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翻译注释

《杜甫诗三首》翻译注释

• 7、阴阳: • 这里指山北山南。
• 8、割: • 划分。
• 9、荡胸: • 心胸摇荡。
• 10、曾: • 通“层”。
• 11、决: • 张大。
• 12、眦:
• 眼角。决眦形容极目 远视的样子。
• 13、入归鸟: • 目光追随归鸟。 • 14、会当: • 终当,终要。 • 15、凌: • 登上。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 逝去。
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 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 情,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 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 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 战火连绵不断,家书珍贵,足抵得上 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 1、国: • 国都,即京城长安。 • 2、破: • (被)冲开;攻下。 • 3、感时: •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 4、恨别: • 悲恨离别。 • 5、抵: • 值。 • 6、浑欲: • 简直。 • 7、胜: • 承受。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 哭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 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 都服役去参加邺城之战。一个儿子 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 战死了。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 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 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 请求跟从。 • 还能够。 •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 半夜。 • 断绝,没有。 • 不出声的哭泣。
《石壕吏》小结:五言古诗
• 《石壕吏》写入肃宗元年冬末,唐王朝为补充 兵力,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经 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华州,途中目睹种种 惨状。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课件
_吠__,__桑__树___颠__鸡__鸣__”__。____
(四)翻译 6.(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译文: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10.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 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 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于“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 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 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 我 振 作 ; 随 后 “ 明 明 如 月 …… 不 可 断 绝 ” 却 又 回 到 “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 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
(2)适少 余始无 自适.适齐还.安 俗家韵 舟门动动行词词适.,,临迎出汝合嫁动词,往,到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刚,刚才。
3.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 (2)榆柳荫.后檐: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遮__蔽__。 (3)鼓.瑟吹笙: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 。 (4)去日苦.多: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苦。 (5)山不厌.高: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厌。
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 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的雄心壮志。由此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 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 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 绪。

《诗三首》《归园田居》

《诗三首》《归园田居》

融情于景
田园生活画
方宅、草屋、榆柳、 庭院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近相衬 暧暧、依依、狗吠、 村落 暧暧、依依、狗吠、鸡鸣 动静结合 无尘杂、 居室 无尘杂、有余闲
意境? 意境?
融情于景
田园生活画
方宅、草屋、榆柳、 庭院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近相衬 暧暧、依依、狗吠、 村落 暧暧、依依、狗吠、鸡鸣 动静结合 无尘杂、 居室 无尘杂、有余闲

从何而归? 从何而归?尘网 为何而归? 为何而归?思恋

从何而归? 从何而归?尘网 为何而归? 为何而归?思恋 归向何处? 归向何处?园田

从何而归? 从何而归?尘网 为何而归? 为何而归?思恋 归向何处? 归向何处?园田 归去如何? 归去如何?恬然
整体感知与赏析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 归园田居》 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的心情。 的心情
整体感知与赏析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 归园田居》 厌恶官场 、_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 的心情。 的心情
整体感知与赏析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 归园田居》 厌恶官场 、_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 回归自然 的心情 的心情。
回归自然
旧林 故渊
巧用比喻和双关
厌恶官场
尘网 羁鸟 池鱼 樊笼
回归自然
旧林 故渊 虚室
巧用比喻和双关
厌恶官场
尘网 羁鸟 池鱼 樊笼
回归自然
旧林 故渊 虚室 自然
字眼含情
厌恶官场 回归自然
字眼含情
厌恶官场
无适
回归自然
字眼含情
厌恶官场
无适
回归自然

《诗三首》中心意思

《诗三首》中心意思

《诗三首》中心意思
1、《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惜别的情诗。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

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2、《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歌纵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3、《归园田居》是作者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

诗歌表现了陶渊明专注于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
有怎样的举动?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捉人
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 招兵,而说“捉人”已 于如实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寓揭露批 判之意,再用一个“夜” 字作“捉”的时间状语 含义就更丰富了。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 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 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 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 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 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 作 背 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 到洛阳,看看遭受安史之乱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 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 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 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 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 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 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 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 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 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 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 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 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 道他在哪里。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诗人是怎样知道的?
一家三男被征 二男新战死 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
至此,诗也进入尾 赏 声。“夜深语声绝,如 析 闻泣幽咽。”一个“如” 3:
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像 是诗人的错觉。而这错 觉不正出自诗人那忧国 忧民之心吗?
老妇哭啼的情景?
呼 啼
怒 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知识点梳理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词语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知识点梳理. (6)同步练习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习题答案.. (6)优秀教案 (6)课文朗诵下载下载地址: https:///s/18Dmw_hWwYYlbaQmKBaxw-g提取码: 2tex课文21.《古诗三首》写字表出塞先秦长征词语催办醉人豪杰人云亦云英雄项目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塞:关塞要塞边塞塞外塞翁失马秦:秦代秦朝秦岭秦始皇朝秦暮楚征:征战出征征程征文南征北战词:宋词填词词语歌词义正词严催:催促催命催化催眠催人泪下醉:醉鬼醉酒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英杰豪杰杰出杰作人杰地灵亦:亦然人云亦云亦庄亦谐雄:枭雄英雄雄伟雄鸡雄心壮志项:强项项目款项项圈望其项背课文原文文字版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知识点梳理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三首》

《诗三首》

有声衬无声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一切景语皆情语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情景交融)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 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49
归园田居
黑暗 官场: 尘网 樊笼
厌 弃
田园:宁静、优美、
和谐
恋 恋
归 归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特点
亭亭玉立,叶如裙,花如面, 明艳 娇媚
爱情之花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 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 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由于“莲” 与“怜”音同,“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所以古诗中有不 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运用典故: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 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 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 达对贤才的礼遇。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 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特点
佳人之花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杜甫诗三首》精品课件

