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区建筑扬尘污染及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据前期统计,XX区在建项目共37个;总排土量734.3万方,剩余排土量118.8万方;属于国家级重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项目2个、市级重点项目7个、区级重点项目14个,其中6个施工工地未签订文明施工责任书;1个施工工地未修建过水池,2个工地正在修建过水池及冲洗平台。

年后数据将发生变化,在建工地将陆续增多。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凝聚工作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预防管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区政府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着力构建管理体系。

明确职权责任,配置各层级和部门在扬尘防治工作上的职能、权力和责任,明确各环节的领导统筹、指挥协调、推进监督和支持保障等职责,落实了责任要求。

强化督查检查,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有效推动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

初步构建了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扬尘防治管理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目前情况看,我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工地管理存在漏洞。

部分建筑企业扬尘防治意识欠缺,在工地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

有的工地地面未做硬化处理或硬化不及时;有的工地对水泥砂石等原料和土方未做覆盖,也不设置封闭性围拦;有的工地临时道路及场地未按要求每天洒水。

这些问题反映出工地监管时紧时松,留有死角,未达到全面覆盖的要求,管理上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渣土车管理不到位。

渣土运输环节是造成扬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群众反映和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

冲洗设备成为摆设,车辆带泥上路;车厢密封不严,超限装载,导致抛洒滴漏;不按规定到土场倒土,渣土随意倾倒,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在夜间更是频发高发。

上述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在渣土车辆管理上执法力度偏软的问题,尤其是夜间执法存在较大的盲区。

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涉及环保、城管、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各部门之间职权交叉、多头管理,极易形成监管责任主体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导致扬尘污染防治部分环节衔接不紧、配合不够、处置不当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执法上还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我区扬尘管控工作情况汇报

我区扬尘管控工作情况汇报

我区扬尘管控工作情况汇报我区扬尘管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市场调研情况近期,我区扬尘管控工作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

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我区扬尘情况主要集中在工地施工、道路扬尘和清洁生产三个方面。

其中,工地施工扬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占据了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

同时,道路扬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施工路段,扬尘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扬尘污染治理情况针对扬尘污染问题,我区制定了一系列扬尘管控措施。

首先,加大了对工地施工的监管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尘污控制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

其次,对路面扬尘问题,我区加强了对扬尘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定期清洁道路,并对重点路段进行覆盖和濡湿处理。

此外,我区还着力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燃料和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排放。

三、宣传教育情况宣传教育是扬尘管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区不断加强对扬尘污染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居民和企业对扬尘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扬尘污染防治的宣传活动,包括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张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传达了扬尘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扬尘治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监督检查情况为了确保扬尘管控工作的落实,我区加强了对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定期对施工现场和道路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整改,以确保扬尘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加大对违反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形成了扬尘污染治理的震慑效应。

五、成效评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扬尘管控工作,我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工地施工扬尘治理方面,通过加强监管,我们有效减少了工地扬尘的排放,施工现场的扬尘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

路面扬尘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道路清洁和濡湿处理,路面扬尘大幅减少,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扬尘治理污染防控工作报告

扬尘治理污染防控工作报告

扬尘治理污染防控工作报告扬尘治理污染防控工作报告一、工作概况自本市开展扬尘治理污染防控工作以来,全市共实施了XX个扬尘治理工程,涉及面积XX万平方米,投资XX万元。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的扬尘治理工程XXX个,完成面积XX万平方米,已治理5个重点区域的扬尘污染,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扬尘治理成效通过一系列扬尘治理措施的实施,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其中,PM10的浓度下降了X%,空气质量达到了优良水平。

在以下重要领域中,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我们对市区内建筑工地开展整治工作,要求建筑公司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建立建筑工地扬尘日报告制度,确保扬尘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目前,已经有X%的建筑工地能够达成“无扬尘”目标。

2.道路扬尘治理针对市区道路上的扬尘问题,我们采取了广泛的措施,包括实行全面喷淋、铺设环保型路面材料、增加路面清扫力度等。

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道路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沙尘天气治理对于沙尘天气的出现,我们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包括预警制度提前部署、适时发布相关警告信息、强化沙尘天气期间道路扫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这使得沙尘天气对市区空气质量的污染得到了遏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以下是本市扬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建议:1.扬尘治理项目资金不充足由于资金不充足,很多地区的扬尘治理项目并没有得到满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加大经费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扬尘治理工程建设。

2.扬尘治理缺乏绩效考核机制目前,扬尘治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这导致一些地区的扬尘治理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为此,我们建议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加强对扬尘治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

