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给几个个人赔偿

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个人赔偿标准
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膝关节疾病和损伤的症状。
然而,尽管手术过程精密,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造成患者遭受损失。
在我国,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个人赔偿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呢?下面将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风险并不可忽视。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个人赔偿要求。
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会根据患者的损失情况进行协商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用等。
其次,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个人赔偿标准并非固定不变。
赔偿标准的确定一
般取决于患者的损失情况、手术过程中的问题等因素。
在提出赔偿要求时,患者需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如术后检查报告、医疗费用清单等,以证明自己的损失。
医疗机构会进行核实并协商赔偿金额。
最后,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个人赔偿并非赔偿金的多少就能完全弥补患者的
损失。
在术前,患者需与医疗机构签订知情同意书,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自愿接受手术。
若患者因自身原因未能充分了解风险,导致术后损失,个人赔偿可能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膝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个人赔偿标准是一种根据患者损失情况确定
的赔偿方式。
在接受手术前,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并与医疗机构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减少出现赔偿纠纷的可能性。
医患双方在处理个人赔偿问题时,应以诚实、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协商,达成双方满意的赔偿方案。
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 器功能,以及血糖、血压、感染
等指标,做好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患 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 项,减轻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皮肤准备
术前需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清洁和 消毒,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 术后感染。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严重的膝关节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以及部 分先天性膝关节发育不良和肿瘤等疾病。
手术适用人群
01
主要适用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尤其是女性,因为女性患膝关 节骨关节炎的概率高于男性。
02
适用于因膝关节疾病导致疼痛、 活动受限、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 响的患者。
核对患者身份
03
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手术针对正确患者。
手术配合技能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手术流程
了解并熟悉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流程,包括手术步骤、操作顺序 等。
密切观察病情
在手术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 常情况。
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使用
熟悉并掌握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及操作方法。
术中出血控制
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等措施控 制术中出血。
术后出血处理
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
神经血管损伤及处理
神经血管损伤预防
熟悉解剖结构,避免过度牵拉或损伤神经血管。
术中神经血管损伤处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血管损伤,如修复、移植等。
术后神经血管损伤处理
密切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暴露关节
分离肌肉和软组织,暴露出关节 。
老人膝关节置换术的最佳年龄膝关节置换和半月板手术

老人膝关节置换术的最佳年龄膝关节置换和半月板手术
在如今社会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了各种关节问题,尤其是膝关节疾病。
其中,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半月板手术成为老年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式。
但是,对于老人而言,进行这两类手术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因素,以避免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果。
老人膝关节置换术的最佳年龄
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体质差等原因,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时面临更多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一般来说,最佳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年龄范围在60岁到80岁之间。
在这个年龄段,老人的骨密度相对较好,心血管、肝肾等器官功能相对较为健康,手术后恢复能力也相对较强。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手术效果相对较好。
膝关节置换和半月板手术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通过置换磨损严重的膝关节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适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情况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而半月板手术则是通过修复或切除受损的半月板来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对老年人而言,膝关节置换手术相对于半月板手术而言,手术风险更高,术后恢复时间更长。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如膝关节磨损严重、关节功能受限等情况下,膝关节置换手术仍然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总的来说,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患者和家属也要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工作,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膝关节置换手术,也被称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或损伤。
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手术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考虑:严重的骨关节炎、膝关节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关节畸形或其他严重的膝关节问题。
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表面,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手术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膝关节附近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关节。
3. 骨切割:受损的骨头和软骨会被移除,为人工关节的安装腾出空间。
通常情况下,股骨和胫骨的末端会被切割,以便安装人工关节。
4. 人工关节安装:外科医生会将人工关节组件安装到切割的骨头上。
这些组件通常由金属和塑料材料制成,以模拟天然关节的功能。
5. 关节调整:一旦人工关节安装完毕,外科医生会进行关节的调整,以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运动范围。
6. 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包扎。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人工关节的材料和设计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其与周围组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力量。
尽管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松动或脱位等。
因此,在决定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充分讨论手术的利弊。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手术的成功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确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对于那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膝关节疾病患者来说,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善和疼痛缓解。
膝关节置换后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后注意事项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膝关节严重磨损、关节炎等疾病造成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虽然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术后仍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手术后康复训练: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和平衡训练等。
