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

基础部郭孔生

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

展的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X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

生和中专生,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文史知识了解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作家和作品不能联系起来,搞不清楚作家所处的年代。(2)文学鉴赏能力较低。对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不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3)文言文知识浅薄。对一些简单的文言句子也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4)写作能力较差。对于通知、启示、个人简历等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文体,写作上不是格式不对、行文不流畅、表达不清楚,就是错别字和病句很多。除这些问题之外,高职院校学生还有一个认识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了十几年汉语,不过如此,到大学没有必要再学语文了。

重理轻文现象严重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较多,由于学校的性质,多数院校不重视文科教学,尤其是将语文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语文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和工具,在人的学习和工作乃至一生中,发生着润物无声、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上过高中或中专,语文基础尚可,无须耽搁有限的时间挤压专业课的学习,这种偏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说《大学语文》的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华东师X大学,2008年4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教学参考书: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XX:华东师X大学出版,2008年。

四、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或“人文语文观”。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以人为本,认识到人不同于其他物种;崇尚理性,坚信世界的样态与人的理性形态是一致的;科学态度,强调精致的观念和逻辑思想;批判精神,注重分析;符号能力,语言是抵达世界的工具;理想主义,追求真善美的观念。

注意大学语文在文化、文明的梳理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和西方代表性作品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的粗略了解。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强调读、思、写结合,书面学生与实践体悟结合,但注意与应用写作课程相区别。

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演示、讨论并重,努力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读书报告、登台演讲的机会,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五、说《大学语文》课程中关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是他们的书面及口头表达水平,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个阅读、理解、分析、写作能力的扎实基础。

2、素质要求。通过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高尚情趣、

宽广情怀;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和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以适应变化繁复的现代社会,肩负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重任。

3、实践操作要求。培养面向基层和服务一线的、有较高文艺鉴赏水平、写作水平、人文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其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

六、说《大学语文》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

课程理论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小说等体裁的经典名篇进行分析讲解。课程实训的教学则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多一点课堂提问、读书报告、登台演讲、书面练习的机会(书面练习当然可以是写作文,也可以是思考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如:讲《冯谖客孟尝君》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在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在阅读课文中学习了课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而在分析人物的时候让学生学习了冯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另外,在钱财的实际运用上,我们要学会:“让钱财为我们工作,而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这种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思维,在写作训练上,为了让学生思考“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我会让学生写一写《假如我有100万》,为了锻炼学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我会让学生写一写《探讨我们现在所学专业5年或10年后的总体走势》,为了培养学生宽容博大的胸襟,我会让学生写一写《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怎么实现的》……

总之,我会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多给学生提供课堂提问、读书报告、登台演讲、书面练习等等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机会。

七、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环境的要求、教学方式方法、习题与作业。

(一)、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训练、课堂笔记、课下作业和辅导答疑、教学后记。

1、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作家、作品,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掌握必要的文学知识,解决难点问题。

2、课堂训练: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口头和文字练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

3、课堂笔记:学生做好随堂笔记,作为课下学习的资料。建议任课教师定期抽查。

4、课下作业: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课程要求教师至少一学期布置作业3次。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每次作业。

5、辅导答疑: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或现场为学生辅导解惑。

6、教学后记: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将其作为教学资料以备后用。

(二)教学环境: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自学以及诗文朗诵、演讲、观看电教影视片等多种教学方法。需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方式方法: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演示、讨论并重,努力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读书报告、登台演讲的机会,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因为大学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学科课程在教学上有着较大差异,而且大学语文靠的是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以睿智启迪人,以优美的语言熏陶人,这就更教师更讲究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更讲究融汇古今,更讲究灵感和激情,更讲究胸怀锦锈,口吐珠玑。

所以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语文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具体授课方式方法是不拘一格。可以点线结合,讲练结合,精读泛读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但是因为大学语文作品多,课时少,故不能完全按逐篇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个矛盾,可采用“理论+规律+实训”的教学模式,即把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引入教学,给学生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不同作品的独特优美的语言的品味,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通过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比如课堂上对某经典作品进行分析,然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起一批作品。有的可按主旨,有的可按作家,有的可按名著,有的可按文体或艺术特色,或按人物形象或朝代更替进行作品,形成一个个小专题式的教学模式。

(四)习题与作业

作业分两类:一类是平时课堂提问,督促学生重视素质的积累过程;二类是每两到三周布置1次书面练习,可以是写作文,也可以是思考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

