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四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讲稿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义齿修复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分)(一)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的稳定与固位、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
(二)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特点类型、支持形式、临床操作步骤、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三)了解牙列缺损的其他分类方法、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的制作及修理。
二、教学内容(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类型及支持方式(1.牙支持式、2.粘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
(二)牙列缺损及可摘义齿的分类,包括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Cummer分类、王征寿六类分类、Kratochvi1分类。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诊断模型、工作模型)观测。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支托的作用及要求(位置、大小、材料、与基牙关系、厚度)。
2.固位体的功能、要求、种类及各类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3.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腭杆、板、舌杆、舌板、唇杆、颊杆)及小连接体。
4.基托的功能、类型、制作要求伸展范围、厚度、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与粘膜的关系、形态和美学要求)。
5.人工牙的作用、选择原则、种类。
(五)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适应恢复咀嚼功能、保护口腔硬软组织健康、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舒适、美观、坚固、耐用、容易摘戴)。
2.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组成、影响因素、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与稳定)及不稳定的原因、临床表现、转动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临床处理。
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包括生物学与生物力学原则、固位设计的原则、稳定设计的原则、咬合设计的原则、连接设计的原则、加强设计的原则、牙合学的原则、美学的原则。
4.固定-可摘联合修复。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修复前准备、印模、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模型设计和模型预备)。
(七)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铸造支架的制作、弯制法制作支架和卡环、排牙、完成)。
口腔修复学—可摘局部义齿概念、类型和作用

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的特点
固定义齿
比较 可摘局部义齿
舒适度
异物感小
异物感明显
发音
一般不影响
初期有影响
咀嚼效能
高
稍差
牙体预备
制作工艺
摘戴方式 自洁作用 清洁方式 修理方式
量多 复杂 不能自行摘戴 口内刷洗 拆除重做
量少 塑料基托式简单 铸造支架式较复杂 能自行摘戴
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
1、磨除的基牙牙体组织 较少;
2、适应范围广; 3、制作方法比较简单; 4、便于患者清洁和洗刷; 5、损坏后容易修补和添加; 6、夜间基牙及支持组织可得到适当的休息; 7、基托可以填塞缺损区,以恢复适当的外形。
可摘局部义齿的缺点:
1、体积大,部件多; 2、初戴时异物感明显,有时
9、年老体弱、全身健康条 件不允许做固定义齿修 复者。
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证:
1、精神病患者; 2、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3、对丙烯酸酯过敏者; 4、口内粘膜溃疡经久不愈者; 5、个别患者对基托的异物感无法克服者; 6、对发音要求较高的患者; 7、缺牙间隙过小。
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1、按结构可分为 ⑴ 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
