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一、监测背景医院感染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我们制定了本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二、监测目的1、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评价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完善感染防控体系。
4、促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三、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包括不同科室、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统计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切口等。
2、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对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了解病原体的种类、耐药情况及变迁趋势。
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等)的感染情况。
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监测患者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如导尿、插管、手术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析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4、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卫生学监测定期对医院的环境(如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对医疗器械(如消毒后的内镜、灭菌后的手术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监测方法1、主动监测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主动观察和询问,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定期到病房进行巡视,查阅病历,与医务人员沟通,收集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被动监测临床科室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检验科、微生物室在检测出病原体后,及时向感染控制科反馈相关信息。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指对医院内发生的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是对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简要介绍。
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引起各种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并繁殖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进行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是指对医院内特定感染病例和感染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致病微生物种类等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
目标性监测的对象包括患者感染病例、手术切口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血源性感染等。
针对患者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感染部位、致病菌种、治疗措施等因素,通过定期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感染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
对于手术切口感染,可以通过定期随访患者、检验切口分泌物等手段来及时发现感染并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对于导尿管相关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可以监测尿液培养和血液培养的阳性率来评估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监测对象和指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措施和监测效果等。
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和发展到严重程度的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对医院内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工作。
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了解感染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最终达到减少感染发生率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医院应高度重视感染监测工作,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01
监测目标
监测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
02
监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孕妇的年龄、体重、孕期保健、生活方式等
进行调查分析。
03
监测结果
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该医院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高,与孕期保健不当
、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采取针对性措施后,发生率有所下降。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
医院感染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害
医院感染现状
医院感染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影响医疗质量和安 全。
医院感染危害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还增加医疗成本,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 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 目标性监测的理论基础 • 目标性监测在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
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感染。
目标性监测
是指针对特定感染类型或特定人群的监测,以预防和控制医 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 制措施提供依据。
意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 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02
医院感染现状及影响因 素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一、监测目的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特定目标的监测,获得准确、可靠的感染数据,及时发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趋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监测对象(一)重点科室1、重症监护病房(ICU):包括综合 ICU、新生儿 ICU 等。
2、手术室:包括洁净手术室和普通手术室。
3、血液透析室:包括血液透析中心和病房内的血液透析单元。
(二)重点人群1、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2、手术患者:特别是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患者。
3、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三)重点部位1、手术部位:包括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2、导管相关感染:如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三、监测内容(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定期收集监测对象的感染病例数据,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病率计算公式为: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 ÷同期住院患者总数)× 100% 。
(二)病原体监测对感染患者的病原体进行培养和鉴定,了解病原体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危险因素监测1、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
2、导管相关危险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情况、置管操作的无菌程度等。
3、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住院时间等。
四、监测方法(一)主动监测1、专职人员定期到监测科室收集感染病例资料,查看病历、护理记录等。
2、与医务人员沟通,了解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被动监测依靠临床医生和护士的报告,发现感染病例。
同时,建立有效的报告激励机制,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实验室监测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规范标本采集、送检和检测流程,确保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汇报人:日期:•引言•医院感染现状•目标性监测策略目录•监测方法与实施步骤•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经验分享与总结01引言通过监测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发现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降低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可以发现医院在感染防控方面的不足,推动医院改进感染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监测医院感染病例,及时识别和处理感染患者,减少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安全。
保障患者安全监测目的与意义包括所有住院患者,特别是手术患者、危重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等高危人群。
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环境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所有参与患者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
包括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030201监测对象与范围监测时间与周期全年无休,24小时不间断监测。
监测周期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感染防控需要,制定不同的监测周期,如每日、每周、每月等。
对于高危人群和重点部门,应适当缩短监测周期,提高监测频次。
02医院感染现状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感染类型及发生率01020304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发生率较高,与医院内患者密集、空气流通性差有关。
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容易发生的感染,如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等。
主要发生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与导尿管使用不当、长时间留置有关。
主要由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如败血症、菌血症等,病情较重。
感染部位分布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之一。
手术后的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清洁度不够的伤口。
主要发生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尿道和膀胱。
医院内的消化道感染主要由病原体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引起。
呼吸道手术伤口泌尿系统消化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常见病原体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体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优点是能集中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监测,聚焦于已知有控制措施的医院感染监测,能确定有效的标准,易于比较,监测具有灵活性,它还能结合其他策略进行监控,增加监控效率。
但也存在收集资料仅限于目标人群和(或)危险因素,可能会遗漏非监测部门或人群感染暴发的缺陷。
当前主要的目标性监测内容有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高危新生(HRN)监测、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监测。
