这 些 差 异 及 其 文 化 渊 源 有 利 于 我 们 在 对 法 语 国 家 乃 至 对 西 方 其 他 国 家 的 交 往 中 , 相互理解 , 相 互
第 2 9卷 第 6期

中法礼仪异同趣谈

中法礼仪异同趣谈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
不要用个人的刀子。黄油取出要放在旁边的小碟里,不要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面包涂上黄
油,而应该一次扯下一小块,吃一块涂一块。

6.吃色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的话,可以用左手拿一小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
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说:“谢谢你,不
要了。”

16.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
中法礼仪异同趣谈

餐桌上的礼仪,中西也很不相同。吃西餐要讲究仪态姿势,但法国
人在餐桌上的礼仪并不仅止于此,主要还表现在交际中。如宴请客人,
主人应安排座次。其基本原则则是男女宾客杂坐。如主客共八人,长方
餐桌,则男女主人两头对坐,宾客六人、两边各三人。一边可将女宾置
中间,两边各为男宾;另一边则将男宾置中间,两边各为女宾。这样每
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已经人口的肉骨或鱼刺,不要直接吐入盘中,而要用叉
接住后轻轻放人盘中,或者尽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盘子的边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应先吐
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
会,先安排老人上座,以示尊敬;余下依辈分,或者男客一边,女客一

从节日看中法文化差异

从节日看中法文化差异

从节日看中法文化差异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庆祝重要的历史、宗教或文化事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差异。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文化大国,中国和法国的文化差异在节日中也得以体现。

本文将从节日的内容、庆祝方式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分析中法文化差异。

首先,从节日的内容来看,中法两国的节日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春节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庆祝新年的方式。

春节通常在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和新年的前15天庆祝,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家庭聚会、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等。

此外,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也是中国人民隆重庆祝的节日。

而在法国,国庆日(7月14日)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法国人民庆祝独立和革命精神的方式。

这一天,法国人民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焰火表演,以庆祝法国的独立和自由。

此外,劳动节、复活节、圣诞节等也是法国人民热衷庆祝的节日。

其次,从节日的庆祝方式来看,中法两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节日通常以丰盛的饭菜、烟花爆竹和传统的表演艺术为庆祝方式。

人们会亲朋好友一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品尝各种特色美食。

此外,人们还会观看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而在法国,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注重艺术和文化的体验。

人们会参加音乐会、芭蕾表演、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以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品味法国的文化。

此外,人们还会举办大型游行、露天音乐会和烟火表演,以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

最后,从节日的文化背景来看,中法两国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节日上。

中国的节日通常与农耕文化、传统习俗和神话传说有关。

例如,春节庆祝的是农历新年,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祭祀祖先。

而法国的节日则更多地与历史事件、政治和宗教有关。

例如,国庆日是法国大革命胜利的象征,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

总之,中法两国的文化差异在节日中得到了准确的体现。

无论是节日的内容、庆祝方式还是文化背景,中法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法国和中国的风俗礼仪有何不同?

法国和中国的风俗礼仪有何不同?

法国和中国的风俗礼仪有何不同?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法国和中国的风俗礼仪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

一、社交礼仪方面的差异1. 社交礼仪在法国,人们注重礼仪和对越来越多的礼仪规矩的遵守。

例如,他们不会进入房间的时候忘记打招呼,也会在见面和告别时握手或轻吻对方的面颊。

与此相比,中国人在社交场合中的礼仪更加注重尊重和谦虚。

在中国,人们会称呼长者和上级为"大人"或者"先生",并避免任何行为或言辞有可能损害他人尊严和尊重。

2. 礼服和形象在法国,人们注重穿着得体和形象的维护,穿着得体的服装在社交中是相当重要的。

男士们通常都会穿着西装、领带以及皮鞋,女士们会穿着款式优雅的连衣裙或套装。

而在中国,人们的着装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男士们会选择传统的服饰如中山装,女士们会选择穿着旗袍等传统服装。

二、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1. 餐桌礼仪在法国,用餐礼仪非常有讲究。

他们注重餐桌上的礼仪规矩,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品尝美食这些都是法国人在日常用餐中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在用餐时,法国人通常喜欢交谈或者品味美酒,可以说用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

