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肾图操作技术
影像科肾图操作技术

影像科肾图操作技术
肾图为双肾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反映肾脏的功能状态和尿路排泄的通畅情况。
通常根据肾动态显像的影像系列获得。
在无核医学显像仪器的单位和床前行移植肾监测时,仍常规应用非显像核素肾图仪检测。
一、适应证
1.了解双肾功能及上尿路通畅情况。
2.移植肾的监测。
3.肾输尿管术后疗效观察。
4.尿路反流的诊断。
二、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
(一)显像剂:131I-OIH,描记法用量0.185~0.37MBq;显像法用量11.1MBq。
99m Tc-MAG
和99m Tc-EC用量为296~370MBq。
3
(二)操作方法
⑴准备:检查当日常规饮水2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
⑵体位:常规肾图:坐位或仰卧位,后位测定。
移植肾的监测:仰卧位,前位测定。
⑶仪器条件:调整仪器的探测条件,使探头的探测效率处于同一水平。
⑷采集和处理:静脉弹丸样注射显像剂,同时启动测定开关,记录双肾区曲线,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曲线,计算有关定量参数。
四、注意事项
1.测定时探头需准确对位于双肾的部位,在静脉注射后2分钟之内,注意调整探头对位的准确性。
2.检查过程中,患者须保持体位不动。
3.弹丸注射需高质量。
4.对近期内曾做静脉肾盂造影患者,应适当推迟检查时间。
介入科肾及肾上腺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科肾及肾上腺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一)肾动脉造影【适应证】1.肾血管性病变。
2.肾脏肿瘤性病变诊断及介入治疗前后。
3.肾脏周围肿瘤性病变。
4.肾脏外伤出血及介入治疗前后。
5.肾盂积水,了解肾实质和功能受损。
6.部分肾脏切除者,木前明确病变范围。
7.不明原因的血尿。
8.肾脏移植术后。
9.肾内小血管瘤、动静脉屡及微小动脉瘤等。
【禁忌证】1.对比剂和麻醉剂过敏。
10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11极度衰弱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12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热者。
【术前准备】1.病人准备(1)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向病人解释造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争取术中配合。
(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4)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
(5)碘剂及麻醉剂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6)术前禁饮食。
排空大小便,并训练病人屏气。
(7)穿刺部位常规备皮,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8)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及抢救。
2.器械准备(1)心血管X线机及其附属设备。
(2)造影手术器械消毒包。
(3)穿刺插管器材,如穿刺针、导管鞘、导管和导丝等。
(4)压力注射器及其针筒、连接管。
3.药品准备(1)对比剂:有机碘水制剂(40%~76%离子型或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
(2)麻醉剂、抗凝剂及各种抢救药物。
【操作方法及程序】1.采用Seidinger技术,行殷动脉或肱动脉穿刺插管。
2.先行腹主动脉造影,再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必要时行超选择性肾段动脉造影。
选择性造影时导管不宜过深,以免造成肾缺如假象。
3.注射参数包括肾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IOSI5m1.∕次,注射流率5-7m1.∕S5肾段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4~6m1.∕次,注射流率2.3m1.∕so4.造影体位为正位,必要时加摄斜位,影像增强器向同侧倾斜。
5.造影程序为3~6帧/s,注射延迟0.5s。
屏气状态曝光至微血管期和静脉早期。
肾脏与肾上腺MRI检查技术

配合。屏气训练要求自由呼吸状态下,听指令吸气一出气一屏气。 进入检查室之前要求患者摘除所有金属物品、磁性物品及电子器件;对植人
人体的器件,应问明是否具有铁磁性。 提供耳塞,并告知检查过程中会有明显噪音,消除其紧张感。 提前解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求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能移动体位。
肾脏MRI检查技术
【临床概述】 肾脏平扫必须加做冠状位T2WI,必要时可选用MRU做冠状位。
最好包括整个肾、输尿管、膀胱。肾脏占位性病变必须做动态增强扫 描加脂肪抑制技术,并且要做冠状位扫描,应包全肾、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MRI检查技术
【受检者准备】
确保患者无检查禁忌证。 增强扫描患者应建立静脉通道。 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告知检查过程中应按医生要求做好自由呼吸和屏气的
【检查体位】
患者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或足先进,双臂上举过头或置于身 体两侧。
将呼吸补偿感压器置于呼吸幅度最大的部位,加腹带时要松紧适度。 矢状面定位光标正对患者身体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正对剑突。 膝后放置软垫,驼背患者可在臀部放置软垫。 线圈选择和腹部一样,都采用体线圈。如果线圈范围比较小,则线圈中心放
置需要靠下,将线圈中心对齐肝下缘,避免线圈中心不在肾脏中心。
肾脏MRI检查技术
【检查体位】
线圈选择和腹部一样,都采用体线圈。如果线圈范围比较小,则线圈中心放 置需要靠下,将线圈中心对齐肝下缘,避免线圈中心不在肾脏中心。
肾脏MRI检查技术
【定位像、扫描基线及范围】 定位像:定位线中心在剑突平面,采用三维定位法定位。 横断面扫描基线及扫描范围:在冠状面像上以平行于水平面、肾脏 高度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包全双侧肾脏。
肾脏超声检查演示