《杜甫诗三首》精品课件


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 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 赏慕有加 。 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_________ 山势之高峻 。 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___________
三字经: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 《望岳》自学目标
《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 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风华正茂,满怀抱 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
集体大声朗读,注意节奏,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 诗歌内容。
思考题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八月,杜甫从鄜 (fū) 州 (现 在陕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 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自学目标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575年) 三月杜甫在长安
尾 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观赏泰山下的显 得小了的群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七八句化用孔子“_______________” 之句,深化主旨。
象 征 意 义
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
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时代背景介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
4.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5.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6.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返回
7.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8.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 10.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
作品 《桃花源记》 评价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
返回
二、人物颂歌
(一)一代枭雄——曹操 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 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越陌度阡 来归。
返回
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天,汉邦才俊,何不尽
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兴盛,
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唐以前的五言诗被通称为 “五言古诗”或“五古”。 返回
3.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 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
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 尊为典范。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文学,招揽文士, 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诗歌高潮。 返回
二、背景链接
1.《涉江采芙蓉》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 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 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 井,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
天边的孤星,可望而不可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哀伤的 唐诗,也是真情自然流露之作。 返回
“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这是一种意境,
但我总认为,感情是最经不起玩弄的东西。当你亵渎轻
视她时,她就会远远地离开你,让你在寂寞怅寥的暮色
中,品尝孤独的凄苦。
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返回
5. [对应考点二]请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
几个词语。
提示:所思、旧乡、长路(远道)、忧伤
返回
二、诵读诗歌《短歌行》 ,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生几何 ..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2)何以 解忧 何以: 是“以何”,用什么 .. (3)但 为君故 但: 只 .
容量也较大。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返回
2.五言诗
中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 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 其五言形式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 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
读美文·滋养心灵 晨读识记板块 读人物·知人知情 背名句·烂熟于胸
领读课文
第 二 单 元 第 7 课
语篇全解板块
精读课文 全解课文
写法领悟借鉴 素材发现应用
领悟发现板块 落实应用板块
返回
返回
返回
真情私语 “世间可有真情?人曰:‘去问神。’世间可有真 爱?神曰:‘去看人’”。 我苦苦思索,在这个节奏加快、用过就扔、一切速 朽如过眼云烟的滚滚红尘前,真不知人们该相信什么。
你以道、义、治、度、谋、备、仁、明、文、武十 胜于天下,但仍有人称你为奸雄。是因为你生性多疑, 屠吕伯奢全家,还是因为败你诗兴而槊死刘馥,忌才学
而杀杨修?抑或是你功高震主,无视汉天子存在?奸雄,
时人作下的预言,史学家对你的评判,小说家给你的名 号。 孟德啊!只有你自己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 花淘尽英雄”,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我只管把酒临风,
返回
返回
[本课考点提炼] 理解诗的典故、比喻、白描等艺术手 法。 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炼字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返回
返回
一、相关知识 1.古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多为通篇五言或七言,也有以 五言或七言为主而又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无严格规定; 用韵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返回
2.《短歌行》
返回
3.《归园田居(其一)》
返回
返回
一、诵读《涉江采芙蓉》 ,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采之欲遗 谁 . (2)还顾 望旧乡 .. .. ①还顾: 回顾,回头看 (3)同心 而离居 .. 同心: 古今异义词,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 ②旧乡: 故乡 遗: 赠送
我的心,我的灵魂逃到感情世界外,这是否隐约显示着
大自然千古不易之规?是否还显示了天理人道,一种叫 “永恒”的东西? 返回
一个无风无月的深夜,我拥被独坐,不经意间,我自
以为已逃避的情感又如幽灵一般闯入我的心间。亲情、友 情、爱情,一切向我敲打,她们撕开我的胸膛,将痛苦的 灵魂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我原以为时间会使她们消逝, 然而,此刻她们又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咀嚼被洗劫、被远 逐、被遗弃的滋味。我如同到了世界的边缘,那里荒寒死 寂,此时,我才明白,我的灵魂一直在游荡,没有归宿。
简 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
介 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 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 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返回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
作 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述理
品 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 等。 评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返回
[环节二
分析文理]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提示: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 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 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返回
4. [对应考点三]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
返回
这一夜,我久久未眠。我呼唤真情,然而我真不知真情何
寻。余杰说:“薄酒喝过了,尽管只有几度,却也微微醉了。 美丽的女子远远地走过,行走的风景,夺人魂魄。多情是一把 对准自己心灵的刀,伤的只能是自己。”我为之拍案叫绝。也 许,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他的无奈。思念的风
穿过寂寂的岁月,遥遥的祝福和烟雾升起时,远去的姑娘却如
愁。《古诗十九首》真实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
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返回
2.《短歌行》 《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 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 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3岁的
歌以咏志!
返回
(二)隐者陶渊明
茫茫仕途,你看透了官场的腐朽险恶
广阔天地,你尝遍了人间的喜怒哀乐 白驹过隙,你走过了生命的黑暗孤寂 风雨过后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 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
返回
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
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 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 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 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 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 于是——
样的表达作用?
提示:“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 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
曹操有感此景而赋此《短歌行》。
返回
3.《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
了。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 辞官归田,这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 出仕。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 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 一点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时 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 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 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 亲身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 (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返回
返回
夜里,幽幽飘来百听不厌的是苏芮演唱的《牵手》: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因为悲伤着你的悲 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所以牵了你的手,牵到来世一起 走。”那歌声,不是单纯热烈,而是苍凉激越,使人怅然 若失。我不敢告诉别人,我在祈祷一份淡淡的情谊,毕竟,
人是最高贵的。想伸手,牵住所爱的人,又怕放手时不能
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碣石 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
生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 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潇洒!马背上,勒缰援须,豪情 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