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演化之蜻蜓

合集下载

飞行界的王者:蜻蜓,科学家研究多年仍未完全搞清其奥秘

飞行界的王者:蜻蜓,科学家研究多年仍未完全搞清其奥秘

飞⾏界的王者:蜻蜓,科学家研究多年仍未完全搞清其奥秘蜻蜓是⼀种⾁⾷性昆⾍,⼀般是以蚊、蝇等害⾍为⾷。

不过,蜻蜓给⼈的感觉⾮常低调,⼀般⼈对其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但实际上,它还是飞⾏界的王者,存在时间已达到上亿年之久,⽽科学家⾄今都未能完全搞清其奥秘。

蜻蜓虽然⼈类已经是⽣物链的顶端,但地球中的不少⽣物出现的时间要⽐⼈类更早,昆⾍就属于其中⼀类。

特别是蜻蜓等就属于相对原始的昆⾍,⽬前⼈们发现的蜻蜓化⽯来⾃于3.2亿年前,⽐恐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

⽽且因为当时地球含氧量⽐较⾼,所以数亿年前的蜻蜓体型明显更加夸张,⽐如美国境内曾经发现过⽣活在⼆叠纪早期的蜻蜓化⽯,其翼展已经达到了0.71⽶。

蜻蜓化⽯如今的蜻蜓体型早已不⽐当年,但种类还算丰富,共有5000多种,其中我国国内主要分布了250多种。

飞⾏王者的⼩秘密虽然现如今的蜻蜓体型不⼤,但是在飞⾏能⼒上的表现极为突出,每⼩时能够达50公⾥。

尤其是有⼀种叫做黄蜻的蜻蜓飞⾏能⼒更加强悍,可跨越5000多公⾥,有很多⽐其体型要⼤许多的鸟类都做不到这⼀点。

黄蜻如果⼤家有近距离观察过蜻蜓应该知道,蜻蜓的翅膀薄如蝉翼,这也让其飞⾏速度和距离显得更加夸张。

关于这⼀点,曾经有科学家研究过,虽然蜻蜓的4只翅膀最薄处⼩于⼆微⽶,但其构造并不简单,主脉是四边形的⽹络,次脉则是主要由五边形和六边形⽹络组成,这保证了蜻蜓翅膀的韧性更强。

蜻蜓翅膀另外,蜻蜓的翅膀上还有两个⾮常特别的结构:翅痣(翼眼)。

从外观上来看,此处的颜⾊明显要⽐别处更深,事实上,翅痣不仅仅是颜⾊深,重量也要⽐别处更⼤,其主要⽬的就是为了保证蜻蜓飞⾏的平稳性。

曾经有研究⼈员尝试去掉蜻蜓的翅痣,但去掉之后,蜻蜓飞⾏时就如同醉汉⼀样东倒西歪,完全没有之前那样灵巧。

翅痣相信很多⼈都听说过蜻蜓点⽔这个词,这其实是蜻蜓产卵的过程。

⼀般来说,蜻蜓会把卵直接产到⽔中或者是⽔草上,其孵化出来的幼⾍往往被称为⽔虿,这是⼀种⾮常凶猛的幼⾍,甚⾄可以直接捕⾷⼩鱼或者蝌蚪。

蜻蜓仿生学的例子

蜻蜓仿生学的例子

蜻蜓仿生学的例子蜻蜓是常见的昆虫之一,也是生物仿生学中经典的研究对象。

蜻蜓的身体构造十分特殊,其独特的翅膀结构和身体组织被许多科学家所借鉴,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应用,如超轻的飞行器和绿色能源风轮等。

首先,蜻蜓的翅膀结构十分独特,它们具有网状的纵横交错的表面结构,这种结构使蜻蜓在飞行时能够减少空气阻力,同时增加翼表面积。

科学家通过仿生学研究,在人工航空器中采用了类似的网状结构设计,以提高飞行效率。

此外,蜻蜓的翅膀上有许多类似于“拇指”和“拇指爪”的微型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在翅膀运动时改变翼面的形状,使得蜻蜓在飞行时能够调整速度和姿态。

研究人员通过仿生技术,将类似的微型结构应用于仿生机器人中,改善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

另外,蜻蜓身体的轻巧和纤细也激发了科学家的研究灵感。

科学家们发现蜻蜓的身体结构非常轻盈,这不仅使它们在飞行过程中非常敏捷迅速,而且还使得它们的飞行距离更长。

于是,仿生学研究人员利用蜻蜓的身体结构开发出了各种轻巧的飞行器和机器人,例如鸟类、昆虫等,这使得这些机器人的性能更加出色。

此外,蜻蜓的眼睛也成为了仿生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蜻蜓的眼睛被分成了几千个小眼睛,每个小眼睛只能看到一个像素大小的区域,而且它们的眼睛能够实现360度全景视角。

