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所列物质

合集下载

PFOS介绍(中文版)

PFOS介绍(中文版)

为节省开支,本文件仅作少量印发。请各位代表自带所发文件与会,勿再另行索要文件副本。
UNEP/POPS/POPRC.2/11 5. 全氟辛烷磺酸特设工作组根据 POPRC-1/7 号决定和委员会通过的标准工作计划编 制的风险评估草案载于本说明的附件中。风险评估草案未经正式编辑。 委员会可能采取的行动 6. 委员会或愿: (a)经修正后通过载于本说明附件中的风险评估草案; (b)根据《公约》第 8 条第 7 款并在风险简介的基础上决定该化学物质的远距离 迁徙是否有可能产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或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其采取全球行动,并继 续审议该提案; (c)根据对上文(b)所作决定,同意: (一) 邀请所有缔约方和观察员依照《公约》附件 F 提供资料,成立一个特 设工作组负责制定风险管理评估草案,并商定一个完成该草案的工作计 划;或 (二) 将风险简介分发给所有缔约方和观察员并搁置之。
2. 全氟辛烷磺酸特设工作组成员及观察员在文件 UNEP/POPS/POPRC.1/10 中列出。
3. 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编制风险评估草案的标准工作计划。2
4. 风险评估草案的编制过程概述于文件 UNEP/POPS/POPRC.2/INF/14 中。
* 1 2 K0652252
UNEP/POPS/POPRC.2/1。 UNEP/POPS/POPRC.1/10,附件一。 同上,第 42 段和附件二。 180906 180906
图 1. 图中显示是其钾盐的结构式 全氟辛烷磺酸是完全氟化的阴离子,以盐的形式被广泛使用或渗入较大的聚合物。全氟 辛烷磺酸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化合物,即包含全氟辛烷磺酸杂质或能够形成全氟辛烷磺酸的物 质,都是全氟烃基磺酸盐物质大族系中的成员。全氟辛烷磺酸钾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表 2 所示。

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2

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2

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摘要:DDT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我国在60到80年代曾大量生产和使用。

本文集中阐述DDT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的历史发展阶段,基本概念和毒理机制,以及通过环境污染实例阐述对环境的危害,最后,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DT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DDT的废弃处理技术与环境修复技术进行概括。

关键词:DDDT、环境污染、环境修复技术、有机氯农药1.DDT历史发展阶段1874年德国化学家Othmar Zeidler 首先合成了DDT,之后的65年无人问津,这是DDT的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阶段。

1939—1961年是DDT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大显生手的阶段。

1930—1940年代,世界农林害虫日趋严重,蚊、蝇、虱等害虫猖獗,并导致疟疾、霍乱、斑疹、伤寒的多种疾病流行,对人类构成极大地威胁。

1939年瑞士化学家Paul Hermann Muller首先发现DDT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而且DDT符合了当时杀虫剂的许多理想指标:杀虫谱广、药效强劲持久、生产简单、价格便宜……DDT首先在卫生领域取得了成功。

经过几年的有效杀虫后,DDT直接使用在人体上。

1943年,意大利的平明百姓同军人一样排队讲DDT喷洒到身上。

到1945年,蚊、蝇、虱等明显减少,DDT的大面积喷洒防止了整个欧洲斑疹、伤寒病的流行。

1948—1970年DDT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病的传播,挽救了5000多万人的生命。

此外,在防治农业害虫上DDT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DDT被誉为“万能杀虫剂”而风靡全球。

其产量和销量急剧增长。

DDT在控制疾病流行和增加粮食产量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拯救亿万人的生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2—2005是DDT的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基本上被否定但却充满争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根据争议和认识的发展又可分为4个时段:①1962—1969年,开始否定并酝酿禁用DDT;②1970—1995年,各国逐渐禁用DDT并争论DDT 的毒性;③1996—2000年,肯定DDT的毒性并酝酿全球消除DDT;④2001—2005年,制定并执行《斯德哥尔摩公约》。

斯德哥尔摩公约 聚硅氧烷

斯德哥尔摩公约 聚硅氧烷

斯德哥尔摩公约聚硅氧烷什么是斯德哥尔摩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Stockholm Convention)是在2001年5月22日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通过的一项全球性环境条约,该公约旨在减少和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威胁,特别是针对一类被广泛认可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不易分解,可在大气、水体和陆地中长期存在,并且能够通过长距离转移,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POPs是一类包括农药、工业化学品和其他废弃物的人造物质,它们具有毒性、持久性和可生物蓄积性的特点。

这些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已被科学界广泛研究和证实。

其中一些物质被列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名单,并通过斯德哥尔摩公约进行监管和控制,以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其威胁。

POPs的影响和潜在风险:一些POPs被认为是高度毒性的,并且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POPs可能导致癌症、生殖障碍、免疫系统受损以及神经系统和发育迟滞等病症。

