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措施
放射性皮炎放疗期间皮肤护理

放射性皮炎放疗期间皮肤护理放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式之一,在接受放疗的过程中,肿瘤患者的皮肤部位会在放射线的影响下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医疗领域将其称为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诊治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9L4%。
1 .放射性皮炎概述放射性皮炎的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不可逆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毁灭、永久性毛发缺失、放射性坏死、溃疡等。
放射性皮肤反应分为1 TV级I级放射性皮肤症状:放射皮肤部位出现滤泡样红斑,颜色为暗红色,偶发瘙痒感,干性脱皮,脱发,出汗减少。
II 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出现轻微黑色色素沉着,放射皮肤出现触痛性红斑,颜色鲜红色,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II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明显黑色色素沉着,干性脱皮,皮肤裂纹,干反应,皮肤皱褶部位之外存在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IV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重度黑色色度沉着、湿性反应(溃疡、出血),皮肤水肿、水泡、渗出、放射区皮肤部位出现破溃坏死表现。
放射性皮炎不仅会对肿瘤群体带来皮肤损坏,同时也会影响到放疗治疗效果,增加肿瘤患者医疗负担。
2 .放疗皮肤护理2.1放疗前护理心理指导: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放疗之前需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状况, 通过各种方式拉近双方距离,解答患者疑问,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勇敢面对疾病。
健康宣讲:放疗展开前,为患者发放放疗宣传手册,耐心细致的为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放疗重要性,放疗原理,放疗的效用,放疗不良反应讲解,提升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放疗的认知度,帮助患者认识到,虽然放疗会造成皮肤损害,但是只要积极治疗,就可以得到控制。
饮食指导:肿瘤群体通常会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而放疗对机体造成的刺激会加重其营养不良水平,因此放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提升其营养状况。
日常行为指导:适当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睡眠均能够改善肿瘤群体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健康指标,引导患者每日少量多次循序渐进进行锻炼,睡前泡脚,冥想改善睡眠质量。
头面部皮肤癌放射治疗的护理

使用软 毛牙刷胞 减少的护理 :患者 白细胞减 少主要表现 为免疫力下 降 ,极易 引
J l 0 2 V 1 0 No2 uy2 1 , o . , .0 1 而 非聚 氯乙烯 材料 的输 液瓶 和输液 器 ,并通 过所 连接 的过滤 器 ,过
口 液漱 口,以防 内源性感 染。交替使用双氧水、 1 5 泰和制霉素护理 口腔 感染疗效甚佳 。外用药可用冰硼散 、甲酰四氢叶酸钙、制霉菌素甘油或
现血管 痉 挛时 ,加 强肢体 活动 ,给予 按摩 或热 敷 ,缓解痉 挛 。对患
者进行 血管 注射 时 ,应尽量 由操作 熟练 的护理 人员进 行 ,输液 期间
滤 器的微 孔膜 应 <02 . m。紫杉 醇浓缩 注射液 在静 脉滴注 前必须 加 2 以稀释 ,可 用生 理 盐水 、5 %葡 萄 糖或 5 %葡 萄糖 生理 盐水 稀释 ,最
发感染 。针对此 ,患者 病房要经常 消毒 ,可用 “4 8”消毒液 拖地 ,擦
洗门窗、橱柜、病床等,患者要勤更衣,避免皮肤出现痤疮或压疮,
高患者 生活质量 ,树立患者生活信 心。
参 考 文献 [】 丁新 梅 , 枝 . 醇单 药周 疗法 二 线治 疗晚 期 胃癌 的临 床观 1 郭景 紫杉
察[ . J 中国厂 矿 医学,08 1 ) 0 . 】 2 0, ( : 4 2 44
[】 张小 田, , 东 , . 2 沈琳 张晓 等 以紫杉 醇 为基 础 的联 合 化疗 方 案在 进 展期 胃癌 二线 治疗 中的 效果 观 察 [ _ 军 医学 杂 志,0 83 J 解放 ] 2 0 ,3
[ 王 新林 , 4 ] 王湘辉 , 武 . 他 赛联 合 卡铂 治疗 晚 期 胃癌 [】 张俊 多西 J. 中 国医 院药学杂 志 , 0 , (1 18 . 2 92 1) 37 0 6 :
放疗区皮肤护理措施

