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节日习俗
关于湖北钟祥的家乡风俗作文

关于湖北钟祥的家乡风俗作文我的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里。
但也多亏了是个小村庄,才能让我过的每一次春节都充满了年味。
不过,随着村子越来越现代化,家乡的许多习俗也随之消失,这一次春节,我从大姨口中了解到了不少的风俗。
谈起湖北人过年的习俗,那讲究可就多了,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应该是从农历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从冬至那天开始,湖北人就要开始忙年了,开始杀年猪腌制猪肉、腊鱼了。
为什么农历二十四号这天要过小年呢?古时候有个顺口溜叫:“君二十三,民二十四,王侯二十五”。
意思是,国军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王侯家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小年前一天,就要做些除旧迎新的事了,普遍百姓家里就要开始打扬尘、做卫生,为除旧。
用白纸糊墙见新,为迎新。
腊月二十四要敬香送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
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
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
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
”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听着大姨滔滔不绝的给我讲着这些习俗,我不禁感叹道: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啊,当真是长见识了。
钟祥民风民俗之节日篇

钟祥民风民俗之节日篇的节日。
过春节,在钟祥一般称过年、过大年,而把过元宵节称为过小年。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便逐渐进入准备过年物品的高峰,钟祥人称办年货。
那个时候,人们碰面时,一般都会相互问候一句“年货办达怎么样达?”年货包含的种类很多。
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菜肴,像钟祥大部分地区人们春节必备的几道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鸡、圆子等,一般都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瓜果点心,什么脐橙、苹果、芦柑、瓜子、饼干、糖果之类自然就不用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样钟祥传统的特色点心:交切、酥糖、花生糖、银片糕、金麻果、糖片子等。
穿的方面,当然是买些新衣服了,也叫换新,特别是要让孩子们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能从上到下换套新的,所以春节也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节日。
用的方面呢,像什么对子(对联)、门画、红蜡烛、烟花鞭炮、香、火纸等都得提前准备。
要说过年的传统气氛,城区也许已经逐渐变得让人感觉失去了一些什么。
要想真正体验钟祥人的春节风俗,最好还是去农村看看。
相对于城里,钟祥农村的过年气氛似乎来得更早一些。
刚进入腊月,村民们便能隔三差五地听到猪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杀手是人们用烟和少许的工钱请来的,他们通常是职业的屠夫,村民们叫他们“杀猪佬”。
杀猪佬的队伍一般由三到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在各村子挨家挨户帮人杀猪。
杀了猪的人家,须请亲朋好友尤其是长辈们来家里“喝汤”。
香肠,是钟祥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春节食品,做香肠通称“灌香肠”,一般是在进了九(即九天)后开始做。
主要原料:瘦肉、少量肥肉、小肠,加上适量调味品,主要包括:姜和盐。
将肉剁成馅,加入调料拌匀后,用一个漏斗将肉灌入小肠,每灌10几厘米,用细绳将小肠系上,算为一节。
如此一节节灌下去,直到小肠用完。
全部灌完后,还须用针将香肠扎些小眼,以防止蒸的时候肉馅受势膨胀而将小肠胀裂。
制作完毕后,将灌好的香肠挂到外面晒干,即成为美味可口的香肠。
食用时,取其中一二节,蒸熟后切成片,可直接凉拌,也可炒其他青菜,是节日的饭桌上一道非常令人钟爱的传统特色菜肴。
湖北家乡特色作文

湖北家乡特色作文我的家乡在湖北钟祥,这里一直保留着传统文化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的风俗是过年的舞狮表演。
大年初一,天气特别好,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天空也如此蓝,让我好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悦。