八、说《大学语文》的课程考核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等占总成绩的40%,考试——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60%。

(1)考试方式、时间

考试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口试、撰写作文等方式。时间在新课结束之后。

(2)题型

文学基础知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篇章赏析题、论述题、作文题。

(3)内容分布所占比例

第一部分约30%,第二部分约30%,第三部分约20%,第四部分约为20%,(4)题目难易程度分布比例

容易题量约30%,中等题量约40%,较难题量约30%。

(5)考试的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测试旨在考核学生的五大功能:梳理与激活旧知识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的功能、改善思维品格的功能,建构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功能、增强自学能力的功能,考核其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

九、说《大学语文》的改革设想

针对专业实际,开设适当的语文选修课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中曾着重指出:我国各行各业需要语文,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需要语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邓拓先生在《共同的门径》一文中指出:“其实,无论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的本钱,还不是什么专门问题的知识,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的知识。”学者的这些教诲必须铭记,并应以此指导和纠正我们的认识偏差。

高职院校很多系部的领导都是理工科专业出身,加上教学理念缺乏更新,往往强调教人认识、掌握外部物质世界,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仅仅致力于“何以为生”的本领的传授,注重适应,忽视超越。语文课程不受重视,有的理工类专业甚至根本就不开语文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程怎样适合学生的专业需要呢?就是要为专业服务,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类型

的语文课程。如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在办公室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在工作中除了操作计算机外,日常的公文处理和写作会经常用到,可以为他们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经管系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等课程,机电工程系和建筑与艺术系可以开设口语训练方面的课程,如古典诗词欣赏、口语与交际等。

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这种人才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但也要认识到高职教育更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高速发展,大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既要“专”又要“博”,要把专业学习和全面提高人文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起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仅会影响日常的文化交流,而且必将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的思维方式机械呆板,在本专业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要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美育思想影响新一代的高职学生,使他们不但学有专长、学有所用,而且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1-4次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集A型题: 1.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A.古诗十九首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孔子 3. 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A.《尚书》 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提出来的D.司马迁 5. 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的是A.《诗经》 6. 《九辩》的作者是:C.宋玉 7. 我国历史上,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的作家是D.杜甫 8. 成语“夙兴夜寐”出自D.《氓》 9. 《论语》是( )散文. A.语录体 10. “在天愿作比翼鸟”下一句为:B.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C.宋玉的《九辩》 12. 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C.王维 13.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D.《长恨歌》 14. 《淮海居士长短句》为( )的词集A.秦观 15.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C.陈子昂 16.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 )为主. B.议论 17. 以四言诗为主,为后世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是:A.《诗经》 1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C.纪传体通史 19. 晚唐“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D.李商隐

20. 下列《楚辞》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的一部是C.九辩 2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沉郁顿挫 22.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C.史记 23. 被称为诗仙的是:B.李白 24. 范增这一人物出自A.《史记?项羽本纪》 25. 《九歌》是一组在祭祀中用于娱神的乐歌,共有诗A.11首 26.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D.王维 27. 被王国维评价为“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C.李煜 28. “有教无类”为( )的教育主张. B.孔子 29.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A.欧阳修 30. 《诗经》中的《风》D.量大,多为民歌 31. 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D.《论语》 32. 《漱玉词》为( )的词集A.李清照 3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D.《长恨歌》 34. "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惯用的论辫手法. C.孟子 3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C.顶真 36. 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均出自A.《项羽本纪》 37.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B.《短歌行》 38. 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D.汉书 39.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B.晚唐 40.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D.白居易 41. 《行路难》的作者是C.李白 42. 《诗经》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C.国风 43.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流传至今的是A.毛诗 44.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C.韩非 45. 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我们称为最有文学色彩的,是 D.《庄子》

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必修课

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同济大学学生的必修课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我方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同济大学学生的必修课。 从个人层面来讲,语文教育不仅能提升个人的语文能力,也能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种能力。出色的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能力是大部分优秀的现代人才所应当具备的。当代大学语文教育,也正是立足社会实际需要,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我们不排除,个别语文能力较差者也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是,从社会的整体层面来看,它依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个人素质。同时,大学语文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从学校层面来看,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这就注定了它所培养的不是普通的应用型人才,而是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知识全面的高层次人才。因此,语文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一环,当然是我校教育中所不能缺失的。而且,同济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学好,用好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正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 从国家民族的层面看,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就孕育在其中,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发展的媒介。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固然是必要的,但更好的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民族的强盛是物质财富的繁荣,更是精神文化的繁荣,如果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都不能学好,用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那么民族文化的繁荣,又从何而来呢? 最后,我方认为,同济大学开设语文必修课不仅是应该的,更是必须的,这是个人,学校和国家的必然需要。 谢谢

