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范文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范文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范文

一、简答或论述(20+20)

1、为什么旅游业是一项很脆弱的产业?

答:(1)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所

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在于旅游客源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

(2)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依赖于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调发展。

(3)旅游业具有外向性。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政治稳定、区内外联系便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4)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要进行长途跋涉和很多户外活动,对天气有一定的要求,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一般在18-26摄氏度,气温太低或太高不利于外出旅行;暴雨、台风等也会对户外活动产生干扰。当然,游览人文旅游资源受

季节的限制较小。

(5)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对旅游业的冲击很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2003年北京SARS、2008年“5.12”大地震等,都对相关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3、旅游区位论涉及五个方面的概念:地理区位、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P17(详细了解)

①①地理区位,一方面是指旅游目的地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域分布规律,形成的千差万别的地域特

征。

②②资源区位,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本身的竞争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开发的规模和档次,当然

也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对于客源的吸引力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另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与周边一定距离其他目的地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可能性。

③③经济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其所处的行政单元中所居的经济位次,包括经济实力、对外资的吸引力以及国家政策

的支持强度等。旅游开发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处于不同经济区位的旅游目的地,在开发过程中,得到的经济支撑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开发结果和发展速度的显著差异。

④④市场区位,由于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游客的游览空间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即便是现代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空间

距离的不可灭性仍将客观存在。

⑤⑤交通区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就是交通区位。具体到旅游交通区位而言,主要指

旅游目的地本身对外交通条件以及与周边重要客源地的交通连接关系。

4、

5、空间布局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主要体现在三种开发模式上,即据点式开发模式、点轴式开发模式和网络式开发模式。

P19(详细了解)

①据点式开发模式,也称增长极开发模式。它是以某旅游城市或著名旅游景点为龙头,带动周边景点区域的旅游开发。这

里的点是一定区域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增长极开发模式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或经济的稀疏区、经

济不发达地区

②点轴式开发模式,是以点轴为主线的条带式开发模式。这里的点是前述的主要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所谓的线是指线状

基础设施。凭借线将各个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成了点轴系统。这种开发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中期,或旅游资源

相对呈带状分布的地区

③网络开发模式,在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或经济重心区,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度较大,旅游需求旺盛,众多旅游景点和

旅游带建设全面启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体系——旅游网络。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周边的旅游

开发。

4、为什么滨海旅游深受旅游者的喜爱?

答:(1)有益健康。保健一直都是一种主要的旅游动机。海水中富含钠、钾、碘、镁、钙、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尤其是碘的作用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滨海空气中除较多地含有这些元素之外,氧和臭氧的含量也较多,因而对人体

健康有利。

(2)气候宜人。由于水的比热大于陆地,因此滨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冬暖夏凉;另外,滨海环境比较舒适,空气洁净清新,阳光也比较充足,且紫外线较多,是“日光浴”的极佳场所。

(3)景色优美。滨海地区景色优美,适合休闲、观光、旅游。

(4)运动健身。海滨除了是理想的浴场外,还可举行冲浪、帆板、赛艇、潜水、垂钓以及排球、足球等多种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水上及沙滩运动。

5、客源地对于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闲暇时间和个体特征。P109(详细了解各要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决定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从国际旅游来看,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历来是我国入境游客的重要来源。从国内旅游来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也是主要的国内客源输出地,另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旅游消费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

②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者决定出游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影响旅游者实现旅游动机的主要先决条件。在不同的闲暇时间背景下,旅游需求的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③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基本要素之一,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特征。

6、旅游需求的新趋势是什么?(P123)

答:(1)需求理念的成熟化。新时期的旅游消费跨越井喷期,逐步趋向理性和成熟,开始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旅游需求的目的不仅局限于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向休闲度假、文化品位等综合性发展。对旅游消费质量的评价越来越集中在旅游服务上,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核心要素。

