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2)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_课件

p53基因突变/染色体17q缺失 染色体22q缺失
星形细胞瘤
Rb基因突变/染色体13q缺失 P16基因突变/染色体9p缺失
染色体19q缺失
染色体10缺失 EGF受体基因增扩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染色体10缺失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第十六页,共120页。
其它基因变化
其它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第六十三页,共120页。
左顶镰旁脑膜瘤(图)
第六十四页,共120页。
右侧CPA脑膜皮 型脑膜瘤 (图)
第六十五页,共120页。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第六十六页,共120页。
右蝶骨嵴脑膜瘤(图)
第六十七页,共120页。
鞍隔过渡型-纤维型脑膜瘤(图)
第六十八页,共120页。
第四十五页,共120页。
少突胶质 细胞肿瘤(图)
第四十六页,共120页。
混合性少突-星形-室管膜细胞瘤(图)
(CT增强)
第四十七页,共120页。
左额叶混合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图)
第四十八页,共120页。
(三)成髓细胞瘤
(medulloblastoma)
★ 属 原 始 神 经 外 胚 层 肿 瘤 (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占儿童 原 发 颅 内 肿 瘤 15 % ~25% 。 75% 在 15 岁 以 下,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龄40~60岁。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 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第二十一页,共120页。
影像学表现(1)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 界不清。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 见,多无钙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 表现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主要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一、颅骨原发性肿瘤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的肿瘤,包括骨样瘤、纤维样骨瘤、软骨瘤、骨肉瘤等。
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 骨质破坏:颅骨原发性肿瘤可引起颅骨局部骨质破坏,表现为颅骨骨质变薄或缺损。
破坏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边缘为清晰或模糊。
有时可见到骨质增生,形成肿块或角质化改变。
2. 钙化灶:颅骨原发性肿瘤可伴有钙化,表现为局部颅骨密度增高而呈现出钙化的阴影。
这种钙化灶一般呈粗大的斑点状或块状分布,呈强致密性、高于骨密度的密度值。
3. 平扫及增强CT:平扫CT呈现低密度区,多数伴有骨质破坏。
增强CT可显示肿瘤的强化程度和范围。
4. MRI: 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T1WI呈不均质强化。
MRI 对于颅骨肿瘤的确诊率高,一些MRI对各种类型的颅骨原发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颅骨肿瘤样病变1. 平扫及增强CT:颅骨转移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可伴有局部颅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钙化现象。
骨髓瘤呈骨质破坏性病变,局部骨质疏松、增生和骨质破坏。
淋巴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与颅骨骨质界限清晰、不伴有颅骨骨质破坏。
2. MRI:固有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T1WI呈环状强化,可见到肿瘤周围的水肿等现象。
综合来看,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的特点。
尤其是MRI对于各种类型颅骨原发性肿瘤和部分颅骨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头颅CT确定学脑肿瘤时,也需要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的认识。
颅脑CT影像学表现

六、硬膜下积液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来诊。
【CT诊断要点】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液密 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部,无或 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七、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伴左侧肢 体活动不利1周,高血压病史10年。
二、颅底骨折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岁,外伤3小时 ,右侧外耳道流血伴局部肿 胀。
【CT诊断要点】
经过颅底横断面图像观察清晰可见骨折线的部位、 形态和走行,对于细小的颅底骨折应薄层高分辩检 查,重点注意脑脊液鼻漏的漏出部位,尤其是筛板 、眶顶、蝶窦或额窦、视神经管,有时可见颅内积 气。
三、脑挫裂伤
【典型病例】 患者,男,19岁,因车祸来诊。
【CT诊断要点】
1.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影,边界较清, 大小不一,小灶性出血可相互融合。白质、灰质同时受累 ,较大范围的脑挫裂伤,有明显的占位征象,脑室受压变 小或闭塞,多伴脑疝形成。
2. 动态观察 早期低密度水肿区逐渐扩大,约3~5天达到 高峰,以后时间推移出血灶吸收则病变演变为低密度,水 肿范围减小占位减轻,形成软化灶;如继续出血可形成血 肿,并发脑内、脑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 下腔、脑沟、脑池和大脑纵裂内条带状高密度影。
【CT诊断要点】
1. 早期双侧大脑半球皮层灰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核多 发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两侧常不对称,增强可见线样 或结节样强化。 2. 晚期在脑部坏死中心出现钙化,常在室管膜下区,呈多 发结节或线样高密度影。 3. 颅脑畸形 小头、憩室性畸形、神经元移行异常、脑发 育不全。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头颅内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主要针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而异。
病变的性质可以是良性或恶性,位置可以是骨内或是骨外。
骨内病变骨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病变的性质。
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没有明显水肿或炎症。