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以加快康复进程。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膝关节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也是关节置换手术后复发的一个常见原因。
术后患者应该控制体重,减轻对膝关节的负担,避免关节再度受损。
3. 避免剧烈运动:在术后恢复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特别是高冲击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这些运动可能会对人工关节造成损伤,延缓康复进程。
4. 防止感染: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手术切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术后患者要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5. 注意饮食: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
合理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重新生长。
6. 勿忽视药物治疗:术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以减少感染风险和控制疼痛。
同时,还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要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者滥用药物。
7. 避免过度用力:术后患者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手术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搬动重物、弯腰过度等动作,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正确。
8. 定期复诊: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康复进程。
医生会进行X光检查、验血等,评估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9. 心理辅导: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身体功能受限、生活习惯改变等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各种困难和焦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进程。
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哪个科

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哪个科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严重疾病的手术方法,一般由骨科医生或关节外科医生来进行。
这种手术通常适用于膝关节疾病严重,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有效缓解症状的患者。
在选择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前,患者通常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术前评估
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膝关节病变的程度。
骨科医生或关节外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过程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规的骨科手术,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口进入膝关节,移除病变严重的骨头和软骨组织,然后植入人工关节假体,以重建膝关节结构和功能。
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术后康复
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康复体操、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结论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关节严重疾病的方法,一般由骨科医生或关节外科医生来进行。
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详细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通过正确的治疗和康复,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膝关节不能置换的原因

膝关节不能置换的原因
1. 健康状况,一些患有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或其他严重健康
问题的患者可能无法承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
此外,存在严重
感染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也可能不适合进行手术。
2. 骨质疏松,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能无法接受膝关节
置换手术,因为骨质疏松会增加手术风险并影响术后康复。
3. 关节畸形,某些患者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膝关节畸形,这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使得膝关节置换手术不可行。
4. 年龄因素,对于年长患者来说,由于术后恢复需要时间较长,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法而不选择膝关节置换手术。
5. 术后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血栓形成、感染等,这也可能成为放弃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原因。
总的来说,膝关节不能置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的健
康状况、骨质疏松、关节畸形、年龄因素以及术后风险等。
在考虑
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医生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准

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准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手术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和症状评估: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疼痛程度、运动障碍、肿胀、关节变形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2. X线或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膝关节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X线或MRI 检查,以确定关节炎的程度、软骨磨损情况和骨质疏松程度。
一般来说,X线检查可以显示骨骺和关节间隙的变化,而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信息。
3. 关节活动度评估: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包括屈伸和旋转等方面。
如果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无法缓解症状,则可能需要考虑膝关节置换手术。
4. 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一般来说,膝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50岁以上的患者,但并非年龄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医生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和手术风险等。
5. 保守治疗效果评估:在决定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前,通常会尝试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关节注射等。
如果这些保守治疗方法无法缓解患者的症状,且影响生活质量,就可以考虑膝关节置换手术。
6. 患者的期望和目标:在确定是否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医生也会考虑患者的期望和目标。
手术后恢复期较长,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恢复力量,所以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动力来完成术后的康复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标准,每个医生和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最终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因此,如果患者有膝关节疾病或损伤,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配合手术
膝关节置换
• 手术目的
– 恢复下肢正常力线 – 纠正畸形
• 手术原则
– 垂直于力线安装假体
膝关节置换
• 恢复下肢正常力线
垂 力直 线轴
– 力线:股骨头-膝中心-踝中心
– 力线与垂直线夹角3度
– 关节线与垂直线垂直
– 力线与关节线夹角87度
– 股骨轴线与力线夹角6度(外翻角) – 胫骨轴线与力线重合
手术配合
• 软组织平衡-内侧
– 内侧副韧带:影响关节伸、屈间隙 – 后内关节囊:影响关节伸、屈间隙 – 鹅足:影响关节伸直间隙 – 半膜肌腱:影响关节伸直间隙及旋转稳定 – 后交叉韧带:影响关节伸、屈间隙
手术配合
• 软组织平衡-外侧
– 外侧副韧带:影响关节伸、屈间隙 – 腘肌腱:影响关节屈曲间隙及旋转稳定性 – 髂胫束:影响关节伸直间隙 – 后交叉韧带:影响关节伸、屈间隙
• 安装股骨试模
– 工具:股骨试模+把持器 – 检查匹配情况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组装胫骨髓外定位架
– 旋钮A
• 调节定位架长度
– 旋钮B
• 调节定位架后倾
– 旋钮C
• 调整截骨模块高度
测量钩
抱踝器
截骨模块 C
A 定 位 架
B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安放髓外定位架
– 上端钉入胫骨髁间脊 – 下端抱踝关节,使定位杆位于
股 骨 轴
关节线
膝关节置换
• 纠正膝关节畸形
– 膝内翻 – 膝外翻 – 屈曲畸形
– 根据力线进行截骨,安装假体,进行软组 织平衡,即可纠正畸形
膝关节置换
• 垂直力线安装假体-如何截骨?
