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考试重点
大二现代文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

⼤⼆现代⽂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现当代⽂学复习重点1.⽼舍作品艺术特⾊及追求?艺术特⾊:塑造了⽣动的市民形象系列,⽼派市民、新派市民;伦理本位意识,表达的是⼀个道德主题;京味⼩说的开拓。
追求:京味与幽默⼀.京味主要体现在语⾔、民俗与⽂化⼼理上;⼆.⽼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油滑”,主要表现在⽼舍的早期作品中;后期作品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向,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我批判。
2.分析曹禺《雷⾬》中的周蘩漪形象?主观题3.分析张爱玲《⾦锁记》中曹七巧裂变⼥性形象。
屈抑的寡妇主观题4.简述狂⼈的形象。
主观题5.从新诗发展的⾓度,说明《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要点:开创性!《天狗》历来被看作是《⼥神》中最有特⾊的作品,它与《凤凰涅盘》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法上,都是借助某⼀形象(或天狗,或凤凰,或煤)来表现主题。
《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由,绝端的⾃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让⼈们关于“⽩话能否⼊诗”的担⼼成为了多余,使⽩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
作品充满了传奇的⾊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
6.⽼舍的创作特⾊与贡献。
⼀、浓郁的京味⼉。
⽼舍描绘北京的⼤杂院⼉、⼩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胜景在⽼舍笔下成了⼀张张⾊彩鲜明地图画,充满了诗意美。
同时,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像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事的讲究排场图阔⽓,“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活⽅式,还有⼀些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北京味。
⼆、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舍创造的最能显⽰市民社会丰富性的,是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象。
如车夫、艺⼈、暗娼、巡警、职员、游⼿好闲的⼋旗⼦弟和为⾮作⽍的洋奴汉奸。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新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周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以诗歌创作、学术交流为主旨的互动团体,以新诗交流为主体并兼顾古典诗词及其它形式优美的文体。“新月”象征着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新的时光。新月诗社认为真正的诗歌是来自灵魂的,诗歌就是用灵魂说话然后去感动灵魂。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在中国北京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文学团体。创始人包括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周作人等。文学倾向和写作手法属于现实主义,并提出了“为人生”的诗学价值观,因此文学研究会也称为“人生派”。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白话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朦胧诗的特点: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新月派。
【新月派有成“新格律诗派”,指的是1923年成立于北京的新月社的一群诗人。
主要成员多是留学英美的文人。
深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著名成员有以诗歌创作的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理论创作的胡适、梁实秋等人。
新月社主要致力于新诗和新戏剧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带有鲜明的唯美主义倾向。
新月诗派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31年随中坚人物徐志摩的去世而逐渐衰落。
】2.新感觉派。
【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海派文学的第二期,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主要受日本同名文学流派的影响(2分)。
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哲存等。
“新感觉派”是当时的左翼文人给他们戴上的(1分)。
新感觉派小说新在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都市,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表达东方大都市城与人的神韵,突出运用意识流、心里分析和蒙太奇组接手法,强调感官印象、心理刺激】3.觉新。
【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4.《春蚕》。
【茅盾作品】5、“三突出”原则。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6、街头诗歌运动。
【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7、《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理论文章,是周作人对五四文学的突出贡献之一。
他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2.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3.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4.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5.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正文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既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文学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三、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先锋派。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四、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狂人日记》、《女神》、《家》、《茶馆》、《雷雨》、《边城》等。