(2)需求过程的深度化。国际上旅游热点正在从“3S”(阳光Sun、海水Sea和沙滩Sand)转向“3N”——在大自然(Nature)中得到沐浴,让自己的心沉浸在对于前人与大自然和谐完美关系的怀恋(Nostalgia),从而使自己的精神融入人间天堂(Nirvana),游客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向往日益增强。

(3)需求对象的系统化。随着生活质量、消费理念和维权意识的提升,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整体性。在六大旅游要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旅游产品的总体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

(4)需求类型的个性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者之间需求的同质性趋于减少,个性化需求将成为旅游需求的主要趋势。

(5)参与性与体验性。人类旅游方式的变化,可以概括成“跑马望花、走马观花、下马赏花、歇马玩花”四个阶段或层面。目前中国的大都市居民已经进入到从第三阶段即“下马赏花”向第四阶段即“歇马玩花”转变的过程,度假产品、参与性娱乐产品和深度体验型产品将取代一般的观光产品成为人们旅游需求的主导产品。

7、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式的经验有哪些?(P144)

答:(1)完善的旅游立法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法过程,奠定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基础。早在1970年澳大利亚就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联邦层次的环境立法数量众多,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法”、“清洁空气法规”等。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澳大利亚还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有效规范了企业、游客行为,保护了旅游环境。

(2)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另一成功经验。澳大利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遗产地保护,政府的政绩评价标准不仅包括GDP增长、就业、社会福利,而且包括环境保护等软指标。澳大利亚有专职的政府部门负责指导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目前形成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者互为补充的完备的政府环保机构。三者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

(3)全民参与。发动全民参与、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是澳大利亚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企业政府为了引导旅游企业参与生态旅游产业,在税收、信贷、设施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政府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生态商业”计划,鼓励商业企业减少水、电等资源的使用。国家公园和各类保护区注重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与社区居民分享利益,联合当地居民和私有林主共同开发、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形成了社区共管、专业公司与土著居民共同开发的经营管理格局

8、国内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式:政府隶属模式、景区开发公司模式、景区管委会模式、旅游经济特区模式、政府行政模式。景区开发公司模式:优点: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激发了专业人员的创造性;缺点:公司企业过多地着眼于经济效益,容易产生短视行为,对环境造成破坏。

景区管委会模式:优点:景区的自主性进一步加大,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缺点:管委会容易与政府机构产生工作重叠,甚至产生矛盾。

9、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156)

答:(1)由资源和产品营销转向品牌营销。“三流企业卖资源,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品牌”,世界旅游经济已经进入品牌化营销时代。只有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挖掘资源本身内在的文化价值,才能给获得更强的市场吸引力。如《印象.刘三姐》

(2)由旅游景区营销转向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逐渐替代单一的旅游景区,成为基本的营销单元。旅游目的地营销强调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多元性。一方面,参与营销的不仅局限于单个旅游企业,而是旅游目的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受益者也不限于旅游企业本身,而是

旅游开发与规划——房梦洁

旅游目的地整体。

(3)由单一媒体营销转向多元化营销。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虚拟社区的建设,网络资料、视频动画等新型媒体逐渐加入到旅游营销的行列,形成了多元化、复合型的营销层次。

(4)由对抗竞争转向旅游景区联合营销。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总是过于自我中心化,导致价格战、零团费等不良事件的出现。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扩张和旅游企业业务的拓展,、各参与主体也逐渐认识到,应该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个

人才能分到更多的利益。同时,由于资源差异性的存在,各地区都有特定的旅游市场,具有优势互补的基础。

(5)由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衡量旅游产品的好怀、环境的优劣,最为直观的方式就是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为应对旅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旅游营销也要从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

(6)由单向营销转向双向互动体验营销。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是将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单项传播给消费者,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现今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需求从结构、内容、形式方面出现了许多新