镇上早就锣鼓冲天,热闹非凡,还不停发出咚锵咚锵的声音,我兴奋地飞奔向人群,走近后,发现大家自觉地戴着口罩,可是疫情还是挡不住人们对习俗的热爱,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我想钻进去探个究竟,可谁也不让谁,于是我爬上了不远的土坡,伸长脖子看表演,站在高处才发现,原来是热闹非凡的盛大舞狮表演。
看到舞狮,我不禁想到关于它的传说。
话说在汉帝时,西域大月氏进贡了一头金毛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是有人驯服了狮子,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
汉章帝先后找了三个驯狮人,均未成功。
后来狮子发狂被宫人打死,宫人为了避免责罚,于是将狮子皮剥下来,由宫人兄弟披皮扮狮,在大会上骗过了使臣,连皇帝都信了,这件事很快传到老百姓那儿,于是后来大家用模仿狮子表演来表达逢凶化吉的祝愿。
在人群中,一共两只狮子、八根柱子和一个球,狮子们摇晃着脑袋,随锣鼓声的节奏欢乐的左右摇摆,非常可爱,它们全身金色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狮子头真精致,眼睛睁得圆溜溜,鼻子上还有两个小毛球,爪子毛茸茸的跟真的一样。
站在高处始终不过瘾,看到人群侧面有个小缺口,赶忙凑到跟前,果然成功挤进去,其中一头狮子突然向我冲过来,把我吓了一大跳,一屁股坐到地上,大伙儿都开始笑,欢乐的气氛更加浓烈了,当我回过神来,它又扬长而去,只见那狮子前肢跃起,跳到了柱子上,并张开它那血盆大口,咬住红绣球,咬球的狮子向另一只狮子摇摇头,晃晃脑,得意洋洋。
受到挑衅的狮子退了几步,有点胆怯,乡亲们看了则不依了,大声叫喊“上啊,搞什嘛兹”。
只见退后的狮子一跃而起,也站到柱子上,大伙儿以为它们要开始激烈的打斗了,可没有想到,它们居然玩起了传球,狮子们让整条街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有趣的舞狮表演,就是家乡的风俗,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它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吉祥如意的寓意,让过年的氛围更浓了,这让我内心深处佩服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钟祥风俗作文500字

钟祥风俗作文500字
在我的家乡,钟祥,过春节的时候,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让我为你描述一下这些有趣的传统吧!
-除夕之夜:
-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年夜饭,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菜是蛋卷,金黄色的蛋卷象征着家家年年繁荣、儿女孝敬长辈。
-大人们在家中打牌,孩子们则放烟火,庆祝新年的到来。
-初一:
-早晨起来,人们先喝一杯桂花蜜,这甜香的饮品象征着甜甜美美的日子。
-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会包压岁钱,孩子们收到压岁钱后要节俭使用,这寓意着大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挣钱,运气也不太好。
-蒸花馍:
-蒸花馍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物,人们用面粉捏成各种形状,如十二生肖、花鸟等,展示灵巧的手艺。
-花馍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件艺术品,代表着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这些风俗和习惯在我们家乡代代相传,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和传统。
你是否也想体验一下钟祥过年时的习俗呢?。
家乡的春节作文450字关于湖北钟祥

家乡的春节作文450字关于湖北钟祥I come from a small town in Hubei province called Zhongxiang, and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my hometown is the Spring Festival.我来自湖北省的一个小镇叫钟祥,对我的家乡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whole town comes alive with bustling markets, vibrant decorations, and the sounds of firecrackers fillingthe air. 在春节期间,整个镇子都充满了熙熙攘攘的集市、生动活泼的装饰和响彻天空的鞭炮声。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aspec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 Zhongxiang is the traditional lion dance performances that take place in the town square. 其中一个在钟祥最令人激动的春节传统就是在镇上的广场上表演的舞狮表演。