现在是11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肾脏横切面对于位于肾包膜下或突出包膜外的病变如囊肿较长轴切面显示 清晰。显示腰大肌病变。肾上极病变和肝右叶病变的鉴别。肾门病变的显
示。
现在是12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13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肾脏正常声像图---测量方法
(2)回声
病灶回声减低,边界模糊,干酪
样坏死回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内夹杂斑点状回声
,纤维化时可见高回声光点、光带;钙化时为斑点
状强回声伴声影。
(3)肾窦
受压,变形,显示不清。
现在是48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49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肾结核超声
现在是50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轻度肾积水
现在是19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重度肾积水
鉴别诊断:
(1)轻度肾积水与正常肾盂鉴别 当大量饮水、使用利尿剂或膀胱过度充盈时,
肾盂内会有尿液存留,肾窦回声分离,呈平行无回 声区,但一般不超过15mm,排尿后复查无回声区 明显减小或消失。
妊娠期输尿管蠕动减弱或受压时均会出现肾窦 回声分离,属生理性改变,产后会自行恢复。
管扩张; (5)肾门、腹膜后可有肿大淋巴结。
现在是38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39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肾盂癌
现在是40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肾盂癌(同一病人血彩)
【鉴别诊断】 1、肾盂肿瘤与肥大的肾柱鉴别
肥大的肾柱伸入肾窦,其回声和正常肾皮质 相同,且其回声和肾皮质相延续。不伴有肾盂、肾 盏畸形或肾积水。
现在是42页\一共有83页\编辑于星期日
肾脏ECT解读

肾脏ECT解读-北大医院核医学科第一节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一、肾动态显像(一)原理与方法1.原理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包括反映肾血流的肾动脉灌注显像(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ing)和反映肾功能、上尿路引流的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
静脉注射能为肾实质摄取且迅速随尿流排出的显像剂(imaging agent),用γ照相机快速动态采集(dynamic acquisition)双肾的放射性影像,可以依次观察到肾动脉灌注影像(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e)和肾实质影像,之后显像剂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而到达膀胱,这些部位依序显影。
2.方法(1)受试者饮食如常,显像前30 min饮水300 ml,排尿后取坐位,背靠γ照相机探头采集肾后位影像,视野包括双肾和部分膀胱(图8-1)。
“弹丸”式注射显像剂后立即以每帧1~2 s的速度动态采集30~60 s,得到肾动脉灌注显像;紧接着以每帧1 min的速度采集20~30 min,得到肾动态显像。
图8-1 肾动态显像患者检查体位(2)常用的显像剂分为两类:①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内,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然后很快随尿排出。
常用的是99Tc m-DTPA(99Tc m-二乙三胺五乙酸),用量111~296 MBq (3~8 mCi),体积小于1 ml。
②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随血流经肾脏时,大部分被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吸收,然后分泌到管腔,小部分由肾小球滤过,两者在小管腔内汇集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常用的有131I-OIH(131I-邻碘马尿酸盐),用量7.4~11.1 MBq(200~300 μCi),(99Tc m-巯基乙酰基体积小于1 ml;99Tc m–EC(99Tc m-双半胱氨酸)或99Tc m–MAG3三甘氨酸),用量111~296 MBq(3~8 mCi),体积小于1 ml。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操作规范(1)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1.检查前应去除相应检查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衣、物,如发夹、金属饰物、钥匙、膏药和金属纽扣等,有条件者可换上专为受检者准备的衣服。
在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X线摄影检查时,必要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2)正确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置于成像板的适当部位,避免与诊断范围内的信息重叠。
(3)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焦点,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4)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成像板不能贴近时,可适当增加焦-片距。
(5)呼吸的控制受检者的呼吸运动对摄片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上臂、肩及颈部等部位的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使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摄胸骨正位。
5)平静呼吸下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部分躯干等部位(6)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用滤线板或滤线器。
另外,骨肿瘤、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加滤线板或滤线器。
(7)肢体摄影时,至少需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8)同时摄取肢体两个体位时,肢体同一端应置于成像板同一侧,以便比较。
(9)病骨摄影时,摄影视野适当加大,应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10)骨关节摄影,必要时可两侧同时拍摄,以便于鉴别诊断。
(11)根据摄影部位、肢体厚度和设备条件,在满足临床和诊断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曝光条件。
(12)床旁摄影只适用于不宜搬动的患者(如骨科牵引患者)和危重症抢救患者等。
二:x线摄影机操作流程(1)准备流程:为了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顺利登录以及文字报告打印机和胶片打印机的正常运行,系统启动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1)接通配电柜电源总闸;2)接通接线板电源;3)接通X线机控制器电源;4)接通电脑主机电源;5)开启技术工作站及其医生工作站;6)开启胶片打印机或文字报告打印机;7)系统处于正常开始状态。
肾脏ect解读