的变化,如个性化需求、情感需求、文化需求等需求比重上升,这就要求旅游营销应紧跟时代步伐。在营销理念上突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以及旅游者的心理享受和满足,将体验产品作为宣传的重点。在形式上,要突出游客参与性,开展互动营销。

(7)由大众营销转向个性化营销。随着旅游市场的完善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传统的团体观光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散客市场,尤其是自驾车市场发展迅速,今后将成长为市场的主体,旅游市场营销也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应认真分析重点散客市场的需求、爱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8)由传统营销转向网络营销。将来的旅游活动将逐步冲破团队行动的陈旧形式,散客比重将会不断上升,自助游队伍日益壮大。在这种形势之下,突破传统营销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互联网营销。特别是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网络营销将引发一场旅游市场营销的革命。

(9)由粗放式营销转向精细化营销。我国旅游业处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化的过渡时期。这个转化要求旅游营销手段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粗放式营销向精细化营销转变。企业要随时把握市场动向,做好市场调研,定期对客源市场进行调研,研究消费者需求变动,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战略。另外,要加强对细分市场的调研,如自驾车市场等,明确重点市场类型的消费特点和增长潜力,不断培育新的市场营销对象。

(10)由国内营销为主转向国外营销。随着市场格局和目的地地位的变动,国际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

10、旅游地外部交通规划的原则与重点是什么?(P244)

答:(1)正确把握旅游交通供需关系。旅游交通规划必须根据旅游运营的社会需求和旅游交通运输企业的现有运力状况,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供需关系,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需求。因此,正确把握旅游交通供需关系是旅游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一般游客有多大的需求量,就应有与之匹配的旅游交通设施、运输工具和管理及服务人员来满足这些需求。旅游交通布局取决于旅游地布局和人口分布,而旅游交通布局对旅游地的建设和发展又有很大影响。

(2)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综合运输。现代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具特点,适应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运输要求,在综合运输网中都占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实现综合运输有以下好处:a.充分利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降低运输成本;b.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配运量和线路建设投资,实现运输结构的合理化;c.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实现“一条龙”联合运输。

(3)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自然和经济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各种运输方式对自然条件的适应程度也不一样,旅游交通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空则空,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如沿海和沿江地区,要充分发挥水运潜力。

(4)新线建设要有利于开发新的资源,促进落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就是要实现旅游者能够“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的任务。从纵向看旅游业发展历史,先进的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应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先决条件。从横向来看,凡注重旅游交通建设,具备良好的可进入性的旅游地,旅游人数就会逐年增加,旅游业就能够得到发展。而且,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尚不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旅游交通的建设更是成为发展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11、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原则:(P290)

(1)旅游项目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一致(2)根据生态学原理开发旅游资源

(3)控制游客量,维持生态功能

12、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优势有哪些?(P323)

答:(1)它能逼真动态地展现旅游地规划设计方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它使旅游地规划设计方案修改容易,系统判断准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它可激发创作灵感和构思,使规划方案更具新意

(4)它更具有显著地人机交互功能,可进行联网规划设计

(5)它有利于旅游地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

(6)它可促进虚拟旅游(数字旅游或电子旅游)的发展。

二、填空(20)

1、旅游产品分为四种类型: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

2、引人、留人、留钱、留心,是旅游开发的四个关键环节。

3、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体现在:旅游者的收入水平、旅游者的构成、旅游产品结构、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其他因素(如旅游者的来源构成等)。

4、旅游系统包括旅游主体子系统、旅游客体子系统、旅游媒介子系统和旅游环境子系统四个部分。

5、郭鲁芳(1998)曾提出4个比较典型旅游产品形态,即“增长-衰退-成熟”形态、“循环-再循环”形态、风尚型、扇贝型

6、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塑造特色原则、注重形象原则、保持创新原则(P86)

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突出特色,凸显差异;系列开发,错位发展;循序渐进,有序开发;联动开发,实现共赢(P88)

7、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距离衰减规律、引力模式、旅游流空间分异、反向旅游(P115)