In addition to the lion dance, my favorite part of the Spring Festivalin Zhongxiang is the family reunion dinner, known as "团圆饭". 除了舞狮表演,我最喜欢的钟祥春节的部分就是家庭团圆饭。
The colorful lanterns, the delicious food, and the laughter and chatter of family members create a warm and joyful atmosphere. 丰富多彩的灯笼,美味的食物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笑声和闲聊营造出了一个温馨而欢乐的氛围。
钟祥九里丧葬习俗

钟祥九里丧葬习俗
父母断气时儿女在身边,叫送到终了。
否则叫没送到终。
断气时要放断气鞭,要烧落气纸。
给亡人穿寿衣时需有儿女在身边。
送葬时由孙辈拿引火板子走在最前面。
另由一孙辈报着遗像紧随其后。
一部分人拿着花圈跟着。
后面就是孝子披麻戴孝背纤(就是拉着遗体或骨灰拄着孝棍低头往前走)。
一边走,一边有后面抬杠的人吆喝。
同时还有人扶着背纤的孝子。
吆喝的内容大概是子孝后辈旺的内容。
到达下葬地后,把骨灰盒放进棺材后,由孝子用衣服兜土放到棺材正中间,每个孝子都要兜一次。
然后每个儿女及侄男侄女铲一锹土放进坑里。
这样送葬的人就都回家,留下帮忙的人(俗称打井的)把坟墓垒起来,并把花圈插上。
下葬后的第三天要圆坟。
当天亲戚们买火纸、冥币、买鞭带到亡人家。
吃了中饭就到坟上去,必须中午12点以前到坟地,所以吃午饭要早10点半左右。
吃了饭,亡人家属带上这三天叫亡人吃饭的碗筷(把中午叫亡人吃的饭菜装着),一个空瓦罐,孝棍(也叫拄棍)这三天在灵位前烧香用的香炉,遗像,叫别人做的纸屋,亲戚们送的火纸(今天亲戚送的火纸要与下葬那天留的交换一些)。
亲戚们一起到坟地。
到坟地后,先把孝棍插在坟上,把香炉、遗像放在坟上,把饭碗倒扣在坟上,用石头打破,只能打一下,把空瓦罐也放在坟上用石头打破也只能打一下。
再烧火纸、冥币、纸屋等(这时有的女儿们也哭一会儿)。
烧完后所有在场的人手拉手绕坟站一圈,一起先向左转三圈,再向右转三圈,转完后人人两手摸一下坟,然后磕头离开。
最后把所有带的鞭放了,就各自回家。
湖北京山的节日习俗

湖北京山的节日习俗篇一:湖北地方文化:京山风俗文化(一)京山县依山怀水,民风淳厚,人民有勤劳、善良的美德。
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人们普遍重农轻商。
乡土观念甚浓,有“一生不出门,是个大福人”的俗语。
清末至民国时期,在乡风民俗中,有不少陈规陋习。
诸如衣食住用、婚丧喜庆、节日时令的礼仪比较繁琐,有些还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建国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民风民俗嬗变。
50年代初,大力贯彻《土地改革法》、《婚姻法》,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生活习俗逐渐更新。
婚姻自由,喜事新办,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蔚成风尚。
1978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在城乡广为传播,“重农轻商”的观念逐渐改变,生产方式、饮食起居、人际交往也日趋文明。
但由于受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某些陈规陋习,在不少地方又复活起来。
服饰衣着京山县城乡人民的衣着因时代而变化。
清末,一般人多穿自纺自织或者自染(多用乌桕树叶、锅底灰、沤泥巴)的土(粗)布,多白、黑、灰色。
富有者多着“洋”(细)布及绸缎、毛皮等衣料。
民国时期,多数人沿袭清末服装,少数上层人士开始穿西装,公务人员改穿中山服,学生穿学生服。
建国后,衣着改进。
50年代初,除老人仍着大襟长(短)衫外,中青年男子多穿中山服、解放服、青年服。
帽子建国前,冬季城镇男子多戴礼帽、瓜皮帽、风帽,老年妇女裹包头,有的戴“两块瓦”的绒帽或平顶绒帽。
农村男子多戴螺旋帽(“狗钻洞”),老年妇女裹包头,中青年妇女罩头巾。
夏季多戴草帽。
雨季戴斗笠。
建国后,城乡人民多戴解放帽、鸭嘴帽。
夏季戴草帽、太阳帽、航空帽,冬季戴棉军帽、防风帽。
80年代初礼帽又有出现。
鞋袜建国前,城乡居民多穿自作的“千层”布底布鞋,穿布袜或线袜。
考试资料网建国后,春秋鞋袜有:布底布鞋、塑料底布鞋、力士鞋、解放鞋、旅游鞋、运动鞋和皮鞋。
发型清末,男子脑后留发辫,女子未婚者梳辫,婚后将长发绾髻于脑后。
我爱钟祥作文800字

我爱钟祥作文800字我爱钟祥钟祥,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也是我爱的家乡。
钟祥位于湖北省的东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被誉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钟祥以乌龙茶而闻名,各种各样的茶叶香气扑鼻,让人陶醉。
钟祥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有湖泊、森林和山川,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著名的景点有黄鹤楼、朱德故居和红军广场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黄鹤楼是钟祥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文化名城。