全身条件
稍高,能耐受牙体预备
无精神疾患且生活能自理
总 结:
牙列缺损的定义及修复方法 可摘局部义齿的定义 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 可摘局部义齿的缺点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 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证 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牙列缺损修复的类型及选择
牙列缺损与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牙列缺损的分类方法一般包括牙列缺损的情 况,义齿的支持方式,义齿的固位方式等。这里 重点介绍Kennedy分类法。
第五章_可摘局部义齿详解

观测线(surveying line)
➢又称导线(guide line),是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 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在基牙 则为观测方向下基牙轴面最突点的连线,亦可称为基牙 导线。
➢并非基牙的解剖外形高点线,而是随观测方向改变而改 变的外形高点连线。
➢观测线牙合 方是非倒凹区(non-undercuts),观测线 龈方是倒凹区(undercuts)。
➢分析杆的方向就是义齿就位的方向。导线用以指导 卡环的设计及指明基托边缘可以伸展的范围,从而 使义齿在共同就位道上能顺利取戴。
基牙观测线类型
➢ Ⅰ型导线: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倒凹 区主要在远离缺隙侧。
➢ Ⅱ型导线: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倒凹区主 要在近缺隙侧。
❖Ⅲ型导线: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 斜 时 所 形 成 的 导 线 , 导 线 位 置 靠 近 牙合 面 , 倒 凹 普 遍 且 显 著 。
➢ 混合支持式义齿(tooth- and mucosa-supported dentures)
义齿承受的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嵴共同负担。
(二)按义齿制作方法和材料分类
➢ 塑料胶连式可摘局部义齿
义齿主要由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制作, 以弯制钢丝卡环固位。制作简单, 价格低廉,但体积大。适用范围广, 多用作暂时性、过渡性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张少锋(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傅柏平(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张保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贾 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概述 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 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 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理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与作用-连接体课件

(1)下颌大连接体
Mandibular major connector
2)双舌杆 Double lingual bar:舌杆+Kennedy杆
(连续杆 Continuous bar、舌隆突杆 Cingulum bar) 有支持和稳定作用;不接触龈缘,对龈沟、龈缘影响小 舒适度稍差,食物嵌塞
2020/10/24
anterior bar
后腭杆
posterior bar
侧腭杆
lateral bar
2020/10/24
18
(2)上颌大连接体
Maxillary major connector
2)前-后腭杆 Anterior-posterior palatal bar 前腭杆
① 位于硬区之前,腭皱后份 ② 宽6--8mm,厚约1mm ③ 离开牙龈至少6mm ④ 与组织密合无压力
1)舌杆 Lingual bar 与粘膜接触关系:依据舌侧牙槽嵴形态
垂直型
2020/10/24
斜坡型
倒凹型
8
(1)下颌大连接体
Mandibular major connector
1)舌杆 Lingual bar 禁忌证:
口底浅 前牙向舌侧倾斜 有明显舌隆突不能手术去除者
2020/10/24
9
Mandibular major connector
1)舌杆 Lingual bar
形态:杆状,剖面呈半梨形 宽约4~5mm,上缘厚1mm,下缘厚2mm
位置:下颌舌侧龈缘与舌系带或口底黏膜皱襞之间 上缘低于龈缘3~4mm
2020/10/24
7
(1)下颌大连接体
