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
根据《质量手册》中《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的要求,本规程旨在制定内部校准计量器具的流程。
本规程包括内校项目、内校标准、方法、周期等。
1、钢盒尺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盒尺与受校盒尺进行比对校准。
每一把受校盒尺选三个点(尺两端及中间一点)与标准盒尺比对校准。
标准钢盒尺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钢盒尺的内校周期为一年。
标准钢盒尺应标注清晰与内校钢盒尺相互区分,并妥善保存。
2、秤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秤与受校秤进行比对校准。
取一份重物分别用标准秤和受校秤比对校准,这份重物的重量应为该受校秤量程的1/2倍左右。
标准秤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秤的内校周期为一年。
经外校秤应标注清晰与内校秤相区分。
3、温度计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温度计与受校温度计进行比对校准。
每只受校温度计在室内环境温度下与标准温度计比对校准。
标准温度计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温度计的内校周期为一年。
经外校温度计应标注清晰与内校温度计区分并妥善保管。
4、百分表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百分表与受校百分表进行比对校准。
用同一重物对标准百分表和受校百分表进行受压比对校准。
标准百分表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百分表的内校周期为2个月。
标准百分表标注清晰与内校百分表相区分。
5、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块规与受校卡尺进行比对校准。
标准块规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并出具检定报告。
测温仪表校验规程

测温仪表校验规程1.0目的对公司测温仪表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0范围适用于全厂公司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和热电阻等测温仪表的内部校准。
3.0校验时所需标准仪器及设备3.1标准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2校准设备恒温水浴、恒温油浴4.0环境条件常温,湿度≤85%。
5.0校验方法5.1最大允许误差测温仪表类型最大允许误差玻璃温度计±1℃双金属温度计±3℃热电阻±3℃5.2校准步骤将被检温度计的检测元件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槽中,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
温度计的浸没长度应大于等于75mm, 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上,不得少于三点。
5.3校准结果的处置:校准合格的测温仪表,应粘贴合格证,注明有效期;检测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并粘贴停用标识。
5.4校准周期校准周期为每年校准一次。
6.0参考文件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7.0记录表格测温仪表内部校准记录测温仪表内部校准记录编号基本参数校正数据记录结论校准人标准显示误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量程精度最大允许误差使用位置。
05温度计校准规程

对现场品管使用温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使用中的温度计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职责与权限品管室负责对使用的温度计进行校准实施。
3.工作程序3.1校正频率:每日一次内部校准;每年一次外部检定。
3.2相关工具:3.2.1 不锈钢容器(容器面积大于100mm2,深度大于80mm)3.2.2 碎冰(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制成的冰)和纯净水。
3.2.3多功能电炉3.2.4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3.3操作方法:3.3.1冰点校准: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1.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碎冰,然后加入纯净水。
3.3.1.2 冰∶水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三∶四分之一,冰水总量至少为容器容量的60%(冰水混合物应有较多的可视碎冰),稳定3分钟。
3.3.1.3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冰水中。
3.3.1.4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冰水,但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1.5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1.6最大允许偏差:±0.5℃。
3.3.2沸点校准: 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2.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纯净水,煮沸。
3.3.2.2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沸水中。
3.3.2.3温度计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2.4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2.5最大允许偏差:±0.5℃3.3.3.1将经过较准的手持电子温度计放于悬挂的电子温度计同一点,进行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3.2 最大允许偏差:±0.5℃4.相关记录[温度计校准记录]修改记录。
温度仪表校验规程