大学语文第一课讲稿

开学第一课 大家好,我是基础课部的语文老师,我姓顾。现在,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大学实用语文”这门课程。这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我们同学在大一都要学的课程。在给大家做这个课程引导之前,有两个概念必须明确一下: (1)每个人都必须学好自己的母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靠母语传承的,民族的发展需要我们学好母语。同时,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学好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母语,运用母语。母语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并且可以说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 (2)学好母语是更好地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这点大家应该没有疑问。 明确这两个概念后,下面,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听到顾老师说大学里会开设语文课,大家觉得“大学语文”会上什么内容?(下台问学生) 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阅读?(之乎者也)写作文?。。。。。。。(这些都是中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 如果我们在40多个课时的大学语文课还学这些,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大家的反应,有部分同学并不想学这些东西了,甚至有的同学说这些跟我们的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 看来同学到了大学有了各自的专业后,可能会更关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比如学了建筑专业我们要学会做工程造价或设计工程图纸等等,觉得学好这些将来才能好找工作。不错,这些专业能力确实重要。同学们也想在找工作时成为企业抢手的职业人才?那什么是职业人才,同学们会说,不就是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的人才吗?我们来看看《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对职业人才的定义: 这时,其实涉及到了另一种能力,职业核心能力,那什么是职业核心能力呢?……它包含哪些能力?······对于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力的关系和地位,让我们来打个比喻: “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好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只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支猎枪。人生的森林,深不可测,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难和凶险。干粮——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不是发展。干粮总有一天会吃完。猎枪是一种能力,一种方法,具备了猎枪,不仅可以防身自卫,还可以随时猎取食物,保障生存,在各种困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是和专业能力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同学们应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那我们语文课程能帮大家提升哪些能力呢?问同学?哪一种或哪几种?当然,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自然主要是提升大家交流表达的能力,同时兼顾其他一些能力。 刚刚其实我们已经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的这样一个问题,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我们语文具体学什么,怎么学。在高职院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大学语文”从07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改革。从刚开始的纯文学欣赏的教学方式,一步步改革为以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能力为中心的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照片来看看我们往届的同学们的课堂表现。照片里体现了培养团队,与人合作精神,读书沙龙的读后感,老师推荐发表到院报. 我们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去年开始,学校增加了很多工学交替的教学项目。

南京大学语文(专)第一次作业4

2020/5/4在线课堂 首页 (/learner/vclass/) > 课程作业 (/learner/Homework_New/index.asp?courseid=60105A) 作业名称大学语文(专)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4-27至2020-5-27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 B、细节描写 C、行为描写 D、肖像描写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是为了() A、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B、揭露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罪行 C、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罪归于年景不好的观点 D、指责梁惠王不能开仓赈济灾民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唐代作家中,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是() A、柳宗元 B、白居易

2020/5/4在线课堂 C、韩愈 D、杜甫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冯谖客孟尝君》的情节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A、弹铗三歌 B、尽烧债券 C、西游于梁 D、请立宗庙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秋水》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李斯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倡导者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d

最新《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 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2、情感目标 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理性的审美态度。 3、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我们大学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他是凸显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区别的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讨论,潜移默化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 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包括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5. 阅读《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结合具体作品,理解下列名词术语: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方法。 心理刻画: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等。 二、作品阅读分析部分共55分 散文部分占28分。议论文部分8分,记叙文部分20分。诗歌部分18首诗占20分。小说占7分。 散文中的议论文,共27篇文章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27篇中还可以做一个分类:其中文言文包括议论文和记叙文共12篇,现代文12篇这些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有3篇。 (一)散文中的议论文 1. 议论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大学语文课程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考试 问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 一、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答: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注,伏笔;顾,照应:都有呼应之意。“眼”点设得好,会更有效地突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读来犹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史记》往往记小事以安插“文眼”。小事与大事联系;小事为大事铺垫(张目)。如《淮阴侯列传》中: 第一大段写韩信胯下受辱,有这样两句:“中情怯耳!”、“市人皆笑信,以为怯。”第二大段写韩信破赵之战前,成安君不听广武君策而说了这样的话:“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第三大段写信杀龙且之战前,又有这样两句: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 第五大段写韩信自己揭开当年宁可胯下受辱的谜底:“故忍而就于此。”“怯”?→“忍”!这一注一顾,是布置得何等精妙! 而在第四大段中,司马迁又曾这样写韩信拒蒯:韩信犹豫,不忍倍汉。 “忍”一“不忍”,两相对比,又把韩信的性格表现得多么鲜明!令人读此篇,感慨有馀味。 二、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 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1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