3.扬尘治理标准尚未完善我市的扬尘治理标准仍待完善,尤其是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和具体操作问题。

我们建议制定更为细致、全面的扬尘治理标准,并广泛征求相关意见。

施工扬尘 调研报告

施工扬尘 调研报告

施工扬尘调研报告施工扬尘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悬浮物质,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施工扬尘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我对城市的施工现场进行了调查。

我发现,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普遍存在。

大量的土壤开挖、物料搬运和机械施工都会产生扬尘。

在调查过程中,我测量了不同施工现场的PM10浓度,发现其中一些地方的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

这说明施工扬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次,我调查了施工扬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PM10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后,会引起喉咙痛、咳嗽和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这些颗粒物中还可能携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对身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因此,施工扬尘不仅对工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针对施工扬尘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扬尘控制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施工现场的扬尘管控措施。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提高执法力度。

其次,采用科学的防尘措施。

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进行喷水降尘、覆盖土壤等。

在运输和搬运物料时,应采用封闭式运输或覆盖装置,减少扬尘产生。

此外,在机械施工中应使用低排放的机械设备,减少颗粒物的产生。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向施工单位和居民普及施工扬尘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同时,提供科学防尘知识和技术培训,帮助施工单位提高扬尘管控的能力。

最后,加强科技支持和监测。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测设备和遥感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扬尘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工扬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和居民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采用科学防尘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技支持,可以有效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扬尘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扬尘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扬尘治理工作调研报告扬尘治理工作调研报告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中扬尘污染问题,我近期进行了一次扬尘治理工作的调研。

在此报告中,我将对我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扬尘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扬尘污染是城市环境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治理工作。

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掌握当前扬尘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方式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的方式为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并涉及到我所在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数个县市和城镇。

三、调研结果分析1、扬尘治理工作已经开始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现有的道路建设和排水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和居民众多的需求。

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善意的建设和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和宣传,导致良好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4、舆论宣传意识不高。

人们对环保和扬尘治理意识有所提高,但不够到位,政府机关和媒体应进一步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倡导,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五、改进建议1、加强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爆破破神照片直播戈壁治理方案是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的最好方法1702572935.jpg。

2、保障基础结构设施建设,通过美化城市外在环境等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提高宣传意识,了解市民对扬尘管理工作的需求,诸如开办环保教育宣传课程、广泛开展环保教育和公开课等措施的开展,以及与社会组织及市民建立合作平台等各种渠道的合作。

4、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扬尘治理项目与需求,并协调区内工程的进度和应对压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扬尘治理工作已经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宣传教育和资金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中的扬尘污染问题,为人民创造更健康的居住环境,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调查报告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调查报告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地数量逐年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扬尘问题的加剧。

为了解决建筑工地扬尘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本次调查对我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涵盖了建筑工地的基本信息、扬尘治理措施及效果等方面。

然后,我们选取了我市各区域的典型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检查,了解了具体的扬尘治理情况。

三、调查结果根据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1. 扬尘治理意识提升绝大多数建筑工地对扬尘治理问题高度重视,81%的建筑工地已建立了扬尘治理责任部门,50%的工地将扬尘治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制定了相应的工地扬尘治理方案。

2. 扬尘治理措施采取情况调查显示,94%的建筑工地采取了封闭式施工、喷洒水雾、覆盖物遮挡等扬尘治理措施。

同时,还有一部分工地引入了喷雾降尘设备、洒水车等先进治理技术。

3. 扬尘治理效果绝大多数建筑工地的扬尘治理效果良好。

82%的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扬尘浓度能够稳定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没有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的扬尘污染。

此外,88%的建筑工地没有收到过相关扬尘治理方面的投诉。

4. 扬尘治理存在问题尽管绝大多数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效果良好,但也存在部分问题。

部分工地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扬尘治理不到位;少数工地在施工活动停工期间未采取有效的覆盖物措施,导致扬尘污染问题。

四、建议与措施据调查结果综合分析,针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强化扬尘治理责任建立健全扬尘治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扬尘治理的组织与管理。

2. 完善扬尘治理措施建筑工地应加大对封闭施工、喷洒水雾、覆盖物遮挡等基本扬尘治理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治理意识和技能水平。

3. 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对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建筑工地,鼓励引入喷雾降尘设备、洒水车等高效、环保的扬尘治理技术装备,提升扬尘治理水平。