8、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类型分为行政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跨行政区旅游业发展规划。(P188)

9、旅游形象定位的三要素:主体个性、传达方式、受众认知(P207)

10、旅游环境容量包括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感知容量(心理容量)、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旅游经济环境容量。

11、风景名胜区规划基本原则:保护优先原则、综合协调原则、突出自然原则(P273)

12、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3、旅游度假区的布局:核心式布局模式、功能区布局模式、组团式布局模式、围绕水系布局模式、综合布局模式等

14、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15、分析决策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虚拟现实技术。

16、SWOT各字母意思:分析组织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三、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3、旅游消费: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实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4、旅游开发:狭义的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5、旅游系统:是指在特定的旅游环境中(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旅游活动主体(游客)与客体(旅游产品),通过各种

类型的旅游媒介(配套服务设施),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6、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类型、规模、分布、质量、等级、开发条件等进行的科学分析

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7、旅游需求:是在特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上、一定范围旅游客源地人群愿意购买而且能够支付的旅游产品的质量和

数量。

8、旅游形象: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

9、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会因开展旅游活动而导致退化,或者旅游地环境遭受旅游活动破坏后能很快恢复原状的前提下,该旅游地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旅游感知容量(心理容量):就旅游地居民而言,指当地居民普遍不因交通拥挤、物价上涨、生活环境恶劣而对旅游者产

生不满情绪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就旅游者而言,指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即保持最佳游兴的状态下,该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指旅游区的人口、民风、民俗、生活方式与习惯、社会开化程度、宗教信仰、社会道德、国家政策等

方面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旅游经济环境容量: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所决定的旅

游活动量。

10、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1、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多功能,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放,为游人提供游览、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

12、旅游规划技术方法:是应用于规划实践中最为具体的方法及技术,是旅游规划的实用工具,如数学方法、调查方法、社会学方法,都可以被灵活地运用于多种类型的旅游规划中,以及同一旅游规划中的多个方面和不同阶段。

四、填图(10)

1、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示意图:p50①按照类型分布,②按照区位分布,③按照主次分布

2、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形态:p82①增长——衰退——成熟形态描述的主要是具有垄断性特征的旅游产品,往往经过较短

旅游开发与规划——房梦洁

的投入期和成长期后,产品的销售量便趋于稳定,几乎看不出衰退的迹象。

②循环——再循环形态是指当旅游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时,销售量下降,这时旅游企业采取了有效措施,如对产品重新包装组合、开发新产品、降低价格等,来刺激消费,从而产生销售量的上涨,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③风尚型是由于媒体炒作或成功的促销手段等使得旅游产品的销售量在短时间内绕过发展阶段直接达到高潮,随后需求大减,直接进入衰退期。

④扇贝型,由于旅游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用途,开辟新市场,生命周期呈现总体上扬趋势。

3、旅游者时间—空间预算规律:p132

五、综合分析(10)