(完整版)大学语文(学习指南)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代码:G0006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一、单选(本大题共79小题,每小题1分,共79分) 1.“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是由()创造的。 A.宋玉 B.屈原 C.楚怀王 D.李斯 2.元代散曲中由多个曲子连缀而成的叫做()。 A.小令 B.散套 C.诸宫调 D.大曲 3.《论语》中“论”的意思是()。 A.讨论 B.议论 C.编辑 D.评论 4.《庄子﹒山木》一文,庄子对弟子“将何处”的疑问,给出的答案是() A.“不材” B.成“材” C.消极遁世 D.处于“材与不材”之间5.《春秋》三传的“传”,意思是()。 A.流传 B.注解,阐明 C.做传记 D.撰写 6.《荀子》是()家的著作。 A.法 B.道 C.儒 D.纵横 7.“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一语出自唐诗()。 A.《石壕吏》 B.《长恨歌》 C.《燕歌行》 D.《将进酒》 8.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建树的宋代文人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9.秦观《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的下一句是()。 A.楼高莫近危栏倚 B.行人更在春山外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迢迢不断如春水 10.“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运用了()的传说。 A.牛郎织女 B.宝玉黛玉 C.董永七仙女 D.梁祝 11.有“拗相公”之称的北宋人是()。 A.王安石 B.苏轼 C.黄庭坚 D.秦观 12.元杂剧中爱情喜剧的经典之作是()。 A.《救风尘》 B.《墙头马上》

C.《西厢记》 D.《望江亭》 13.《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 A.杜丽娘 B.崔莺莺 C.赵盼儿 D.刘倩英 14.“梅村体”是明清之际诗人()创造的、 A.顾炎武 B.阮大铖 C.吴伟业 D.侯方域 15.《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A.白行简 B.蒋防 C.元稹 D.李朝威 16.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集中表达作者理想爱情观的一句是()。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C.忍顾鹊桥归路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1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表达追求、反抗的主题时,运用了()的方式。 A.象征主义 B.唯美主义 C.黑色幽默 D.意识流 18.“初唐四杰”不包括以下哪位()。 A.王维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19.《诗经﹒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一句,表达了()。 A.女主人公漂亮的外表 B.因思念而无心梳洗打扮 C.对男子的怨恨 D.对战争的控诉 20.“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顶针 D.夸张 21.王粲《登楼赋》的体裁是()。 A.七言长诗 B.抒情小赋 C.汉大赋 D.绝句 22.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作者的()。 A.兄弟 B.侄子 C.儿子 D.朋友 23.被后人称为“杜樊川”的唐代诗人是()。 A.杜甫 B.杜牧 C.杜审言 D.杜佑 24.《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的下一句是()。 A.在地愿为连理枝 B.雪肤花貌参差是 C.九华帐里梦魂惊 D.蓬莱宫中日月长 25.中国古典小说取得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A.《水浒》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26.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是()。 A.《阅微草堂笔记》 B.《子不语》 C.《小豆棚》 D.《聊斋志异》 27.现代文学中,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 A.俞平伯 B.胡适 C.戴望舒

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 )。 A.象征法 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 D.先扬后抑 2.在《秋水》中,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河水与海景的作用是( )。 A.表现河伯初次见到大海不禁被它所陶醉 B.表现秋天河水的洪大和令人心喜的美丽 C.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一眼看不到头 D.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A.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 “满招损,谦得益”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4.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5.《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6.《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 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 7.《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 A.吃饭有很多功用 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

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 8.从《我的世界观》看,爱因斯坦的政治理念是( )。 A.崇尚民主,反对专制 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全神贯注,献身科学 D.不承认万能上帝存在 9.《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0.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11.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 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 B.无路可逃时冲冠发怒 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12.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里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心理描写 D.行为描写 1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 )。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 B.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C.吾不害其长而已 D.不抑耗其实 1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 )。

