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范文
某集中供热工程节能评估报告范本

某集中供热工程节能评估报告范本集中供热工程节能评估报告一、引言集中供热系统作为供热方式之一,其能源消耗情况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集中供热工程进行节能评估,通过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和效率,提出改进建议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评估方法与数据收集本次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收集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消耗情况;对供热设备进行能效评估,评估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节能改进措施,包括设备更新、优化运行等方面。
三、能源消耗情况分析通过收集大量能源消耗数据,对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
数据显示,供热系统在高温时段存在能源消耗偏高的情况,而在低温时段能源消耗较为合理。
通过分析产热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设备老化、运行不稳定等因素都对能源消耗造成一定影响。
四、供热设备能效评估通过对供热设备的能效评估,了解设备的工作效率,对比国家标准,可以发现设备的能效水平与标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评估结果显示,供热设备的能效在中等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五、节能改进措施建议1.设备更新:针对老化设备,推荐逐步更新设备,引入新技术和高效能耗设备,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效水平。
2.运行优化:通过优化设备的运行方案,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行温度,合理调整供热设备的工作参数,减少能源消耗。
3.节能意识培养:提高供热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改变行为习惯来减少能源浪费。
六、项目成本与节能效益分析该节能改进方案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包括设备更新和运维成本等。
但经过节能改进后,预计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并节约一定的运营费用。
通过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可以得出该节能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行性。
七、结论与建议根据之前的分析,集中供热工程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通过设备更新和运行优化等措施,能够提高供热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效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提高供热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也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供暖评估报告范文怎么写

供暖评估报告范文怎么写随着冬季的来临,供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供暖系统的评估,则更是为我们解决供暖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供暖评估报告的基本写作步骤。
首先,供暖评估报告的开头应该对对应的供暖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包括供暖系统的名称、类型、使用年限、主要技术参数等。
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额外的信息,如供暖系统所在的区域特点和天气条件等。
接下来,供暖评估报告需要对供暖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详细的评估。
需要详细描述供暖系统目前的运行情况,包括供暖系统的供热效果、温度稳定性、能源利用效率等。
可以通过系统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支持并分析,例如测量供暖系统的供热效果、空气质量、温度变化等。
除了对供暖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估之外,供暖评估报告还需要提出相关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应列举出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如温度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设备老化等。
然后,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更新设备、优化热力循环等。
这些建议应该基于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能够在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
最后,在供暖评估报告的结尾处,可以总结评估结果,并提出结论。
评估报告应对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对供暖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对报告中涉及到的数据和分析方法进行说明,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供暖评估报告需要对供暖系统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清晰的语言,使报告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当然,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供暖评估报告的编写可以为供暖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人们创造舒适的供暖环境做出贡献。
供暖系统节能评估报告

供暖系统节能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供暖系统在保障人们温暖过冬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
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在本次评估报告中,我们将对某供暖系统的节能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供暖系统概述该供暖系统为某小区的集中供暖系统,主要由锅炉房、热网和室内散热设备组成。
锅炉房使用燃煤锅炉进行供热,热网通过管道将热量输送到各个室内散热设备,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三、供暖系统节能评估结果1. 锅炉房能效评估根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该锅炉房存在以下问题:- 锅炉燃烧效率低:锅炉燃烧过程中存在不完全燃烧现象,导致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未燃烧燃料。
- 锅炉热效率低:燃烧产生的热量无法充分传递给热网,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2. 热网输热效率评估根据实测数据和能效计算,发现热网存在以下问题:- 管道绝热性能不足:部分管道绝热层存在老化、破损现象,导致热量损失加剧。
- 管道布局不合理:部分管道走向设计不合理,导致热量损失增加。
- 管道阻力大:部分管道存在过长、弯曲等问题,导致水流阻力增大,影响热量输送效率。
3. 室内散热设备能效评估根据实测数据和分析,发现室内散热设备在能效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散热片污垢积累: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定期清洁维护,散热片上积累了大量的灰尘和污垢,导致传热效率下降。
- 散热片铺设不规范:部分散热片受限于安装空间,铺设不符合最佳散热效果的要求。
四、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评估结果,我们针对不同环节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锅炉房改进方案:- 优化燃烧器结构,提高燃烧效率。
- 定期检查和清理燃烧装置,确保燃烧效果良好。
- 安装烟气再循环装置,降低烟气中的未燃烧物质含量。
2. 热网改进方案:- 对管道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绝热层完好。
- 调整管道布局,缩短管道长度,减少热量损失。
- 定期清洗和冲洗管道,保持畅通。
3. 室内散热设备改进方案:- 加强定期维护和清洁散热片,确保正常传热。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

