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阅读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最新推荐】文言文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4页)

【最新推荐】文言文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阅读附答案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

媪之许负①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

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

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

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

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

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

”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

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

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

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

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

”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

”一幸生男,是为代王。

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

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

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

于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

而栎阳北亦置灵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

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

薄氏侯者凡一人。

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

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史记·外戚世家》[注]①许负,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相士。

4. 对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B.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C.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D.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本纪-卷二》(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本纪-卷二》(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本纪·卷二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二原文○太祖二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出师,不御殿。

甲戌,王全斌克剑门,斩首万余级,禽蜀枢密使王昭远、泽州节度赵崇韬。

乙亥,诏瘗征蜀战死士卒,被伤者给缯帛。

壬午,全斌取利州。

乙酉,蜀主孟昶降。

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有九。

高丽国王遣使来朝献。

戊子,吏部郎中邓守中坐试吏不当,责本曹员外郎。

癸巳,刘光义取万、施、开、忠四州,遂州守臣陈愈降。

乙未,诏抚西川将吏百姓。

丙申,赦蜀,归俘获,除管内逋赋,免夏税及沿征物色之半。

二月癸卯,南唐、吴越进长春节御衣、金银器、锦绮以千计。

甲辰,遣皇城使窦思俨迎劳孟昶。

丁未,全州大水。

庚申,王全斌杀蜀降兵二万七千人于成都。

三月癸酉,诏置义仓。

是月,两川贼群起,先锋都指挥使高彦晖死之,诏所在攻讨。

夏四月乙巳,回鹘遣使献方物。

癸丑,职方员外郎李岳坐赃弃市。

南唐进贺收蜀银绢以万计。

戊午,遣中使给蜀臣鞍马、车乘于江陵。

癸亥,募诸军子弟导五丈河,通皇城为池。

五月辛未朔,诏还诸道幕职、令录经引对者,以涉途远近,差减其选。

壬申,幸迎春苑宴射。

乙亥,遣开封尹光义劳孟昶于玉津园。

丙戌,见孟昶于崇元殿,宴昶等于大明殿。

丁亥,赐将士衣服钱帛。

戊子,大赦,减死罪一等。

壬辰,宴孟昶及其子弟于大明殿。

六月甲辰,以孟昶为中书令、秦国公,昶子弟诸臣锡爵有差。

庚戌,孟昶薨。

秋七月,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

壬辰,追封孟昶为楚王。

丁酉,幸教船池,遂幸玉津园宴射。

八月戊戌朔,诏籍郡国骁勇兵送阙下。

癸卯,河决阳武县。

庚戌,诏王全斌等廪蜀亡命兵士家。

乙卯,河溢河阳,坏民居。

戊午,殿直成德钧坐赃弃市。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yì)]埋葬。

王溥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

王溥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

王溥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王溥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导语: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王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有王溥者,桂林人。

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亦以廉名。

其弟自家来省,属吏①与同舟,赠以布袍。

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度形势,命有司②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

民甚便之。

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③。

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④皆不受,曰:“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

②有司: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官员。

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

庖:厨房的古称。

④馈赆: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阅读训练【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以廉名名:闻名B.溥命还之还:归还。

.易以车运易:更换C.民甚便之便:便利【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亦以廉名A.赠以布包B.易以车运C.以诬下诏狱D.以伤先帝之明【小题3】下面表述中不能说明王溥清廉的一项是A.要他的弟弟归还属官所赠的布礼袍。

B.命有司开凿岩石,填平沟埑,筑路修桥,粮食改用车运。

C.任官数年,衣无重彩,食无兼味。

D.蒙受诬陷被捕后,谢绝僚属所赠路费与物品【小题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 (4分)(2)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2分)答案【小题1】C【小题1】C【小题1】B【小题1】⑴、王溥命令(弟弟)归还衣袍,说:“一件衣服虽然微小,但不可以不谨慎,这是玷污行为羞辱自身的开始啊。

”(省略句式、“虽”、判断句式和句子通顺各占1分)⑵、我怎么能因为祸患苦难就改变我的思想呢!(“岂”“心”各1分。

)解析【小题1】“便”意动用法“感到方便”。

《宋史·王溥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宋史·王溥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宋史·王溥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

