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三首词的复习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育同学对词句的初步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富强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同学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布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日,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留意:仔认真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留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留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晰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同学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殊留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专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同学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留意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解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情愿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胡未灭……)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词牌诗词150卷赏析: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诉衷情”词牌诗词150卷赏析: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另有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
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本是情辞。
后人据毛文锡词改名“桃花水”,因黄庭坚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
贺铸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辑词名“一丝风”。
又名“诉衷情令”。
《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
韦庄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
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
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
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
”此调前段多平仄字不拘者,后段三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极不易处理,如仲殊的“闲院宇,小帘帷。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宫树绿,晚烟斜。
噪闲鸦。
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均造佳境。
陆游此调两词,皆为言志与抒情结合之作,如其名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正体,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代表。
此词以平韵为主,间两仄韵于平韵之内。
按《花间集》此体第九句类用叠字,如“轻轻”、“迢迢”、“沉沉”皆然。
其第八句“柳”字可平,第十句“辽”字可仄,则参韦庄词也。
变体一,单调,三十三字。
九句,六平韵,两仄韵。
以韦庄《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为代表。
温词起七字作三句,间入三仄韵。
此词起七字作一句,不间入仄韵,“倚兰桡”以下俱同。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知识梳理 八下 三十四、诉衷情

三十四、诉衷情(2011遵义已考)[南宁]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想报效祖国,收回旧河山的壮志。
“万里”与“匹马”形成强烈对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可见词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放眼西北,神州已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主题】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收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1.(2011遵义中考)“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__“觅”是“寻求”“执着追求”的意思。
“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的执着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__2.(2011遵义中考)“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__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__3.(2016衡阳中考)诗中“觅封侯”用了__班超__(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使用了__排比__修辞手法。
1。
【初中诗歌阅读】《诉衷情》(八级上)复习笔记

【初中诗歌阅读】《诉衷情》(八级上)复习笔记《诉衷情》(八级上)复习指南(背诵、赏析篇目)诉衷情宋陆游当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诉衷情》(八级上)复习指南(背诵、赏析篇目)吐露真情宋陆游当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子没有熄灭,太阳穴先塌下来,眼泪流了空。
谁知道这辈子,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注释: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诉衷情”为词牌名。
2.寻找侯爵: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寻找成就的机会。
查找:查找。
以下是西汉班超的典故。
三梁州:作者48岁时,他在凉州工作,过着军人的生活。
他积极倡导恢复长安。
四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5.梦想破灭:醒来。
六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此处用战国苏秦游说秦王不成,处境困窘的典故。
7.胡:这是古代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的通称,指的是金兵。
八秋:秋霜,这里指鬓发斑白如秋霜。
9.天山:这是指反黄金阵线。
十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陆游晚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故用“沧洲”代指。
这首诗的主旨是:想当我满怀报国壮志,只身一人远赴抗金前线,慷慨从军。
如今,一梦醒来,梦中的关塞河防已经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
当军旅中穿过的貂裘也已落满灰尘,颜色暗淡。
(上阙通过当和如今的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
)金兵还没有被消灭,他的太阳穴已经是灰色的,他的眼泪流淌着白色。
谁会想到,在我的一生中,我的心在反黄金的第一线,但我将永远在我家乡的镜湖边。
(夏阙直接表达了他对无法报国、野心难以实现的悲愤,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充满悲愤和强烈不满的爱国热情。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诉衷情》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诉衷情”为词牌。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梦断:梦醒。
3.关河:指山川险要处。
4.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5.胡: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发白,如秋霜。
7.天山: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8.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奔赴抗金前线的英勇气概。
“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借指立功报国,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2.“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未受重用,抱负不得施展的境况,“断”、“暗”、“旧”等字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3.“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只能看年华老去却始终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深,悲愤之切。
4.这首词上阕写了当年从军抗战和如今被弃置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下篇转入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四、习题:【第一组】1.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诗歌《_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感慨的心情回忆早年的戎马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终沧洲终老此生。
【第二组】1.“关河”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表明词的开头写的是作者的回忆。
初中重点诗歌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诉衷情(附答案和内容中心要点梳理)