第一章评估依据1.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产业政策、准入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4.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7.《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8.关于对《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十一五”规划》编制大纲的补充意见,建综计函[2006]37号;9.《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51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10.1;11.《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2010.12.1;12.《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2006.7.25;1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7年;1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40号令;16.《C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C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通知》,赤政发[1999]068号;17.《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18.《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2000.12.29;19.《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4。
1.2 自治区有关规定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06]71号;2.《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2002.1.17;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07]95号;4.《C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C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赤政字[2008]026号;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08]16号;6.《关于对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管理办法配套文件修订的通知》,内经信资环字[2010]18号。
供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供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根据供暖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
1. 建筑物节能改善措施:我们建议在建筑物内部进行节能改善措施,例如添加绝缘材料或更新建筑物外墙、屋顶和地板的保温层。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2. 供暖设备的更新:老旧的供暖设备通常效率较低,应考虑更换为高效的供暖设备,例如热泵、地源热泵或高效的锅炉。
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热能利用率,可以降低供暖系统的能耗。
3. 温控系统的优化:优化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室温,避免过度供暖。
建议安装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可编程温控器,以便根据时间和室温需求自动调整供暖系统的运行。
4. 管道绝缘:建议对供暖系统中的管道进行绝缘处理,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这可以通过添加管道绝缘材料或外部覆盖层来实现。
5. 室内照明的能效改善:通过使用高效的照明设备,例如LED灯泡,可以降低室内照明的能耗。
此外,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安装自动感应开关和定时开关,以便在无人时自动关闭照明设备。
6.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提供供暖节能的培训和宣传活动,以帮助员工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提示,如如何正确使用供暖设备和室内照明设备等。
7. 能源管理系统:建议安装一个能源管理系统,以监测和控制能源使用情况。
这将提供关于能源消耗的详细数据,帮助有效地管理和优化能源使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供暖项目的能耗,并实现节能的效果。
同时,这些改善措施也可以减少能源成本,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供热公司锅炉改造节能评估报告

供热公司锅炉改造节能评估报告一、引言供热公司作为城市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锅炉运行情况对于供热效果及能耗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本文对供热公司锅炉进行改造节能评估。
二、背景分析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供热公司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更加迫切。
锅炉作为供热公司的核心设备,其能耗水平直接影响供热效果和能源消耗。
三、改造方案针对供热公司现有锅炉的能源消耗较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造方案:1.安装节能设备:对现有锅炉进行改造,加装节能设备,如燃烧器改进、余热利用装置等,以提高锅炉的能效。
2.使用高效节能燃料:将原来使用的高能耗燃料替换为高效节能燃料,如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等,以降低锅炉的能耗。
3.优化控制系统:对现有锅炉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控制精度,实现智能化控制,以提高供热效果和能源利用率。
四、改造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改造方案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几项评估指标的测算和分析:1.能源消耗量:对改造前后的能源消耗量进行统计比较,评估改造方案对能源消耗的降低效果。
2.燃烧效率:通过测量改造前后的燃烧效率,评估改造方案对锅炉燃烧效率的提高效果。
3.环境减排:通过测算改造前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改造方案对环境减排的效果。
4.经济效益:评估改造方案对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影响,包括能耗减少、成本降低等。
五、改造前后对比分析根据评估结果,比较改造前后的关键指标,得出以下结论:1.能源消耗量减少:改造后的锅炉能源消耗量较改造前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超过20%。
2.燃烧效率提高:改造后锅炉的燃烧效率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环境减排效果显著:改造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对环境减排目标有明显贡献。
4.经济效益显著:改造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降低,对供热公司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六、改造建议根据改造效果评估结果,提出以下改造建议:1.推广改造方案:将改造方案推广应用到其他供热公司的锅炉上,以实现大规模的节能减排效益。
供暖工程节能效果评估报告

供暖工程节能效果评估报告一、引言本文旨在对某供暖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供暖工程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综合评估节能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
二、背景介绍1. 工程概况该供暖工程位于某城市新开发区,涉及数十个居住小区和商业区域。
该工程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主要依靠锅炉和热水管网进行供暖。
2. 供暖工程能源消耗情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供暖工程在过去一年内的能源消耗情况如下:- 锅炉能源消耗:XXX吨标准煤- 热水管网能源消耗:XXX吨标准煤三、节能效果评估1. 能源消耗分析通过对供暖工程的能源消耗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情况:- 锅炉燃烧效率较低,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 热水管网存在漏热现象,导致能量损失严重。
2. 节能改进措施基于能源消耗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节能改进措施:- 锅炉优化:采用高效燃烧器、改进燃烧工艺等手段,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 热水管网维护:对热水管网进行维修和绝缘处理,减少漏热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节能效果评估在实施节能改进措施后,我们对供暖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估:- 锅炉燃烧效率提升了XX%。
- 热水管网能源损失减少了XX%。
四、优化建议基于节能效果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进一步优化建议:- 进一步完善锅炉设备的维护计划,确保锅炉的长期高效运行。
- 对热水管网进行更加严密的隔热处理,进一步减少漏热情况。
- 结合智能控制系统,优化供暖工程的运行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结论通过对供暖工程节能效果的评估,我们发现了能源浪费和漏热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经过实施这些措施后,工程的节能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措施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
六、参考文献[这里列出相关参考文献,不包含具体的网址链接]以上是对供暖工程节能效果评估的报告,通过对能源消耗和节能改进措施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评估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建议。
供热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报告