五、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和作品、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文学理论和批评、名著导读等。
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它不仅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还包括了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家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1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为人生,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
2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等创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3朦胧诗: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得名于当时官方媒体对其作品“晦涩”、“朦胧”的批评。
最初以地下刊物《今天》为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
4天安门诗歌运动: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群众性诗歌运动。
这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自身5《讲话》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
讲话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剖析,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
6 现代诗:派继象征诗派、后期新月派后,在20世纪30年代诗坛上形成了被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的新流派。
主要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一个何其芳、徐迟、废名、林庚等,因主要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上发表诗作,故而得名,诗歌创作追求“纯诗”写作和新诗的现代性,强调诗歌形式的“散文化”和情绪的“朦胧美”,是西方象征派和古典诗歌美学主张的产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题(2)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题(2)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文学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的文学社团是D 。
A、新月派B、新感觉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2、小说《海滨故人》是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 A 创作的。
A、庐隐B、叶灵凤C、冰心D冯沅君3、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涌现的小说创作新潮流是 B 。
A、“反思小说”B、“新写实小说”C、“文化寻根小说”D、“伤痕小说”4、后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提倡“为艺术”变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是 C 。
A、语丝派B、象征诗派C、创造社D、鸳鸯蝴蝶派5、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被称为善于制造“叙事圈套”的是 A 。
A、马原B、格非D、孙甘露6、30年代与中国诗歌会、新月派三足鼎立的诗歌团体是 A 。
A、现代诗派B、七月派C、九叶诗派D、创造社7、中国的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是 C 。
A、冯至B、闻一多C、李金发D、徐迟8、哪个小说人物形象最能体现知识分子在肉体磨难中所承受的灵魂洗涤的心理历程BA、秦书文B、章永璘C、张贤亮D、陆文婷9、《芙蓉镇》是作家 C 的代表作。
A、汪曾祺B、余华C、古华D、梁斌10、《西线轶事》是作家 B 的作品。
A、李存葆B、徐怀中C、朱苏进D、周大新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8分):1、下列属于语丝派的作家有ABC 。
B、徐志摩C、鲁迅D、林语堂2、以下哪些作品是属于郁达夫的ACD 。
A、《春风沉醉的晚上》B、《子夜》C、《过去》D、《沉沦》3、京派文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 。
A、朱光潜B、周作人C、胡风D、穆时英4、以下作品,属于韩少功的有ABD 。
A、《爸爸爸》B、《暗示》C、《红高粱》D、《马桥词典》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乡土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资料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文学社团之一。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许地山、沈雁冰、郑振铎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创作宗旨是“为人生”,主张文学反映人生,指导人生,改良人生,也被称为“人生派小说”。
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文风。
2、创造社: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等在东京成立。
先后出版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日》、《创造月刊》等。
创造社从文艺思想到创作倾向都是以浪漫主义为其特点的。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3、“冰心体”小诗:在“五四“新诗坛上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
当时写小诗的诗人有冰心、宗白华、朱自清等。
小诗集《繁星》《春水》的出版,使冰心成为当时”小诗派“的代表人物。
小诗短小凝练,少则二三行,多则十几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感受或独特的发现,寄寓某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给人以启迪和愉悦。
4、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我国第一个自觉运用现代派方法的小说流派,又称为心理分析派或现代派。
盛行于30年代的上海文坛。
该流派人数不多,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杂志为中心。
他们的创作以描写都市生活和市民心态为主,运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和现代心理学说,对现代都市社会的各色人生进行审视观照。
5、红色鼓动诗:指的是1929年以后,殷夫在党的秘密刊物《巴士底山》、《列宁青年》和“左联”的《萌芽》、《奔流》等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政治抒情诗。
这些诗歌直接歌颂无产阶级革命,抒发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诅咒黑暗,鼓动革命,调子激昂高亢,旋律急促,体现了鲜明的政治鼓动性。
