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栽培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因素合理,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的。

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见前),以及合理密植技术、播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与贮藏技术等环节。

一、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所谓合理密植,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可能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

(一)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1.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基本苗数过少,地力和光能无为消耗大(裸地、漏光),净光合生产率低,干物质积累少;基本苗数过多,群体过大,干物质大部分用于茎叶的形态建成,同时后期易倒伏,所以,净光合生产率亦不高,干物质的积累也少。

只有做到合理密植,群体结构的发展才能协调合理,叶面积适宜,株间光照条件良好,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光合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较高。

2.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有分蘖的幼苗可形成强大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因此,它比无蘖苗为壮。

同理,带有分蘖的主茎穗也优于无蘖主茎穗。

生产上如过于密植,单株营养面积减少,分蘖少,单株成穗数更少,有些甚至不能形成分蘖穗;如过于稀植,虽然单株营养面积较大,分蘖多,单株成穗数较多,但单位面积上的总穗数不足。

在上述这两种情况下,小麦产量均会降低。

只有实行合理密植,才可使单株分蘖数增加,成穗率提高,产量增加。

1403.成产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密度过大,虽然亩穗数多,便个体发育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穗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经济系数下降,产量较低;密度过小,虽然穗粒数和粒重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抵销不了由于密度下降所造成的减产幅度,因此,即使经济系数不升不降,产量也不高。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其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小麦产量、改善质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 土壤准备1.1 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主要有以下特点:•肥沃: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疏松: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利于根系的通气和发育。

•pH值:土壤的pH值应在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2 土壤改良对于质地较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良:•耕地翻耕:深翻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施加腐熟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种植绿肥作物:如大豆、燕麦等,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生育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以确保生长期能够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

•抗病虫害性: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损失。

•品质特点: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特点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销售价值。

3. 播种方式3.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够改善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促进发芽。

•种子浸泡剂:使用杀菌剂或生物农药浸种,抑制病原菌或虫害的发生。

•催芽剂处理:使用生物催芽剂进行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

3.2 播种方式小麦的主要播种方式包括:•广播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整块耕地上,然后进行耕作覆盖,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行播种:按行距和行间距将种子进行排列,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种植。

4. 施肥管理4.1 土壤养分分析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是很重要的,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二)小麦各生育期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
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4月上中旬)
(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 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 穗长度的一半时。(4月下旬-5月上旬) (10)扬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 花药散粉时。(5月上中旬,3-4天)
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 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 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 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 阶段性特征: 茎基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 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纹枯病
防治:
• 相对而言,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 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 病比较严重。 •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 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 2、病后防治:亩用12.5%特谱唑(速保利、禾果利)1530g+50%多菌灵80-100g;20%三唑酮50ml+50%多菌灵80100g;5%井冈霉素100-150g;40%杜邦福星4ml+50%多菌灵 80-100g
根腐病
防治
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 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 连作。 ③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 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有 25%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大部分农户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技术,那么你们知道小麦的种植管理方法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种植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一、小麦苗期的田间管理首先,整理田钩。

根据播种出苗后的降水情况,及时的整理田沟,防治水涝。

然后,调整麦苗稀疏,对于过于浓稠的麦苗要移植或疏苗,对于缺苗的地方,可以移植或补苗。

在麦苗3叶之后,进行追肥以促进分蘖,通常一亩地5公斤尿素肥。

如果因为底肥较好,在3叶的时候明显的出现麦苗浓绿,长势过旺,可以采用镇压方法控制长势。

在麦苗的出苗伴随着杂草出现。

农户要分别杂草是单子叶为主还是双子叶为主,进而采用不同的除草剂。

在华南地区,常见的阔叶杂草多为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往往叶子窄或尖。

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需要农户仔细观察叶片才能发现。

常见的病害通过观察叶子,在早期对症喷洒农药就能及时控制。

二、小麦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在华南地区,小麦越冬开始前进入分蘖期,因此农户要在越冬之前,追肥促进分蘖。