站在黄鹤楼上,可以俯瞰整个钟祥市区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钟祥的人民也是最令我自豪的地方。
他们勤劳、热情、友善。
每天早上,钟祥的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市民晨练的身影,这是钟祥人民健康生活的象征。
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乐于助人,互相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新邻居还是路过的陌生人,只要有需要,钟祥人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深感钟祥人民的爱心和温暖。
钟祥的文化底蕴也是我深深喜欢的。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农民丰收节等。
在节日里,钟祥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贺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舞狮和舞龙。
这些舞蹈形式独特,寓意着祥瑞和吉祥。
钟祥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木雕、剪纸和刺绣等,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钟祥的文化内涵,也向世界展示了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城市。
我爱钟祥,因为这里是我心灵的栖息地。
无论我走到哪里,钟祥永远是我的牵绊和依靠。
钟祥的风景、钟祥的人民、钟祥的文化,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一生不会忘记的记忆。
我愿意为钟祥努力奋斗,为钟祥的荣光加油!我不会忘记钟祥给予我的养育之恩,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乡的培养和期望。
钟祥,是我永远的家,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我深深地爱着钟祥,钟祥也会永远怀念我这个爱它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祥节日习俗春节: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一样,春节是钟祥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过春节,在钟祥一般称过年、过大年,而把过元宵节称为过小年。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便逐渐进入准备过年物品的高峰,钟祥人称办年货。
那个时候,人们碰面时,一般都会相互问候一句“年货办达怎么样达?”年货包含的种类很多。
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菜肴,像钟祥大部分地区人们春节必备的几道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鸡、圆子等,一般都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瓜果点心,什么脐橙、苹果、芦柑、瓜子、饼干、糖果之类自然就不用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样钟祥传统的特色点心:交切、酥糖、花生糖、银片糕、金麻果、糖片子等。
穿的方面,当然是买些新衣服了,也叫换新,特别是要让孩子们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能从上到下换套新的,所以春节也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节日。
用的方面呢,像什么对子(对联)、门画、红蜡烛、烟花鞭炮、香、火纸等都得提前准备。
要说过年的传统气氛,城区也许已经逐渐变得让人感觉失去了一些什么。
要想真正体验钟祥人的春节风俗,最好还是去农村看看。
相对于城里,钟祥农村的过年气氛似乎来得更早一些。
刚进入腊月,村民们便能隔三差五地听到猪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杀手是人们用烟和少许的工钱请来的,他们通常是职业的屠夫,村民们叫他们“杀猪佬”。
杀猪佬的队伍一般由三到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在各村子挨家挨户帮人杀猪。
杀了猪的人家,须请亲朋好友尤其是长辈们来家里“喝汤”。
香肠,是钟祥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春节食品,做香肠通称“灌香肠”,一般是在进了九(即九天)后开始做。
主要原料:瘦肉、少量肥肉、小肠,加上适量调味品,主要包括:姜和盐。
将肉剁成馅,加入调料拌匀后,用一个漏斗将肉灌入小肠,每灌10几厘米,用细绳将小肠系上,算为一节。
如此一节节灌下去,直到小肠用完。