– 股骨截骨 – 胫骨截骨
垂直力线进行截骨,形成一个矩形空间
膝关节置换
• 胫骨截骨
– 要求:垂直力线 – 参考点:胫骨轴线 – 胫骨轴线与力线重合
• Press-fit:柄不用骨水泥固定 • Oversize:柄用骨水泥固定
型号刻度
必须齐平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安装试模
– 取下柄成形器把手、柄钻导向器 – 保留平台试模 – 安装垫片试模 – 复位关节,检查
• 有无内外翻畸形 • 有无屈曲畸形 • 检查软组织平衡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间隙测量
– 工具:股骨大小测量器+测量钩
– 方法:将测量器置于股骨远端
• 紧贴股骨远端截骨面 • 紧贴股骨后髁
刻度
• 测量钩置于股骨前方皮质与前髁移行处
– 通过测量器刻度决定股骨大小
• 选小不选大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股骨前后髁截骨
– 确定截骨方向:决定股骨假体的 外旋,通常为外旋3度
• 工具:外旋模块+钻头+动力钻 • 方法:将外旋模块置于测量器上
标识面向术者(分左右) 通过模块上的孔钻孔 • 目的:使得两孔间连线相对与股骨 后髁连线外旋3度
两孔连线垂直于股骨髁间窝线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股骨前后髁截骨
– 工具:四合一截骨模块+把手+动力锯 – 方法:将四合一模块插入到股骨远端上的钻孔上 – 目的:进行股骨前后髁截骨 – 观察要点:前髁截骨不能触及股骨前方皮质
• 洁净区(消毒区):穿刷手衣、手 术衣入内。器械、假体和病人应从 后门入内
手术配合
• 手术室环境及无菌原则
– 无菌原则
• 腰到肩为清洁区 • 铺单区为清洁区 • 从身前递送器械
清洁区
手术配合
•患患者体位、消毒区域
手术配合
• 首先进行大致的软组织平衡,清除增生 骨赘,松解韧带,消除非固定畸形
• 进行股骨、胫骨、髌骨骨床准备。次序 依厂家规定
接触骨面
截骨槽
手术配合-髌骨处理
• 髌骨骨床准备
– 大小测量
• 工具:髌骨夹钳+髌骨钻导向器 • 方法:夹持髌骨,根据导向器上的刻度选择髌骨大小
– 骨床准备
• 工具:髌骨夹钳+髌骨钻导向器+钻头+动力钻 • 方法:依髌骨钻导向器进行钻孔
– 安装髌骨试模、复位检查
• 髌骨应在股骨上正常滑动,无脱位
手术配合
术前测量
• 侧位X片 • 将模板放置于X片上 • 假体前缘与股骨前髁前
缘重合,后缘与股骨后 髁后缘重合 • 假体前缘平行与股骨前 方皮质,保证方向与股 骨轴线一致
器械及假体准备
• 通用器械 髓
内
定
位
杆
垫片打器
把 手
力线杆连接器 股骨把持器
滑 锤 开髓钻 髓内定位杆
力线测量杆
持钉器 拔钉器
固
定
改锥
四合一截骨器把手
钉
器械及假体准备
• 股骨器械
外翻定位模块
股
远端截骨模块
骨
测
量
外旋器
钩
钻头
四合一截骨模块
股骨测量器
器械及假体准备
• 股骨器械
股骨试模 髁间截骨锉
测量刮片
髁间截骨模块
器械及假体准备
• 胫骨器械
胫骨截骨测量钩
股骨打器
抱
踝
器
胫骨截骨模块
髓外定位杆
器械及假体准备
• 胫骨器械
胫骨柄 成形器
后髁截骨量两侧不对称,内 > 外
1 3
4 2
内
外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股骨髁间处理
– 工具:髁间截骨模块+截骨锉+动力钻 – 方法:将截骨模块放置于股骨上
沿模块上的开槽用锉打磨 – 注意:髁间处理决定了股骨假体在内外方向
上的位置
截骨模块 的宽度与 假体一致, 应避免突 出于骨外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假体准备
– 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 Advance® MP – 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 Advance ® DH – 两种关节只有垫片不同,股骨、胫骨、髌骨
