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1quartusⅱ的采用一.实验目的掌控quartusⅱ的基本采用方法。

了解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利用quartusⅱ检验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熟悉quartusⅱ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出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展开仿真,检验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1.74138的原理图与仿真图74244的原理图与仿真图1.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实验2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检验4十一位运算器(74181)的女团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附录中的图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8位字长的alu由2片74181构成。

2片74273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用来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

dr1接alu的a数据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数据输入端口,alu的数据输出通过三态门74244发送到数据总线bus7-bus0上。

参与运算的数据可通过一个三态门74244输入到数据总线上,并可送到dr1或dr2暂存。

图中尾巴上拎细短线标记的信号都就是掌控信号。

除了t4就是脉冲信号外,其他均为电位信号。

nc0,nalu-bus,nsw-bus均为低电平有效率。

三、实验任务按右图实验电路,输出原理图,创建.bdf文件。

四.实验原理图及仿真图给dr1取走01010101,给dr2取走10101010,然后利用alu的直通功能,检查dr1、dr2中是否保存了所置的数。

[Other]计算机组成原理分解实验:实验二 RAM实验

[Other]计算机组成原理分解实验:实验二 RAM实验

- - 各种图形学实验和数据结构实验以及其他一切琐碎杂乱的小笔记们都相遇在此齐聚一堂共同守候 0error(s), 0 warning(s) 这神奇时刻的到来分类: 计算机组成原理 2012-12-17 15:17 106人阅读 评论(0) 收藏举报实验二 RAM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半导体静态随机读写存储器RAM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字、位扩展技术。

二、实验所用器件和仪表:RAM采用两片MM2114隔离部件采用74LS125译码器采用74LS138三、实验内容:采用1K x 4 的芯片,构成1K x 8的存储器。

◆ 选择五个不连续的存贮单元地址,分别存入不同内容,作单个存贮器单元的读/写操作实验。

◆采用1K x 4 的芯片,构成2K x 4的存储器。

◆必须使用译码器进行扩展(三输入都用,接开关)。

◆ 选择五个不连续的存贮单元地址,分别存入不同内容,作单个存贮器单元的读/写操作实验。

◆ 选用适当芯片,根据各种控制信号的极性和时序要求,设计出实验线路图。

◆ 分别设计试验步骤。

◆ 使用开关进行数据加载,通过指示灯显示实验结果,记录试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

给出字扩展试验中每片RAM芯片的地址范围。

四、实验提示:为简化试验,地址可只用低4位(其余地址可接地)。

五、实验接线图及实验结果:基本的试验方案:第一部分:采用1K x 4 的芯片,构成1K x 8的存储器。

设计线路:字扩展的实验操作:1.初始化:将k15(74LS125的C信号)推至高电平,断开开关输入。

将k13(RAM片选信号)推至低电平,选中RAM。

将k14(读写控制)推至高电平读取状态,以防选地址过程中对沿路数据进行修改。

2.写入数据:将k0~k3的四个开关调至想要输入的地址。

将k4~k11调整至想要的二进制输入值。

将k15(74LS125的C信号)推至低电平,连接开关输入。

将k14(读写控制)推至低电平写入状态,写入数据。

计组-实验二报告

计组-实验二报告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3 班______组、学号姓名协作者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实验题目_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要求:实验前,要求先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电路的概况,然后按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及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最后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实验方案:(1)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连线:按要求在实验仪上接好线,仔细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才接通电源,每次实验都要接一些线,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烧坏实验仪器。

(2)向存储单元写入数据:先将表2.2的地址和内容转化为二进制,然后向存储器单元里先写第一个单元的地址、然后向第一个地址,再写第二个地址,然后向第二个地址单元写内容,就这样不断循环操作,直到做完。

(3)读出存储单元内容: 依次读出表中各地址单元的内容,观察各单元中的内容与写入内容是否一致。

(4)检验结果: 若结果一致,读写操作顺利完成。

3.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1)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

如下图所示:表2.1(2)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

(1)设置输入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将实验仪左下方“INPUT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00。

(2)写地址操作。

SW-B=0, LDAR=1, CE=1, WE=0/1, 设置好各类数据后,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最后,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完成写地址操作。

(3)写内容操作。

SW-B=0, LDAR=0, CE=0, WE=1, 输入好各项数据后,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最后,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 WE=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二、实验要求:按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及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

