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除法的验算(2)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并理解除法验算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难点: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进行正确的验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做除法,那么大家知道做完除法后怎么验证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除法的验算。
”2. 新知讲解:(1)教师首先讲解除法验算的基本原理,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然后,教师以实例的方式演示如何进行除法的验算,让学生理解验算的过程。
3. 学生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道除法题目,要求他们先完成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验算。
(2)全班分享:请几个小组的学生分享他们的验算过程,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除法验算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5. 布置作业:安排一些除法验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独立完成,以此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较慢或者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课件2_2_3 有余数的除法

42
×6 验算: 2 5 2
+4
4
256
想一想:有余数的除法该怎么验算?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探究新知
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
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56÷6= 42(页)……4(张)
42 6 256
24 16 12 4
42
×6 验算: 2 5 2
+4 256
(2)验算365÷3=121……2,可以把( 121 )和( 3 )相乘,再 加上( 2 ),看是否等于( 365 )。
(3)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11 ),余数是 ( 1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
1、先看商的位数;
6
2、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
在哪一位;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7 359 35
51 ×7
9
357
7
+2
2
359
课堂练习
判断对错。
69
5 380
30
余数不能 大于除数。
80 45
35 (× )
改正: 5
76
380 35
30 30
0
课堂练习 三年级176名学生排队做早操,如果站成7排,每 排可以站多少名学生?还剩多少名学生?
176÷7= 25(名)……1(名)
答:每排可以站25名学生,还剩1名学生。
课堂练习 王师傅将纯净水每8瓶装一箱,现有514瓶纯净水, 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瓶?
514÷8=64(箱)……2(瓶) 答:可以装64箱,还剩2瓶。
课堂练习 填一填。
(1)一个数除以4得112,这个数是( 448 );一个数除以4得112, 余3,这个数是( 451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下》第25页例4.教学目的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验算方法.②让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尝试、归纳等活动,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体验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检验的好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生活引入(实物投影出示)5元7元师: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创设学生购买图书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既复习了口算、笔算除法,又为后面教学除法的验算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渗透了爱读书的思想教育.生1:我想买《寓言故事》,100÷5=20,最多买20本.师: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师板书:100÷5=20(本)生2:我想买《科普知识》,最多可以买——师笑道:你能口算出来吗?生(不好意思):不能.师:没关系,现在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科普知识》?学生试做,(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做法:100÷7=14“(本)……2(元)147100730282师: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探究新知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7=14(本) (2)(元)呢?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学生不同的合理的验算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生1:把100÷5、100÷7再计算一遍,如果和上次的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正确.生2:老师,还可以用乘法验算.师:你能不能具体说一说?生:比如要验算100÷5=20(本),可以用一本书的价钱乘20本书看等不等于总钱数,20×5=100元,所以100÷5=20计算正确.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用乘法验算除法的基础.师板书:20×5=100(元)师: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生1:20是除法算式中的商,5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100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生2:看起来,要验算乘法计算对不对,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等不等于被除数.师:你说的太棒了!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实物投影出示)213÷3=71 431÷7=63学生练习(略)师: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呢?生1:也可以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整体感知和比较,使学生主动获取验算的方法,有利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生2:我提醒大家别忘了再加上余数.因为14乘7求出来的是7本《科普知识》的钱数,还要再加上剩余的2元才求出总钱数.师:你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列出乘法竖式来验算一下100÷7=14(本)……2(元).学生试做,展示学生做法:147982100⨯+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数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实物投影出示)134÷4=33......2 340÷8=42 (4)学生练习(略).综合练习①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这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既巩固应用了新知,又是学生发展创新的一次机会.就拿第3题来说,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比较得出,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乘法可以很快找到正确的答案.375÷5=75 156÷8=19 (4)75×5=() 19×8+4=()②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209÷3 856÷7③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刘向、李非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上面的数做除法.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0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3整理与复习-教案0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3页。
【课程标准描述】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1. 经历归纳、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提高归纳整理能力。
2. 经历回顾和整理多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过程,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会运用乘法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回顾和计算体验的过程,找出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
借助易错数字的描红,进一步明确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经历归纳、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评价活动方案】1.借助知识结构图,通过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闯第一、二关,关注学生能否找出易错点,掌握计算方法,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闯第三关,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一、回顾整理(评价目标1)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部分的内容?口算判断商的位数估算基本除法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除法的验算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二、“职位”PK赛规则:三人一组。
职位分为A、B、C三种职位,分别为“组长”、“副组长”、“改错监督员”。
在闯三关的过程中,A同学计分,根据本节课得分,并综合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组员所得的分数,进行核分,按分值获得下一单元的学习职位。
1.第一关:口算(评价目标2)要求:手势表示答案。
80÷4= 900÷3= 450÷5=0÷8= 69÷3= 1800÷3=⑴提问: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口算时,你使用的是什么方法?预设:利用表内乘法计算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评课稿第二次听陈笑笑老师的课,再一次佩服,作为新教师的她能够这样自如地掌控课堂,足说明她自身的素质很高,非常难得。
亲切随和的表情不仅轻松了课堂的氛围,无形当中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现就这一课我作浅显评价:《除法的验算》是三年级下册中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之后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会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除情况与有余数的情况,这些都是这节课的基础。
陈老师设计的情境非常好,不花时间地“宣传”、表扬了读书的意义,复习旧知和铺垫新知一步到位。
以一句“计算正确吗?”转入新课教学,学生马上报出“验算”。
但是当孩子说出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时,报出5×20=100,所以计算正确,这里陈老师默认了。
我想,是否有必要让孩子结合题目的意思让孩子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思呢?由此放慢速度让孩子感受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意义。
接着总结出公式——除数×商=被除数时应当板书一下会更好。
包括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公式也板书一下,或者齐读两次,加深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特别好,她会自然地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机智也很好,当学生用横式去验算时,她能快速自然地引导孩子说出竖式的好处,建议尽量用竖式来验算,而不是简单否定或者肯定,据科学家证明,坚定的回答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题目的设计也层层深入,递进。
最后一个开放题让不同的孩子产生不同的方法,各得其所,都是正确有理的。
第一次听曲老师的课,感觉耳目一新,收获多多。
本节课我个人感觉有两个最大的亮点:一本节课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
如,在学习第一个红点子76÷4,让学生独立求出结果时,老师没有急于订正答案,而是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说,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得数的对错。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大胆地探究,讨论,从而获得新知。
第二个红点子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学习了上面的验算方法的基础上,下面的知识老师更是全部放手给学生,没有代替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索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样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时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时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教学内容:教科书25页例4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一、生活引入1、出示:《格林童话》每本5元《科普知识》每本7元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新知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学生讨论、交流 20×5=100(元)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3、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得出:商×除数+余数=被乘数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三、综合练习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08÷6=18 325÷7=46 (3)18×6=108 46×7+3=325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156÷8=19 (4)75×5=( ) 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笔算除法课件