而在中国,必须遵守一些特定的用餐礼仪规矩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

人们将非常注重用餐礼仪,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品尝美食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人的餐桌通常都是小而舒适,与家人和朋友共进晚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2. 点菜方式在法国,点菜的方式通常都是通过菜单,通过看一份菜单并选择出口感和喜好足够熟练地点餐。

此外,如果你要和朋友共享菜肴,也可以选择把食品放在盘子中心,让每人轮流品尝。

相比之下,在中国,点餐的方式会更加灵活,会根据餐厅和餐桌的类型来有选择地点菜。

一般而言,如果是宴会,会预订一系列菜肴,而在普通餐厅吃饭,你可以自行点单或者凭感觉评估食物的品质,而且无论食物数量或质量都比较重要。

中法文化比较

中法文化比较

中餐
法餐
建筑
中国的居住建筑文化 法国的居住建筑文化
在中国北方,居住多是成片聚居, 法国与西欧平原,地形平坦, 而建筑物也主要是平顶房。由于北方位 大部分居民都是集中连片分布。 于中原腹地,自古以来,经济发展水平 只有在少部分山区,具有少数居 很高,于是出现了各种大院与府第,这 民居住。由于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充分显示了中原大地的繁荣。比较有代 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法国人选 表性的有北京的四合院。 择到山区居住,享受接近自然的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潮湿多雨,宁静。 说道居住文化,不得不提下 夏季高温,人们的房屋建筑更加注重的 是通风防潮。再加上南方多山地丘陵, 法国的建筑。和大部分欧洲国家 没有大面积的适合居住区,因而人们成 一样,法国的建筑大部分是哥特 分散居住形态。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 式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巴黎 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 圣母院等。典型的哥特式大教堂, 在典型的南方村落,小桥流水人家基本 其外观与内部一样具有同一特 上是普遍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周庄 点—轻盈垂直,插向天空。 以及江西婺源的村落。
法国的节日
四.法国国庆日(7月14日)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 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五.冥节(11月1日) 在陵园,墓地被菊花点缀。尽管墓地的沉痛气氛,小学生为本年假期的 头一日而欣喜若狂。 六.圣喀德琳节(11月25日) 11月25日圣喀德琳节是专门庆祝满25周岁尚未婚配的姑娘的节日。 在这一天,姑娘身穿节日盛装,每人都亲手制作一项别出心裁,与众不 同的帽子,招摇过市,到与自己姓名相同的大街,在圣人塑像面前献上 一束鲜花,然后到大时装店去跳舞,饮酒狂欢,这一天她们每一个人都 是真正的皇后。

中法日常生活礼仪差异及其文化解读

中法日常生活礼仪差异及其文化解读

中法日常生活礼仪差异及其文化解读作者:王畹汀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3期摘要: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一种语言和工具,是宗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不同的宗教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礼仪。

法国由于受宗教文化影响,它的民族风俗和思维方式与我们的不同。

他们注重独立性、自主性、服从性、开放性、变化性、人格的重要性、礼仪的简单性。

而在中国文化、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人重视家庭、人际关系、谦虚、含蓄、强调大同,对外开放以后,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频繁。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法国,无论是留学还是旅游或商业活动,都能感受到中法礼仪文化的碰撞。

碰撞包括语言和非言语的差异,产生了许多的误解,本文意在帮助大家通过了解法国的文化来避免两国文化间产生不必要的碰撞。

本人对法国文化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并且和法国留学生交流探讨,所以总结出了几点中法礼仪之间的差异,希望帮助大家增加对法国文化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尊重对方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各领域间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法礼仪;文化解读一、见面礼仪的差异法国和中国在见面礼仪方面有许多差异,其中包括称谓、问候方式、行礼、介绍等方面。

(一)称谓中国人讲究长幼、尊卑、亲疏的人际关系,对待上级不能直呼其名。

中国人敬老在称呼中加上如“老大爷”、“老大娘”、“老先生”甚至“某(姓)老”都表示尊敬的意思。

对不熟悉的人也会用亲属称谓,如“叔叔”“阿姨”等称呼。

对有职位的称呼职务,在学校称老师(先生),以此表示一种尊敬,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知识和对官职权贵崇尚的文化。

法国人见面时,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和职位,一般一律称先生“Monsieur”女士“Madame”或小姐“Mademoisele”,绝不能加姓氏,包括在校园里对老师的称呼也都是如此,以此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敬。