德信诚培训网
温度仪表的内部校准规程
1、概述
0.5S及0.5K温控仪表。
2、技术性能
0.5S温显仪表:测定范围:0~1600℃精度:10℃
0.5K温显仪表:测定范围:0~1100℃精度:10℃
3、校准规程:
3.1校准条件:
3.2校准方法:用UJ36a型携带式直流电位差计进行校准。
a将待测的电压(电动势)接在“Ux”(未知)接线柱上。
b把“倍率”(X1断X0.2)开关放在需要位置上,此时接通检流计及电位差计工作电源,调节检流计指针指零。
c将电键开关“K”扳向UN(标准),调节Rp(多圈变阻器),使检流计指针指零。
d再将电键开关“K”扳向Ux(未知),旋动二个测量盘使用检流计再次指零。
e二个测量盘之和乘上使用倍率,等于被测量的电压(电动势)值。
f倍率开关旋向“G1”或“G2”时,电位差计X1及X0.2位置,此时检流计短路,可作标准电动势输出。
g用温度计测出此时热电偶的冷接点温度,从附表中查出其相应的热电势值,然后与被测量的电动势值相加,将相加后得出的值带入到附表中,查出其相应的温度,即为所测的真实温度,再与温控仪表显示的实际温度相比较,记下误差。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温度计校正操作规范

4.6不合格:量規儀器經校驗,其誤差值不符合本廠『檢測設備允收水準』。
4.7限定使用:量規儀器經校驗,其誤差值僅有小部份不符合本廠『檢測設備允收水準』,且所量測之項目不占重點,輸出訊號或量測值僅供參考,不影響品質制定,不做數據管制者。
8使用表單:無
4定義:
4.1校驗:定期將量規儀器與標準儀器作一比較,如誤差不在本廠『檢測設備允收水準』範圍時,將其加以調整,使其恢復到規定的範圍。
4.2內校:量規儀器之校驗由儀校室執行。
4.3標準件:追溯至“國家二級標準”以上之量規儀器,並作為廠內量規儀器之校驗依據。
4.4追溯:籍由一步一步的往上與較精確的標準比較、校驗以建立量測儀器、標準物質或測量的有效校驗觀念,通常最終會參考於國際或國家基準。
5.3.4溫度計校驗誤差值計算公式為:溫度計實際測量值-標准溫度計的標准值。
5.4校驗完成后參考『檢測設備允收水準』判斷校驗結果,合格則出校驗報告,不合格則按『檢測設備作業管理辦法』處理,最后確認校驗狀態&貼附相應的標簽。
6流程圖:無
7相關文件:
7.1檢測設備管制程序2-17
7.2檢測設備作業管理辦法3-17-02
5溫度計(Thermometer)校驗方法:
5.1校驗項目:溫度(100℃,200℃,300℃,400℃)
5.2標準儀器:標准溫度計
5.3校驗步驟:
5.3.1確認標准溫度計的校驗有效期是否過期,過期則不能做標准件使用。
5.3.2將輔助校驗儀器電烙鐵分別設置到校驗點。
5.3.3待電烙鐵溫度值穩定后,分別用標准溫度計與待校溫度計測量電烙鐵同一個點,並分別記錄實測值與標准值。
温度计内部校准检验规程

XXXX股份有限公司质检部
温度计内校规程
一、目的: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测定的有效性。
二、范围:所有玻璃温度计。
三、职责:质检部根据基准计量器具进行内校并作记录,所有新购进的玻璃温度计必须进行内部校准。
四、内容
1、计量器具自检环境要求:常温常湿。
2、温度计的内部校准。
(1)外观标示清晰,无损坏。
(2)用经计量部门校准的,高精度等级的玻璃温度计作为基准计量器具,采用对比法,校验其它器具,并作记录。
(3)内校步骤:
①用一台做水浴恒温的仪器,依次设定恒温20度、40度、60度、80度、90度,用基准玻璃温度计分别测20度、40度、60度、80度、90度的温度并记录下其显示值。
②用待检的玻璃温度计分别测上述温度并记录下显示值。
③将待检玻璃温度计测的数值和基准玻璃温度计测的数值进行比较(差值 0.5℃),符合以上差值要求即为待检温度计校准合格;反之即为校准不合格。
(4)以此类推校准所有需要内校的玻璃温度计;
(5)校准合格的温度计统一编号,编入《测量监控设备一览表》;每一温度计有专人负责保管和负责日常使用;温度计使用时发现测量严重不准确时可报废处理。
3、玻璃温度计的校准记录:校准时填写《内校记录表》,详细记录有关校准数据和校准结论,并对校验结果签名确认。
温湿度计内部校准作业规范