肾脏ECT解读-北大医院核医学科第一节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一、肾动态显像(一)原理与方法1.原理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包括反映肾血流的肾动脉灌注显像(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ing)和反映肾功能、上尿路引流的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
静脉注射能为肾实质摄取且迅速随尿流排出的显像剂(imaging agent),用γ照相机快速动态采集(dynamic acquisition)双肾的放射性影像,可以依次观察到肾动脉灌注影像(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e)和肾实质影像,之后显像剂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而到达膀胱,这些部位依序显影。
2.方法(1)受试者饮食如常,显像前30 min饮水300 ml,排尿后取坐位,背靠γ照相机探头采集肾后位影像,视野包括双肾和部分膀胱(图8-1)。
“弹丸”式注射显像剂后立即以每帧1~2 s的速度动态采集30~60 s,得到肾动脉灌注显像;紧接着以每帧 1 min的速度采集20~30 min,得到肾动态显像。
图8-1 肾动态显像患者检查体位(2)常用的显像剂分为两类:①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内,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然后很快随尿排出。
常用的是99Tc m-DTPA(99Tc m-二乙三胺五乙酸),用量111~296 MBq(3~8 mCi),体积小于 1 ml。
②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随血流经肾脏时,大部分被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吸收,然后分泌到管腔,小部分由肾小球滤过,两者在小管腔内汇集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常用的有131I-OIH(131I-邻碘马尿酸盐),用量7.4~11.1 MBq(200~300 μCi),体积小于 1 ml;99Tc m–EC (99Tc m-双半胱氨酸)或99Tc m–MAG3(99Tc m-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酸),用量111~296 MBq(3~8 mCi),体积小于 1 ml。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 扫描腹部需禁食禁水4~6小时,如行MRU 检查需憋尿。
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双手上举,两手臂交叉抱头(注双手不要交叉为环路)。
(2)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及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呼吸波及呼吸频率说明:在编辑每次门控采集序列时需更新呼吸频率(Update Rate,注:呼吸频率会影响TR值及最大扫描层数),根据呼吸波中的“RESP”提示的呼吸频率选择适当的呼吸间隔“Respintervals”。
当RESP小于等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当RESP大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3,当RESP小于12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并适当的增加回波链的长度(20左右),可增加扫描层数。
肾脏扫描技术定位位置:定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面:BH AX LA V A MASK,横断面T1加权LA V A序列,屏气较差者可选用自由呼吸的T1WI SE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科肾图操作技术
肾图为双肾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反映肾脏的功能状态和尿路排泄的通畅情况。
通常根据肾动态显像的影像系列获得。
在无核医学显像仪器的单位和床前行移植肾监测时,仍常规应用非显像核素肾图仪检测。
一、适应证
1.了解双肾功能及上尿路通畅情况。
2.移植肾的监测。
3.肾输尿管术后疗效观察。
4.尿路反流的诊断。
二、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
(一)显像剂:131I-OIH,描记法用量0.185~0.37MBq;显像法用量11.1MBq。
99m Tc-MAG
和99m Tc-EC用量为296~370MBq。
3
(二)操作方法
⑴准备:检查当日常规饮水2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
⑵体位:常规肾图:坐位或仰卧位,后位测定。
移植肾的监测:仰卧位,前位测定。
⑶仪器条件:调整仪器的探测条件,使探头的探测效率处于同一水平。
⑷采集和处理:静脉弹丸样注射显像剂,同时启动测定开关,记录双肾区曲线,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曲线,计算有关定量参数。
四、注意事项
1.测定时探头需准确对位于双肾的部位,在静脉注射后2分钟之内,注意调整探头对位的准确性。
2.检查过程中,患者须保持体位不动。
3.弹丸注射需高质量。
4.对近期内曾做静脉肾盂造影患者,应适当推迟检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