Mandibular major connector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四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讲稿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2学时)可摘局部义齿按结构由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固位体、连接体组成。
按功能:①修复缺损: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②固位稳定:固位体、基托、(牙合)支托;③连接传力:连接体、基托、(牙合)支托一、支托:置于天然牙上,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和传递合力合之托切之托舌之托(一)支托作用1、支持、传递合力2、稳定3、防嵌4、恢复咬(牙合)(二)后牙牙合支托要求:1、材料2、位置3、大小、形态、厚度4、与基牙关系(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要求自学二、固位体(一)固位体的功能:固位、稳定、支持。
(二)固位体的要求:⑴、有一定的固位力,保证义齿在行使功能时不脱位;⑵、就位后,非功能状态,固位体处于静止状态,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不引起矫治性移位;⑶、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⑷、美观;(弹性义齿冠内固位体)⑸、与基牙密合,不易积聚食物,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⑹、材料生物相容性(三)固位体的种类1、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脱位2、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四)卡环型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1、卡环的结构、作用和要求结构:卡环臂卡环体牙合支托连接体2、卡环种类按制作方法:铸造和锻丝卡环按卡环臂数目:单臂、双臂、三臂按形态结构:圆环形和杆形按卡环与导线关系:一型、二型、三型常用卡环:•单臂卡环•双臂卡环•三臂卡环•圈形卡环•回力卡环•联合卡环•延伸卡环•杆形卡环 I型、C型、T型•RPI卡环组: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组成。
特点:近中牙合支托技术难点:邻面板(导平面)邻面板作用:①、防止义齿除了就位道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的脱位力②、基牙预备了导平面后减少了基牙邻面的倒凹,较少食物滞留,也美观③、邻面板可以延伸包绕过远舌轴面角,起卡抱和稳定作用近中牙合支托优点:①、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受力减小;部分传给邻牙。
4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可摘局部义齿一般由支托、固位体、连接体、基托、人工牙等部件组成。
按照各部件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与连接传力部分。
retainer 固位体connector 连接体artificial tooth 人工牙base 基托rest 支托一.支托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rest)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重要部件,由金属制作,放置于天然牙上,用以支持义齿、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合力。
若支托放置于天然牙牙合面,则称为牙合支托,放置于前牙舌面称为舌支托或舌隆突支托,放置于前牙切缘则称为切支托。
其中牙合支托为最常用的一种,也常被用作支托的总称。
(一)支托的作用1.支承、传递牙合力2.稳定义齿3.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牙合关系(二)后牙牙合支托的要求1.牙合支托的形态铸造金属牙合支托呈圆三角形或匙形,边缘嵴处较宽,向牙合面中心变窄。
其宽度和厚度应满足材料强度的要求,通常宽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或前磨牙的1/2,厚度为1-1.5mm左右。
牙合支托的长度一般为磨牙近远中径的1/4或前磨牙的1/3,长度超过基牙近远中径1/2的牙合支托称为延伸支托,贯穿整个基牙近远中面的牙合支托称为跨牙合支托。
牙合支托底面应与支托凹相密合,呈球凹接触关系,轴线角圆钝。
2.牙合支托的位置牙合支托一般位于天然牙的牙合面,尤其是近缺牙区基牙牙合面近远中边缘嵴处,如果因咬合过紧而不易获得支托间隙时,可放在磨牙的颊(舌)沟处;牙合支托连接体不应进入基牙倒凹区,以免影响义齿就位,且与牙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压迫牙龈,便于清洁。
3.牙合支托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刚性,支持和传力性能良好,不易变形或折断,一般采用牙科铸造合金制作。
(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的要求1.舌隆突支托:又称舌支托,设置在前牙舌隆突上,多用于上下颌尖牙,偶用于上颌切牙。