假体完全一致
手术配合
•手术室环境及无菌原则
– 手术室的环境
• 污染区(非洁净区):可以穿便服 (鞋)入内,器械箱可以入内
• 相对洁净区(清洁区):需换刷手 衣、拖鞋入内,器械箱不可入内, 假体应放在手术室提供的平台上
• 确定胫骨截骨厚度
– 两种方式:
• 关节面最低点下2mm • 关节面最高点下10mm
2m
m
10
mm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检查胫骨截骨方向
– 工具:力线测量杆+连接器 – 方法:力线杆应与胫骨轴线一致
远端位于第一、二跖骨间 – 目的:确保截骨线垂直力线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胫骨截骨
– 工具:胫骨截骨模块+动力锯 – 方法:沿截骨模块上的开槽进行截骨 – 调整:上下平移截骨模块调整截骨厚度
• 操作方法: 垂直胫骨轴线进行截骨
膝关节置换
• 股骨截骨
– 远端截骨 – 前后髁截骨
膝关节置换
• 股骨远端截骨
– 要求:垂直力线
6o
– 参考点:股骨轴线
– 力线于股骨轴线有6度夹角
• 操作方法:
以股骨轴线为参考,外翻6度进行截骨(外翻角)
膝关节置换
• 股骨前后髁截骨
– 要求:垂直力线,形成矩形空间 – 参考点:股骨后髁(关节线) – 关节线与胫骨截骨线不平行
– 工具:改锥
– 搬动螺丝B至指定位置,拧紧
• 连接到髓内定位杆上
B
– 拧紧旋钮C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股骨远端截骨模块的固定
– 将组装好的截骨模块及外翻模块推向股骨髁,使 外翻模块紧贴股骨髁
– 固定截骨模块
• 工具:固定钉 • 钉孔选择:通常为截骨模块上的“0”孔或“STD”孔
– 取出髓内定位杆和外翻模块
• 安装假体
– 工具:股骨把持器+股骨打器+胫骨打器+ 垫片打器+髌骨夹钳+髌骨固定头
– 安装次序:髌骨-胫骨-股骨-垫片
手术配合
• 问题处理
– 残留屈曲畸形
• 原因:伸直间隙不够 • 处理:扩大伸直间隙
– 伸直间隙、屈曲间隙不等
• 与伸直间隙有关的:股骨远端截骨量 胫骨平台截骨量 • 与屈曲间隙有关的:股骨前后截骨量 胫骨平台截骨量
• 股骨远端截骨
– 工具:远端截骨模块+动力锯+测量刮片
– 截骨厚度:一般根据假体的厚度、患者的屈曲 畸形程度来确定,截骨厚度影响关节的伸直间 隙
– 操作:通过 A 槽截骨
厚度为9mm
A
B
B槽:厚度+4mm(13mm) 可以通过钉孔平移截骨模块调节截骨厚度,幅度为2mm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股骨大小测量
• 拧松螺丝A,拧松旋钮C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股骨远端截骨
– 确定远端截骨方向
• 工具:力线杆+连接器 • 目的:检查截骨线垂直于股骨力
线
– 截骨线方向通常选择外翻5度。 即垂直于股骨的力线方向
– 如果患者内翻畸形严重,可选 择较小的外翻角度;如果患者 外翻畸形严重,可选择较大的 外翻角度
手术配合-股骨处理
– 工具:间隙测量器+胫骨平台试模 – 方法:
• 取出所有试模 • 将间隙测量器放入股骨-胫骨间空隙
– 目的:检测伸直间隙和屈曲间隙,保证两个 间隙相同
手术配合-髌骨处理
• 髌骨截骨
– 工具:髌骨截骨导向器+截骨定位器+动力锯
– 方法:用导向器将髌骨夹住
定位器与髌骨骨面接触
沿导向器开槽截骨
– 截骨厚度取决于假体厚度
幅度2mm
手术配合-胫骨处理
• 胫骨大小测量
– 工具:平台试模+手柄 – 方法:将平台试模放置在胫
骨截骨面上 – 要点:最大限度覆盖平台
不能超出 注意方向
根据股骨位置确定 胫骨假体中点对应胫 骨结节中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