在冬至节气到小寒之间,根据麦苗的长势追一遍肥。

仍然提倡农家肥,辅以少量的氮肥。

在越冬后期,根据天气预报,观察是否出现冻害。

如果已经出现冻害,但是分蘖节还没完全冻死,可以用氮肥追肥,促进受冻小麦及时恢复。

而预防冻害的根本措施,还在播种阶段,即深耕早播,施好底肥,才能够有效预防冻害。

三、拔节孕穗期的管理拔节的时候,是小麦成长关键时期,对水肥都有需要。

此时应该施用拔节肥。

考虑到肥力转化速度,化肥比农家肥能更加快速的提供植株养分。

因此,这时的追肥,以氮肥为主,约占60%,辅助磷肥和钾肥,约占40。

拔节期的小麦比较怕干旱。

春旱会严重影响小麦的长势,而恰恰在河南地区,春旱灾情最为普遍。

这就需要农户及时灌溉。

农户种植小麦的地块,也应该配套有基本的灌溉设施。

伴随着春季的气温回升,和麦田越来越浓密,病虫害开始发生,例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圆蜘蛛的虫害,这些虫害也伴随着干旱发生。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一直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施肥水、控制病虫害等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1.合理的排水排灌。

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同时也需要排水良好,防止水涝,使土壤保持适度的湿润。

所以在小麦田间种植的时候,需注意做好排灌工作。

2.合理的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度,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保护土壤,提高小麦产量。

3.合理的密植。

合理的密植可以占地面积,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小麦的产量,但过密植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需要根据小麦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密植度。

4.合理的深松。

小麦喜欢疏松的土壤,深松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二、合理的施肥技术1.合理的基肥施用。

小麦生长初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小,因此需要提前合理施用基肥,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合理的追肥技术。

小麦生长中后期需要较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需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合理追施氮、磷、钾肥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3.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精准施肥,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浪费。

4.有机肥的应用。

合适的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2.加强病虫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3.做好防治药剂的保存和使用,确保使用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的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面介绍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

1. 农田选择与准备
小麦生产最适宜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黏性土壤,而酸性土壤、盐碱土则不适合小麦生长。

开垦新土地前需进行土地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土地改良计划。

2. 育种选优
育种选优是小麦产量和品质优化的关键。

通过选取耐旱、耐病、高产、品质良好的优
良品种,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3. 播种管理
小麦播种时机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全国不同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北方应在每年的10月上下旬进行秋季播种,南方则在11月初至12月中旬进行冬季播种。

为确保播后生长,应按照每亩繁殖3-5公斤稀有苗。

4. 施肥技术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施肥是保障小麦高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播种前需进行基础化肥的施用,此后再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种植要求,适时补充追肥。

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其进行防治是保障小麦产量,保证品质的重
要措施。

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措施进行防治,如坚持进行轮作、广泛引进天敌、采用植物无毒农药等。

6. 种植密度与密植管理
种植密度和密植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也具有重要影响。

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
优良品种特征,选择适当的密度和密植度,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就是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相信掌握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小麦的生产
能力和品质。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小麦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

那么小麦的种植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小麦的种植技术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