二建管理重点知识点

1.进度目标是指: 项目动用的时间目标,也及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 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期) 3.施工总承包方管理任务:①负责组织和管理分包施工单位的施工 ②负责施工资源的供应组织 4.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主要特征:①不承担施工任务②不与分包方和供货方直接签施工合同 ③承担对分包方的组织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④与施工总承包方承担相同的管理任务和责任⑤与业主、设计、监理联系和协调 5.施工总承包管理特点:①可以提前开工,缩短工期②降低工程造价有利③质量控制有利④ 合同管理量大⑤组织协调工作量小 6.施工总承包特点:①开工日期较迟,对总进度控制不利②有利于总造价的早期控制③质量好坏取决于总承包单位的选择④只签一个施工合同,合同管理量小⑤组织管理工作量减小 7.平行发包特点:①开工日期提前,缩短建设周期②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但投资早期控制不利 ③对业主质量控制有利④用于招标时间过多招标工作量大⑤可决定所有工程的承包商,管理工作量大 8.项目结构图:表达工作任务,由矩形框和直线绘制; 组织结构图:表达组织、指令关系,由矩形框和单箭线绘制; 合同结构图:表达合同关系,由矩形框和双箭线绘制 9.职能组织结构图:每个部门会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 10.线性组织结构图:每个部门只有唯一一个指令源 11.矩形组织结构图:每个部门有两个指令源(9.10.11 都属于项目结构图) 12.管理职能分工表:用表的形式反映各工作部门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每一个方框用拉丁字母表示管理职能。 13.工作流程图: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矩形框表示工作,箭线表示逻辑关系,菱形框表示判别条件。 14.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它把投入的各种资源、 材料、构件、水电、各种场地、设施合理的布置在施工现场,使现场能有最的进行文明施工。 15.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与施工进度控制措施类似):①组织措施(关于人、分工、流程)②管理措施(施工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技术)③经济措施(关于钱)④技术措施(设计方案、施工方案) 16.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的代表人。遇紧急情况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但应在 48 小时内向发包人代表和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书面报告 17.项目经理职责:①贯彻执行各项法规和管理制度②严格财务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 和个人利益关系③积极推广新技术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④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并对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⑤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⑥建立各种专业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⑦进 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⑧收集工程资料,准备结算资料,参与工程竣工验收⑨接受审计, 处理项目经理部解体的善后工作⑩协助组织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审申报工作 18.项目经理的权限:①参与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签订②参与组建项目经理部③参与选择物资 供应单位④参与选择并使用分包人,施工作业队伍⑤主持项目部工作,指挥生产经营,调配人、财、物⑥决定授权范围内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⑦制定内部计酬办法,进行合理经济分 配⑧在授权范围内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关系 19.施工风险的类型: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 20.风险管理的四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响应包括规避,减轻,自留,转移(转移的措施有分包,保险)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具有“有用性”和“基础性”两大最基本的属性。 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管理过程中被逐步深化认识,但尚未取得一致认同。 旅游资源三大要点:①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②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③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的争论,一是物质与精神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有形的。二是自然与开发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 2、旅游资源富有旅游吸引力(价值功能) 首先,旅游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其次,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范围。 第三,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效益。 3、旅游资源具有中和效益性(价值功能) 如果旅游资源被有效地开发利用,那么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 4、旅游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发展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功能特征——吸引性 2、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固定性 3、时间特征——节律性、动态性 4、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5、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利用的永续性 6、文化特征——美学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天然性(形成) 2、生态性(状态) 3、地带性(分布) 4、变化性(时间)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人为性(形成) 2、民族性、地域性(分布) 3、时代性(时间) 4、精神性(内涵) 5、阶级性、阶层性(层次) 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旅游休闲需求(休闲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动机或需要)→旅游消费活动(旅游者)→旅游开发活动(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经济 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项目管理考试知识点

1.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和调整。 2.进度目标分析和论证的目的是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进度目标有否可能实现。 3.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 4.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 1Z203020 进度计划的 1.工程网络计划分为: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2.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3.单代号搭接网络图的几种逻辑关系:STS、FTF、STF、FTS. 4.国际上,工程网络计划有许多名称,如:CPM,PERT,CPA,MPM 等 5.工程网络计划按持续时间的特点划分为: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非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随机网络计划

6.按工作和事件在网络图中的表示法划分为:事件网络和工作网络 7.按计划平面的个数划分为,单平面网络图,多平面网络图。 8.美国多使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欧州则较多使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9.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10.当考虑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①缩短时间不能影响质量和安全工作②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③缩短时间所需增加费用相对较少的工作④考虑工作的可村缩性 11.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2.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3.本工作的紧后工作为关键工作时,该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 1Z203030 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1.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综述论文.docx

成功承办了99 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 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 次突破200亿,达到204 亿,比1998年增长49。 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 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 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 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 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 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 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 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 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 更是

管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试卷(A)

