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检查的项目

合集下载

肾脏病的实验检查

肾脏病的实验检查



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判断预后

判断治疗效果(重复肾活检)
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适应征
原发性肾脏病 急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无症状血尿(畸形红细胞) 无症状性蛋白尿 继发性或遗传性肾脏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移植肾

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禁忌征
相对禁忌征 绝对禁忌征 肾脏或肾周活动性感染 明显出血倾向 肾肿瘤 重度高血压 多囊肾 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 过渡肥胖 重度腹水 孤立肾 心衰 萎缩肾 严重贫血 休克 妊娠
尿蛋白的特殊检查
SDS尿蛋白电泳
肾小管性:多为低分子或白蛋白
肾小球:常出现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 整个肾单位: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管功能检查
近端肾小管 远端肾小管 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
(一)对小分子蛋白的重吸收功能测定 (二) 尿氨基酸测定 (三)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试验 (四)肾小管对氨马尿酸最大排泄量试验

影响因素
血肌酐水平高,肾小管排泌增多,导致Ccr高于GFR 肌酐的肾外清除,约0.026mL.kg-1.min-1 药物:甲氰咪胍
抑制肾小管排泌,肌酐.

临床意义
较早地反映肾小球功能受损(GFR低于50%,
Ccr<50ml/min,Cr、 BUN正常)
评估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
其 它
凝血象检验,尿FDP
糖尿病:眼底,糖化血红蛋白,C肽等 老年高血压:肾动脉超声 怀疑结核方面的检查 肾性贫血:相关铁含量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尿路平片:对于有些结石可发现
静脉尿路造影:判断肾盂梗阻,结核, 返流的重要指标
肾血管造影:肾动脉狭窄的金指标 肾CT,超声

肾内科诊疗规范

肾内科诊疗规范

肾内科诊疗规范本节介绍了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的诊疗规范。

对于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史采集应包括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高血压病史、全身表现、皮疹、关节痛、尿路刺激症等方面。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和特殊检查。

治疗原则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抗感染、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必要时透析治疗。

出院标准为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对于急进性肾炎,病史采集应包括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水肿部位、程度和性质、高血压情况、全身表现、肾功能的演变等方面。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和特殊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必要时透析治疗。

怀疑急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肾活检以确诊,特别是当以少尿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时。

如果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则可以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需要与其他急性肾衰原因、继发性肾病和重型急性肾炎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包括卧床休息、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冲击疗法、血浆置换加免疫抑制疗法、四联疗法、中医中药治疗以及在肾功能严重恶化时在透析帮助下治疗。

出院标准为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或稳定。

肾病综合征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在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浮肿部位、严重程度、性质、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有无诱发因素等。

体格检查需要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系统检查,以及专科检查,包括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和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肾功能)、器械检查(双肾B超、胸片、心电图)和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具有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3.5/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内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肾内科的重要知识点。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1、排泄功能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 1500 2000 毫升。

2、调节功能(1)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肾脏可以根据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调节尿量和尿液中电解质的含量,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稳定。

(2)调节酸碱平衡:肾脏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 pH 值保持在 735 745 之间。

3、内分泌功能(1)分泌肾素:肾素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3)活化维生素 D: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形式,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二、常见的肾内科疾病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愈。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肾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

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4、急性肾衰竭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常见的病因有脱水、休克、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等。

治疗包括纠正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5、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诊疗常规

第六章肾内科第一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诊断】一、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起病较急,发病前1~3周多有前驱感染,如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等。

约90%的病人有水肿,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严重者可渐波及全身寄其它部位;约2/3的病人有高血压,常为一过性的中等度高血压,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或心力衰竭。

多数病人有少尿,1~2周后恢复。

只有少部分病人发展至无尿。

(二)体格检查多数病人有水肿,严重者可有腹水和胸水。

二、检查(一)尿液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人均有镜下血尿,常伴有红细胞管型,40%左右的病人有肉眼血尿;蛋白尿常为轻、中度,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二)血液学检查1、血常规呈轻度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常为水、钠潴留,血液稀释所致;白细胞计数在有感染时升高;血沉常增快,一般为30~60mm/h;2、细菌学及血清学试验咽部或皮肤病原菌培养,约20%~30%为阳性,使用抗生素以后,阳性率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阳性率为50%~80%,常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出现,3~5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6月内50%将至正常,12月内正常者为75%,少数病人持续更长时间。

3、血清补体测定多数患者在急性肾炎的早期有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和C3水平的下降,6~8周内恢复正常。