放疗区皮肤护理措施引言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尽管放疗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它也可能对患者的皮肤产生负面影响。
放疗区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以减轻放疗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放疗区皮肤护理的措施。
放疗区皮肤护理措施1. 维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在放疗期间和之后,维持放疗区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非常重要。
使用温和的无香料肥皂和清水洗涤放疗区,避免使用硬质毛巾擦拭,以免造成刺激和疼痛。
洗完后轻轻拍干放疗区,不要摩擦。
保持皮肤干燥可以减轻皮肤瘙痒和感染的风险。
2. 避免感染放疗区的皮肤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保持放疗区的皮肤干燥有助于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
避免挠搔放疗区皮肤,以防止细菌感染和损伤皮肤。
定期更换清洗的床单和衣物,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如果有任何皮肤损伤或感染的症状,及时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3. 使用温和的保湿剂放疗会导致放疗区的皮肤变干,因此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可以帮助保持皮肤的水分。
选择无香料和无酒精的产品,以免刺激放疗区的皮肤。
将保湿剂均匀涂抹在放疗区,轻轻按摩以帮助吸收。
避免使用含有抗氧化剂和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4. 避免紫外线暴露在接受放疗期间和之后,放疗区的皮肤对紫外线更加敏感。
因此,应避免直接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并及时涂抹防晒霜。
选择防晒霜时,应选择广谱防晒霜,具有较高的SPF值。
戴宽边帽和太阳镜,以保护头部和眼睛。
5.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避免在放疗区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包括香水、酒精和粉末。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引起放疗区的刺激和不适。
使用温和的无香料和无酒精的化妆品,如果可能,应避免使用化妆品。
6. 穿着舒适的衣物穿着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可以减少对放疗区的摩擦和刺激。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粗糙的材料,以免磨损和伤害皮肤。
结论放疗区皮肤护理是放疗患者日常护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维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使用温和的保湿剂、避免紫外线暴露、避免刺激性化妆品和穿着舒适的衣物,可以减轻放疗区皮肤的不适和并发症。
放射野皮肤护理

肿瘤病人往往由于放射线的影响,在放疗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
放射性皮肤反应根据SOMA评分标准可分为:Ⅰ度反应: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Ⅱ度反应:皮肤干性脱皮;Ⅲ度反应:皮肤湿性脱皮,真皮外露,血清渗出,放疗区疼痛。
皮肤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照射野的不适,保护皮肤完整,预防感染,避免疤痕形成。
癌症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在进行放疗前,患者应洗澡,以保持放疗野皮肤清洁,胸壁照射患者一定要待其手术切口完全愈合后方可进行照射。
在放疗期间,由于放射线的刺激,照射野的皮肤可出现Ⅰ、Ⅱ、Ⅲ度皮肤反应,这些反应是暂时的。
1、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嘱其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即可,但冰片滑石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
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溃破、感染、长期不愈合。
2、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对于局部渗出性皮肤反应,可暴露皮肤损伤区,使其保持干燥或在破损区涂抹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使其干燥愈合。
3、大面积皮损时,要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合并感染时需抗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
此外,避免局部刺激,内衣要柔软宽大,吸湿性强,照射期间勿曝晒。
保持照射野标志清晰,照射野内勿用肥皂涂擦,勿用胶布粘贴。
标志不清晰时,切记不要自己随意描画,一定要请主管医生描画清楚。
放疗后皮肤护理能缓解放疗反应皮肤反应可分为三度:(1)一度反应:红斑、有烧的和刺痒感,继续照射时皮肤由鲜红色渐变成暗红色,以后有脱屑,称为干反应。
(2)二度反应:高度充血、水肿、水泡形成,有渗出液、糜烂,称湿反应。
(3)三度反应:溃疡形成或坏死,侵犯至直皮造成效射性损伤,难以愈合。
临床放疗中不允许出现此种反应。
A、红斑:一般不做治疗,即可自然消退,应注意皮肤保护。
B、干性皮炎:也可不用药,完全恢复后不留痕迹。
严密观察或应用滑石粉、痱子炉甘石洗剂,以收敛或止痒。
C、湿性皮炎:采用暴露疗法,避免合并感染,保持干燥或涂抹有收敛作用的药物如0.75%龙胆紫溶液,或用VitB12、3%硼酸溶液湿敷等,促进愈合;一般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紫草油。
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要点