兰州理工中专·兰州商学院联办大专旅游管理专业 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课程试卷(A) 班级:201 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统分人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共性特征的是______。() A.区域性和特色性 B.观赏性和体验性 C.单一性和耐损性 D.引力性和定向性 2.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客观存在的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将 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_____个基本类型。() A.145 B.155 C.165 D.175 3.下列属于内营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有______。()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 D.成岩作用 4.下列不属于自然类旅游资源特点的是______。() A.历史时代性 B.地带分异性 C.自然演变性 D.生态脆弱性 5.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以下属于地文景观的是______。() A.草原与草地 B.河口与海面 C.冰雪地 D.岛礁 6.下列属于我国三大国粹的是______。() A.武术 B.国画 C.围棋 D.书法 7.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的是______。() A.价值工程法 B.层次分析法 C.模糊数学评价法 D.方差分析法8.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园林造园的“三境”层次的是______。() A.生境 B.美境 C.画境 D.意境 9.旅游客源市场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又被称为_______。() A.潜在市场 B.机会市场 C.核心市场 D.边缘市场 10.旅游活动类型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下列属于提高层次的是_______。() A.游乐购物游 B.休闲度假游 C.浏览观光游 D.宗教朝拜游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研究性分类方法的两分法是指把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人文旅游资源。 2.北京卢沟桥、潮州韩江广济桥、________________、赵县的赵州桥并称我国四大古桥。 3.特吉旺设计的二个评价指标指数是:舒适指数和________________。 4.旅游资源调查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实地调查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主要步骤。 5.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是:开发特色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 和发展综合性原则。 6.旅游经营管理3P模式是指岗位管理、________________、薪酬管理。 7.按发展阶段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形象导向型和 ________________。 8.人文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包括:社会演变性、历史时代性、________________、发展持续性。 9.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的旅游资源一般选择的开发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 10.在舒适指数表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5分,满分25分) 1.旅游资源 得分 得分 得分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13页 - 副本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 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 ●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范文

一、简答或论述(20+20) 1、为什么旅游业是一项很脆弱的产业? 答:(1)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在于旅游客源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 (2)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依赖于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调发展。 (3)旅游业具有外向性。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政治稳定、区内外联系便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4)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要进行长途跋涉和很多户外活动,对天气有一定的要求,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一般在18-26摄氏度,气温太低或太高不利于外出旅行;暴雨、台风等也会对户外活动产生干扰。当然,游览人文旅游资源受季节的限制较小。 (5)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对旅游业的冲击很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2003年北京SARS、2008年“5.12”大地震等,都对相关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3、旅游区位论涉及五个方面的概念:地理区位、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 P17 (详细了解) ①①地理区位,一方面是指旅游目的地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域分布规律,形成的千差万别的地域特征。 ②②资源区位,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本身的竞争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开发的规模和档次,当然也 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对于客源的吸引力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另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与周边一定距离其他目的地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可能性。 ③③经济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其所处的行政单元中所居的经济位次,包括经济实力、对外资的吸引力以及国家政策的 支持强度等。旅游开发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处于不同经济区位的旅游目的地,在开发过程中,得到的经济支撑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开发结果和发展速度的显著差异。 ④④市场区位,由于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游客的游览空间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即便是现代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空间距 离的不可灭性仍将客观存在。 ⑤⑤交通区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就是交通区位。具体到旅游交通区位而言,主要指旅 游目的地本身对外交通条件以及与周边重要客源地的交通连接关系。 4、 5、空间布局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主要体现在三种开发模式上,即据点式开发模式、点轴式开发模式和网络式开发模式。 P19(详细了解) ①据点式开发模式,也称增长极开发模式。它是以某旅游城市或著名旅游景点为龙头,带动周边景点区域的旅游开发。这里的点是一定区域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增长极开发模式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或经济的稀疏区、经济不发达地区 ②点轴式开发模式,是以点轴为主线的条带式开发模式。这里的点是前述的主要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所谓的线是指线状基础设施。凭借线将各个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成了点轴系统。这种开发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中期,或旅游资源相对呈带状分布的地区 ③网络开发模式,在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或经济重心区,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度较大,旅游需求旺盛,众多旅游景点和旅游带建设全面启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体系——旅游网络。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周边的旅游开发。 4、为什么滨海旅游深受旅游者的喜爱? 答:(1)有益健康。保健一直都是一种主要的旅游动机。海水中富含钠、钾、碘、镁、钙、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尤其是碘的作用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滨海空气中除较多地含有这些元素之外,氧和臭氧的含量也较多,因而对人体健康有利。 (2)气候宜人。由于水的比热大于陆地,因此滨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冬暖夏凉;另外,滨海环境比较舒适,空气洁净清新,阳光也比较充足,且紫外线较多,是“日光浴”的极佳场所。 (3)景色优美。滨海地区景色优美,适合休闲、观光、旅游。 (4)运动健身。海滨除了是理想的浴场外,还可举行冲浪、帆板、赛艇、潜水、垂钓以及排球、足球等多种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水上及沙滩运动。 (5)海鲜美食。滨海地区可提供海鲜等多种可口的食品,是美食旅行的好去处。 5、客源地对于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闲暇时间和个体特征。 P109(详细了解各要素)

