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城区概况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

宣威各行政区域概况1.宣威市宛水街道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
介于东经103°35'-104°40 ',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
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
辖区人口72181人,常住人口57181人,流动人口15000人,农业人口20589人,人均耕地0.54亩。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
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2.宣威市双龙街道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
2004年年末总户数12130户,总人口48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9人、非农业人口12987人、流动人口10578人,劳动力14516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69人。
国土面积4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0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726.6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00平方米,海拔1978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平均降水量975.2毫米。
有林地面积2032.67公顷,其中经济林103.27公顷、防护林1926.67公顷。
云南省宣威市经济发展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宣威市经济发展概述•宣威市经济增长因素•宣威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宣威市经济发展策略建议•宣威市未来经济发展展望01宣威市经济发展概述近年来,宣威市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经济持续增长宣威市正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宣威市的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消费市场活跃宣威市经济现状宣威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资源型产业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通讯、能源等领域的建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利用宣威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03宣威市经济发展战略0201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益和质量,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投入,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提升制造业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010203宣威市经济产业结构02宣威市经济增长因素政策因素产业政策政府对特定产业给予扶持,如鼓励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等,为宣威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宣威市的综合竞争力。
政策稳定性宣威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的经济发展政策,确保了市场环境的稳定,有利于企业投资和扩大经营。
投资因素国内投资宣威市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尤其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跨国投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宣威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民间投资政府鼓励民间资本的活跃参与,推动了宣威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宣威市(云南省曲靖市)概况

宣威概况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宣威市,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自秦修“五尺道”以来,素有“入滇锁钥”、“滇东门户”的美称,尖角洞新石器文化遗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可渡古驿道、独具特色的宣威美食文化、三教合一的东山松鹤寺等古老的历史赋予了宣威古老的文明,伴随着各名族的大迁徒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孕育了“能吃苦、讲团结、重诚信、敢干事、争一流”的宣威精神,涌现出红十军军长周建屏、邓小平夫人卓琳等为代表的优秀人士。
在这片开满杜鹃花的红土地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两大支流在境内蜿蜓流淌,贵——昆电气化铁路、国道326公路、沾六铁路复线、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水能蕴藏量105.8万千瓦,矿藏分布主要有铁、锰、铜等金属矿12种和煤、伊利石等非金属矿藏19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21.8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拥有宣威火腿、宣黄单玉米、宣威土豆、宣威烟叶、高原蔬菜等五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县,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门类主要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
全市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进实力宣威、活力宣威、美丽宣威、幸福宣威建设,形成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这里是宣威,正敞开热情的怀抱,向五湖四海的朋友竭诚召唤:友善淳朴的宣威人民欢迎您!苍郁而厚重的红色沃土欢迎您。
家乡介绍宣威火腿之乡介绍

火腿之乡——宣威宣威概况:(一)地理概况宣威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盘县毗邻,南同沾益、富源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水城、威宁县山水相连,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年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气温13.3℃,冬无严赛,夏无酷暑。
宣威汉代称宛温,明朝设沾益州,清朝设宣威州,民国置宣威县,1954年改名榕峰县,1958年恢复宣威县,1994年撤县改市。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块红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典型的高原岩溶地貌孕育出奇丽的风光。
尖角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可渡古驿道;明代摩崖石刻;雕梁画栋的松鹤寺;凝重古朴的浦在廷(邓小平的岳父)故居;险峻神奇的来宾龙洞;飞珠溅玉的“倒洒金钱”……(二)行政区划与人口宣威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盘县毗邻,南同沾益、富源县接壤,西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水城、威宁县山水相连,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42个行政村(办事处),居住着汉、彝、回、苗等26个民族,总人口128万。
年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气温13.3℃,冬无严赛,夏无酷暑。
(三)市政设施──“入滇第一关”的宣威,自秦时开通五尺道,写下了交通史上辉煌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宣威的公路已由101.3公里发展到2000多公里,全市24个乡(镇)、342个村公所(办事处)都已开通了公路。
如今,贵昆电气化铁路、326国道穿而过,以宣威市区为中心,形成了铁路贯通南北,公路连接城乡的交通网络。
市区内公共汽车、出租车穿梭其间,极大地方便了旅客。
──程控电话的开通和普及为宣威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威市地理环境

宣威市地理环境
宣威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是大理—临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宣威市地理环境优越,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
自然资源
宣威市地处云南滇西北高原,地形起伏变化,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市境内有滇西北高原南缘的低山丘陵地貌,也有西南山地的峻峭高峰。
这种多样的地形为宣威市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
宣威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气温适中,冬季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
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宣威市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生态环境
宣威市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市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宣威市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良性互动。
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宣威市地理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宣威市将继续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我的家乡——云南宣威

