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 第九讲 溶液学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复备记录问题情境1:如图所示, 能否向盛有水的试管中投入一种固体物质,使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学生总结完成:一、溶液组成溶液溶质溶剂NaCl溶液NaOH溶液NH4NO3溶液CuSO4溶液碘酒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问题情境2如果将试管中的水换成稀盐酸,要使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则投入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

学生总结完成:1.4.8g金属镁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 / 21042.若要配制上题所需的100g 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克?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问题情境3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投入氢氧化钠固体,甲、乙两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总结完成:二、溶解度1.根据右图信息填空:(1)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丙物质的溶解度。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会用正确的步骤、格式解相关的题目。

学习重、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阅读课本64页“活动天地”,回答课本上的问题:阅读课本64页,了解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⑴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其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如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是: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例一:例二:三、达标测试:关于溶液的常见的三种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要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0克,需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四、自我提高: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⑴增加溶质(计算所需要溶质的质量)⑵蒸发溶剂(计算所蒸发溶剂的质量)《溶液组成2》导学案年级:初三科目:化学课型:试验执笔:樊福宁审核:时间:06-10-23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配制2.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难点:配制溶液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阅读课本66页,回答下列问题:溶液的配制⑴一般步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需要用到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配制过程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利用密度公式进行换算。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 学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 学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研习、组内交流讨论,理解溶液、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溶液质量分数的概念;2、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绘制曲线,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学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误差分析;【学习重难点】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溶解度曲线的运用;2、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误差分析;【前置回顾】构建本章主要知识网络【活动一】自主研学交流讨论----------溶液性质、溶质溶剂的判断、溶解的吸放热和乳化【活动二】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独立绘制↓组内分享➢根据列表法给出的溶解度数据,描绘出硫酸铜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反馈练习1、右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氢氧化钠B 生石灰C 浓硫酸D 硝酸铵2、下列祛污操作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烧碱溶液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食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内容组内交流↓小组汇报➢寻找错误:1、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2、20℃时,50g水中加入18g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g。

3、10℃时,100g水里溶解了10g蔗糖,所以1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g。

【活动三】实验探究分享感悟---------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浓稀和饱和不饱和的关系【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水和酒精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作溶剂2、下列溶液中,溶质为液体的()A、医用葡萄糖溶液B、20%的氢氧化钠溶液C、75%的酒精溶液D、0.9%的生理盐水3、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易采用的方法()A、加溶质B、降温C、加溶剂D、恒温蒸发溶剂4、20℃时将36g氯化钠与100g水混合,形成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136g;5、腌制食品、海带晾干后,常会在表面出现白色固体食盐,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①Q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⑤t3℃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⑥t3℃甲、乙和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物质,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物质⑦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7、下图所示为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B操作中应称量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 g,放好游码和砝码后,向托盘上加硝酸钾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_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_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课题:溶液一、复习目标1、认识溶液的组成、特征,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二、复习要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黄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教案溶液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教案溶液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教案溶液一、理论复习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 homogeneous(均一的) 混合物。

2. 溶解与溶解度: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溶解。

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量称为溶解度。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反之,未达到溶解度的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4. 浓度的表示:溶液浓度可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5. 溶解热现象: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能量的转移,引起热效应。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测定硫酸铜的溶解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硫酸铜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步骤:1.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加入烧杯中。

2. 在恒温水浴中分别进行加热,观察直至全部溶解。

3. 记录溶解时的温度,并确定其溶解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绘制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相关练习1. 下列哪种溶液是饱和溶液?A. 加入的盐全部溶解。

B. 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盐晶体。

C. 溶解度小于加入的盐量。

2. 体积分数为25%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是多少?3. 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该化合物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四、思考题1. 为什么在冬天喝热茶会比喝凉开水觉得更暖和?2. 如果将一定质量的NaCl加入水中,其溶解度是否会受到溶剂量的影响?为什么?以上是化学专题复习教案:溶液的范本,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此教案进行专题复乵,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2019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2019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

但是,究其实质,我认为,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

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

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上下册书的一个纽带。

一、【学习目标】1.知道溶解现象,记住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知道溶液的简单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记住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4.知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及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5能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二、教学过程:溶液知识树构建(见投影)(一)摸底测试发现问题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2.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A.食盐B.生石灰C.硝酸铵D.氢氧化钠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4.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A.升高温度B.加入溶剂C.加入溶质D.倒掉一半溶液5.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

配制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所需加水()A. 2.0kgB. 3.2kgC. 16.8kgD. 32kg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九章溶液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按各自所在的学习小组认真讨论一下,结合书本思考“摸底测试”相关问题,比比看哪一个小组能答得正确、答得完整。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旨在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溶液的制备和分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希望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讨论题目,如“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对溶液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会强调溶液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我还会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化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景,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溶液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溶液现象,从而引出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学案一、中考考点1、能正确描述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和溶质、溶剂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2、正确领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记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正确描述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并会简单的应用。

4、会用pH表示溶液酸碱度,牢记酚酞和石蕊在不同pH溶液中显示的颜色。

知道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

二、预习检测1、溶液(1)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叫溶液。

(2)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其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和溶剂是相对的,通常情况下不指明溶剂时,水就是溶剂。

(3)特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或 或加入S = —————————————×100 g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 ) 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 )(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和溶液名称:温度升高,如 ;有些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规律: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有① ② ③ 。

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是 , 在 时是“一定”的关系。

3、溶解性和溶解度(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溶解性的大小取决于物质本身,还受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性质等)的影响。

(2)溶解度(常用S 表示):在一定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一般以“克”为单位),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固体溶解度的条件是 ,溶剂标准是,状态是 ,单位常常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的形成和饱和溶液
2.掌握溶解度曲线信息和应用
3.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前预习】
【基础知识梳理】
【思考1】判断可口可乐是溶液依据是什么?说出其中的溶质、溶剂各有哪些?
【思考2】如何判断甲乙烧杯内的NaCl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若是不饱和溶液,怎么转化成变饱和溶液?
【思考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的相等。

(2)t3℃时,把8g物质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
形成的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
出晶体多的是_______。

【思考4】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

(2)需称取氯化钠 _____g。

(3)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A.10 ml B.25 ml C.50ml D.100ml
(4)装瓶时有溶液洒出,则配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___(填“偏小” “偏小”和“不变”)。

【典型问题分析】
例1:下列关于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放入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温度下降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
例2: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例3:某课外实验要配置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1)需硝酸钾_____g,需水______mL。

(2)配制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过程中称量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和药匙。

(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他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2.0% (填“>”、“<”或“=”)。

例4:实验室取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8.4 g。

求: (1) 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2.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A.氯化钠溶液B.氯化钠晶体C.蔗糖D.铜
3.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OO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 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5.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取用 B.氯化钠的称量C.水的取用D.氯化钠的溶解
6.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7.某酒精(C2H5OH)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3% B.46% C.55% D.72%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
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t2℃时,乙先析出晶体
9.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B. 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 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10.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
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
11.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
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2.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 ml(精确到0.1);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 __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某同学对生铁的组成进行研究,称取生铁样品40g,把500g稀硫酸分5次
加人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
(1)第4次剩余固体的质量m= ;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C、 2A.、3.D、4.B、5.C、6.D、 7.B、8.D、9.D、10.D、11. D
12. (1)390 (2)20% 稀硫酸(3)小于
13. (1)1.2 (2)97% (3)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