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

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

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

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

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

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

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

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

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
主茎和分蘖并重的途径
通过采用中等播量(20万),以主茎和
分蘖成穗并重达高产。最高茎蘖数60-100万,
有效穗40-55万,单株成穗2个,每穗粒数
25-30粒,千粒重35-40克。在北方冬麦 区多采用此法,宜选用分蘖中等,秆壮抗倒、 穗型较大品种。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栽培技术措施及应用
一、播种前准备工作
(二)整地 2、耙地、耱地 时间——什么时候行动?
待播状态“六字”标准 质量要求有哪些? ——待播状态 合格吗? 如何检查?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栽培技术措施及应用 一、播种前准备工作 (三)种子准备
1、品种
2、种子质量要求 3、播种量计算
每穗粒数
粒重
穗数*粒数*千粒重(g)
理论产量(kg/mu)=
1000*1000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
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通过增加播种量,从而增加基本苗 (30-40万),依靠主茎成穗获高产。亩最 高茎蘖数60-100万,每亩有效穗40-60万, 单株成穗1.2-1.5个,每穗25-35粒,千粒重 30-40克。适合于中等肥力以下的麦田或春 麦区及晚播冬麦区。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光周期现象
反应敏感型
春季气温高,小麦 反应中等型 产量低,春季气温 器官形成 穗分化 反应迟钝型 低,易形成高产? 花的形成
节间伸长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二)越冬后—拔节的田间管理
2、管理中心任务
目标:返青开始到拔节,历时约一个月,属 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促使晚弱苗升级、 控制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 低的关键时期。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三)养分 测土配 方施肥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四)气候条件 极端高温 极端温度
极端低温
降水量及其分布
降雪量及其分布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干 热 风
4、气候条件(布局问题)——灾害图片
大风倒伏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20-30%N肥 90-95%的P肥 90%的K肥 犁地以前 施入土壤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栽培技术措施及应用
播种前准备工作 (二)整地
地块确定以后包括哪些 土壤耕作措施,才能够 达到“待播状态”?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栽培技术措施及应用
播种前准备工作 1、犁地——耕翻 时间(春耕?伏耕?还是秋耕?) 质量要求有哪些? 如何检查?
营养生长变化 生殖生长变化 关 系 N/C代谢开始变 化
生长中心变化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二)越冬后—拔节的田间管理
查看田间苗情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起身结束 继续生长 继续生长 (二)越冬后—拔节的田间管理 返青标志
积雪融化 开始生长
• • • • • • 1、器官建成不产量的关系 根 叶 分蘖 茎节分化 穗开始分化
(五)社会生产条件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二、小麦阶段发育
问题 春季温度 高小麦产量低?
1、什么是阶段发育?对小麦 生长有什么影响? 2、春化阶段的条件是什么?与小麦器官的形成和产 量有什么关系? 3、光周期的条件是什么?与小麦器官的形成和产量 有什么关系?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春化阶段
强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 引种
全国小麦划分为十个区:
东北春麦区
北方春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西南冬麦区 华南冬麦区 新疆冬春麦区 青海西藏春冬麦区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西北春麦区
北方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小麦生产过程包括哪些? 环节有哪些先进技术应 用于小麦生产?
丰产丰收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每亩穗数
3
4
5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叶片功能分组
基生叶 中部叶 上部叶
冬前 基部 叶 春生 叶片 1-2
春 生 叶 片 3-4
春 生 叶 片 5-6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越冬前壮苗的标准
• 主茎绿叶:5~6个 • 单株分蘖:3~4个 • 植株呈匍匐状或半匍匐状,健壮,无病虫害 或病虫害较轻; • 良好群体的基本要求:无缺苗断垄现象,每 亩茎数80万株以上,苗相整齐。 • 三大二小五个蘖,十条根子七片叶(主茎) ,麦叶宽短颜色深,铺在地上丌起身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二、播种
(一)播种方式
(二)播种期的确定 (三)播种深度
(四)播种机的调整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宽窄行种植
法国种植方式 套种预留行 窄沟植沟播
畦 播 不规范种植方式 宽沟植沟播
四沟六行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三、播种
播种时间确定—积温计算法 基础是:壮苗的标准
t 20 10n 50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内容
小麦生产概况
小麦栽培技术基础知识 冬小麦栽培技术实训
春小麦栽培技术环节 大麦栽培技术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1 生产概述
一、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小麦能够干什么? 分布在哪里? 最高水平与措施?
主要粮食作物 重要工业原料 副产品的应用 国家统筹储备物资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管理 中心 任务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田间管理 (一)播种后—越冬前的田间管理
1、冬小麦冬前建成的器官