扬尘整治检查情况汇报

扬尘整治检查情况汇报

扬尘整治检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扬尘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就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

经过检查发现,扬尘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下面将就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各个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扬尘防治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如未按要求进行覆盖、未及时清理扬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也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相关单位进行了责令整改,并要求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扬尘防治工作得到落实。

其次,我们对扬尘防治设施进行了检查。

在检查中发现,一些扬尘防治设施存在着老化损坏、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扬尘防治设施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对相关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要求其对扬尘防治设施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我们还对扬尘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些区域的扬尘浓度仍然较高,超过了相关标准。

这说明当前的扬尘整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整改。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扬尘排放的监测和管控,确保扬尘浓度不超标,保障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最后,我们还对扬尘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比如一些单位对扬尘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我们对扬尘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提出了整改要求。

我们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扬尘整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单位能够高度重视扬尘整治工作,切实履行好环保责任,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扬尘工作调研报告

扬尘工作调研报告

扬尘工作调研报告
扬尘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扬尘是一种主要由于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工程活动中的活动扬尘、车辆行驶扬尘等形成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

为了解扬尘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扬尘工作的执行情况和管理措施,为提高扬尘工作质量和保护环境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扬尘工作实施单位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扬尘工作的执行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扬尘工作实施单位对于扬尘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并且落实了相关的管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很多单位都安装了喷淋设备和封堵措施,以减少扬尘的产生和传播。

2. 扬尘工作的问题
尽管有一定的扬尘工作管理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施工单位在扬尘防治设施的选用和维护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设施效果不佳。

其次,扬尘工作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力,导致一些单位对扬尘防治工作不重视。

3. 扬尘工作的管理建议
为了提高扬尘工作质量,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加强扬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扬尘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扬尘防治设施的选用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有效性。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对扬尘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重视扬尘问题,加强扬尘工作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同时,也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为未来的扬尘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以上是本次扬尘工作调研报告的内容,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市区建筑扬尘污染及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我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有效改善我市的城市环境,提高大气质量,降低空气污染指数,遏制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近日,市建管处组织人员对威海市区建筑扬尘产生的主要根源以及整治措施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筑扬尘的成因分析
截至目前,威海市区在建工程79个,在建工程施工面积97万平方米。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建筑扬尘产生的主要根源有七个方面:
(一)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的开挖土石方。

由于受场地、气候、施工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制约,目前建筑工地基础工程大都采取“大开挖”作业方法,几乎没有防尘措施,成为建筑扬尘的重要根源。

(二)建筑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及砂浆搅拌。

2007年,威海市区混凝土总产量260 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混凝土仅90万立方米,现场搅拌达到了150 万立方米;建筑砂浆全部现场搅拌,现场混凝土及砂浆搅拌已经成为建筑扬尘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三)建筑装修改造工程的施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改造的周期越来短,装修改造的损毁程度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建筑扬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二次装修的扬尘污染、安全隐患、纠纷争议和扰民问题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最大的污染根源之一。

(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硬化、绿化不达标,扬尘较多;现场的材料堆放管理较乱,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且现场的围挡不严密等,特别是城区结合部的问题尤为突出。

(五)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搬运。

在车辆运输过程中,由于封闭不严密,管理有盲点,从地方建材的入出场、建筑垃圾的清运,到土石方的搬运都可能产生大量的建筑扬尘。

(六)其它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从实际情况来看,市政工程由于周期短、距离居住办公区域近,施工过程容易产生大量的建筑扬尘,特别是城市道路的开挖、各种管线管网的铺设、居住小区的改造等,都成为建筑扬尘滋生的源头。

(七)旧村拆迁、改造产生的扬尘污染。

2007年,市区旧村拆迁3398户,面积37.5万平方米;2008年拆迁达12034户,面积125.58万平方米。

在房屋拆迁现场和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扬尘,污染现象非常严重。

二、对建筑粉尘的整治措施
针对建筑扬尘产生的七大根源,我们将从以下十个方面予以重点整治:
(一)继续强制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

2003年,国家建设部、商务部、交通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限期取消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明确规定包括威海在内的124座城市,从2004年的1月1号开始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我市行业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四部委通知精神,首先从市区开始,全面推行商品混凝土,其它区域鼓励使用商品混凝土,市政府分管领导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也多次强调:市区企业要带头使用商品混凝土,一律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有效地减少了扬尘污染,提高了工程质量。

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企业。

2007年,市区建筑工地使用商品混凝土只有90万立方米,仅占混凝土总量的34.6 %。

今后,要继续按照四部委的通知精神,禁止现场搅拌,强制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源头上减少扬尘污染。

