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合集下载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可期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可期中非合作历史悠久,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非两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人员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中非合作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合作中非经济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非关系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非贸易额逐年增长,双方间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债务减免和优惠贷款,帮助非洲国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事业等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投资合作,助力非洲国家挖掘本土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显著。

中国在非洲修建了众多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港口、铁路、公路、桥梁等。

这些项目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有效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非洲能源领域的建设。

中国企业在非洲推动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项目,包括电力、水电站和太阳能等。

这些项目为非洲国家提供了电力供应,并帮助非洲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三、社会发展中非合作不仅注重经济发展,也关注非洲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在非洲推行了一系列援助项目,包括医疗援助、教育援助和人才培训等。

中国医疗队深入非洲基层,提供医疗服务,帮助非洲改善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在非洲设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文化中心,促进了中非间的文化交流与友谊。

四、人员交流中非合作不仅局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也积极推动人员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设立了奖学金项目,鼓励非洲学生来华学习,培养中非友谊的接班人。

同时,中国也派遣了大量的志愿者和专家赴非洲国家开展援助项目,为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并分析其对双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合作的背景和前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能够为非洲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同时,非洲作为资源丰富的大陆,也是中国企业投资和市场拓展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在商品贸易中,中国向非洲出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进口石油、金属矿石和农产品等原材料。

在服务贸易中,中国积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让和金融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助力非洲国家的发展。

未来,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前景仍然广阔,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领域,同时加强投资合作和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中非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影响1.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市场需求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出口机会,推动了非洲的制造业发展。

同时,中国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提高了非洲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扩大中国市场和资源供应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增加了中国市场的多样性,满足了中国人民对多样化消费品的需求。

同时,非洲丰富的资源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双边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和人文等方面的合作。

这种全面的合作推动了中非两国关系的持续深化,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三、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资源依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对非洲的大量资源进口有时可能导致非洲国家资源过度开采,影响到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需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中非经贸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为中非双方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

然而,中非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就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中非经贸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0%。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领域。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非人员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鼓励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

与此同时,中国也向非洲派遣了大量医疗队,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非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1. 不平衡的贸易结构目前,中非贸易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出口为主,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非洲大多数国家依赖资源出口,而中国对非洲的资源需求较大。

这使得很多非洲国家容易陷入资源型经济的困境,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2. 不够可持续的投资模式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种投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一些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一些项目的贷款条件较为宽松,一些非洲国家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3. 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快速发展也对当地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导致非洲本地产业难以与之抗衡。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仍然采用低技术水平的生产方式,无法带动非洲本地产业的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中非经贸关系,应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贸易多元化中非应加强贸易多元化,推动非洲国家从资源型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中非合作前景

中非合作前景

中非合作前景中非合作前景中非合作自“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于2000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中非合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中国和非洲地理位置相近,具备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

中非地理距离近,交通出行更为便利,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互补和贸易的畅通。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丰富的技术、资金和市场资源。

而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矿等,这为中非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两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互补,促进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持续增加,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加强对非洲的支持。

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来源国。

中国对非洲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资金支持,帮助非洲修建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还积极推动中非工商合作,为非洲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市场准入。

这些积极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合作和友好交往。

第三,中非合作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涵盖了政治、文化和安全等多个方面。

中国和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需求。

双方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着国际公平正义和南南合作的利益。

中非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两个文明交融,促进了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另外,中国还向非洲提供了安全保障,派遣军警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了非洲国家的和平稳定。

最后,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非合作前景更加光明。

倡议的目标是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涵盖了欧亚大陆及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作为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将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

中国在非洲投资建设了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港口和电网等,进一步促进了非洲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互联互通的不断加强,中非合作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综上所述,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互补性、投资援助、政治文化交流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平台。

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前景将在此文章中进行探讨。

中非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农业合作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中国投资者进入非洲市场,为非洲国家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

与此非洲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非经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投资活动时,可能会面临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

有些非洲国家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存在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

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可能会增加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可能成为合作的障碍。

尽管如此,中非经济合作依然充满了前景和机遇。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非洲国家在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非经济合作符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

非洲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中非经济合作。

中国对非洲的贷款额度高达数十亿美元,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非经济合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政府间合作。

中非双方应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机制,加强政治和经济对话,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加强人民间交往。

中非双方应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加强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

中方企业在非洲开展项目时,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充分考虑当地政治、安全等风险因素。

加强法规和机制建设。

中非双方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和机制,规范双方合作的行为和权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中非经济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面临着挑战。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中非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共创未来中非经贸合作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与商业合作关系。