种 子 根 次 生 根 叶 冬前基生叶片 (数量不定) 分蘖 冬前分蘖(衡量 壮苗的主要依据)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田间管理 (一)播种后—越冬前的田间管理 1、根的形成 种子根 次生根 2、冬前叶片形成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1、土壤耕作层的要求 2、质地要求 有机质含量1.2%
全氮:0.09% , 3、土壤养分含量 碱解N:70ppm 速效P :25ppm 4、土壤有害生物含量 速效钾120ppm 5、盐碱含量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二)水分
根据以往所学习过的知 识分析:新疆或其他 地区的条件怎样才能 够达到高产的要求?
新疆小麦增产措施
中产
高产
改良品种
培肥地力
测土配方施肥 综合技术应用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世界小麦高产国家主要增产措施
推广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品种。 增施肥料、科学施肥。 扩大灌溉面积,改进灌排技术。
机械化栽培技术和化学除草技术的 应用。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2 小麦栽培基础
小麦一生
生育期
T D t 冬前每形成一片叶需要70℃积温
质量要求:“36”字方针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播种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田间管理 (一)播种后—越冬前的田间管理
叶片
冬前生长特点 冬前要求 冬前管理任务 管理技术措施
叶鞘
分蘖节 地中茎
种子遗迹
初生根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田间管理 (一)播种后—越冬前的田间管理
管理的中心任务:促进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 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 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争取大穗打基础。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3、壮苗标准
• 春季返青~起身,分蘖少发生,平均单株 丌超过2个(仅是春季产生的分蘖); • 单株次生根数增至30条左右,深广度分别 达20cm以上 • 群体茎蘖高峰在90万~95万以内,最大丌 超过100万, • 叶面积系数2~2.5。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播种后—越冬前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措施不要求
(1)开挖毛渠(便于浇水)
(2)防治病虫
(3)分蘖期肥水运用 (4)适时冬灌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二)越冬后—拔节的田间管理
分蘖的生长
器 根生长 包 官 括 建 春季基生叶生 成 长
穗开始分化与 形成
生 长 特 点
生 长 代 谢 特 点
还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春化处理 解春化作用
再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的累积效应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冬小麦栽培技术
栽培目标:保全苗—基础
怎么办?
1、选择适宜种植小麦的地块,制定出生产计 划,做好备耕工作; 2、检查土地的准备质量; 3、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 4、调试好播种机的排种量和排肥量。 5、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后田间管理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栽培技术措施及应用
一、播种前准备工作
哪些准备工作?具体指 标有哪些? 对小麦生产有什么影响?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小麦栽培技术措施及应用
一、播种前准备工作 (一)施足底肥:
以地定产—根据土壤肥力标准确定产量指标 以产定肥——测土配方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 以基肥为主 所有的有机肥
播种出苗
分蘖越冬
拔节孕穗
四 、小麦各生长阶段栽培管理目标
目标:防早衰 贪青,增粒数 粒重。 措施:抗旱防 涝、根外追肥、 防治病虫
蜡熟末期最适 全收获; 曝晒将籽粒 水分降到 12.5%以下, 趁热收入仓库。
开花结实
收获与贮藏
实 现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一 ) 土 壤 条 件
一、高产需要的条件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判断方法
根据直观判断。叶片肥大披垂,叶色墨绿,出 叶和分蘖速度快,群体总茎蘖数过多为真旺苗 ;叶片细长,苗高而细,叶大而黄,假茎过分 伸长,麦苗“蹿高”旺长的属于假旺苗。 根据叶片数判断。目前弱冬性品种达到7叶1心 ,半冬性品种达到6叶1心,春性品种达到5叶1 心的都有可能形成冬前旺苗。对于旺苗要控, 促使由旺转壮。而目前半冬性品种5叶以下、春 性品种达4叶以下,且叶片狭小,叶色黄绿,出 叶慢的属于弱苗,对于弱苗要促,使其转化为 壮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