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要点放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放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种伤害,以下是放疗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温和洗护:放疗期间,患者的皮肤特别敏感,所以选择温和的洗护产品非常重要。
建议选用不含刺激性成分的温和洗面奶、洗发水和沐浴露,以避免对皮肤的二次刺激。
2. 避免热水刺激:放疗期间,患者的皮肤容易干燥,所以在洗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热的水。
热水会使皮肤的水分蒸发加剧,加重皮肤干燥的症状。
建议使用温水洗澡,并在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
3. 避免摩擦:患者的皮肤在放疗期间变得特别脆弱,容易受到摩擦的刺激。
因此,患者在穿着衣物时应选择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使用粗糙的纤维和紧身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4. 保湿:放疗会使皮肤变得干燥,因此患者需要加强保湿。
建议患者每天使用保湿霜,尤其是在洗澡后或皮肤感到干燥时。
选择含有保湿成分如尿囊素、玻尿酸等的保湿霜,以帮助皮肤保持水分。
5. 避免暴晒:放疗期间,患者的皮肤对阳光的敏感度增加,容易出现晒伤的情况。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暴晒,尤其是在阳光强烈的中午时段。
外出时应选择宽边帽和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的伤害。
6. 饮食调理:患者在放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以提高皮肤的抵抗力。
建议患者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番茄、坚果等。
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皮肤抵御外界的伤害。
7. 定期检查:放疗期间,患者的皮肤状况需要定期检查。
如果发现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破损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就是放疗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希望通过合理护理可以减轻放疗对皮肤的伤害,让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皮肤健康。
肿瘤放射治疗的皮肤护理

肿瘤放射治疗的皮肤护理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从伦琴发现X线开始,放疗技术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通过研究者们不懈地努力,使放疗技术得以不断地进步,从最初的二维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至今日的调强放射治疗。
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射线可以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虽越来越精准,仍不可避免对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引起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指由各种类型的射线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损害。
它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肿瘤临床分期、体质指数(BMI)、同时接受化疗或者免疫抑制剂、合并糖尿病或肾衰等其它疾病、高收缩压、长期紫外线暴露、营养不良、高龄、吸烟等。
其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放射治疗技术、放射线能量、放射治疗剂量、靶区分割方式、治疗的持续时间等。
放射性皮炎会引起红肿、瘙痒、灼烧感等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治疗中断。
因此,规范而有效的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技术能预防或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一、放射治疗区域皮肤的评估1.评估的时间:从放射治疗定位开始,直至患者放射治疗全部结束后2周2.评估的频率:每日2次3.评估的内容:评估放射治疗部位皮肤的完整性,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的发生。
4.评估的方法: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的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EORTC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急性放射性皮炎损伤分级标准。
RTOG量表将急性放射性皮炎分为5级。
0级:基本无变化;I级:水疱,淡红斑,毛发脱落,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明显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Ⅱ级:除皮肤皱褶处之外的融合性湿性脱皮,重度水肿;IV 级:溃疡,出血,坏死。
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要点

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要点
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放疗可能会导致皮肤问题,如皮肤红肿、瘙痒、干燥等。
以下是一些放疗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1.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放疗区域的皮肤。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清洁产品。
2. 轻柔护肤: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轻轻拍打皮肤,不要用力擦拭或揉搓。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放疗区域的皮肤对阳光特别敏感,因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如果需要在户外活动,应涂抹防晒霜,并戴上帽子和长袖衣服。
4. 保湿皮肤:使用含有保湿成分的护肤产品,以帮助皮肤保持水分,减轻瘙痒和干燥。
5.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和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如香水、化妆品、清洁剂等。
6. 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定期更换放疗区域的床单和衣物,以保持清洁和干燥。
7.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以帮助皮肤修复和再生。
8. 避免抓挠皮肤:抓挠皮肤可能会导致感染和其他皮肤问题。
如果皮肤瘙痒或干燥,请尝试使用无菌的手套或包裹来保护皮肤。
9. 定期检查皮肤:定期检查放疗区域的皮肤,注意任何新的皮肤
变化或症状,如红肿、瘙痒、疼痛等。
总之,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需要全面、细致和耐心。
通过保持皮肤清洁、轻柔护肤、避免刺激性物质、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注意饮食以及定期检查皮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放疗区域的皮肤,减轻皮肤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与医生和护士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有关皮肤护理的专业建议和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措施