4.肾脏B超检查双肾大小正常或增大。

5、肾脏组织活体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三、诊断标准(一)起病前有1~3周的前驱感染病史,如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二)短期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典型症状,可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三)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血清学检查阳性、血清补体下降等有助于诊断的确立;(四)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必须连续观察尿液改变和血清补体水平的变化;(五)诊断的确立有赖于肾脏活体组织检查。

【治疗】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和休息为主。

同时,预防各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有急性感染灶者应使用抗生素。

一、控制感染可用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日)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0.25g,4次/日)10-14天。

肾内科常见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肾内科常见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避免肌肉容积和肌酐肾外清除的影响,但肾小管排泌、留 尿过程中血肌酐波动和24h尿标本留取不准会影响结果。(操作繁琐容易错误)
eGFR(基于血肌酐,不留尿):
Cockcroft公式:参考标准为Ccr,样本人群小,高估GFR较低患者;
1999年MDRD公式以核素为参考标准,准确性高于Ccr和Cockcroft公式;对于 GFR<90ml/min的患者可以较准确的估测,对于正常人、年龄>70岁、水肿患 者不满意;白人及黑人为主;
肾功能分期:eGFR(根据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肾动态显像 合并症诊断: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查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双下肢血
管超声;肾衰竭患者,贫血及EPO、铁剂治疗患者要定期监测血清铁代 谢水平;Ca、P代谢异常及接受相关治疗要定期评估骨代谢;
感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iPTH、VitD3、降钙素是调节血钙磷代谢的主要 激素,其中iPTH最为重要。
骨代谢
C
K D 分
iPTH (pg/ml)

3
35-70
4
70-110
5
110-150
1.5cm 200cm/s 3.5
形肿下 成,肢 。双血
侧管 水超 肿声 不: 一肾 致病 ,综 怀合 疑征 静, 脉重 血度 栓水
IgE)定量分析,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膜增、SLE、乙肝、丙肝、 冷球蛋白血症、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三.ANCA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诊断ANCA相关小血管炎。间接免疫荧光法:胞浆型 cANCA,环核型 pANCA;ELISA检测特异性抗原:cANCA PR3,pANCA MPO。目前 只有MPO和PR3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四.抗GBM抗体:I型新月体性肾炎,抗GBM病。 五.抗PLA2R抗体:原发性膜性肾病。 六.血尿免疫球蛋白轻链、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 变性等。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规筛查。κ/λ:。

肾脏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肾脏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0
• 临床意义
– 一定程度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情况
– 鉴别肾前性和肾性氮质血症 肾前性: Scr200mol/L;BUN/>Cr10:1(mg/dl) 肾 性: Scr>200mol/L;BUN/Cr 10:1
21
血尿素氮
原理:人体蛋白质代谢终产物 可全部从肾小球滤过,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
• 尿液检查: 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 特殊生 化检查 (蛋白、酶学)
• 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管功能检查
.肾血管检查: 造影、磁共振
• 肾组织病理检查: • 肾内分泌检查: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4
尿沉渣
• 红 细 胞 :正常<3/HP • 红细胞位相:肾小球源性血尿,3种以上形态
的变形红细胞尿>75%,MCV《75
正常值: 3.2-7.1 mmol/L(9mg/dl-20mg/dl) 临床意义:
肾功能损害程度评估(GFR下降到正常50%以下时 ,BUN才开始上升,不作为早期指标)
注意其他因素影响:饮食蛋白质量、消化道出血、 高分解代谢如发热等、肾前性因素如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衰竭等
22
胱抑素C生理
• 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分子量为 13kD
• 白 细 胞 :正常<5/HP 中性核白细胞:感染,结核;急性肾炎,急 进性肾炎 单 个 核 细 胞:间质性肾炎,狼疮肾炎,小 血管炎
• 上 皮 细 胞: 阴道分泌物
5
肾功能检查法
功能定位
肾小球滤过功能
近端肾小管功能
远端肾单位功能
标准检查法
菊粉清除率
肾小管最大葡萄糖重吸收 量(TmG) 肾小管对氨马尿酸最大排 泌量(TmPAH)