管理考试知识点

1.信息链 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能 b 2.信息化(P14) 信息化就是知识化,即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和吸收率的提高过程。 信息化即信息资源的空前普遍和空前高效率的开发、加工、传播和利用;人类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空前获得解放。 信息化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进步 信息化是社会形态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信息化是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3.信息社会(P16) ①概念的来源及含义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 ②衡量标准 a.定性指标 连接所有村庄,并建立社区接入点;连接所有大学、学院、中学和小学; 连接所有科研中心;连接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邮局和档案馆; 连接所有医疗中心和医院;连接所有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并建立网站和电子邮件 地址;根据国情,调整所有中小学课程,以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确保世界上所有 的人都能得到电视和广播服务;鼓励内容开发并创造技术条件,使世界上所有语言 均能在因特网上得到体现和使用;确保世界一半以上的居民在可及范围内获得信息

通信技术。 b.定量指标 &信息系数:指的是与信息有关的消费占全部家庭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超过50% &信息产业和信息从业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③信息社会的五大定律 摩尔定律: 是由因特尔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经长期发现得之。关于摩尔定律有三种“版本”:①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②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③用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十八个月翻两番。总之,“摩尔定律”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揭示了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为信息产业内部的动力,以指数形式实现持续变革的作用。 梅特卡夫定律: 指网络的价值与其节点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的价值V=K×N^2(K为价值系数,N为网络节点数).此定律是用以太网络的发明人罗伯特·梅特卡夫的名字命名的。按照这一规律,网络、软件、标准、游戏等使用者越多,其价值就越高,也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因此系统开发者可以利用低价(或免费)来吸引使用者,一旦使用者数量达到临界点,网络效用以几何级数增长后,开发者就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费用。梅特卡夫效应使传统经济的“报酬递减定律”被数字经济的“报酬递增定律”取代。 扰乱定律: 指出社会体制以渐进的方式成长,但是科技却以几何级数发展,当这两者之间的鸿沟

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认知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 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 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旅游资源的涵 ?1)、强调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功能——最基本属性 这是其理论核心。其围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有形物质和抽象精神因素。 ?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开发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来源——经济属性 它从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旅游资源一般都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者消费;多数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旅游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3)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非经济属性 旅游资源的特征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1)广泛多样性,造成了对旅游资源边界无法界定,要求我们用新资源观去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或传统旅游资源新的使用价值。 ?2)区域性特点,旅游资源受特定环境影响与制约,被移植后或变异或不再是旅游资源。 ?只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事物和因素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 ?应选择开发具有地方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南京科技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管理模式

