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谦词敬词及雅语

合集下载

古代的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的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代的敬辞和谦辞是指在正式场合或交往时,用于表达尊敬和谦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敬辞: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对皇后、太子等的尊称;
阁下:对地位高或有权威的人的称呼;
大人:对长辈或有权威的人的称呼;
先生: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夫人:对已婚女性的称呼;
女士:对女性的称呼。

谦辞:
在下:自称的谦称;
小的:对他人称呼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同辈的自称;
不肖: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
小弟: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
区区:用于形容自己微不足道的地位或才能;
薄技:用于自谦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不高。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还有其他的敬辞和谦辞。

古代谦词和敬词

古代谦词和敬词

敬辞类令:多用于称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别人对自己询问)、垂询(别人对自己询问)、垂念(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如赐赐教(给予指教)、赐复(对方给自己答复)。

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对方高明的见解)、高论(对方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多指七八十岁以上)、高就(常用于问对方在什么地方工作)、高朋(尊称友人)、高邻(尊称邻居)。

贤: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对弟弟或年幼者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敬称)。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贵姓:是问人姓氏。

贵庚:问人年龄。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谦辞类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如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人称自己的妹妹)。

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愚:用于自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初中语文-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一)

初中语文-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一)

初中语文-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一)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

还有钧裁、钧安等;
玉成:成全。

例:深望玉成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稽迟:拖延、不及时;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第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

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

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

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

还有钧裁、钧安等;玉成:成全。

例:深望玉成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稽迟:拖延、不及时;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

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高堂:(书)指父母;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合卺(jǐn):成婚;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增长年岁;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托福: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古代谦辞敬辞及雅语

古代谦辞敬辞及雅语

古代谦辞敬辞及雅语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古代敬谦词大全

古代敬谦词大全

古代敬谦词大全在古代中国,语言交流中充满了敬谦之词,这些词语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彰显了自身的修养。

以下是一份详尽的古代敬谦词大全,涵盖了各种场合和情境,以飨读者。

一、敬词1. 令: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

2. 尊:用于称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语,如尊驾、尊前、尊右等。

3.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的敬语,如贤兄、贤弟、贤妹等。

4. 仁:用于称同辈或同龄人的敬语,如仁兄、仁弟等。

5. 贵:用于称对方职位或身份的敬语,如贵干、贵庚、贵姓等。

6. 高:用于称对方的敬语,如高见、高论、高足等。

7. 拜:用于表达敬意的行为,如拜读、拜访、拜会等。

8. 呈:用于表达呈献或上交物品的行为,如呈上、呈报、呈请等。

9. 赐:用于请求对方给予的敬语,如赐教、赐复等。

10. 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的敬语,如请问、请教、请示等。

二、谦词1. 敝: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敝人、敝处、敝校等。

2. 愚: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愚兄、愚见、愚以为等。

3. 拙: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拙作、拙见、拙笔等。

4. 卑: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卑职、卑论、卑鄙之见等。

5. 小: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小弟、小字、小店等。

6. 敢:用于表示冒昧请求或询问的谦词,如敢问、敢请、敢烦等。

7. 见:用于自称或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见谅、见教、见复等。

8. 家:用于称自己一方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9. 寒:用于表示自己一方寒微或寒酸的谦词,如寒舍、寒门等。

10. 舍:用于表示自己一方住宅的谦词,如舍下、舍间等。

以上是古代敬谦词大全的一部分,这些词语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得体、文雅,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修养。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些词语已经不再常用或者已经消失,但是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古人的谦辞和敬语,现在也用得到

古人的谦辞和敬语,现在也用得到

古⼈的谦辞和敬语,现在也⽤得到【涨知识】学⼀学古⼈的谦辞和敬语贵庚——问⼈年龄贵恙——问对⽅的病况斧正——请⼈修改诗⽂⽟成——成全。

例:深望⽟成此事⽟体、⽟⾳——指对⽅⾝体或⾔⾏违教——指离开某⼈后未见⾯(多⽤于书信)雅教——称对⽅对⾃⼰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对别⼈弟兄的敬称潭府——尊称他⼈的宅第。