359
四、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三位数(2)
42 6 256
24 16 12 4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4课时 商中间有0的除法
R·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24
0
0
0
0
3.
606÷2=303(元) 828÷4=207(元) 303 – 207=96(元) 答:每把藤椅比每把餐椅贵96元钱。
四、课堂小结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0 4 2 208
2
8 8 0
10 8 2 216
2
16 16
0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引入新课
1.口算比赛
100÷2= 50
63÷3= 21
2800÷7= 400 7200÷9= 800
200÷5= 40
84÷2= 42
2.笔算练习。
113 5 565
一、引入新课
口算下列各题
4×0= 0 500×0= 0 0×73= 0
这些题有什么 共同的特点? 209×0= 0
0×0= 0
0×1= 0
乘积都是0。 0乘任何数都得0。
二、探索新知
哪个数和5相乘得0?
0÷5= 0 0和5相乘得0。
让孩子明白除法验算不仅是题目,在生活中也处处都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

让孩子明白除法验算不仅是题目,在生活中也处处都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在生活中也处处都有除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一环,同时,除法的验算也是学习除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完成除法练习题时,常常会因为不熟悉验算方法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除法验算问题,设计了《除法的验算》课程,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明白除法验算不仅是一道数学题目,更是生活中处处都有的能力和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
一、《除法的验算》课程的教学内容1、了解验算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的首要一步是了解其定义与重要性,因此,课程的第一部分就是让孩子们了解除法验算的概念,明确其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认识到除法验算作为核心技能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后续的数学学科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应用,都至关重要。
2、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孩子认识到除法验算在生活中的应用除法验算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不仅仅是在算数练习上,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通过学校周边的例子,如学校门前的公交站与超市广场的理发店,引导孩子们通过切实可见的实例,从中学习验算思路,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抽象概念榜样力量建立心理支柱课程的第三部分是通过抽象数学概念和榜样的力量建立心理支柱。
虽然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榜样似乎有些遥远,但对于建立心理支柱,却又是极为重要的。
针对不同天赋和兴趣爱好的孩子,教师尝试给他们创造有价值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习题和示范案例,他们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到的复杂思维活动,增强了对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精力。
二、《除法的验算》课程的教学意义1、更好地推进学生数学发展除法验算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因此,对于习惯性的理科类学生来说,为其数学发展构建了更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数学发展包括数学言语、数学观念、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方面,这一门授课内容可以帮助孩子们从更基本的层面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从而顺利地进入较难的数学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明:老师给我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谈话:他算得对吗?(对)20 × 5=100
师:20、5、100各表示什么?
生:20本5元本的蓝色笔记本刚好100元。所以他算对了。
师:说明 20 × 5=100是除法算式100÷5 =20的验算。
板书:100÷7=14(本)……2(元)]
谈话: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是: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
三、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师: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小东:老师给我100元“我想买红色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
除法的验算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 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创设的主要问题情景: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及教点拨升华点:
合作探究的中心问题是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个7,而是比14个7多2,所以14个7多2就是14×7+2,结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数。
教师点拨:
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