此外,良性骨瘤如骨核增生和骨小梁状骨瘤在X线上呈现出骨性表现,而骨母细胞瘤和纤维母细胞瘤在CT和MRI上呈现出软组织密度。
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区域。
一些肿瘤还伴有溶骨性的破坏,可见到骨吸收表现并且周围伴有软组织密度的水肿或炎症。
恶性肿瘤还可能表现为骨髓间隙扩张以及局部骨质疏松。
此外,在MRI上可以看到肿瘤组织的高信号强度表现,这与良性肿瘤在MRI上呈现的低信号强度有所区别。
颅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也可以出现在颅外软组织中,并向颅内延伸。
CT和MRI是评估这些颅外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手段。
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并具有明显的强化。
此外,颅外肿瘤通常会在邻近骨骼上产生相应的改变,如颅骨骨质破坏等。
肿瘤样病变颅骨中的一些肿瘤样病变也可以对其影像学表现产生影响。
骨囊肿、佩吉特氏综合症和I型纤维骨发育不良症等表现为不规则的半透明区域,并常常表现为囊状和多房的影像学表现。
转移性颅内肿瘤可以表现为多个小的囊状区域或单个肿块,通常会伴随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总结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病变性质和位置来进行分析。
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周围没有明显水肿或炎症。
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区域,并可能伴有溶骨性的破坏。
颅外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并具有明显的强化。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在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医学影像-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9400/3(Fibrillary astrocytoma)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9410/3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9411/3 (Gemistocytic astrocytoma)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401/3 (Anaplastic astrocytoma) • 胶质母细胞瘤9440/3 (Glioblastoma)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9441/3 (Giant cell glioblastoma) 胶质肉瘤9442/3 (Gliosarcoma) •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
三脑室前部及中 线结构移位,三 脑室受压变形、 闭塞
• 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urs)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urs)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421/1 (Pilocytic astrocytoma) 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9425/3(Pilomyxoid astrocytoma)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9384/1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 邻近组织结构的改变:脑实质、脑
室、骨质、蝶鞍
• 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 • 脑疝:镰下疝、颞叶海马钩回疝、
小脑扁桃体疝
不同密度肿块
血管源性水肿 BBB破坏所致
不同信号的肿块 恶性水肿、指样水肿
脑室受压变形
不同信号的肿块及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颅骨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1期J Med Imaging VO30Nx112020颅骨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武玉良1,朱玉英2,李立新2,张殿星3,黄世廷3,张睿",孙博31.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济南251400;2.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251400;3.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X线诊断研究室山东济南25002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济南250021$摘要】目的探讨颅骨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外科治疗提供精准化依据。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0例颅骨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6.5岁。
结果10例患者中原发性骨肉瘤7例,继发性骨肉瘤3例。
3例病变位于颖骨,2例位于蝶骨,2例位于顶骨,1例位于额骨,1例患者病变同时累及颖骨和蝶骨,1例同时累及颖骨和枕骨(成骨型骨肉瘤7例,溶骨型骨肉瘤2例,混合型骨肉瘤1例。
影像表现主要为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以及肿块内瘤骨形成,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结论应用不同的检查手段,并注意瘤骨的识别,将有助于提高对颅骨骨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骨肉瘤;颅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574;R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T011(2020)nT084T3Imaging characterstics of osteosarcoma in the skullWU Yulang1,ZHU Yuyng2,LI Litim,ZHANG DinKog,HUANG Shiting3,ZHANG Rut,SUN Hl1.Department g Neurosurgerr,Jinan Jiyang District Hospital g Traditional Chiness MePicim,Jinan251400,P.R.Chia2. Department g Imaging,Jinan Jiyang Distuic Hospital g Traditional Chiness MePical,Jinan251400,P.R.Chia3.Department g Radiology,Shandoog Medical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PAfimateP to Shando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g X-rayDiagnopip,Jinan250021,P.R.China4.Department g Neugsugeg,Shandoog Proicial Hospital OffilmP to Shandong First MePical