6、京派:是文学中心由北京南移上海后,和“左联”同时并存,继续活跃在北方的一个以描写自我个性为主的作家群,创作以小说最为驰名。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左联: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的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它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为对抗国民党文化围剿而成立的革命文学组织。
出版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
成立后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自觉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得文学革命,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
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心态。
3京派: 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朱光潜、沈从文、废名、萧乾等。
主要阵地有《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文学杂志》。
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政治意识淡化,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追求典雅、纯正的文学趣味,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4海派:指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出现的集中反映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文学流派,张资平、叶灵风等属于第一代海派作家,新感觉派为第二代,张爱玲为第三代。
5社会剖析派小说:指30年代出现的以茅盾为代表的一批注重社会剖析的小说流派。
他们以马克思注意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注重在宏大的结构中对历史性题材做客观描述和典型人物的塑造。
6东北作家群:是指918事变后以萧红、萧军为代表的一批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作家群体。
他们怀着对家乡的爱恋,对日寇的愤恨,开创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东北地方色彩。
7新感觉派:30年代海派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阵地《无轨列车》《现代》《新文艺》代表人物: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新感觉派的特点:1表现半殖民地(上海)大都市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于表象一种畸形变态的人格心理。
2情感上带有一种批判色彩同时又沉醉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3主观感觉的刻意追求和小说技巧的多样化。
大量运用同感、意识流、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运用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说,写人物的潜意识和微妙心理《夜总会的五个人》。
意义:促进了都市文学的发展、丰富了表现手法。
不足:1对二重人格的描写很多不从生活出发,教条主义的运用弗洛伊的的精神分析来解剖人物内心。
2一些作品在暴露大都市资产阶级男女的荒淫堕落时,同时流露出对这种负罪生活方式的留恋,表现作家主体精神的颓废。
8革命小说派:指崛起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急进的现代小说派,主要成员都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
9现代派:30年代出现的,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而得名的一批小说流派,主将是戴望舒和卞之琳。
表现手法上采用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运用隐喻通感象征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审美原则追求隐藏与表露巧妙结合的朦胧美,以奇特观念的关联表现繁复的诗情和知性,在诗歌形式上,创造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字句的节奏被情绪的节奏所代替。
主题擅长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心理咏叹浊世的哀音,表现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10中国诗歌会诗人:1932年9月在上海由左联诗歌组发起,还在北平、广州及东京等地设有分会。
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主要发起人:黄浦芳,穆木天,任均等。
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11现实主义:30年代出现的以臧克家、艾青、田间为代表的既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人生,又能注重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流派。
能较好的结合个性意识,时代内容,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
12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亦称三整一律。
要求一出戏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14论语派: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
代表人物林语堂,陶元德。
15孤岛文学: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上海租界地区ude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16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更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提倡重体验的现实主义。
17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会议选出郭沫若、矛盾、胡风、夏衍、许地山、老舍、郁达夫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等为名誉理事,由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会刊为《抗战文艺》18战国策派: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宣扬法西斯与尚力政治,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
19通俗文学:主要指通俗叙事文学,在清末民初,由都市商品经济发展而来。
形式上是古代小说的传统模式,经文人加工创作而成。
功能上侧重于消遣性、故事性、娱乐性,带有相关知识性和可读性;读者群为大市民,主要类型是社会小说,言情,武侠,侦探,历史小说。
20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代表作家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张恨水《啼笑因缘》。