这种眼睛结构被称为复眼,因为它们可以在瞬间捕捉到周围的大量信息,并将其整合成一个图像。

科研人员通过仿生学技术,开发出了使用复眼技术的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控或拍摄飞机、无人机等高速运动物体。

综上所述,通过对蜻蜓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物进化的智慧和优越性能,并将这些智慧和优越性能应用到人工设备中,来提高它们的性能和功能。

未来,仿生学研究将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飞行器等多个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蜻蜓的故事

蜻蜓的故事

蜻蜓的故事
蜻蜓是一种小巧轻盈的昆虫,通常在水边、草地和植物上活动。

它们有着独特的外观和生活方式,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蜻蜓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通常只有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它们的卵会在水中孵化成幼虫,然后幼虫会成长成蜻蜓的幼体。

在蜻蜓的一生中,它们需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从卵到成虫再到死亡。

蜻蜓的生命周期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蜻蜓幼虫。

蜻蜓幼虫是一种水生昆虫,它们生活在淡水或咸水中,通常会在水草或其他水生物体上筑巢。

当蜻蜓幼虫孵化出来时,它们会吃掉自己的卵,以获取营养。

蜻蜓幼虫的生活阶段是它们生命中最艰苦的时期。

它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才能成长成蜻蜓。

在蜻蜓幼虫阶段,它们通常需要游泳数十公里,从孵化地点到幼虫的巢穴。

在这段时间里,它们还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直到成熟。

蜻蜓幼虫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颜色。

在孵化阶段,它们通常是透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颜色会不断加深,最终变成鲜艳的绿色或蓝色。

这种现象被称为“色彩变化”,是蜻蜓幼虫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除了生命周期的不同颜色变化,蜻蜓幼虫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特征。

例如,它们的身体通常很小,但是它们的眼睛却很大,非常锐利。

蜻蜓幼虫的眼睛可以在黑暗中看清周围的一切,这对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蜻蜓幼虫是蜻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它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才能成长成蜻蜓。

同时,它们的眼睛也是蜻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它们在黑暗中看清周围的一切,从而进行有效的生存和繁殖。

蜻蜓孵化过程(和蝉一样)

蜻蜓孵化过程(和蝉一样)

蜻蜓孵化过程(和蝉一样)1、孵化及稚虫(水生的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体称做稚虫)期的活动与我们平时的印象不同,蜻蜓的生命旅程绝大多数都是在水下度过的。

蜻蜓通常把卵产在水中,孵化成的稚虫叫做水虿。

当稚虫破“卵”而出的时候,它的全身还包着一层薄薄的膜,不能象小虾那样自由活动,因而被称做前稚虫。

前稚虫从这层薄膜中脱出后就成为活动自如的一龄虫,它主要依靠残留在肠内的卵黄维持生命,数日后才能捕食。

水虿在水下要渡过数月至一年的时间,经历9~14次蜕皮才变为成虫。

据研究观察,有的水虿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劣,在水下滞留的时间会更长,最长的竟达七至八年之久。

这时的水虿长相很不好看,颇像一只大肚子蜘蛛。

它的下颚生有“长柄”,而且折叠在一起,很像一把“老虎钳”;它的视力焦点和它伸展的下颚,长短一致,只要它视力所及的地方,便可以用它的“老虎钳”来突然袭击水面的小虫,可以说“弹不虚发,百发百中”。

池塘里蚊子的幼虫子孓,是水虿最喜欢的食物,因此,蜻蜓从“幼虫“开始,就是除害能手。

水虿的抗饥饿能力相当强,可以数日内不进食,据说澳大利亚的一些差翅亚目类水虿能够忍受长达8个月饥饿的熬煎。

水虿在水底的栖息方式因种类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大抵可分为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岩石上及潜伏在水底砂石上两类。

前者主要有束翅亚目类及差翅亚目中的蜓科和大蜻科等可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种类,其体形大多为圆筒型;后者包括春蜓科、大蜓科、伪蜻科和蜻科等仅在水中产卵的种类,体形较为扁平。

水虿主要依靠爬行及游泳这两种方式在水中活动。

依靠“六”肢步行是水虿的主要活动方式,特别是在夜间觅食的时候,它会变得十分活跃,在其“领地”内四处爬动寻觅食物。

游泳方式则主要用来逃避敌害的袭击。

水虿的鳃生在肠子里,所以肠子是用来呼吸的,正因为它用尾部末端吸水,这也就成了它的护身武器。

当水虿遭遇强敌追赶而万分危急的时候,它会迅速排出肠子中的水,这时就在尾尖形成一股向后喷射的高速水流,好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可以突然增加它的前进速度。