由于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潜力,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加深,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非经贸合作的互利共赢以及共同创造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背景和意义中非经贸合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非经贸合作逐渐由传统的援助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涵盖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

中非经贸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中国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提高资源的供给能力,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非洲国家可以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推动本地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种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中非经贸合作的现状和成果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2083.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约占总贸易额的90%。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涵盖了石油、铁矿石、金属制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建设项目。

例如,中国援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坦桑尼亚港口等项目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与非洲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中非经贸合作的优势和机遇中非经贸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机遇。

首先,中国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扩大农产品输出、促进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次,中非合作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和交流互鉴,促进双方经济的融合与共享,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推动“南南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前景

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前景

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与未来前景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关系持续增长,中方不断加强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

尤其在近年来,双方合作逐渐从单一的资源开发扩展到多领域合作,成为中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中非贸易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和前景三方面介绍中非贸易关系的变迁和未来。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非洲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交,建交之初,中国对非洲捐赠援助以及技术援助就占到中国对外援助的一大份额。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形式和内容逐渐转换为贷款和投资。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标志着中非经贸关系的开始进入新阶段。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对非洲的投资和合作日益增多,其在非洲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同时,也引来西方国家对其的指责和批评。

二、现状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8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

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商品金额占全球总量的16.2%,而中国向非洲出口的商品金额占全球总量的4.6%。

这表明中非贸易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自2017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非合作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得到开展,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例如,中埃跨国高速公路、光明大道、中罗铁路等重大项目都在加速推进。

除此之外,中非经贸投资也在领域多元化方向上不断变化。

最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对非洲消费品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如2019年7月,中国菜籽油进口自非洲的额度涨至30万吨,中非合作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

三、前景中非合作具有前景广阔的前途。

未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合作将继续深化,非洲国家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发展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仍将成为重点。

另一方面,未来中非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中非贸易的地位或许会受到冲击。

其次,中非贸易仍面临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双方需要做出更加努力的努力。

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影响与前景

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影响与前景

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影响与前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与交流变得愈发频繁与紧密。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与全球各地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其中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不仅在两国之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对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投资帮助非洲改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工业化和农业发展,并提高了工人的技能水平。

举例来说,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港口和电力站,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转让和合作项目,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产能和食品安全水平。

这些合作成果使非洲国家能够实现经济多元化,降低对某一单一产品的依赖,从而提高了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对中国自身的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非洲作为中国的重要资源供应地和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和消费需求。

例如,中国从非洲进口大量的石油、铁矿石和其他矿产资源,同时将中国的商品和技术输出至非洲市场,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产能转移和市场扩张。

这种合作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市场逐渐饱和,非洲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

然而,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不平衡的发展问题。

在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中,中国在资源开采和建设项目中发挥着主导地位,而非洲国家则主要作为资源供应国和劳动力输出国。

这种合作模式导致了非洲国家在技术、管理和产业链等方面的相对薄弱,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转型。

其次是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建设项目中,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例如,一些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劳工权益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努力解决,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具有适合非洲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而且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

此外日益增长对非州投资对于严重缺少资金的非洲国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本论文正是基于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通过对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等四个部分,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分布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寻找中非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更好的促进中非贸易之间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非洲,中国,贸易,发展ABSTRACTFor African countries, China is not just a commercial partner that provides goods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also expanding it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Africa, with massiv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ebt forgiveness, new loans, and increased resources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volum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It can be divided in four parts.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 the problems, the reasons that causes these problems, I suggested some solutions tha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trad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The research has been made by comparing merchandise exchanged volume, trade system, type of trade made, political system and culture. This method helped me to have a good approach of the problems and therefore to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For the best of Sino-African trade, and its rapid growth.KEY WORDS: China , African , trade, development中非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1中非贸易发展概况2010年12月10日,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举行2010年《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发布会。

报告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2009年非洲资本流入减少,出口环境恶化。

为此,中国应非洲国家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中非贸易和投资合作,扩大对非援助和融资规模,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中非贸易额在历经2009年前十个月的负增长后,去年11月开始恢复增长。

数据显示,2009年中非贸易额为91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中国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0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14.4亿美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比2008年增长55.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洲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国对非投资稳步增长。

北京峰会以来,中方采取了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措施,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对非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方统计,截至2008 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8 亿美元。

在200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快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非金融类)逆势而上,2008年1-6 月达5.52 亿美元,同比增长81%。

2中非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2.1中非贸易的发展阶段2.1.1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9年)中非贸易的初步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贸易方式逐渐由民间贸易发展到了大规模的官方贸易。