21七月派:40年代高举战斗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该群体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包括胡风、艾青、田间、白沙、雷蒙等人,以胡风的理论为纲领,主张诗人必须在主观拥抱客观的过程中使客观屈从于主观。
写战争本色的不多,大多用独特的感觉联想,营造战争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下抒发主题情绪。
分为三类:1张扬生命,召唤战争,鼓动战斗,田间《给战斗者》;二高举意志大旗,投入战争,慷慨赴难,胡风《为祖国而歌》三胸怀光明信念,歌颂战争,礼赞战斗的青春,艾青《向太阳》。
23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因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为九叶诗派。
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中国新诗》,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后现代主义诗派。
主要成员:辛迪、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堤、杜运燮、唐祈、袁可嘉。
运用现代派的感觉方式、意象抒情技巧,以及按反修辞逻辑构成的词语、反语法规范导致的跨跳句式等策略以造成一种张力的弹性语言,来写一些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诗,并借此做自我灵魂的拷问、民族兴衰的沉思、展示了这批追求民主的知识分子矛盾而又充满智慧的灵魂。
特点:现实、象征、玄想三者结合。
24《讲话》:10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做的一个总结性发言,针对文艺整风上出现的,知识分子创作上脱离群众,政治上对根据地不满而提出的,文艺要要服从于政治,为人民大众服务,知识分子要深入生活与工农兵结合。
《讲话》在当时以后成为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也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新面貌。
但也导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狭隘倾向,使得很多作品缺少深度。
一30年代小说成熟的标志:1小说体式有大的发展,长篇小说的成熟。
2门类充实,小说题材和空间的拓展(1)社会写实小说,表现当时社会现实,丁玲《水》茅盾《蚀》、东北作家群。
(2)世俗讽刺小说,老舍《老张的哲学》张天翼《包氏父子》(3)抒情与心理小说,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老舍《月牙儿》。
(4)历史神话小说。
3小说流派的涌现:左翼作家群、社会剖析派小说、普罗小说、京、海派等。
二丁玲的成就:1突破了女性文学狭小的格局,以一种狂草的形式把女性写上个性主义的大旗。
2突进人物内心,善写女性盘曲复杂的内心世界。
3强烈的叛逆意识。
叙述话语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内容是心灵世界的流动,而目标往往指向社会批判,是个人叙事与社会批判的结合。
4文风犀利、锋芒毕露、具有很强的情感浓度和思想力度。
三莎菲的形象:五四浪潮中冲出了封建家庭的富有叛逆性格的女性,痛恨藐视一切却不知道主要反抗什么,倔强孤傲而又沉郁苦闷,即是旧礼教的叛逆者又是个人主义者,她的形象反映当时部分脱离集体而主球个性解放,在爱情上充满矛盾而不能自拔的知识青年面影。
四穆时英的小说特点:新感觉派的圣手1擅长以直觉、多变的画面和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及其不安狂乱的心理2喜欢写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快乐背后的孤独和悲哀感。
3技巧上大量运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描写,蒙太奇的组接方式,搭配奇特的变异修辞。
五萧红《呼兰河传》的思想与艺术特色:一部回忆、自传性的小说,1散文式的抒情手法写作手法写儿时的记忆,叙事写景真切动人2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河公众生活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
3象征性手法,通过大泥坑写人们的精神麻木,通过写小团圆媳妇的死来写出封建道德和习俗对人们灵魂的腐蚀。
《生死场》思想内容:东北人民生活的困顿及他们家乡沦为殖民地后的奋起抗争。
对生的坚强和对死的挣扎6《子夜》的思想主题及艺术成就:1展示了30年代中国社会(尤其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是一部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
作品表现了民族和社会矛盾以及各阶级间的复杂社会关系,突出描写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几重压迫下必然灭亡的悲剧命运。
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诊和必然发展趋势。
2艺术成就:(1)结构宏伟而严谨。
作品以吴赵矛盾为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如工人运动、双桥镇农民暴动,家庭生活,头绪繁多而不紊乱,使之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心理剖析的精细,尤其是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3)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音描写与小说人物心理的刻画交相辉映,第七章写吴荪甫内外交困的心境时,始终伴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灰色的云块、闪电、雷鸣,不同层次的音响效果和不同基调的色彩构成吴荪甫内心世界情绪的变化起伏。
(4)都市景物的讽喻性作用的揭示,是贯穿全书的写作原则。
第一章写老太爷受上海五光十色的景象刺激中风而死就是哦一则讽喻性寓言:封建僵尸来到大都市不得不风化。
7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1民族资产阶级的末路英雄。
他游历过欧美,学会一套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有见识和气魄。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
他的性格果断,干练,敢于冒险、刚强自信。
然而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军阀混战及工人运动的多重压迫下,他的公司只能面临破产的命运。
在这一打击下,那种民族资产阶级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致命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2时代的孤独者形象。
家中的弟弟妹妹无法安慰他,甚至连妻子也背叛他;厂里的莫干丞无用,行动又受亲戚及裙带关系的牵制。
3性格显露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一方面受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封建军阀的多重压迫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对工人、农民阶级大肆压榨,唯利是图,表现其反动的一面。
4典型意义: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主观因素造成,更重要的是客观的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化了的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