此外,POPs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例如,水生生物可能受到这些化学物质的直接损害,陆地生物则可能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链中的猎物而受到影响。

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可能对全球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目标和原则: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目标是减少和消除POPs的使用、产生和排放,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公约修正协议于2009年进一步扩大了其目标,将控制的物质范围扩大到新的化学品,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约的执行依赖于签约国家的合作和共同行动。

根据公约的规定,各成员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立法、信息交流、科学研究、监测和报告等,以确保公约目标的实现。

由于POPs是全球性的问题,签约国需要共同努力,分享信息和经验,采取合作措施来减少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环境管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环境管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本公约缔约方,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蓄积以及往往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作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蓄积起来,意识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人们对因在当地接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感到关注,尤其是对因此而使妇女以及通过妇女使子孙后代受到的不利影响感到关注,确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致使北极生态系统、特别是该地区的土著社区受到尤为严重的威胁,并确认土著人的传统食物受到污染是土著社区面对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行动,铭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1997年2月7日通过的第19/13 C号决定,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采取包括旨在减少和/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和释放的措施在内的国际行动,回顾有关的国际环境公约,特别是《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及在该公约第11条框架内缔结的各项区域性协定的相关条款,并回顾《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的有关规定,确认预防原则受到所有缔约方的关注,并体现于本公约之中,认识到本公约与贸易和环境领域内的其他国际协定彼此相辅相成,重申依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依照其本国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其自有资源的主权,并有责任确保其管辖范围内的或其控制下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的具体国情和特殊需要,特别是有必要通过转让技术、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以及推动缔约方之间的合作等手段,加强这些国家对化学品实行管理的国家能力,充分考虑到于1994年5月6日在巴巴多斯通过的《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能力以及《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7中确立的各国所负有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认识到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可在减少和/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释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强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者在减少其产品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并向用户、政府和公众提供这些化学品危险特性信息方面负有责任的重要性,意识到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产生的不利影响,重申《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16,各国主管当局应考虑到原则上应由污染者承担治理污染费用的方针,同时适当顾及公众利益和避免使国际贸易和投资发生扭曲,努力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各种经济手段的应用,鼓励那些尚未制订农药和工业化学品管制与评估方案的缔约方着手制订此种方案,认识到开发和利用环境无害化的替代工艺和化学品的重要性,决心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兹协议如下:第1条目标本公约的目标是,铭记《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15确立的预防原则,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1条目标本公约的目标是,铭记《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之原则15确立的预防原则,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第2条定义为本公约的目的:(a)“缔约方”是指已同意受本公约约束、且本公约已对其生效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b)“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由一个特定区域的主权国家所组成的组织,它已由其成员国让渡处理本公约所规定事项的权限、且已按照其内部程序获得正式授权可以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c)“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是指出席会议并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缔约方。

第3条旨在减少或消除源自有意生产和使用的排放的措施1. 每一缔约方应:(a)禁止和/或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以消除:(i)附件A所列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但受限于该附件的规定;和(ii)附件A所列化学品的进口和出口,但应与第2款的规定相一致;和(b)依照附件B的规定限制该附件所列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

2. 每一缔约方应采取措施确保:(a)对于附件A或B所列化学品,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予进口:(i)按第6条第1款(d)项规定为环境无害化处置进行的进口;或(ii)附件A或B规定准许该缔约方为某一用途或目的而进口;(b)对于目前在任何生产或使用方面享有特定豁免的附件A所列化学品,或目前在任何生产或使用方面享有特定豁免或符合可予接受用途的附件B所列化学品,在计及现行国际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各条约所有相关规定的同时,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予出口:(i)按第6条第1款(d)项规定为环境无害化处置进行的出口;(ii)出口到按附件A或B规定获准使用该化学品的某一缔约方;或(iii)向并非本公约缔约方、但已向出口缔约方提供了一份年度证书的国家出口。

此种证书应具体列明所涉化学品的拟议用途,并表明该进口国家针对所进口的此种化学品承诺:a.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或防止排放,从而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b.遵守第6条第1款的规定;和c.酌情遵守附件B第二部分第2款的规定。