版本
更改类型
生效日期
更改内容
会签部门:
品质:工程:
采购:业务:
研发:DCC:
生产:PMC:
行政:财务:
制作:
审核:
批准:
1.目的﹕
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使校准作业规范化,程序化,特制定以规范;
2.范围﹕
制程中所有测量温、湿度用的仪器均属之;
3.责任部门﹕
生技课
4.相关部门:
检测设备使用部门
8.3.10根据检测设备精度要求判定是否合格;
8.4如果所测结果在《内校检测设备精度要求》所规定的范围内,即为合格,在被校的温、湿度计上贴《合格证》;如果所测结果大部分在所规定的范围内,而有一小部分超过标准,结合实际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情况可定为准用,在被校的温、湿度计上贴《准用证》,并要求使有部门了解准用的内容,如果所测结果严重超去,则判断为不合格,在被校的温湿度计上贴《暂不使用》,送维修处维修OK后再校验;
8.3.6将温度校准仪的输出温度设定在400度,记下被校的数显温度计显示值T5;
8.3.7将温度校准仪的输出温度设定在600度,记下被校的数显温度计显示值T6;
8.3.8按以上校验T1通道的方法校验T2信道,记下显示值T7、T8、T9、T10、T11、T12
8.3.9在校验过程中,注意输出线不能接反,否读数为负值;
8.2.7将温度校准仪的输出温度设定在400度,记下被校的温度计显示值T5;
8.2.8将温度校准仪的输出温度设定在500度,记下被校的温度计显示值T6;
8.2.9根据检测设备精度要求判定是否合格;
8.3数显温度计的校验(TES1320)
8.3.1将温度校准仪的正负线接到被校的数显温度计的正负极上,先校验T1通道;
温度计校正安全操作规程

温度计校正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医疗等多个领域。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温度计的准确度可能会有所偏差,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校正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温度计校正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提高校正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校正周期: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具有不同的校正周期,确保校正工作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
一般情况下,建议将温度计定期校正,校正周期为一年一次。
2. 确保合适的环境:温度计的校正需要在稳定、恒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确保校正室的温度和湿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保持空气流通。
3. 校正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校正设备,如标准温度计、温度控制仪、校正水槽等。
校正设备需定期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三、温度计校正的具体操作步骤1. 检查温度计:在校正之前,检查温度计是否有损坏或磨损现象。
若温度计有损坏或磨损,应更换新的温度计,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
2. 准备校正设备:确保校正设备已经预热并稳定在所需校正的温度点。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标准温度计和温度控制仪实现目标温度。
3. 测量温度:将待校正的温度计放入温度控制仪中,并将温度控制仪的温度调节至校正点。
等待温度稳定后,记录温度计的显示值。
4. 校正温度计:将标准温度计置于与待校正温度计相同的环境中,并将其放入校正水槽中,确保标准温度计与校正水槽中的温度接触均匀。
等待温度稳定后,记录标准温度计的显示值。
5. 计算偏差:根据待校正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的显示值,计算待校正温度计的偏差值。
校正公式为:偏差 = 待校正温度计的显示值 - 标准温度计的显示值。
6. 校正温度计:根据计算得到的偏差值,通过调整待校正温度计的指示,将其显示值调整至与标准温度计一致。
对于数字温度计,可以通过相应的按键或操作菜单进行调整;对于传统温度计,则需要调整其指针位置。
7. 再次测量温度:校正后,将待校正温度计重新放入温度控制仪中,将温度控制仪的温度调至校正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编号:HT-PB-ZY-2012-32
1.目的
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测量产品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水银温度表(精度℃).
4.环境条件
校准必须在室内进行;温度:室温;室温波动不得超过±3℃/h;湿度不大于75%;
5.校准步骤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取得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
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水银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相关步骤。
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6.温度计校验周期:
每6个月1次
7.相关记录
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验记录表
仪器仪表名称出厂编号
使用部
门
测量范围精度等级购置日
期
校验场所校验环境温度:℃湿度:%RH 标准件校准依据
校验记录
序号量测点标准值实测值允许误差结果
判定
校准人校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