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措施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由于放射线的刺激,肿瘤患者放疗区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度。
Ⅰ、Ⅱ度皮肤反应护理一般来说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开始出现红斑、潮红,有刺痒和烧灼感(Ⅰ度),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Ⅱ度)。
Ⅰ、Ⅱ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
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
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
邵教授指出,放疗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
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
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
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
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
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
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
Ⅲ度皮肤反应护理此程度以上的皮肤损伤相对比较严重,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度)。
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
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
切勿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因其会阻塞汗腺及毛囊加重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两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
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度皮肤反应护理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Ⅳ度),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
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
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
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
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
放疗后皮肤反应常见于乳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舌癌、咽喉癌、腮腺癌等。
具体反应如下: 1.治疗期间:放射照射野范围之内的皮肤,依照射所给的剂量,随时间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在第三、四周后,开始有红、肿、热及微痒等反应,好像在太阳下曝晒后的皮肤。
继续照射至第五、六周时,皮肤可能变黑,开始有干性脱屑,部分患者发展为湿性脱屑。
2.处理方法:(1)避免用肥皂清洗或摩擦;(2)不可随便涂抹药膏类、化妆,以免增加皮肤的反应;(3)轻微的痒感,不可用指甲抓,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及破损,此时可用专用药膏涂抹即可;(4)避免过度的日光照射;(5)避免衣物的压迫、束缚或粗糙衣物的摩擦;(6)治疗部位如有伤口未愈合,须经医师检查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治疗。
也可以在治疗前服用人参皂苷Rh2、虫草等帮助身体在治疗后尽快恢复;(7)若有严重的湿性脱屑反应,医师将视情况停止治疗1~2周
或给予药膏涂抹,但勿涂抹太厚。
治疗后护理:(1)治疗部位避免肥皂或刺激性消毒液清洗及摩擦,需等皮肤完全生长恢复后,才可按一般正常方法清洗;(2)治疗所引起的皮肤颜色变深,会自然退除。
放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为皮肤、粘膜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色素沉着、甚至皮肤破损、脱皮,严重的可出现溃疡、感染;严重的皮肤反应主要见于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食管癌及个别乳腺癌患者中;临床工作中医生在保证治疗剂量的前提下,都会尽可能地降低皮肤剂量(皮肤为治疗靶区的除外)以减轻这类反应。
但因肿瘤的位置、肿瘤、治疗剂量及患者个体差异,有时候个别病人可能出现明显地皮肤反应。
为了预防出现严重的皮肤反应,患者需要主要以下几方面:(1)尽量保持放射野通风,即尽量不要裹着、包着放射区域皮肤。
(2)保持皮肤干燥清爽(3)不要使用酒精、肥皂等清洗;(4)对于颈部放射区内的皮肤,尽快穿低领、棉质衣物以减少摩擦;(5)在放疗前不要涂抹短时间难以吸收药物,因为如果这类药物难以吸收,在放疗过程中相当于在皮肤表面添加了补偿膜,会导致皮肤剂量升高,加重皮肤损伤;(6)适当服用一些能够减轻放射治疗副作用的药物,如人参皂苷Rh2能起到抗炎止痛,减轻伤害的作用。
如果已经出现皮肤损伤,无需过度紧张,除了使用西药,例如促表皮生长因子外喷、乳酸
依沙丫啶湿敷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医方面可使用清热解毒养阴中药煎服、外用,例如可多饮用西洋参茶或泡水、芦荟肉涂抹放射野皮肤。
对于严重的皮肤反应,比如溃疡、感染,必要时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