Univesity,Jinan250021,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mcte/stics of osteosarcoma in the skull,sc as to provide accurate basis for surgi-caeteatment.Mehhods/WeLetospectoeeeyanaeyeed theomagongoondongsoo10casesoosku e osteosacomawhoch weeconoomed bypathoeogy.TheLeweLe7maeesand3oemaeeswoth an a eeLageage oo36.5yeas.Resuhs/TheLeweLe7casesoop omaLyosteo-saLcomaand3casesoosecondaLyosteosaLcoma.Theeesoonsweeeocated on tempoaeboneon3cases,sphenood boneon2cases, paLoetaeboneon2casesand oontaeboneon1case,espectoeeey.Theewee7casesooosteogenoctype,2casesooosteoeytoctype and1case of mixed type of osteosarcoma.The main imaging findings were bone destruction,soft tissue mass,and tumor bone formation in the mass.Enhanced scan showed heterogeneous obvious enhancement.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dberent examina-toon methods,and paya t entoon totheeecognotoon ootumoebone,wo e heep toompeoeetheaccueacyooomagongdoagnososoosku e osteosamoma,and also provide more accurate imaging basis for clinical operation.,Key words]Osteosarcoma;Skull;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骨肉瘤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骨肿瘤,以恶性成骨细胞形成瘤骨为主要特征,多见于青少年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1]。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是一类比较罕见的病变,通常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部分病变还可能累及周围组织。
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摄影、CT、MRI等。
本文将对颅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颅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骨的肿瘤,常见的类型包括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等。
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颅骨的局部骨质增生或破坏,病变范围一般较小。
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被用于颅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颅骨原发性肿瘤在X线上表现为颅骨局部骨质的增生或破坏,其形态多种多样,常见表现包括骨刺、斑点状破坏、囊肿等。
2. CTCT是一种常用的颅骨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
在CT上,颅骨原发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以及颅骨内部的骨密度异常。
例如,骨巨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颅骨局部巨大的低密度区,其周围多伴有骨质增生;而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则表现为颅骨局部骨质增生,同时伴随骨密度异常。
3. MRIMRI是一种常用于颅骨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图像。
颅骨原发性肿瘤在MRI上同样表现为颅骨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并可进一步显示病变的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
例如,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中,MRI能够显示肿瘤在颅骨内部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神经组织的关系。
颅骨肿瘤样病变是指具有颅骨肿瘤特点的非肿瘤性病变,常见病变类型包括骨囊肿、骨样骨炎等。
这些病变同样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但相比于颅骨原发性肿瘤,其发病原因更为多样化,常常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
在X线摄影上,颅骨肿瘤样病变同样表现为颅骨局部的骨质增生或破坏,其形态与颅骨原发性肿瘤相似。
然而,X线摄影无法提供更加准确的骨组织信息,因此在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局限性较大。
CT在对颅骨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6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血管瘤
➢ 概述 系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构成的错构样新生物 占所有骨肿瘤的0.2% 可发生于颅骨各部位,以额骨最常见,其次为顶骨、枕骨和眼眶 ➢ 临床表现 小者无症状,表皮正常 大者头皮下肿块隆起,周围血管可怒张,因肿瘤影响骨膜可有轻微头痛 少数肿瘤突入颅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及局限性神经症状
脑膜瘤:颅骨增生硬化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
局限性以内板增生硬化为主,弥漫性则以内外板及板障均受累
骨质增生以外板为主时,可呈层状或放射状骨针,但骨针较短
常有增粗的血管沟和颅内压升高等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0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颅骨内异位脑膜瘤 ➢ 概述 发生在颅骨硬膜外的脑膜瘤定义为颅骨内硬膜外脑膜瘤 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残留于硬膜外组织内的蛛网膜细胞 ➢ 诊断标准 肿瘤具有脑膜瘤的病理特征 病灶位于硬膜外及颅骨内 脑组织、蛛网膜及硬膜均未受累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6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 概述 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的和全身性的恶性肿瘤,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 向浆细胞分化的性质 单发者少见,约占浆细胞瘤的3 % ~5%,发病率较骨肉瘤高 通常在40~50岁以后发病,少见于30岁以前,不见青春期以前 诊断为单发者需除外系统性多发性骨髓瘤,且常有如下特点: 非肿瘤部位的骨穿刺往往不见异型浆细胞 血中M蛋白不高 尿本-周蛋白阴性