(二)推广使用预拌干混砂浆。

预拌干混砂浆是一种成熟的工业化建筑产品,具有降低扬尘污染、保证施工质量、保护环境的优点,欧洲从90年代就开始推广使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

2007年6月,商务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3年时间内,分期分批在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水泥搅拌砂浆,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作为我省首批4个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的试点城市,我市应当尝试推广使用干混砂浆。

目前,威建集团已经投资200多万元,新上了预拌干混砂浆生产线,从事工厂化生产。

第一期主要生产袋装的特种砂浆,可以满足建筑装修和小型工程的施工。

第二期准备生产散装砂浆,可以满足大规模施工的需要。

(三)整治装饰装修市场,特别是二次装修的扬尘污染。

建筑装修的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特别大,群众的意见也特别多,应当成为整治的重点。

要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入手,重点加强装修方案审批、装修过程监督、建筑扬尘控制和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工作。

可以通过尝试装修抵押金制度,按照“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四)深入开展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年活动。

早在2000年,市建管处就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创建“两型、五化”建筑施工现场活动的意见》,强制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经过行业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威建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我市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建筑扬尘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其整体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茅。

今后,要继续以创建“两型五化”(即安全文明型、卫生环保型、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和绿化)工地为契机,按照《威海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施工企业是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的责任主体单位,施工现场实行总承包负责制的,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要加强管理,不能以包代管或只包不管。

各施工企业要严格制定扬尘治理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目标,制定大风扬尘污染控制预案,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四级风(含四级)以上停止土方作业,检查土方、易扬尘材料的覆盖状况,确保施工围挡齐全,渣土运输车辆有效密闭,现场渣土垃圾及时清运或覆盖严密,现场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

继续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重点加强深基坑开挖、施工场地硬化、建筑材料堆放管理、建筑工地封闭围挡等基础工作,减少或杜绝扬尘污染。

(五)加强地方建材和建筑垃圾的清运管理。

建议市政府协调环保、交通、公安、城管和卫生部门,加强对地方建材和建筑垃圾的清运管理。

运输车辆要配备防遗漏、防抛撒全密闭装置,否则不得在市区及开发区从事建筑垃圾、砂石运输。

切实做到封闭运输,定点堆放,集中处理,对违规行为要严格处罚,确保整个清运过程不出现扬尘污染。

(六)加强市政公用工程的粉尘监管。

市政公用工程的扬尘污染已经成为扰民的又一焦点,群众反响比较大、意见比较多。

因此,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协调监管机制,部门联动,专项整治,百姓监督,统一标准,动态管理,全程监控,消除扬尘扰民这一痼疾。

(七)强化监理单位的控制扬尘污染监理责任。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建委《关于加强全市建设监理行业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建设监理服务质量的意见》,明确监理企业控制扬尘污染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监理规章制度,提高监理水平。

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控制扬尘污染监理工作的现场检查,确保监理人员到位,对施工企业不服从管理的,要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八)建设单位要对扬尘污染治理负总责。

建设单位要牵头施工现场及外部相关各方积极协作,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场容场貌统一、协调、干净、卫生。

按照《威海市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标准》要求,对施工现场出入口进行硬化、设置排水沟和车辆进出冲洗装置,防止泥沙流污染城市环境。

加强对施工现场广告围挡、出入口硬化、土石方等物料运输的管理,从源头上堵住扬尘污染。

(九)加大对旧村拆迁、改造扬尘污染的监管力度。

市区房屋及构筑物拆迁工地采取硬质围挡,高度不低于4米,在拆除过程中进行喷淋降尘,拆除后工地未进行施工的应采取绿化等防尘措施,对超过规定期限的闲置土地,建议政府部门依法收回。

(十)进一步加强对治理建筑扬尘工作的领导。

治理扬尘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依法监管,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参与和监督。

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施工现场扬尘的动态管理,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环保、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坚持日常管理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分级负责、协调合作、齐抓共管的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管理体系,加大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力争使所有在建工程施工期间都能达到扬尘污染治理标准。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及时报道扬尘污染治理成果,表彰先进单位,推广先进经验。

对于整改措施不落实、降低扬尘治理标准的施工单位和工地,及时予以曝光。

总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达到“五个100%”的目标,即:工地沙土必须100%覆盖,工地路面必须100%硬化,出工地车辆必须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必须100%洒水压尘,暂时不开发的土地必须100%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