南京科技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管理模式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进展,人们对旅行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专门多专项旅行应运而生,科技旅行即属于其中的一支。本文介绍了南京科技旅行资源的种类和特色,提出了三种开发治理模式,即:“政府+科技旅行协会+旅行社”模式、“科技机构+旅行服务部”模式和“科技机构+旅行社”模式,并阐述了在模式选择方面应考虑的几个要素,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技旅行资源评判开发治理模式 一样认为,科技旅行是指将科技和旅行有机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行类型,其差不多形式是以旅行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行的科学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行活动或产品。 科技旅行是将旅行和科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行资源和产业,最早起始于少数几个欧美发达国家,现在已在世界各地迅速进展起来。在我国,尽管科技旅行也已兴起,但目前产品仍旧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初级层次上,缺少参与性和互动性,而且开发治理模式也缺少针对性。因此,加大科技旅行资源的开发力度,引导其尽快走上规范、健康的进展轨道,确实是目前一个专门紧迫而重要的咨询题。 南京科技旅行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一)南京科技旅行资源的种类 南京不仅是我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依旧我国东部地区一座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都市之一。如此的背景和条件为南京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旅行资源。 南京现有的和潜在的科技旅行资源可要紧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自然景观中要紧分为:地文景观景类(桂子山石柱林、灵岩山雨花石、汤山猿人洞等)、水文景观景类(汤山温泉、珍宝泉等)、气候生物景类(中山陵植物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中则要紧分为:科技园区景类(鼓楼高新科技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城都宽街改造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本文将以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为例,阐述旅游资源的优化升级对旅游业及其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宽巷子提供给军官居住,士兵混居在窄巷子。后来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宽巷子慢慢发展成达官贵人居住的“高尚社区”。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富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的城市空间,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适应时代发展的作用。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 45个明清院落式建筑、三条不同主题的街道,再现了老成都生活的怡然和闲适,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崭新“名片”。成都宽窄巷的改造案例在诸多方面为国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项目总体规划 规划目标:使区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展现老成都原真民居形态和原生特色宅院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集历史文化

与现代都市文化交融的成都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会所,成为表现当代成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活”的人文场景,成为成都恭迎八方来客的都市第一会客厅。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宽窄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为做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项目聘请清华大学作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机构。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 三、分区定位与业态布局 宽窄巷子的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成为“成都生活标本”,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南昌航空大学110961班黄升整理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的定义: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定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3、管理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的性质:A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管理的普遍性C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原理、原则和方法,艺术性强调实践性)P5~6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P8~9 6、管理者的角色:A人际关系——挂名头脑、领导者、联络者B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P10 7、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P11 8、组织的特征:有其存在的目的的、都是由人所组成的、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P11 9、组织的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P12 10、组织的环境:一般环境、具体环境(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复杂动态的环境)P13 11、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P15 12、企业的特征: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P15 13、企业的职能:运营、财务、营销P16 14、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P16 15、了解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P17 P18 16、社会责任的含义: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P20 17、社会责任四阶模型:P21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期末试题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一步(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于2003年,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成因、属性、功能、时间、其他 4、桂林山水属于岩溶地貌 5、旅游资源的共性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文化性、吸引力的变化性 6、旅游资源概念的内涵具有吸引力、内容的延展性、形态的多元化 7、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力求经济,保护环境 二、名词解释 1、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旅游资源开发: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3、旅游资源调查:是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三、单选题 1、下列哪些属于地文景观() 2、下列哪些遗址遗迹类() 3、旅游资源开发的依托是()旅游产品(当地的旅游资源) 四、多选题 1、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1审美学评价、2价值判断统计学评价、3认知比较学评价 五、问答题 1、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4)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服务工作的人员。 2、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对策。2)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对策。3)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4)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 3、“三三六”评价体系 答: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四、论述题 1、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答:1)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度、品位、质量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开发水平。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3)旅游资源质量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4)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