肾内科常见检查.全解

肾内科常见检查.全解
肾科
余卫卫
面对一张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回答的问题
结果是否正常
有何临床意义 为什么选择这个检查 哪些因素影响检查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意义 指导治疗 评估预后
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仪器检查
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 尿酸(UA) 营养指标 血清白蛋白 甘油三脂 电解质指标 血钾、血钠、血磷、血钙 ……
尽可能前三天停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ml左右,检查时排空小便。 检查中如遇小儿或不能合作的患者检查前可用镇静
剂。 因疼痛不能配合检查的可事前使用镇痛药。 检查前应除去受检部位所配戴的金属物品,如首饰、 金属纽扣、皮带、钥匙、硬币等。 检查后多饮水可加速药物的排出。
虚。
做完造影后要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

肾脏ECT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动态检查双肾功能 的高科技诊断仪器,它的出现为临床对肾功能的诊断 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同时作为肾脏病的损害定位性诊 断依据。

客观地反映了双肾和单侧肾脏的滤过率,双肾血管的
灌注,双肾小球的有效血液供给,提供肾小管的重吸
收,浓缩稀释以及尿路是否通畅一些反映肾功能的可
正常肾脏重约125~150g,长10~12cm,宽5~ 6cm,厚3~4cm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正常人膀胱的容量为350 ~ 500ml,排 尿后残余尿量少于10ml。残余尿量多于 30ml,即提示病理状态。
肾脏B超检查前,病人不必禁食和内服肠道清洁剂 病人查膀胱、前列腺前应先饮水300~500毫升,
血管B超检查临床意义:
检查血管有没有狭窄,栓塞,以及血管的直径、 厚度、流量等

肾内科常用实验室检查详解

肾内科常用实验室检查详解
细胞、管型、结晶
尿常规
尿常规留取注意事项:
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 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
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的结果;
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由医护人
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 进行采集;
留取中段尿,女性病人先冲洗外阴后留尿,并避开月
经期; 留取尿标本应及时送检。
尿常规——一般性状
尿量:由肾小球滤出的原尿每日180L,
经肾小管重吸收、排泌,最后排出的尿 液不到原尿的1%。
正常人24小时总尿量为1000~2000ml 多尿:>3000ml/24h 少尿:<400ml/24h或<17ml/h 无尿: <100ml/24h
药物可引起血常规各指标变化,如磺胺类、抗
菌药物、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物、糖皮质 激素、肝素等
WBC升高见于:细菌感染、原发性小血
管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激素等 WBC及PLT减少见于:狼疮活动、应用细 胞毒药物等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见于:急性过敏性间
质肾炎、过敏性血管炎等
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
溢出性
血中异常蛋白↑
原发疾病(血红蛋白、 溶血性贫血、挤压 肌红蛋白、本-周 综合症、多发性骨 蛋白) 髓瘤、浆细胞病、 轻链病 T-H糖蛋白等0.51g/24h 炎症、创伤等
组织性
组织破坏、药物或 炎症刺激肾小管分 泌蛋白增多
尿蛋白及尿糖半定量结果可靠,意义大 我院尿常规尿蛋白报告:0.3g/L,1.0g/L,
2.尿酸碱度:pH6.0-6.5,尿pH易受饮食影响
药物干预:
碱性药物中毒:氯化铵酸化尿液(使用四环素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内科检查的项目
肾内科是专门研究肾脏疾病的科室,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对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的发展,肾内科常用一系列检查项目来评估肾脏功能和疾病进展。

本文将介绍肾内科常见的检查项目。

1.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肾内科检查之一。

通过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检测尿液中的pH值、比重、蛋白质、糖、酮体、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尿常规检查对于筛查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等病情有重要意义。

2. 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经过肾小球滤过后排出体外。

尿素氮则是蛋白质代谢产物,也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下降。

3.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评估肾脏微小病变的重要指标。

肾脏微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泄漏。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肾脏微小病变,及时干预治疗,预防其进展为肾功能不全。

4. 肾脏超声检查: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
波探头对肾脏进行成像,可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

肾脏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肾脏结石、肿块、囊肿等病变,对于评估肾脏形态和结构有很大帮助。

5. 肾活检:肾活检是一种直接获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病变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肾活检是明确诊断某些肾脏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创伤性较大,一般只在其他检查无法确定诊断时才进行。

6. 尿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是一种通过电泳方法分离和定量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尿液中的蛋白质种类繁多,通过尿蛋白电泳可以确定尿蛋白的来源,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球病变等情况。

7. 肾功能影像学检查:肾功能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肾图、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肾脏的血液供应、功能状态和结构特点,评估肾脏的整体功能状况。

8. 血尿素氮清除率测定:血尿素氮清除率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和尿液中尿素氮的排泄量,可以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进而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以上是肾内科常见的检查项目,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
者的肾脏功能和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肾内科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项目,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