三、实验方案及步骤:1、按实验连线图接线,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接通电源。

2、根据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按表2.1的要求,将各控制端的状态填入相应的栏中以方便实验的进行。

3、根据实验指导书里面的例子练习,然后按要求做练习一、练习二的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4、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分析原因,然后重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2)练习操作数据1:(AA)16 =(101010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00即可。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先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应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10101010。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00地址单元中:再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交通工程班级学号:AP0804114学生姓名:黄佳佳实验日期:2010.11.30指导老师:李鹤喜成绩评定:五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RAM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掌握地址和数据在计算机总线的传送关系。

了解运算器和存储器如何协同工作。

二、预习要求:预习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6116的功能。

三、实验设备:EL-JY-II8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电路组成:电路图见图3-1,6116的管脚分配和功能见图3-2。

图3-1 存储器电路图3-2(a)6116管脚分配图3-2(b)6116功能五、实验步骤Ⅰ、单片机键盘操作方式实验注:在进行单片机键盘控制实验时,必须把K4开关置于“OFF ”状态,否则系统处于自锁状态,无法进行实验。

1. 实验连线:实验连线图如图3-4所示。

连线时应按如下方法: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

图3-4 实验三键盘实验接线图2.写数据:拨动清零开关CLR ,使其指示灯显示状态为亮—灭—亮。

在监控指示灯滚动显示【CLASS SELECt 】时按【实验选择】键,显示【ES--_ _ 】输入03或3,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为【ES03】,表示准备进入实验三程序,也可按【取消】键来取消上一步操作,重新输入。

再按【确认】键,进入实验三程序, 监控指示灯显示为【CtL= - -】,输入1,表示准备对RAM 进行写数据,在输入过程中,可按【取消】键进行输入修改。

按 【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Addr- -】,提示输入2位16进制数地址,输入“00”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dAtA 】,提示输入写入存储器该地址的数据(4位16进制数),输入“3344”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PULSE 】,提示输入单步,按【单步】键,完成对RAM 一条数据的输入,数据总线显示灯(绿色)显示“0011001101000100”,即数据“3344”,地址显示灯显示“0000 0000”,即地址“00”,监控指示灯重新显示【Addr- -】,提示输入第二条数据的2位十六进制的地址。

计组存储器实验实验报告(3篇)

计组存储器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3. 熟悉存储器芯片的引脚功能及连接方式;4. 了解存储器与CPU的交互过程。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TD-CMA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计算机;2. 实验软件:无。

三、实验原理1. 存储器由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存储单元等组成;2. 地址线用于指定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线用于控制读写操作;3. 存储器芯片的引脚功能:地址线、数据线、片选线、读线、写线等;4. 存储器与CPU的交互过程:CPU通过地址线访问存储器,通过控制线控制读写操作,通过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四、实验内容1. 连线: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箱中的存储器芯片、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等;2. 写入操作:将数据从输入单元IN输入到地址寄存器AR中,然后通过控制线将数据写入存储器的指定单元;3. 读取操作:通过地址线指定存储单元,通过控制线读取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线将数据输出到输出单元OUT;4. 实验步骤:a. 连接实验一(输入、输出实验)的全部连线;b. 按实验逻辑原理图连接两根信号低电平有效信号线;c. 连接A7-A0 8根地址线;d. 连接13-AR正脉冲有效信号线;e. 在输入数据开关上拨一个地址数据(如00000001,即16进制数01H),拨下开关,把地址数据送总线;f. 拨动一下B-AR开关,实现0-1-0”,产生一个正脉冲,把地址数据送地址寄存器AR保存;g. 在输入数据开关上拨一个实验数据(如10000000,即16进制数80H),拨下控制开关,把实验数据送到总线;h. 拨动控制开关,即实现1-0-1”,产生一个负脉冲,把实验数据存入存储器的01H号单元;i. 按表2-11所示的地址数据和实验数据,重复上述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2. 观察到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在读写操作中的协同作用;3. 理解了存储器芯片的引脚功能及连接方式;4. 掌握了存储器与CPU的交互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 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机实验报告姓名:邓啥班级:软件工程142一、目的及要求1.熟悉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2.熟悉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和读出数据的过程;3.了解使用半导体存储器电路时的定时要求。