1950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仅有1214万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左右;到了1959年,中非贸易额已经增长到了0.9亿美元;到了70年代,中非贸易贸易额达到了7.65亿美元,与1950年相比,贸易额翻了将近6番。

其中贸易产品结构也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移,产品种类从开始的以茶业为主增加为几十种产品,贸易国家业主家扩展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

2.1.2徘徊发展阶段(1980-1989年)1978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调整了外贸体制和政策,使得中非贸易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非贸易徘徊在8亿至12亿美元之间。

1980年,中非贸易进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是进口额的两倍,至1989年,中非贸易额也仅仅达到11.7亿美元。

2.1.3稳定增长阶段(1990-1999年)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外贸发展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继续加强同非洲的经贸合作,随着大经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等众多贸易战略的推动,中非各种形式的贸易合作逐步开展起来,使中非贸易额在~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中非贸易额为16.7亿美元,至1999年已经增加到了64.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

2.1.4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一至今)2000年10月,为了更好的促进中非友谊,加强中非得经贸往来,促进中非的共同发展,中非双方创立了“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次部长级会议得到了非洲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中国与非洲建立起了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以后,中非贸易发展又上新台阶,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在今后的5年内,中非贸易高速增长,2000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39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5%,比1950年增长了近800倍。

200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45%,是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不论从中非贸易双方的贸易规模、商品种类、贸易方式等方面,都呈现了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可以说中非贸易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2中非贸易的发展现状中非贸易额自2000 年突破100 亿美元以来,保持了33.5%的年均增幅。

2008 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068 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到2010 年中非贸易额实现1000 亿美元”的奋斗目标。

2009 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371 亿美元,同比有所回落。

中国商品物美价廉,适合非洲市场的消费需要,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

同时,中方也采取了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举办非洲商品展、派出采购团等措施,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推动双边贸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海关统计,自2005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对非零关税至2009 年6 月底,中方累计进口非洲受惠商品8.9 亿美元,涉及31 个国家的478 个税目商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洲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国对非投资稳步增长。

北京峰会以来,中方采取了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措施,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对非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方统计,截至2008 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8 亿美元。

在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快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非金融类)逆势而上,1—6 月达5.52 亿美元,同比增长81%。

2.3中非贸易的发展特点2.3.1贸易区域多元化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据统计2008年,非洲各部分与中国的交易额如图2.1所示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图2.1 2008年中非交易额(单位:亿美元)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与非洲各部分地区都达成了贸易,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交易额最多达45%而与东非的交易额才4%。

中非贸易主要市场格局保持稳定,安哥拉取代南非跃居首位,安哥拉、南非、苏丹、尼日利亚、刚果和埃及等国依然是中国在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

2.3.2贸易规模扩大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出现了蓬勃兴旺景气,贸易额迅速上升,创历史新高,2008年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106亿美元,2006年达到555亿美元,同比增长40%。

2007年为7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08年上升到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45%。

如图2.2,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图2.2 历年中非贸易额(单位:亿美元)由图2可看出,中非贸易额迅速增长,但是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贸易额有所下降,但下降并不多,仍高于2007年贸易额。

这说明中非贸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前景也越来越值得期待。

据测算,仅中非贸易一项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达到20%。

2008年中非贸易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由2007年的14国增至20国。

安哥拉在2006年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进口国,南非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出口对象,阿尔及利亚经济总量居非洲第三。

为方便更多的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多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466种输华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

2008年中非贸易非洲国家顺差51.6亿美元。

2.3.3贸易产品多样化近年来,中国对非出口商品构成逐步从纺织、服装、箱包等轻工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为主转变,下表1为200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前10大类商品种类。

表2.1 200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前10大类商品种类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中国自非进口大类为石油和农、林、矿初级产品等。

目前,原油、铁矿砂、棉花、钢铁制品、原木、钻石、锰矿砂、铜制品、烟草等,占中国自非洲进口总额的85%。

其中,近年来有较大增长的是中非能源贸易。

2005年,中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28%,非洲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海外份额油来源地。

2.3.4贸易合作深入专业化随着中非合作发展,“走进非洲”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新的策略。

考虑资源丰富,政治稳定的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加蓬、刚果共和国、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在项目上除了考虑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投资外,医药卫生、通讯、家电、机械设备、日用品、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领域也都孕育着商机。

3中非贸易的问题及前景分析3.1中非贸易的问题3.1.1中非贸易区域不平衡中国对非洲市场开发不够“贸易对象分布具有很大的地域不平衡性”贸易只集中在少数国家之间,贸易多元化问题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