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即不⽇——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对⽅的要求⽽表⽰歉意⿍⼒——⼤⼒孔殷——⼗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稽迟——拖延、不及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惠赠:敬辞,指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允许⾃⼰做某事家⽗:谦辞,对别⼈称⾃⼰的⽗亲家母:谦辞,对别⼈称⾃⼰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请⼈谅解借光:客套话,⽤于请别⼈给⾃⼰⽅便或向⼈询问借重:指借⽤其他⼈的⼒量,多⽤做敬辞⾦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周年⾦兰:可⽤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长)进⾔:向⼈提意见(尊敬或客⽓的⼝⽓),如“向您进⼀⾔”、“⼤胆进⾔”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别⼈(多指长辈或上级)对⾃⼰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的爱护(多⽤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时说)问⿍: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于谢别⼈来访劳驾:客套话,⽤于请别⼈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的⼥⼉令郎:敬辞,称对⽅的⼉⼉⼦令亲:敬辞,称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的⽗亲留步:客套话,⽤于主⼈送客时,客⼈请主⼈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的名字内眷:指⼥眷内⼈:对别⼈称⾃⼰的妻⼦赏脸:客套话,⽤于请对⽅接受⾃⼰的要求或赠品舍间:谦称⾃⼰的家,也称“舍下”舍亲:⾃⼰的亲戚台端:敬辞,旧时称对⽅,(多⽤于机关、团体等给个⼈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于问⼈的表字台驾:敬辞,旧称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请对⽅看信泰⼭、泰⽔:岳⽗、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的富⽓使⾃⼰幸运外舅:(书)岳⽗代字:⼥⼦尚⽰定亲,如“代字闺中”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母的丧事⿍⼒:敬辞,⼤⼒(表⽰请托或感谢时⽤)⽃胆:形容⼤胆(多⽤作谦词)独夫:残暴⽆道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家:“⼤⽅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执:⽗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堂:(书)指⽗母割爱:放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阁下:敬辞,称对⽅,多⽤于外交场合更⾐:婉辞,上厕所股肱:⽐喻左右辅助得⼒的⼈(书)光顾:敬辞,商家多⽤以欢迎顾客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归天、归西:婉辞,⼈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桂冠:光荣的称号贵庚:敬辞,问⼈年龄贵恙:敬辞,称对⽅的病过誉:谦辞,过分称赞海涵:敬辞,⼤度包容(多⽤于请⼈特别原谅时)寒舍:谦辞,称⾃⼰的家合卺(jǐn):成婚红案:厨⼯的分⼯上指做菜的⼯作⽩案:厨⼯的分⼯上指蒸饭之类的⼯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多⽤作谦辞后裔:已经死去的⼈的⼦孙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惠存:敬辞,请保存,多⽤于送⼈相⽚、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惠顾:惠临,多⽤于商店对顾客惠临:敬辞,指对⽅到⾃⼰这⾥来敬辞是指含恭敬⼝吻的⽤语,在⼈们⽇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到。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 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 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 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 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谦词、敬词及雅语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

“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

“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

“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

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

《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

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

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

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

“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

《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

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

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

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

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

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

如:“窃闻”“窃思”“窃以为”。

“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

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

《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

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

“续貂”,也叫“狗尾续貂”。

“貂不足,狗尾续。

”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

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

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

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归还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礼貌地称作“璧还”。

这一说法和《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有关。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恐给予璧而不得城,蔺相如愿意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后用“完璧归赵”比喻物归原主,简缩为“璧还”。

请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时,常会用到一个敬辞“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协助”。

“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

“鼎”,本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同时也是古代社会很重要的礼器,象征着王位和权力。

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义项,含有明显的褒扬色彩,用来指称对方行为时,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

外交场合常用的一个敬辞是“阁下”,如“总统阁下”“主席阁下”。

“阁下”之称由来已久,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

为了表达对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转呼其侍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

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

尊称别人的妻子,最常见的称呼是“夫人”。

“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诸侯的妻子称作“夫人”。

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

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的意味。

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有一种说法叫“如聆梵音”。

“梵”来自古印度的梵语,对应的词是brahma,意为清净。

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发出的声音为“梵音”,亦泛指佛、菩萨的声音。

《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由“佛”入“俗”,俗语中把别人的言论、教诲等比作“梵音”,是一种美誉。

在祝贺别人搬家或者官职升迁时,常常会用到“乔迁”一词。

“乔迁”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乔木,义为高大的树木。

后因以“乔迁”“迁乔”贺人迁居或升迁。

在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有一种礼貌的说法叫“垂青”。

“垂青”一词中的敬意,来自“垂”字。

垂,本谓挂下、悬挂,引申为伏、俯;用“垂”来称说对方的动作(比如“垂青”“垂问”“垂察”等),就隐含着对方的品德、学问等比自己高,对方施加于自己的动作是“上”对“下”的行为。

“垂青”的“青”即青眼,与白眼相对而言。

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眼白,表示轻蔑或憎恶。

与人初次见面或结识时,为了表示礼貌,可以用敬辞“识荆”。

“识荆”的“识”,义为认识;“荆”,指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荆州长史。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的文章《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礼貌用语。

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常被人们尊称为“鼻祖”,指某一事业或学问的首创者。

“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创始人。

那么这里的“鼻”字怎么理解呢?这里的“鼻”和“祖”是同义语素。

“鼻”,本指呼吸及嗅觉的器官,不过在汉语方言中,至少在汉代就有将其当作“创始、开端”义的用法。

扬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

”“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敬辞,“尊兄”“尊亲”“尊夫人”等即是。

“尊”的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

”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酒席上,辈分、身份低的人向辈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举“尊”。

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

旧时社交场合或书信往来,常会用到“台甫”“台驾”“台鉴”等词语。

敬辞“台”,来源于星宿名。

《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

”古代喜以星官象征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称为“三台”。

通过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称为“台”的,比如御史台。

由称呼官署进而引申,用来指称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如“抚台”“藩台”等。

再后来,对没有官职的人也称其为“台”,如“兄台”“台端”等,是有意抬高对方身份的一种尊敬说法,这时“台”就虚化成了一个敬辞。

“斧正”是用于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意谓对方动笔删改,有如巧匠运斤,能使原稿生色。

这一词语的出现,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有关。

“斧正”出自《庄子·徐无鬼》:楚国郢都有个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

石便挥动斧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无损伤。

后来用“斧正”喻指请人修改诗文,隐含着对方有匠石一样高超技艺的意思。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11、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家”字族: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10、“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