全部灌完后,还须用针将香肠扎些小眼,以防止蒸的时候肉馅受势膨胀而将小肠胀裂。
制作完毕后,将灌好的香肠挂到外面晒干,即成为美味可口的香肠。
食用时,取其中一二节,蒸熟后切成片,可直接凉拌,也可炒其他青菜,是节日的饭桌上一道非常令人钟爱的传统特色菜肴。
春节一天天地临近,到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是炒花生、炒蚕豆、炒米子的时候。
事前需要准备干燥的河沙,炒的时候,根据锅和要炒的量的大小放适量的干沙于锅里,与花生等一起炒。
炒的顺序是先炒蚕豆,再炒米子,最后用余火炒花生。
这种土方法炒出来的炒货,香脆可口,味道绝非烤箱等方式做出来的可比。
需要注意的是,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忌炒花生、蚕豆等,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的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做蟠龙菜的时间。
做包子,钟祥人称发粑粑,所谓的包子其实也不同于人们常说的包子,是没有馅的,其实就是圆形的馒头,但为了表示喜庆,会在每个包子顶上盖一个带有“喜”字的红章。
而章子多由白萝卜刻制而成。
蟠龙菜,其实钟祥人在口语中很少这么叫,多称其为“剁菜”。
做剁菜本身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活,所以一般会请有经验的师傅到家里做,或者是准备好原料,赶上哪家做的时候,一并请人帮忙做了。
按照古老的传统,腊月二十九晚上是做“糖片子”的时候。
糖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称“粘糖片子”(注:粘发音为三声),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几天要生麦伢子、碾麦伢子、熬麻糖等,仅此几项工作就得花上一天时间。
粘的时候,把糖化在锅里,将米子炒热后与麻糖粘在一起,然后拌匀后盛起来,压实成块状,最后趁热的时候切成块状,即大功告成。
由于糖片子的工艺复杂,如今做得家庭已经渐渐少了,如果想吃,可以在一些作坊里面买到。
腊月三十,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纸磕头,称上坟,需要带一把铁锹,给坟上添添土,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用当地百姓的话说,就是“一年上头,接祖宗们过年”。
年三十的下午,家族的人会在一起团年饭,外出打工学习的子女都会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钟祥人称“团年”。
准备团年饭的时候,是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
女人们都在厨房忙着准备丰盛的团年饭,男人们则负责贴对联和门画,小孩们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将鞭炮拴在了竹竿上。
红蜡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里念着“老爷们、祖宗们回来团年啊”!孩子们终于等到了放鞭炮的时候,“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春”,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开始了团年饭。
正月初一凌晨零点时,钟祥人有大放鞭炮的风俗,称开年,零点后即可以做饭吃,称开年饭。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
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初四以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
春节时人们相互问候通常说“新年好!”碰到老年人,一般会说“恭贺俩嘎又添达一岁啊”、“恭贺俩嘎今年过个热乎年啊!”钟祥民间流行的有关拜年的顺口溜“拜年拜年,磕膝上前。
粑粑饼子都不要,只要人民票!”(注:人民票即压岁钱)元宵节:钟祥人称元宵节为过小年,这一天,一般要吃汤元,下午很早吃团年饭。
在农村,元宵节的活动较少;而在钟祥郢中城区,元宵节这天晚上,热闹之程度堪称全年之最。
虽然钟祥市政府已明文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但仍会有组织地举办烟花燃放观赏活动,并有观花灯、玩船儿、舞龙等节目,加上卖小吃的、卖花灯的、卖小礼品的……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端午节:钟祥人称过端午节叫过端阳。
一般会吃棕子、煮鸡蛋、酒糟之类的食品。
中秋节:钟祥人称过中秋节为过中秋,人们通常会吃月饼,全家并会聚集在一起加餐。
随着钟祥在外工作学习的游子的增加,中秋节,也俞来俞成为千万钟祥家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节日。
三月三与九月九:三月三即传统的清明节,九月九为重阳节。
这两个日子在钟祥是赶庙会的日子,人们会起个大早,到郢中的文峰塔、元佑宫或去皇城(即显陵)进香。
近来,随着显陵知名度的上升,三月三与九月九赶往显陵的香客越来越多。
现在的春节,过去叫过年。