蜻蜓的四个生长过程

蜻蜓的四个生长过程

蜻蜓是属于昆虫纲中的一种昆虫,其生命周期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下面是蜻蜓的四个生长过程的详细描述:
1. 卵(Egg):蜻蜓的生命周期始于卵阶段。

成年蜻蜓会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上产卵。

卵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的小球,大小约为1-2毫米。

卵的外壳坚硬,并具有保护内部胚胎的作用。

2. 幼虫(Nymph):卵孵化后,蜻蜓进入幼虫阶段。

幼虫被称为蜻蜓的"水虫"。

幼虫生活在水中,通过吃小型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来获取营养。

幼虫的身体呈现长而细的形状,有六条腿和一对发达的下颌,以帮助捕食。

3. 蛹(Pupa):幼虫在经历数次蜕皮之后,进入蛹阶段。

蜻蜓的蛹通常是在水边的植物上或水中的植物上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在蛹阶段,幼虫会完全改变体形,内部组织会重组并发育为成虫。

4. 成虫(Adult):在蛹阶段完成发育后,幼虫蜕变为成虫。

成虫蜻蜓拥有独特的翅膀和身体形态。

它们具有两对透明的薄翅膀,长而细的身体以及大而复杂的复眼。

成虫蜻蜓离开水域,飞到陆地上进行交配和繁殖。

成虫蜻蜓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只有几周到几个月。

整个生命周期中,蜻蜓经历了从卵到幼虫、蛹再到成虫的完整转变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具体取决于蜻蜓的物种和环境条件。

作文蜻蜓生命的过程四百字

作文蜻蜓生命的过程四百字

作文蜻蜓生命的过程四百字
你知道吗,蜻蜓这小家伙的生命过程可有意思了!一开始啊,
它们都是一颗颗小小的卵,黏在树枝上或者水边的植物上,静静地
等待孵化。

然后啊,有一天,这些卵就突然变成了小虫子,就是我们说的
蜻蜓幼虫,也叫水虿。

这些小家伙在水里游来游去,特别灵活,它
们可是水中的小霸王呢,什么小鱼小虾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接下来呢,水虿会慢慢长大,直到有一天,它们会爬到岸边的
植物上,然后就开始蜕皮,这个过程可是很神奇的哦,就像脱下一
件旧衣服,换上了新衣服一样。

蜕皮后,它们就变成了蜻蜓的模样,但是这时候的翅膀还是软软的,不能飞。

再然后啊,这些刚变成蜻蜓的小家伙就会在阳光下晒晒太阳,
让翅膀变硬。

等到翅膀硬了之后,它们就可以飞啦!这时候的蜻蜓,翅膀闪着光,特别漂亮,它们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好像在跳舞一样。

蜻蜓的生命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变化和惊
喜。

下次你看到蜻蜓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它们是怎么从一颗颗卵变成美丽的蜻蜓的吧!。

蜻蜓——远古天空真霸主

蜻蜓——远古天空真霸主

蜻蜓——远古天空真霸主
大约距今3.5亿年前,昆虫就演化出了令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飞行能力。

然而,天空的首批征服者—蟑螂、蜉蝣、蚱蜢等昆虫并非技巧高超的飞行家,蜻蜓才是远古天空中最古老的霸主。

英国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曾说:“第一种真正称霸天空的昆虫是蜻蜓,飞行迅速又敏捷,这肯定带给它们足以傲视地面动物的极大优势。


如果说现代蜻蜓是娇小轻盈的妙龄少女,那巨脉蜻蜓就是五大三粗的彪形大汉,它出现于距今3.6亿~2.9亿年前的石炭纪。

石炭纪又称“巨虫时代”,那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大气含氧量很高,巅峰值达35%(现在约21%)。

高含氧量的大气、丰富的食物以及缺少天敌和竞争者的优良环境,造就了一些体形巨大的节肢动物,如巨型蜘蛛、巨型马陆、莱茵耶克尔鲎等。

昆虫界同样如此。

巨脉蜻蜓的化石显示,其翼展达到了74厘米,是目前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昆虫物种。

它们不仅捕食昆虫,还捕食小型动物,就像远古天空的霸主,令其他动物望而生畏,避之不及。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物演化的重要因素。