诉衷情宋陆游第一部分:内容中心要点梳理①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南宋开始的时代。
《诉衷情》就抒发了陆游________________。
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的陆游只身远离家乡,慷慨从军,奔赴抗金前线。
这两句再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③“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关塞与河防,这些前线的工事只在梦中才能见到,一Array梦醒来就无影无踪了。
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
而在军队中穿过的貂裘,已经落满灰尘,陈旧变色。
这表明__________。
字里行间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说作者的意图在上阕主要是通过前后两个生活场景显示出来的话,下阕就转入了________。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敌人未灭,双鬓已白,壮志难酬,说尽内心的__________。
“__”“ __”“ __”三字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天山代指________,沧洲代指________。
词人没有料到,他一生力主抗金,依然复国无望,终老家乡。
__________和______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下阕抒发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集锦诉衷情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1)6、词中的“关河”是指:。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觅封候”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鉴定执著。
B.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作者能报效祖国的喜悦和豪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考前实战强化训练题(2)6.下列对“尘暗旧貂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1分)A. 借用苏秦典故,表明自己不受重用。
初二语文《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上海教育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某某教育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诉衷情》《西江月》《虞美人》【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通过朗读、品读来充分理解词的内容。
2、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情怀。
3、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难点: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词的基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某某某某)人。
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某某!1、纠正字词的读音戍shù貂裘diāoqiú鬓bīn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理解诗意思考:(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上片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
“匹马戍梁州”,即指南X从军生活。
16.诉衷情(教案)

16.《诉衷情》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朗读这首诗(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板书设计:诉衷情衷衰哀梦泪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作者:陆游,朝代:宋,诉衷情是:词牌名。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中心: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4、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立功封侯,今天只是一场梦幻。
表明他早已脱离了军队,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5、上片描述了两个生活场景,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内心的抑郁和悲愤之情;“未”“先”“空”流露出作者悲愤和不甘,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7、“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也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8、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丑奴儿”是词牌名我们学过他的另一首词是:《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这首词通过“少年”时与“而今”无愁和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3、“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前个“爱上层楼”的原因。
“不识”写年轻人的:幼稚4、“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后个“爱上层楼”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原因5、“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
6、上片:描绘出少年: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7、“而今识尽愁滋味”的“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而今识尽愁滋味”是前个“欲说还休”的原因8、后个“欲说还休”是“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原因9、“欲说还休”,表现的心情是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矛盾心情,迭用更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压抑。
10、“却道天凉好个秋”表面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郁11、下片:写出词人抑郁深沉的愁苦。
12、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意避谈的哀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作者:辛弃疾朝代:宋破阵子是:词牌名我们学过他的另一个词是《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2、中心:抒写了词人的抗金决心和壮志难伸的悲愤之情。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他:念念不忘报国。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5、沙场秋点兵:写准备出征。
军容雄壮,士气高昂。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场面。
奋勇杀敌的抗金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8、可怜白发生:从醉眼朦胧中醒来,理想在现实中破灭。
“壮词”由雄壮变为悲壮。
9、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
现实和梦境形成对比。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作者:_________,朝代:______,诉衷情是: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心: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4、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立功封侯,今天只是一场梦幻。
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片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下片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内心的______________之情;“未”“先”“空”流露出作者________和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作者:___________ 朝代:____ 书博山道中壁是:_______“丑奴儿”是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另一首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通过“______”时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前个“_____________”的原因。
“不识”写年轻人的:___________4、“爱上层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个“爱上层楼”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5、“强说愁”说明年轻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上片:描绘出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7、“而今识尽愁滋味”的“识尽”概括了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
“而今识尽愁滋味”是前个“______________”的原因8、后个“欲说还休”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9、“欲说还休”,表现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迭用更表现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
10、“却道天凉好个秋”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片:写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强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作者:______朝代:________ 破阵子是:__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另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心: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
5、沙场秋点兵:写________出征。
军容______,士气_______。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_______场面。
____________形象跃然纸上。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战斗________时____________的神情8、可怜白发生:从醉眼朦胧中____来,理想在现实中_____。
“壮词”由_____变为_____。
9、全词首尾写____,中间写____境。
________和__________形成对比。
诉衷情陆游注释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作者:________号______ 朝代 _________ 诉衷情_______1、“当年万里觅封候”的意思是:_____2、“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
3、“梁州” _____4、关河 _______ “关河”这里指:_____5、梦断 _______6、“尘暗旧貂裘”: _____7、“尘暗旧貂裘”这里指:_____8、“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人名)的典故9、“胡” _________10、“胡”指的是:_____11、“鬓先秋”:_____12、“天山” _________13、“天山”这里指____14、“沧洲” __________15、“沧洲”这里指 _________①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诗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空空的。
料:预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丑奴儿:词牌名。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6、“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7、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8、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9、欲说还(hái)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10休:停止11、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