六十年前,每年一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作准备:腌晒腊货,到处挂晒着猪肉、牛肉、鸡鸭肉、香肠和鱼------;加工阴米,即把糯米蒸熟、揉散、晒干;还要备过年穿的新衣裳和买红纸、香、蜡、鞭-----。
街上有叫卖“赵(灶)老爷”的,即印有“赵老爷”的木刻画,家家都会买一张。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晚饭后,家家都要“敬灶”:在灶门处摆上几碟五谷草料,是给“赵老爷”的马备的料;百姓口中念念有词:“灶老爷上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说,----。
”把木刻画一烧,“赵老爷”就骑马升天了。
为了不让“灶老爷”说坏话,就在灶门上糊上打糖,让他张不开口!接着,家家户户忙着炒米子、炒花生、炒瓜子、炒豆子------。
二十七、二十八两天是不能炒的,叫“七不吵、八不闹。
”有的还要蒸包子、摊绿豆皮子、做糍巴、炸荷叶酥------。
跟着就是蒸腊货、备菜肴,为团年作准备。
有的在大门对面墙上贴上“对我生财”红纸条;有画),两边是对联。
在书案的正中靠里供着祖宗牌位,靠外是香炉,两边是蜡台。
书案左头是高柱油灯,右边是铜磬,方桌正面系着红色桌裙。
一到腊月三十下午,街上不见行人,家家关门闭户。
屋里家人团圆,显得喜气洋洋。
我那时虽年纪小,可记得在堂屋的书案上方壁上,正中挂着中堂(长国团年时,方桌上摆满了一年中最好的菜,其中一定要有元子和鱼,表示“团团圆圆”和“年年有余”。
点燃一对红蜡和高柱灯、上香、敲磬,表示团年开始。
入席前,先叫祖宗回来过年:在杯中斟酒、碗中放饭菜,把筷子放在碗上,表示祖先喝了酒吃了饭。
还要说:“请祖先们回来过年,保佑我们后人平安兴旺----”。
然后大家入坐吃团年饭。
除夕夜晚,我就换上了新衣裳。
那时无电,我点着灯笼,在家里到处照,说这样就不会长虫蚁。
过年吃好的、穿新衣、有鞭放,我当然高兴。
睡觉,这时不能说睡觉,要说去“挖窖”,意指去挖金子银子。
不能用剪刀,垃圾也是“财”了,不外倒。
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
天蒙蒙亮,大人就起来了,静静地敬神。
另外,在半边青头萝卜上插上三柱香、一对叩头蜡,点燃后放在大门外,并向四方叩头,以求上天保佑,------这样做叫“出行”。
早上,我给父母叩头拜年,父母祝我“又长大一岁,平安上进!”让我喝一杯糖茶,说是“一年甜到头”。
大人到己亲拜年,我也同行,亲戚都要夸我几句,有的打发钱,有的给我鞭。
因为家家都“财门紧闭”,邻里拜年都要边敲门边喊:“财门打开!”,个别的表示小意,觉得不敢当,硬是不开。
正月初三开始,就热闹起来。
白天里,街上玩故事的各种各样:舞笼灯的、踹高跷的、拉犟驴的、玩蚌壳精的、划採莲船的----。
一般都在单位和商家门口玩。
在谁家门口玩,谁家就要放鞭和给赏。
我们小孩跟着看热闹,有的一边拾鞭。
到晚上,以泥木工为主的业余花鼓子戏(又叫梁山调)班,在露天搭台演戏。
观众自带板凳或站着看,很是热闹。
我至今还记得一出戏,叫《朱氏割肝》,演的“善恶媳妇得到善恶报应”的故事。
这一时期,家家户户忙着你来我往地接春客,是亲戚朋友增进感情、改善关系的好时机。
到了正月十五,吃汤元。
晚上,我们小孩提着灯笼上街游后才算送走了年。
那时,老百姓没有几个是有工作的。
有人说:“正月里玩过,二月里混过,三月里没事干急不过。
”-------现在不一样了。
过春节,样样有卖的,不必都自己做了;老规矩很少了,现代的东西多了。
儿女就是在外地,上网即可见面交谈。
网上的朋友,也是天涯若比邻。
今年我俩老要早些吃团年饭,好和大家一起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在门扳外面贴上“出门大发”;有的贴上对联;有的怕小孩说错话,在堂屋里贴上“童言无忌诸事顺利”红纸条;个别盼生儿子的家庭还升高灯。
那时没有电,一到晚上,街上有一班人敲锣打鼓,叫作闹年。
拉犟驴舞龙灯踹高跷蚌壳精採莲船钟祥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上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造就了各式各样的风味特产。
到钟祥出差或旅游观光,独具特色的小吃不能不尝。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一饱眼福,可以一饱口福,走时还可以捎一些当地的名优土特产馈赠亲朋好友,相信一定会给您的旅行增添不小的收获和情趣。
钟祥的风味特产很多,明朝宫廷御膳佳肴蟠龙菜、清香四溢的云雾茶、钟祥独有的消夏名吃米茶、产于长寿之乡的长寿米,以及中国豆腐之乡的石牌豆腐、皮如胭脂的胭脂梅等。
【盘龙菜】又称卷切,系明朝宫庭御膳佳肴。
首创于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兴献王宫邸。
为宴席上的美食上品。
红黄相间,装盘成龙形,肥而不腻,柔滑油润,味香绵长。
而到现在,它已成为过年时钟祥每家每户饭桌上都能见到的传统特色菜,也称“蟠龙菜”。
【云雾茶】产于大洪山南麓的娘娘寨。
这里素有"荆州屋脊"之称,平均海拔750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阳光漫射,昼夜温差大,四季云雾缭绕,是天然宜茶之地,历来茶事繁盛。
相传黄花天子的娘娘到此居住,品尝此茶,故取名娘娘寨云雾茶。
该茶条索挺秀自然,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具典型的高山茶风格。
曾被明嘉靖皇帝列为“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