2023年食品安全知识“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3年食品安全知识“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3年食品安全知识“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知识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c )A、伤寒B、甲性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E、禽流感.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A )A、家畜、家禽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E、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C )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第1页共33页A细菌菌相B菌落总数C细菌种类D优势菌E大肠菌群5、霉菌毒素的性质包括(ABDE)A耐高温B无抗原性C耐低温D主要侵害实质器官E致癌作用6、最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为(CDE )A稻谷B小麦C玉米D花生E棉籽油7、黄曲霉毒素的特性有(ABCDE )A对许多东有有强烈毒性,属于剧毒毒物B急性毒性中,最敏感的动物是鸭雏C小计量长期摄入,动物出现生长障碍D是强的化学致癌物第10页共33页E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地区人群肝癌高发8、杂色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主要可导致(ABDE )A肝癌B肾癌C胃癌D皮肤癌E肺癌9、黄变米毒素可分为(ACD )A岛青霉毒素B展青霉毒素C黄绿青霉毒素D桔青霉毒素E赭曲霉毒素10、降低渗透压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常用方法为(CD )A冷冻B充氮C盐腌D糖渍E辐照11、油脂酸败的化学过程主要是(DE )A氢化反应B甲基化反应C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E水解反应12、食品腐败变质的坚定指标包括(ACDE )第11页共33页A感官指标B放射性指标C物理指标D化学指标E微生物指标13、食品的化学保藏法包括(ABD )A盐藏B糖藏C阴干D酒藏E冷藏14、食品加热杀菌的方法包括(ACDE )A巴氏杀菌B y射线杀菌C欧姆杀菌D微波杀菌E远红外线杀菌15、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特点是(ABCE )A药效快B选择性较高C毒性较低D容易在生物体内蓄积E容易土壤微生物分解16、影响有毒金属毒作用强度的因素是(ABCD )A、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B、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第12页共33页C、食物中某些营养的含量与平衡D、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E、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17、需经过体内的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是(ABD )A PAH (多环芳烧)B亚硝胺C亚硝酰胺D杂环胺E金属毒物18、下属物质中(ABCD )属于《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或严格限用的POPs。

持久性污染物pops与斯德哥尔摩公约

持久性污染物pops与斯德哥尔摩公约

副产物
1 六氯代苯和多氯联苯同时也是非故意副产物,同时列在附件 A 和附件 C 中;
2. POPs的特性和危害
◎持久性(Persistent):
水中的半衰期大于2个月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 在沉积物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
◎生物累积性 (Bioaccumulate):
因脂溶性,生物浓缩系数(BCF)或生物积累系数 (BAF)大于5000,或log Kow值大于5。 经环境媒介进入生物体,并经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
机体对DDT的积累是可逆的, 例如禁用DDT后美国密歇根湖鱼体内的DDT含 量至今已减少90%
部分地区DDT已重新用于疟疾防疫, 但是用量及地点都受到严格限制 (例如室 內使用DDT的环境影响较低)
例2:多氯联苯, PCB, C H Cl 12 n (10-n)(0≦n≦9)
多氯联苯的发明, 生产, 使用与禁止
瑞典的 S·延森研究证实PCB的环境污染
日本&台湾米糠油中毒事件, 生产过程中PCB泄漏污染米糠油
研究表明从1944年前后PCB就明显污染生态系统; 据估计存在于全世界 海洋, 土壤和大气中的PCB总量达到25-30万吨以上; 污染范围广泛, 从 北极的海豹, 加拉帕戈斯的黄肌鲔, 到南极的海鸟蛋; 日本, 美国和瑞典 等国母乳中都能检出PCB
杀虫剂POPs执法检查培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与『斯德哥尔摩公约』
刘建国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7
内容提纲
1. 问题背景 2. POPs定义和类别 3. POPs特性、污染和危害 4. POPs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
问题背景
1930’s以来,人工化学品急剧增长,现已达1000万种 以上,有10余万种进入环境。

_斯德哥尔摩公约_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_斯德哥尔摩公约_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18卷 第3期2003年6月大学化学知识介绍《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任仁(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100022) 摘要 、特点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组成、结构、应用和危害。

2001年5月23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27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部长和高级官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署了一项国际公约,决定在世界各地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这是自从1997年2月以来,长达4年的多轮政府间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

1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持久性物质(persistent substance)是指化学稳定性强,难于降解转化,在环境中不易消失,能长时间滞留的物质。

符合这些条件的有机污染物就叫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缩写为POPs)。

通常用污染物在环境中消失一定百分率所需的时间作为判断其持久性的指标。

如消失50%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D对持久性的规定是:“在水中的半衰期大于2个月、或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或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积累性,由于它们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性,可以被生物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从环境介质或从所消耗的食物中摄取并积蓄。

生物积累的程度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来表示。

某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所处环境介质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叫生物浓缩系数。

各种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变化范围很大,与其水溶性或脂溶性有关。

有人测定农药等多种有机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K oc)是其水溶性(S)或正丁醇/水分配系数(P)的函数,而分配系数可以由水溶性资料估计出来,也可以根据生物的摄取和排出速率常数估计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实验时间,因为有些持久性化学物质达到积累平衡要持续很长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所列物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控清单为开放式的。

目前,列入公约的化学物质共有23种,分别为艾氏剂、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氯丹、十氯酮、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六溴联苯、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六氯代苯、林丹、灭蚁灵、五氯苯、多氯联苯、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毒杀芬、硫丹、六溴环十二烷、滴滴涕、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最后两种合称“二恶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