石炭纪末期到二叠纪早期,地球气候变得寒冷、干燥,大气含氧量急剧下降到约15%。

此时,更为高等的、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如恐龙)得以崛起,而古蜻蜓恣意生长的快乐日子到了尽头—称霸天空约1亿年之后,它们终被翼龙取代。

作为空中无可争议的霸主,翼龙的地位持续了大约2.3亿年之久,直至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导致恐龙灭亡。

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题目

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题目

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题目标题: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在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繁多,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历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了解这位神奇的昆虫在短暂的一生中是如何度过各个重要阶段的。

蜻蜓昆丁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首先,昆丁作为卵,会在适宜的水生环境中孵化。

卵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昆丁顺利度过孵化过程。

随着卵的孵化,昆丁将以幼虫的身份踏入水中,展开生命的新篇章。

昆丁的幼虫阶段是其在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幼虫生活在水中,以捕捉小鱼、虾、虫子等为生。

这一阶段的生活让昆丁练就了强大的捕食能力,为接下来的生命旅程奠定了基础。

在幼虫期结束后,昆丁将进入蛹期。

蛹期是昆丁生命中的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昆丁会进行蜕变,从而成为一个拥有翅膀的成虫。

蛹期的昆丁外表与成虫有很大差异,但其内部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昆丁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生活的挑战。

成虫阶段的昆丁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是空中的一名霸主。

它们以捕食蚊子、蝇虫等小型昆虫为主,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昆丁的成虫阶段是其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最短暂的时期。

在有限的时间里,昆丁将努力繁殖,为下一代的诞生做好准备。

昆丁与其他昆虫相比,具有很高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它们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充分展示了生物世界的神奇与多样性。

为了保护昆丁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应加强对湿地、水源地等关键生态区的保护。

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昆丁生活环境的污染。

让昆丁的生命之旅得以延续,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让我们尊重自然,关爱昆虫,从了解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开始。

在这神奇的生命旅程中,每一个生物都在为生存和繁衍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演化之蜻蜓
一.序言
我选择“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这门课程,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我对于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在高中时我就很喜欢生物,感觉生物课程离自己的生活很近,而且生命是充满神奇色彩的。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第二志愿就是“生物科技”。

其次,这门课程可以让我充分了解古生物的习性,知道它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繁衍进化。

通过这些了解,可以让我知道大自然的魔幻魅力。

二.课后体悟
在这八九个星期的紧张学习,我和老师共同学习了这门课程。

首先,老师讲课非常的清晰有条理,有时也会中间插播自己的一些小经历来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就是我对生命的体会,感觉生命的神奇和博大。

就如人类而言,从最初的呱呱坠地开始,变开始了生命的旅程,我们现代人与远古人的不同在于:现代人已经略过了古人类的演化过程,而远古人则是进化后的现代人的前身。

生物的演化,是生物的世代延续过程中所发生的积累性变化,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现在,生命的演化从未间断;从最初的海生生物,到植物……一直到几百万年前的人类。

在这个地球上,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一切着实让人遐想。

这让我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所放映的教学片,每一幕都是那么的逼真,让人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体验生命的奇迹……
伴随着近日(2014年4月18日),中国甘肃省发现了1.1亿年前的蜻蜓化石,这让我又燃起了对生命的兴趣。

因此,下面,我将通过所学课程的知识,对现代蜻蜓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生命演化中的进程(化石标本)进行简单的叙述和介绍。

三.现代蜻蜓的基本特征
蜻蜓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一般的其体型比较小,翅长而窄。

网膜极为清晰,因此其视觉非常灵敏。

单眼有3个,触角有1对,细而短,蜻蜓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现圆筒形,
末端有肛附器。

蜻蜓可以在空中捕捉害虫,也可
在水中呼吸生长。

蜻蜓的分部十分广泛,可以说
涵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地球演化到此时此刻,
蜻蜓的种类也非常多,大致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
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

蜻蜓有三个主体段和六条腿。

然而,与其他昆
虫不同的是,蜻蜓完全依赖飞行来运动,它不会
使用腿去走路,但它会用腿抓住树叶休息,在交
配期间抓住一个伴侣,或者抓住猎物。

蜻蜓的其他有别于其他昆虫的特征还有主体、眼睛,翅膀,飞行速度和在飞行时的机动性。

主体
蜻蜓的主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然而它的眼睛却占有了大部分的头;胸腔大约是头的大小的两道三倍。

蜻蜓的翅膀和腿与胸部连接,腹部很长并且很纤
细,并且与肛门相连,雄性蜻蜓利用肛门与雌性交配。

蜻蜓的种类很多,因此其颜色也五花八门,大致有金属绿色、蓝色、棕色、黑色,并且还带有其他色彩的斑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蜻蜓其实是一种美丽的昆虫。