其形态有圆环形、钩形等。
可在基牙上直接预备成形,即以舌隆突高点为中心,在周边磨出环形支托凹,凹底为钝v形。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人工牙种类
瓷牙
高温融化的陶瓷灌制而成,利用 盖嵴部的钉或孔与基托结合。
人工牙种类
按材料分:
塑料牙 (Acrylic Tooth) 优点:重量轻,韧性好,易磨改,不易破裂,
与塑料基托为化学性结合,较牢固, 适用广泛。 缺点:硬度与耐磨性较差,易磨耗,易变色, 与瓷牙相比:咀嚼效率较低。
人工牙种类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人工牙 (Artificial Tooth) 基 托 (Denture Base) 连接体 (Connector) 固位体 (Retainer)
人工牙 (Artificial Tooth)
概念:用以恢复丧失的天然牙的部分。 功能:
代替缺失的天然牙 ; 恢复牙冠外形、咬合、发音、面容、垂直距
远中颊侧:盖过上颌结节。
基托设计的原则:
基托的伸展:
最大的伸展范围:
下颌为:
唇、颊侧:伸展至粘膜转折处;
后 1/2 ;
舌 ;
缘:覆盖磨牙后垫的 1/3 ~ 侧:远中伸展到下颌舌骨后间隙
口底。
下缘跨过下颌舌骨嵴到
基托设计的原则
基托的厚度:
塑料基托: 1.5 ~ 2mm ,边缘应圆 钝
金属基托: 0.5 ~ 1mm ,边缘应圆 钝
鞍基:位于缺隙部分 的 基托。
基托
功能:
连接作用 支持和传导合力 固位、稳定义齿的作用 修复软硬组织缺损 对剩余牙槽嵴功能性刺激
基托
功能:
连接作用
基托
功能:
支持和传导合力
由基托上的 人工牙完成
基托
功能: 固位、稳定义齿的作用
RPD 的固位力主要来自于固位体 基托是辅助固位: 与粘膜之间吸附力; 边缘封闭; 与天然牙之间~摩擦力,约束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修复学讲稿
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目的和要求
⏹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
⏹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
⏹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
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2学时)
可摘局部义齿按结构由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固位体、连接体组成。
按功能:①修复缺损: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②固位稳定:固位体、基托、(牙合)支托;③连接传力:连接体、基托、(牙合)支托
一、支托:置于天然牙上,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和传递合力
合之托
切之托
舌之托
(一)支托作用
1、支持、传递合力
2、稳定
3、防嵌
4、恢复咬(牙合)
(二)后牙牙合支托要求:
1、材料
2、位置
3、大小、形态、厚度
4、与基牙关系
(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要求
自学
二、固位体
(一)固位体的功能:固位、稳定、支持。
(二)固位体的要求:
⑴、有一定的固位力,保证义齿在行使功能时不脱位;
⑵、就位后,非功能状态,固位体处于静止状态,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
不引起矫治性移位;
⑶、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
⑷、美观;(弹性义齿冠内固位体)
⑸、与基牙密合,不易积聚食物,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
⑹、材料生物相容性
(三)固位体的种类
1、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脱位
2、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
(四)卡环型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1、卡环的结构、作用和要求
结构:卡环臂
卡环体
牙合支托
连接体
2、卡环种类
按制作方法:铸造和锻丝卡环
按卡环臂数目:单臂、双臂、三臂
按形态结构:圆环形和杆形
按卡环与导线关系:一型、二型、三型
常用卡环:
•单臂卡环
•双臂卡环
•三臂卡环
•圈形卡环
•回力卡环
•联合卡环
•延伸卡环
•杆形卡环 I型、C型、T型
•RPI卡环组: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组成。
特点:近中牙合支托
技术难点:邻面板(导平面)
邻面板作用:
①、防止义齿除了就位道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的脱位力
②、基牙预备了导平面后减少了基牙邻面的倒凹,较少食物滞留,也
美观
③、邻面板可以延伸包绕过远舌轴面角,起卡抱和稳定作用
近中牙合支托优点:
①、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受力减小;部分传给邻牙。