如果对长辈直呼其名也会有不敬的感觉,所以普遍场合也会用“oncle”叔叔或者“la tante”阿姨来称呼。

中法两国文化习俗禁忌比较[权威资料]

中法两国文化习俗禁忌比较[权威资料]

中法两国文化习俗禁忌比较摘要:不同民族人民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禁忌,相互之间交往,必须熟识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禁忌。

本文将就中国和法国文化中的习俗禁忌进行比较,并追踪其历史和原因,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启示,在与法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从容不迫,优雅自如。

关键词:法国文化习俗禁忌差异一、引言201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中国当红明星范冰冰以仙鹤装出席,想要继“龙袍装”后再秀浓郁中国风情。

然而,这次却换来了“谩骂”。

红地毯的图片传到网上以后,更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直接炮轰范冰冰无知。

为什么呢?原来“鹤”虽然在中国人眼中是吉祥的象征,但在法国人眼中,grue(鹤)则代表着“不忠贞”。

在法语俗语中,grue常用来指“荡妇、娼妓”,如法语短语“faire le pied de grue”即指“妓女在路边招嫖”。

二、什么是禁忌禁忌是指因社会习俗或感情上的反感而产生的禁忌或忌讳。

禁忌的英语对应词是taboo,也有写成tabu,有人将它音译为“塔布”(Taboo),该词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Tongan(汤加语)。

18世纪英国航海家份姆斯・库克((James Cook)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并将该词引入英语。

实际上,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罢了。

三、法国文化中的常见一些禁忌1.话题禁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问“吃了吗?”或“你去哪儿?”,谈话中也经常谈及工作收入、生活年龄等个人问题的话题,因为这样才像朋友。

而在法国,如果你问有关个人的年龄、财产、工资收入等私人问题,就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所以法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谈谈天气这样中性的话题,不涉及任何隐私。

事实上,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单薄,家庭成员之间受“三纲五常”的古代传统影响,崇尚集体生活。

“亲密无间、无所不谈”正是中国人所期望的朋友之间的融洽关系。

而在法国,他们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个人。

2.关于“老”字的禁忌中国是一个“敬老尊老”的社会,把“扶老人过马路,给老人让座”视为道德的表现。

中法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法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中法餐桌礼仪的差异有哪些一、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二、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以礼待人,这是所有家长教小孩子的话。

法国也是一个讲文明重礼貌的国家,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

中国传统的礼仪是对长辈叩首请安,平辈中拱手作揖或打千问安,现代礼仪则是握手问好。

西人则是拥抱亲吻,已人人习知。

但比较一下中西在公共场合的不同礼仪,仍能见出一些文化传统的分野。

法国人重视社交礼仪。

无论购物办事,不相识的人,总要先互道您好,笑脸相向,离开时道声“再见”。

开门出地铁口,前面的人出了门,总要继续侧身用手撑着门让后面的人出来,后面的又重复同一动作,以方便他人。

进电梯出电梯亦如是。

如遇女士,男士会侧身请女士先进或者先出,这已是公共场所的礼貌习惯。

下班换班,下班的人总要一一向同事道声再见。

接班的人也会依次与正在上班的同事先打招呼。

笔者有次去卢森堡公园的上议院参观,亲见一男子换班,即先与其他值班同事一一握手,然后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样的礼仪无疑加强了集体观念,我以为是值得仿效的。

这或许是西方人独到的礼仪,中国人也有独到的礼仪,那就是尊老爱幼。

无论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如遇有老迈的人或年幼小孩,中国人大多会自然起立让座。

稍留心你就会发现,如是老太太,会欣然接受,并用赞赏
的目光看着你。

若是老先生,则摆手婉拒。

也许是老太太理解成“女士优先”的礼仪。

公共汽车上有给老弱病残的专座,空间多些。

你可常看到一些年青法国人坐在那儿,遇有老弱病残,并不理会,旁若无人。

这种场合,中国人一般是看不下去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

家人聚会,中国人习惯是先请老人坐下,方才落座。

遇有出行,或请长辈先行,或前呼后拥。

敬老尊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世代相袭的礼仪。

西人在这些方面并不考虑,满屋子人,各人自择座位。

一家三代人出行,也并没有长辈在前在后的问题,各人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