18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颅骨破坏后在肿瘤内部其原始骨板的轮廓仍然可以分辨 其信号与脑实质相比, 这可能与肿瘤内出血和坏死的程度有关 MR增强明显强化,常均匀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9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 鉴别诊断
脑膜瘤:放射状,针样新生骨形成 转移瘤:原发病史 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小,肿块体积较小
恶性
成骨肉瘤 软骨肉瘤 尤文肉瘤 纤维肉瘤 浆细胞瘤 恶性巨细胞瘤 脊索瘤
肿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黄色瘤
骨纤维结构不良症 畸形性骨炎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颅骨硬化症
婴儿颅骨皮质肥厚 石骨症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5
内容
第一部分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第二部分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第二部分
原发性颅骨肿瘤样病变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1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颅骨内异位脑膜瘤 ➢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多较轻微,主要为头晕不适,易被忽视 当肿瘤体积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压增高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 模糊等颅内高压症状 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主要是颅骨的增厚及硬脑膜窦的阻塞
2020/12/15
颅骨内异位脑膜瘤
MRI: 广泛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形成,内外板膨胀,可见放射状骨针,边界清楚
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较均匀强化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4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颅骨内异位脑膜瘤
➢ 鉴别诊断
颅骨血管瘤:膨胀性骨质破坏,高密度的骨针排列,明显强化 转移性颅骨肿瘤:以溶骨表现居多,常呈多发穿凿样、鼠咬状骨质破坏,或 呈片状局限性骨质破坏。单纯成骨性转移灶较少见,有时可见混合性转移灶
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于20岁以下,偏心、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病变区, 液-液平面
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小,单发或多发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可见残留骨 块,伴或不伴骨质硬化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5
内容
第一部分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第二部分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第二部分
原发性颅骨肿瘤样病变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7
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颅骨骨质破坏,被软组织填充,且可突破内外板形成双凸状软组织肿块,周 围骨质无硬化
骨质破坏区及软组织肿块的边界均较清楚,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常受侵, T1WI信号改变明显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2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颅骨内异位脑膜瘤 ➢ 影像学表现
CT: 常见骨质增生而少见膨胀性改变或溶骨性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可有完整或不 完整的骨性包壳,病灶内可有不规则的钙化
颅板内外侧均可见放射状,针样新生骨形成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13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分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或原发性 肿瘤、继发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生长方式:外生型、内生型、混合生长型,多于局部 形成肿块
➢临床表现:颅骨肿块、肿瘤向颅内生长引起的颅内压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4
概述
➢分类
良性
骨瘤 血管瘤 骨母细胞瘤 颅骨异位脑膜瘤 表皮样囊肿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单纯骨囊肿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2)
感谢您的阅览
病例1 ➢男,15岁,突发头痛呕吐10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2
病例2 ➢患者,女,14岁,双侧枕骨无痛性多发肿块2年余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3
概述
➢流行病学:仅占骨肿瘤的0.8~1.8%,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也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7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 影像学表现
血管瘤
CT
均表现为高、低混杂密度
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界清晰
高密度的骨针排列具有特征性,表浅者骨针与颅骨表面垂直,深部骨针呈蜂 窝状或放射状排列(栅栏样改变)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8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 影像学表现
血管瘤
MRI
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
周围脂肪界面清晰,增强后无骨针区域明显均匀强化
2020/12/15
颅骨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9
原发性良性颅骨肿瘤 血管瘤
➢ 鉴别诊断
成骨肉瘤:持续性局部钝痛,很快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
骨纤维异常增埴症:儿童及青少年多件,磨玻璃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