眼睛
蜻蜓的眼睛由大约28000个被叫做小眼的独特的伸缩镜头组成。

它的眼睛长在头的上部,它们覆盖了头的绝大部分,并且汇聚在一起。

蜻蜓独特的眼睛为其提供了几乎360度的视野。

当然蜻蜓的眼睛可以分辨颜色和移动的生物对象,从而让它能够飞到安全的地方去繁衍和生活。

翅膀
蜻蜓有前后两对翅膀,前面那对翅膀比后面那对翅膀要小。

它们各自独立运行,在飞行中用精致的肌肉指导它们的四个翅膀,并为其自身提供足够的飞行速度和高度。

蜻蜓没有折叠自己的翅膀的能力,因此当它在休息的时候,它的只帮是完全展开的,并且是垂直于身体的。

飞行
由于蜻蜓翅膀的独立运行,它可以悬停在空中的某个地方长达一分钟。

蜻蜓不仅可以向前后左右飞,而且可以随时改变飞行方向。

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能手,机动性非常好。

这是由于其翅质薄而轻,重量大约只有0.01克,从而让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最高速度可达几十米每秒。

虽说飞行能力很强,但是它也有很多软肋,其中之一,就是蜻蜓不能够行走,由此可见,蜻蜓的大半个生命是在空中度过的。

四:蜻蜓的演化
现代生物学理论认
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从
同一个祖先开始。

事实
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经
生活了几亿年,也就是
说它与恐龙生活在同
一时期。

最近,中科院
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硕
士研究生郑大燃和导
师张海春,在甘肃酒泉
发现了生活在1.1亿年
前的远古蜻蜓——巴
依萨昼蜓的化石。

通过
对其与现代蜻蜓的比
对,发现它们与现代蜻
蜓在模样上几乎没有
什么区别。

但奇怪的
是,在这些化石标本上
发现,蜻蜓只有翅膀
(完整的翅膀),却没有身体。

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张海春分析说:“可能是这些蜻蜓在死去之后,掉落在了湖泊里,它们的身体很快就被当成鱼的美食,而只剩下翅膀;另外一种可能是,蜻蜓的身体容易腐烂,而翅膀比较坚硬,因此坚硬的翅膀被掩埋后作为化石而保留了下来”。

过去,在张海春的另外一次户外发掘中,发现了一个比现代蜻蜓大很多的远古蜻蜓,它生活在1.65亿年前,是我国发现的最大个头的蜻蜓化石。

古生代晚期才出现的蜻蜓,到了中生代,个头逐渐变大,但之后蜻蜓的个头却慢慢进化的越来越小,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经过研究发现以下两个因素制约着蜻蜓的演化。

1).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影响昆虫个头大小的重要因素。

一亿年前的地球,大气的含氧量高达35%,是现在地球的含氧量只有20%,氧气的变化影响着蜻蜓的生长。

2).蜻蜓的个头太大,容易遭到其他捕食者的攻击(如来自鸟类的攻击),而个头小的蜻蜓机动性好,能够灵活的生存下去。

在张海春其他发掘的标本中,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蜻蜓化石,每一块标本都那么的精致,不经意间就让人在眼前再现了几亿年前的蜻蜓的生机勃勃。

此外,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生命演化的生生不息。

然而对于那些远古的蜻蜓,为什么现在在地球上消失,对此很多人都感到迷惑,是行星撞击地球,还是火山喷发,亦或是进化,还是其他……在笔者看来,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

其一,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不同时期都有很多生物灭绝再有,很可能是进化的缘故,进化的趋势就是更加的适应大自然,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竞天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蜻蜓的化石标本中,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演化是漫长的过程,而演化又遵守着很多大自然严格的生存准则。

而就在大自然这样严苛的规则之中,远古的蜻蜓才逐渐进化成现代的蜻蜓,在蜻蜓身上的每一笔镌刻都是那么的精致和科学,这就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力量。

五.总结
从最初的毫无生机的大海,生命就开始繁衍。

生命在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之中,传递着属于自己的性状。

生命演化的本质是物种在生存的驱动下生存效率的优化过程,是原始细胞自主性与环境选择的双向过程。

推动生命进化的动力在于生存资源的稀缺性与物种自私性之间的矛盾和多细胞物种效率优化过程中自身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精心呵护下进行的。

生命的演化是不会停止的,即便时至今日,生命演化的脚步也还没停息。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人们开始越来越珍视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体。

✧姓名:方王建
✧学号:201373020204
✧班级: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二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