宛水公园
宛水公园位于宣威城东南角, 占地45亩,其中水面25亩,园 中小桥如带,池水碧碧,假山 嶙峋,翠竹青青,更有红柱绿 瓦的“思园亭”、“观鱼亭” 飞檐拱斗,傍水而立。春夏之 季,园中百花开放,令人心旷 神怡;冬日,园中景物银妆素 裹,极有情趣。是一个供人们 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宣威东山寺
宣威火腿
• 宣威火腿经久不衰,主要是取决于其色香 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宣威火腿 的形成,又取决于宣威独特的地域地理气 候环境。《宣威县志稿》载:“宣腿著名 天下,气候使然”。的确如此,邻近宣威 的其它地区用与宣威相同的猪种,相同的 饲养方法,相同的腌制工艺,制作出来的 火腿其味道与宣威火腿相差甚远。宣威火 腿肉香馥郁,口感纯美的秘密,在于宣威 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威美奂公园
宣威美奂公园是宣威市民休闲、 娱宣乐、健身和聚会的主要场所,是创 建威生态、文明健康、快乐宣威的重要 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公园的设计功能 齐全、设施完善。宣威经济开发区为 推进美奂公园建设进度,千方百计筹 措资金,至今已投资约1.4亿元,公 园建设基本接近尾声,其中的聚会广 场还多次成功的举办了各种娱乐文化 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我美丽的家乡—宣威
宣威市是曲靖市第二大城市,城市建成区30平方 公里,城区人口26万。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 2012年总人口150万。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苗 族、回族、瑶族、布依族、水族等。1913年命名 为宣威县,1954年易名,1959 年恢复原名。1994 年2月撤县设市。高原为主。属南温带气候,年均 温13.3℃,年均降水997.7毫米。云南省旱粮、烤 烟、生猪生产基地和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特产宣 威火腿、倘塘黄豆腐,黄磷等。昆贵铁路过境。名 胜有松鹤寺、来宾烈士陵园(虎头山革命纪念地)
宣威市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饮水项目工程概况

宣威市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饮水项目工程概况宣威市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饮水项目工程概况近年来,宣威市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饮水项目工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解决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的饮水问题,该项目工程充分考虑了水资源的供应、水质的保障以及供水设施的建设,确保了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该项目工程以水源地的选择为起点,通过详细的水资源调查和评估,选择了具备丰富可靠的水源的地点作为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
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技术方案的制定,确保了饮水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节约用水,采用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可靠,该项目工程充分考虑了水源地的环境状况和水质状况。
在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工艺和技术,如混凝、沉淀、过滤等,确保了水质的达标要求。
同时,对于水质的监测和检测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情况,保障了供水水质的安全性。
在供水设施建设方面,该项目工程注重提高供水设施的覆盖范围和供水能力。
通过对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了供水设施的建设布局和供水管网的规划。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确保了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宣威市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的饮水问题。
居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饮水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同时,该项目工程也为宣威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宣威市城区易地搬迁安置点饮水项目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科学规划、精细施工和严格管理,有效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
该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宣威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宣威市将继续加大对饮水项目工程的投入和支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推动城市的繁荣发展。
宣威城市环境质量现状