②、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所受扭力减小
③、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受力减小;但基托下黏膜和牙槽骨受力增
加。
④、支点前移,转动半径加大,基托下组织受力更均匀更垂直。
RPI卡环组优点:减轻基牙负担,增加牙槽嵴受力。
用于游离端缺失,末端基牙条件差,但牙槽嵴条件相对好的患者。
三、连接体
作用:1、连接;2、传导分散牙合力;3、增加强度减少体积
(一)连接体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2、设计要求:
①、有一定强度
②、不影响组织运动
③、根据部位\受力和组织,设计连接体的大小\外形和厚度
④、不进入倒凹,不压迫组织
⑤、根据缺牙数目\基牙状况选用刚性或弹性连接
⑥、体积尽量小
(二)大连接体
1、大连接体作用:连接、传导分散牙合力、增加强度减少体积
2、大连接体的类型和要求
•上颌----腭杆(前腭杆、后腭杆、侧腭杆)、腭板
前腭杆:因舌经常性接触,宽、薄,厚度1mm,宽度6~8mm
位置:前缘腭皱襞之后部,离开龈缘4~6mm
后缘应在上颌硬区(腭隆突)之前
后腭杆:舌接触不到,可以窄厚
厚1.5mm~2mm,宽3.5mm
位置: 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的区域。
一般放在
左右第二磨牙连线位置,两端弯向前到第一、
二磨牙之间前缘与前腭杆后缘距离大于15MM 侧腭杆:宽度3~3.5mm 厚度1~1.5MM
位置:与牙弓平行,离开龈缘4~6mm
•下颌---- 舌板、舌杆:
舌杆:厚度2~3mm,宽度3~4mm。
位置:下前牙舌侧,口底与龈缘之间,避开舌系带..上缘距
龈缘3~4mm
与舌粘膜接触情况有三种:
垂直型---平行接触
倒凹型--倒凹之上否则改用舌板
斜坡型---轻接触
•唇颊杆
四、基托
(一)基托的功能
1.连接作用
2.修复缺损的牙槽嵴及牙龈等
3.传导和分散合力
4.加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二)基托类型
按材料不同分:
1、塑料基托:优点:色泽好,可以修改和重衬,制作简单、价格低
缺点:强度差、温度传导性差、组织面不能抛光、自洁差、
体积大异物感强
2、金属基托:优点:强度高、体积小,戴用舒适、可以高度抛光、易清洁、温度
传导好
缺点:不能重衬、调改困难
3、金属网加强塑料基托:介于两种之间。
(三)制作基托的要求
1、基托的伸展范围
•根据:缺牙的部位、数目,基牙的状况,牙槽嵴吸收的程度,软组织缺损情况,牙合力大小等情况确定
•原则:保证固位、稳定、支持(合力分散)的条件下,尽量缩小基托的范围
2、基托的厚度
金属:0.5mm;有皱纹状和光面两种
•塑料:2mm一般光面
3、基托与基牙及相关牙的关系
•原则:1.不能进入天然牙的倒凹区;
2.注意游离龈的健康。
临床上注意:
a、尽可能暴露天然牙的龈缘区,尽可能使用卡环对抗臂而少用基托对抗。
b、前牙基托边缘应在舌隆突上,紧密接触无静压力,龈缘处要缓冲。
(基
托边缘不能止于龈缘)。
4、基托与黏膜的关系
上颌结节颊侧、上颌硬区、下颌隆突、内斜线等处做缓冲处理。
5、基托的形态和美学要求
•塑料:组织面不能打磨和抛光;磨光面一般光面要高度抛光。
•金属:组织面可以轻微打磨和高度抛光,磨光面有皱纹状和光面两
种,高度抛光
关于基托的总结
1、尽量小;
2、一定厚度:金属:0.5mm 塑料:2mm
3、不能进入倒凹,不能压迫龈缘
4、尽可能暴露天然牙的龈缘区;
五、人工牙
(一)、作用
1. 代替缺失的天然牙
2. 恢复牙冠的外形和咀嚼功能
3. 发音功能
4. 恢复牙列外形和面形
5. 恢复和稳定咬合关系
(二)选择人工牙的原则
1、人工前牙选择的原则:
前牙:目的—以美观为主,兼顾切割功能
①、大小和形态与口腔余留牙相协调-----
参考对侧同名牙、拔牙前模型记录、
患者面型
②、可以适当调改邻牙
③、颜色与余留牙、肤色、年龄协调
④、尽可能用成品牙,并与患者沟通。
2、人工后牙选择的原则:
后牙:目的—以功能为主,同时兼顾美观和语言功能
1、选择硬度大,耐磨性好,使用方便的人工牙
2、减经----颊舌经、近远中经(减小负荷)
3、匹配–外形、颜色、颊面合龈距,根据实际情况。
(三)人工牙的种类
1、按制作材料:塑料牙、瓷牙、金属牙
2、按人工牙面形态不同:
解剖式:牙尖斜度30°,特点:与天然牙牙尖斜度相当,形态自然,刺穿食物功能较强,咀嚼效率高侧向力较大适合于牙槽嵴状况
较好的病人
非解剖式:牙尖斜度0°,特点:合面无牙尖,牙尖斜度0°,咀嚼效能差侧向力小。
适合于牙槽嵴状况很差的病人或对颌天然牙严重
磨损的病人
半解剖式:牙尖斜度20°,特点:介于解剖式和非解剖式之间,牙尖斜
度20°,目前临床使用的大部分是此类牙
3、按制作方法
自学
4、按人工牙与基托的连接方法
自学
复习思考题:
1、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及其相对于固定义齿的特点是什么?
2、可摘局部义齿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卡环的分类及各种卡环的特点?
4、RPI卡环组的结构特点?
5、什么是观测线?
6、可摘局部义齿三种支持方式的临床意义?
7、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8、各种卡环的适应症?
9、观测线与就位道的关系。
10、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三种牙列缺损修复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