二、环境(软、硬件平台)硬件:计算机一台软件:Quartus II及以上版本三、内容及步骤(包括程序流程及说明)1.利用Quartus II器件库提供的参数化存储单元lpm.rom设计一个山128><8位的ROM (地址空间:OOH'7FH)构成的只读存储器系统。

(1)设计实验电路图,在Quartus II的编辑环境下,进行原理图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要求编译通过,无错误。

(2)利用・Mf文件,对ROM的存储单元00H'05H进行初始化。

(3)给定ROM存储区的地址:OOH〜O5H,读ROM存储单元。

要求通过分析仿真波形,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记录仿真波形、分析方法、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

•首先利用器件库提供的存储单元lpm_rom器件设计一个128X8位的ROM只读存储器,注意这里要关联m辻文件;•设计的电路图如下:给入的八位地址的最高位作为器件脉冲端的控制信号,其余七位作为ROM的地址输入。

利用・m辻文件,对ROM的存储单元OOH〜O5H进行初始化如上面的截图所示,每次在重新写入数据时都要更新重新关联文件;然后设汁出仿真波形:2.利用Quartus H器件库提供的参数化存储单元lpm_ram_dq,设计“一个山128X8位的RAM (地址空间:80H、FFH)构成的随机存储器系统。

(1)设计实验电路图,在Quartus II的编辑环境下,进行原理图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要求编译通过,无错误。

(2)给RAM的存储单元80H、85H写入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总结报告范文模板)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总结报告范文模板)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实验目录:一、实验1 Quartus Ⅱ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三)实验要求(四)实验步骤(五)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二、实验2 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三)实验要求(四)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三、实验3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四、实验4 数据通路的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电路(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五、本次实验总结及体会:一、实验 1 Quartus Ⅱ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Quartus Ⅱ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3.利用Quartus Ⅱ验证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1、熟悉Quartus Ⅱ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2、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入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进行仿真,验证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实验要求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

2.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如下:(1)实验目的;(2)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3)画出74138、74244和74273的仿真波形,有关输入输出信号要标注清楚。

(四)实验步骤1.新建项目:首先一个项目管理索要新建的各种文件,在Quartus Ⅱ环境下,打开File,选择New Project Wizard后,打开New Project Wizard:Introduction窗口,按照提示创建新项目,点击“Next”按钮,再打开的窗口中输入有关的路径名和项目名称后,按“Finish”按钮,完成新建项目工作。

2.原理图设计与编译:原理图的设计与编译在Compile Mode(编译模式)下进行。

2.1.新建原理图文件打开File菜单,选择New,打开“新建”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二、实验要求:按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及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

三、实验方案及步骤:1、按实验连线图接线,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接通电源。

2、根据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按表2.1的要求,将各控制端的状态填入相应的栏中以方便实验的进行。

3、根据实验指导书里面的例子练习,然后按要求做练习一、练习二的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4、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分析原因,然后重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2)练习操作数据1:(AA)16 =(101010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00即可。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先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应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10101010。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00地址单元中:再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应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即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参考写入操作的写地址操作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00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中数据显示灯B7-B0显示出来。

数据2:(55)16 =(01010101)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01。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1010101。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01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参考写入操作的写地址操作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01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中数据显示灯B7-B0显示出来。

数据3:(33)16 =(00110011)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1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110011。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10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具体操作参照写入操作过程的写地址操作过程。

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10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中数据显示灯B7-B0显示出来。

数据4:(44)16 =(0100010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11。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100010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11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具体操作参照写入操作过程的写地址操作过程。

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011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中数据显示灯B7-B0显示出来。

数据5:(66)16 =(011001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10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110011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100地址单元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片选信号和写命令信号:CE=1,WE=0。

读出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操作参照写入操作过程的写地址操作过程。

2)读内容操作:①关闭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1。

②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LDAR)任意,不过最好关闭,即LDAR=0,防止误按脉冲信号存入数据。

③关闭写命令信号(WE),即WE=0,打开片选信号(CE),即CE=0,不需要T3脉冲,即不要按微动开关START。

此时00000100地址的内容通过“BUS UNIT”中数据显示灯B7-B0显示出来。

数据6:(08)16 =(0000100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101。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1000。

②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