供热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根据题目要求,我将回答一个“供热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报告”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回答: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进行了一项供热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并编写了本报告,以便供您参考。
一、项目背景:该供热项目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该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数量众多,因此供热需求量很大。
目前,该地区主要依靠集中供热系统为居民提供热水和取暖服务。
然而,该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供热不稳定、热量浪费、运行成本高等,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因此,我们计划进行供热项目的改造和扩建,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加供热服务的可靠性。
二、评估目标:1. 提高供热效率:通过改进供热系统、更新设备等措施,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降低成本:通过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3. 提升供热服务质量:通过改善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4. 环保可持续: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评估方法:1. 收集数据:对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能耗情况等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了解现状。
2. 进行模拟分析:使用专业的供热系统分析软件,对现有系统进行建模和模拟,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空间。
3. 比较分析:通过对比现有系统与改造方案的差异,评估改造方案的效果和潜在成本收益。
4. 征求意见:向居民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四、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以下是供热项目改造和扩建的主要影响和预期效果:1. 提高供热效率:改造供热系统、更新设备和管道,可以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 降低成本:改进运行方式、优化能源消耗,可以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浪费。
3. 提升供热服务质量:增加备用系统和紧急备用设备,提高供热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居民的供热中断时间。
4. 环保可持续:使用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范文》节能评估报告模板2018年X月X日【引言】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集中供热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85%城市建有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达200百万平米,展望未来,集中供热将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实现供热技术进步关键在于抓好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推广供热节能新技术。
【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内容】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第二节评估依据第三节评估范围和内容第四节评估工作程序第二章集中供热项目概况介绍第一节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第二节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方案第三节集中供热项目用能情况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第一节集中供热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第二节集中供热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第四章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第一节集中供热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第二节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第三节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第四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第五节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第六节本章评估小结第五章集中供热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第一节集中供热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第二节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第三节能效水平分析评估第四节本章评估小结第六章节能措施评估第一节集中供热项目节能措施概述第二节单项节能工程第三节节能措施效果评估第四节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第七章存在问题及建议第八章结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目录】1. 编制说明1.1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 评估分析集中供热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的要求。
(2) 对集中供热项目工艺工序以及工艺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
(3) 阐述建设集中供热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集中供热项目合理用能的先进点和薄弱环节,判定集中供热项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合理用能的建议措施。
(4) 根据节能评估的结论和建议,为实现国家、地方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加强集中供热项目合理用能管理,从源头严把节能关。
1.2 评估依据1.2.1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1.2.1.1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主席令第九十号,十届人大常委会三十次会议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十届人大常委会14次会议主席令第33号,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九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八届人大常委会17次会议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八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九届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主席令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六届人大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主席令第9号,十一届人大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主席令第15号修订)1.2.1.2 法规(1)国家法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发改委令[2010]第6号)《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工信部[2010]218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2009)》(国家电网公司)(2)地方法规《XX市节约能源条例》《关于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XX市供热用热条例》《XX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XX市节约用水条例》《XX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1.2.2 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1)规划《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11]第12号《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07]215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176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67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发[2008] 36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发[2009] 24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发[2010] 33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发[2011]3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4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工节[2010]第1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工节[2011]第42号1.2.3 相关标准及规范(1)工业类及行业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04《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T2-2000《空气压缩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153-2003 《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Z18718-2002《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4272-2008《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1028-2000(2)电气专业《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 16-200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9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2-200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 17468-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4-2006《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3-200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06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12497-2006《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3)暖通专业《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 195-2007《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4)给排水专业《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节水型生活器具》CJ164-2002(5)燃气专业《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l6914-200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6)建筑专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XX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关于加强外墙保温工程安全防火管理的紧急通知》建质安[2010]1039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09]124《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010 《XX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88-2007《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5-2007(7)其它《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1.3 评估范围和内容1.3.1 评估范围拟建集中供热项目节能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集中供热项目政策符合性、工艺、设备、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建筑专业、暖通专业、专业、给排水专业和燃气专业等与集中供热项目直接关联的所有用能环节。
1.3.2 评估内容(1) 集中供热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标准规范;(2) 集中供热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3) 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方案和用能方案;(4) 集中供热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能效指标水平;(5) 集中供热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6) 集中供热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7) 集中供热项目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补充建议。
1.4 评估工作程序2. 集中供热项目概况2.1 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单位性质:法人代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方式:2.2 集中供热项目名称2.3 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地点2.4 集中供热项目性质2.5 集中供热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2.6 集中供热项目建设背景2.7 集中供热项目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集中供热项目产品类型及产量详见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