大学语文课程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考试 问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 一、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答: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注,伏笔;顾,照应:都有呼应之意。“眼”点设得好,会更有效地突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读来犹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史记》往往记小事以安插“文眼”。小事与大事联系;小事为大事铺垫(张目)。如《淮阴侯列传》中: 第一大段写韩信胯下受辱,有这样两句:“中情怯耳!”、“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第二大段写韩信破赵之战前,成安君不听广武君策而说了这样的话:“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第三大段写信杀龙且之战前,又有这样两句: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 第五大段写韩信自己揭开当年宁可胯下受辱的谜底:“故忍而就于此。” “怯”?→“忍”!这一注一顾,是布置得何等精妙! 而在第四大段中,司马迁又曾这样写韩信拒蒯:韩信犹豫,不忍倍汉。 “忍”一“不忍”,两相对比,又把韩信的性格表现得多么鲜明!令人读此篇,感慨有馀味。 二、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南京大学大学语文(专)第一次作业

首页>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是为了() a、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b、揭露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罪行 c、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罪归于年景不好的观点 d、指责梁惠王不能开仓赈济灾民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唐代作家中,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是() a、柳宗元 b、白居易 c、韩愈 d、杜甫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秋水》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李斯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倡导者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庄子 d、孟子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大学语文应该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

语文”回大学必修课堂师资教材问题待解决 2007年04月17日15:17:04 来源:中国教育报“在大学语文课上,我第一次看了很有趣的电影《有话好好说》,老师借助 对这部影片语言的讲解,帮助我们加深对王蒙的《语言功能与陷阱》这篇文章的 理解和认识,让我觉得对汉语的掌握更深了。”南开大学学生峻峰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任重道远。去年年底,教育部 高教司在召开会议,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今年以来,不少 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语文”两个字,又以矫健之姿,重新回到了高校 的课堂上。 大学语文加入必修课行列 曾有一名大学语文教师这样说:“跟外语相比,我们大学语文甘拜下风。” 有人说语文是“维系中华文化之链”,但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师竟抛出如此无奈之 语,我国千百年来优秀文化的沿袭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中国语文课对我们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华中科技大学电 气学院大一学生王小虎说,“以前大家很少注重自身在文学方面的积累与修养, 但中国语文课一开,通过对古代作品的研读,我们不但学会了鉴赏文学作品,并 且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所认识。这门课对我们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 我们受益匪浅。”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课教师军钧认为,一个人是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重的,理工为主的高校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某种程度上理工科教育会忽视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基本的语言表达、交流与辨识方面存在缺陷。而中国语文课恰能帮助学生在发展理性思维的同时,发展感性思维,使其思维方式更加完善。 大学语文这门新加入必修课行列的课程,在南开大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南开大学将知识性的课程容放在网上,让学生们自己写作、看材料,课堂上则采用灵活的手段对硬性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师资不稳教材无序尚待解决 据了解,一些学校的大学语文正处于没落阶段,有的学校从原有的一学年100多节课缩减到停开此课程,有的学校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萎缩很厉害,从20多人缩减到不足5人。 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大学语文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齐森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由教学课时不够的教师担任,这样的师资安排,不但不能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还势必对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学校虽然有固定的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队伍也比较稳定,但是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搞科研、发表论文方面都有困难,教师们心理负担较大,积极性不高。

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考试 问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 一、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答: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注,伏笔;顾,照应:都有呼应之意。“眼”点设得好,会更有效地突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读来犹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史记》往往记小事以安插“文眼”。小事与大事联系;小事为大事铺垫(张目)。如《淮阴侯列传》中: 第一大段写韩信胯下受辱,有这样两句:“中情怯耳!”、“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第二大段写韩信破赵之战前,成安君不听广武君策而说了这样的话:“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第三大段写信杀龙且之战前,又有这样两句: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 第五大段写韩信自己揭开当年宁可胯下受辱的谜底:“故忍而就于此。” “怯”→“忍”!这一注一顾,是布置得何等精妙! 而在第四大段中,司马迁又曾这样写韩信拒蒯:韩信犹豫,不忍倍汉。 “忍”一“不忍”,两相对比,又把韩信的性格表现得多么鲜明!令人读此篇,感慨有馀味。 二、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