宣威城市环境质量现状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宣威城区大气污染源要紧有工业污染源、民用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工业、民用污染源要紧有点源和面源污染,交通污染源只是线源污染。
宣威城区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若是 SO 2 、 NO x 、TSP 。
工业污染源中大气污染物 SO 2 、烟尘、粉尘都有相应的治理设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静电除尘、布袋除尘、湿法除尘、燃烧法等治理设施,经催促检查统计,治理设施运行率达 96.5% ,除尘效率、气态污染物净化和回收利用效率高。
随着 2000 年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落实,工业企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 96% 以上能达标排放。
但民用污染源中大气污染物难以操纵,只能从改变能源结构和燃烧方式,推行型煤,提高城市气化率,慢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提高尾气净化效率,节能方法。
增强绿化,减少自然扬尘污染。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宣威市域内要紧河流有可渡河、格香河、小江,其中格香河流经宣威城区。
随着社会经济、工业企业的进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依照宣威市水体功能区划和环境监测站监测,格香河水质有机物污染已达严峻污染程度,其中:氮、磷超过水体功能区划 IV 类、 V 类水体要求。
宣威城区有化工、火电、建材、煤矿、冶炼、造纸等工矿企业,工业废水外排量大,污染负荷重,其要紧污染物有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砷、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油和汞。
宣威工业废水外排量大的工矿企业要紧有宣威发电厂、云南滇东磷化工公司、云峰化学工业公司三个污染源。
经 2000 年达标排放催促检查,三个污染源都有废水治理设施,成效良好,在“十五”期间,全市要紧工业废水排放源有望达标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环境现状宣威城区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弃物要紧有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宣威市宛水街道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
介于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
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
辖区人口72181人,常住人口57181人,流动人口15000人,农业人口20589人,人均耕地0.54亩。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
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2、宣威市双龙街道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
2004年年末总户数12130户,总人口48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9人、非农业人口12987人、流动人口10578人,劳动力14516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69人。
国土面积4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0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726.6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00平方米,海拔1978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平均降水量975.2毫米。
有林地面积2032.67公顷,其中经济林103.27公顷、防护林1926.67公顷。
年内完成工程造林7.53公顷,退耕还林.。
结合城区实际,积极拓展和培育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在已有花香菇、山地白菜、食用菌、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的基础上,2006年又进一步引进扩大獭兔、野鸡、花卉、等适宜特色农产品种植,逐步形成合理化的布局,专业化的种植格局,为全街道农民增收拓展空间,到目前,全街道发展山地白菜种植300亩,食用菌50亩,花香菇25万袋,大棚蔬菜100亩,大棚西瓜350亩,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同时,按照“依托城市发展,服务城市致富”的思路,充分利用地处城区的有利条件,坚持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山地蔬菜为主攻方向,加大对蔬菜产业的生产扶持、培育力度,到目前,全街道种植春夏蔬菜4000亩,发展商品蔬菜基地700亩,将实现产值650万元以上。
西宁街道位于云南宣威市,辖4个社区,7个村委会,87个居(村)民小组,108个自然村。
总户数13941户50330人,其中常住人口44130人(男23830人,女20300人,非农人口12136人),流动人口6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
国土面积197.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496.33公顷,其中水田372.87公顷,有林地面积1400公顷,干果林面积476.67公顷,水果林70.67公顷,森林覆盖率79.6 %,最高海拔西洋塘梁子2382.7米,最低海拔赤水滚水坝1886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雨量930毫米。
国内生产总值5748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271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862万元,工业总产值32850 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9368.0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2261.76元,增长9.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51元/人,辖区固定资产投资1亿多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2万元。
辖区内有乡镇企业729个,从业人员6465人,乡镇企业总收入85019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58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1840万元。
年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89.13公顷,粮食总产1376.5万千克,年末大牲畜存栏4869头(匹),生猪出栏60823头。
一、街道基本情况双龙街道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国土面积41.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73亩(其中:水田3579亩,旱地10494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2亩;林地面积30490亩,森林覆盖率49.9%。
全街道辖7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4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
全街道所有居(村)委会均实现五通(通电、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进行垃圾集中处理的有8个村庄。
二、人口与就业情况至2007年底,全街道有乡村户数14385户,人口42258人。
其中,农业户数6279户,农业人口22638人,非农户数8106户,非农人口19620人,外来半年以上的人口3018人。
乡镇从业人员总数为26138人。
其中,从事农业的23422人,从事第二产业的858人,从事第三产业的1858人。
三、农业生产情况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872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704亩,粮食总产量567.5万公斤,比上年的551.49万公斤增16.01万公斤,增长3%,农民人均有粮250.68公斤。
年末生猪存栏20588头,农民人均占有0.91头;生猪出栏43800头,农民人均占有1.93头;家禽存栏45740只,农民人均占有2.02只;家禽出栏78550只,农民人均占有3.47只;肉类总产量5384吨,人均占有237.83公斤。
本篇文章来源于博雅地名网()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yunnan/xuanweishi_shuanglongjie dao.html4、宣威市虹桥街道办事处虹桥街道到实处属于宣威市区的南大门,处于东经103˚40΄13˝――104˚20΄30˝、北纬25˚50΄――26˚24΄35˝之间,是宣威较大的一个平坝,境内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961米,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的扇形区域地势。
国土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55.65亩、林地11396.50亩,年平均气温13.4℃,属温带高原季风气候。
全年霜期140天左右,有霜日40天左右,日照2018小时左右,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
宣—天高等一级公路、贵昆铁路穿村而过,虹-落柏油公路顺村而行,出入周边乡镇相当便捷,辖区内水泥路面平坦无碍、四通八达,车行人走十分方便。
2002年10月,原板桥镇的虹桥、马房两个办事处合并成立了虹桥街道办事处,辖虹桥、北云、月牙3个居委会和马房村委会,共4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2008年末有15165人。
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达150.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41万人。
男性79.62万人,女性71.25万人,性别比为111.7(以女性为100)。
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达10.50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其中:彝族7.19万人,壮族0.2万人,苗族0.55万人,回族2.15万人。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131.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4万人,乡村人口77.4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6%。
人口出生率为12.7‰,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6.6‰。
曲靖市宣威市市区人口大概26万人宣威市是曲靖市第二大城市,城市建成区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6万,预计2020年将超过50万人。
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北部,2012年总人口150万。
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苗族、回族、瑶族、布依族、水族等。
1913年命名为宣威县,1954年易名,1959 年恢复原名。
1994年2月撤县设市。
高原为主。
属南温带气候,年均温13.3℃,年均降水997.7毫米。
云南省旱粮、烤烟、生猪生产基地和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
特产宣威火腿、倘塘黄豆腐,黄磷等。
昆贵铁路过境。
名胜有松鹤寺、来宾烈士陵园(虎头山革命纪念地)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
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沾益县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
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
其为云南省曲靖所辖一县级市。
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
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沾益县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
市区距曲靖市0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
其为云南省曲靖所辖一县级市。
建置沿革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
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宣威)。
东汉,并郁邬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郡(今曲靖)。
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含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同时废除州领三县。
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
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官合治。
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
后所军屯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
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
翠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
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亩。
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
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