一、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病人总是频繁地暴露在侵袭性操作及严重的基础疾病状态,其医院感染发病率常较普通病房高出很多,有作者报道ICU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普通内科病房的3倍,全院33%~45%的血液感染发生在ICU,而其床位数仅占全院的8%。
因此,有必要加强ICU的监测。
我国医院中ICU的建制不统一,可选择某种或某几种ICU进行监测,一般重点监测综合性ICU.神经外科ICU、心胸外科ICU等,因其侵袭性操作更多,感染率更高。
(一)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住进ICU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ICU病人转移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二)设备相关感染的定义ICU病人设备相关感染的定义是依据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NHSN)2013年1月的定义而制订的,包括实验室及临床数据。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定义。
使用呼吸机第3日,撤除呼吸机2日内,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X线片及实验室依据。
2.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定义。
动静脉置管第3日,拔除导管2日内,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热>38。
C(排除其他原因),血培养阳性,同时排除导管外无其他明显的致病原。
(1)采血部位的选择:选择采血部位时一般不应在插管处采血,可在插管部位的对侧或同侧的不同部位采血,采血样时,要求送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一种专门为病情危急且需要特殊监护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部门。
由于ICU病区患者病情严重,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对ICU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案。
一、目标性监测的定义和范围目标性监测是指对ICU患者进行特定感染的监测,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血流感染(BSI,Bloodstream infection)和尿道感染等。
这些是ICU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也是造成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2.BSI的监测指标:BSI的监测指标包括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72小时后出现发热、寒战、高白细胞计数等症状、阳性血培养结果等。
评价标准可采用CDC或NNIS的标准。
3.尿道感染的监测指标:尿道感染的监测指标包括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液中出现白细胞、细菌定植或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等。
评价标准可采用CDC或NNIS的标准。
三、监测方法和频率1.监测方法:可以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观察症状、体征和病历记录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痰液、血液和尿液的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和CT检查等。
2.监测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来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重症患者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四、监测结果的收集和分析1.监测结果的收集:监测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指标的阳性和阴性结果、相关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等。
可以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或监测表格进行记录。
2.监测结果的分析: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感染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和发病原因等。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通过对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为 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政策提供 依据。
02
医院感染现状与挑战
医院感染现状
01
02
03
感染率高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患者在医院 期间感染的风险较高,感 染率居高不下。
感染类型多样
医院感染涉及多种病原体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等,感染类型复杂多样。
风险评估
结合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对监测 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重点防控对象和 措施。
06
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针对监测结果的应对策略
1 2 3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
根据监测结果,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感染控 制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医院的感染管理制 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工 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
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因使用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
提高患者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提高自身免 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目标性监测成果总结
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本次目标性监测,成功收集了大量关于医院感染的数 据,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了 有力支持。
耐药性问题严重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耐药菌株不断涌现,给医 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带来 极大挑战。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监测与报告不足
防控措施不到位
部分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不 够重视,导致感染数据不准确、不完整, 难以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2、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 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 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 要求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 要求
评价标准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性监测的定义
目标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
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手术部位感染监 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பைடு நூலகம்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 测等。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 医院感染监测: ❖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
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 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 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感染部位监测
❖相关人员职责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完善各项记录、定时间换药 、可疑感染、及时送检、围手术期用药。 病区护士:了解手术后病人情况、做好手术病人 的入院宣教、及时报告感染情况。 感染监测专职人员:调查、登记、总结、反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接受监测与 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设施要求 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 施运转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7、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1、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规范附录C 进行。 2、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具 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E 进行。 4、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F进行。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监测内容 1、基本资料 病人的一般情况监测 2、手术资料 手术情况监测 3、手术部位感染资料 诊断感染的时间和依据
(临床症状、体征、病原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监测对象 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 术患者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法是为住院病人所设计 ,选择实施监测的手术包括:Ⅰ类切口、Ⅱ类切 口的择期和急诊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是在医院内 感染而在出院以后发病的,应将其纳入监测范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 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 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 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 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1、对参与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 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 的方法。
2、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以利于监 测工作顺利进行,收集数据的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 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 新建或示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员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
切口清洁度
ASA评分
表C.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75百分位数
医院感染监测与目的
❖ 医院感染监测是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眼睛 明确现状 发现问题 评价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院感染监测面临的挑战
住院患者增多 监测要求提高 要求前瞻监测 要求目标监测 要求现患调查
SSI PDS 结果要反馈要应用
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 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
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 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6、人员与设施 ❖人员要求 医院应按每200-250张实际使用病床,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 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 (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 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爆发终止后 一周内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监测前的准备 监测开始前对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主任说明 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