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

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

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

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

”周祖从之。

师还,迁太常丞。

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

”即日崩。

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

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

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世宗始悟,诏赠其官。

显德四年,丁外艰。

起复,表四上,乞终丧。

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

宋初,进位司空。

乾德二年,为太子太保。

五年,丁内艰。

服阕,加太子太傅。

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

中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

”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

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

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

颇吝啬。

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

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

祚曰:“此豚犬尔,勿烦诸君起。

”溥讽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

”举大梃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风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B.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C.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D.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并称“三师”,负责教习和辅佐太子。

王朴传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王朴传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王朴传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王朴传|新五代史·周臣传| 阅读答案翻译译文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

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

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陈用兵之略陈:陈述B.数顾大臣问治道顾:照顾C.世宗临其丧临:亲临D.非特一时之策特:只是9.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①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⑥D.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

《王绂传》阅读答案

《王绂传》阅读答案

《王绂传》阅读答案《王绂传》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7一21题。

(18分)王绂传①王绂,字孟端,无锡人。

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洪武中,坐累戍朔州。

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久之,除中书舍人。

②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

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

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③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

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②也。

客以红氍毹③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④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

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

”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

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

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

”其高介绝俗如此。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估客:商人。

③氍毹(qúshū):毛织的地毯。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坐累戍朔州(2)除中书舍人(3)虽豪贵人勿顾也(4)俟黔公与求则可耳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B.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行成于思而毁于随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6分)(1)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2)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20.从王绂的处事经验看,要保持操守,需要警惕□□和□□这两种人。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21.本文③④两段分别叙写了王绂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王绂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参考答案:17.(1)定罪,由…而获罪(1分)(2)授予官职(1分)(3)顾忌(1分)(4)等待(1分)18.A(2分)19.(1)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呢!(“审”、“轻者”、固定句式,共3分)(2)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

王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艮字敬止阅读答案

王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艮字敬止阅读答案

王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王艮字敬止阅读答案《王艮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王艮传》节选王艮,字敬止,吉水人。

建文二年进士。

燕兵①薄京城。

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

吾不可复生矣。

”解缙②、吴溥③与艮、胡靖④比舍居。

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

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

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

”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

”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⑤。

”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⑥死矣。

①燕兵: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被分封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以“清君侧”的名义,兴兵南下,来夺侄子的皇位。

②〔解缙〕明代第二位内阁首辅,著名学者。

③〔吴溥〕字德润,崇仁县人,名儒吴与弼之父。

④〔胡靖〕明朝福建南平人。

⑤〔豚〕小猪,亦泛指猪。

⑥〔鸩〕传说中的一种毒鸟。

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王艮传》文言文阅读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吾不可复生矣A.吾不可/复生矣B.吾不可复/生矣C.吾/不可复生矣D.吾不可复生/矣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三人去( ) (2)语未毕( )3.用自己的话说说“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的意思。

4.这篇短文写王艮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试举例分析。

5.读罢此文,请你简明扼要地评价一下王艮其人。

《王艮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C2.(1)离开 (2)完结、结束3.吃了人家俸禄的人,就要为人家效命,面临危险,当为人死,这是大义之事。

4.*中有例为证:面对燕兵破城,王艮为主“饮鸠”殉职,此为正面描写;隔壁胡靖却乎:“外喧甚,谨视豚。

”此为侧面描写,反衬王艮的忠贞。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各举一例,且表达清楚)5.要点:中心侍主;面对死亡,大义凛然,义字当先;刚毅,从容,为人耿直。

(意思对即可)“王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

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

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

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

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

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

周祖从之。

师还,迁太常丞。

从周祖镇邺。

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

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

即日崩。

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

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

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世宗始悟,诏赠其官。

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

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从平寿春,制加阶爵。

显德四年,丁外艰。

起复,表四上,乞终丧。

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

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

恭帝嗣位,加右仆射。

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同加修纂,从之。

宋初,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

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

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

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

五年,丁内艰。

服阕,加太子太傅。

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

中谢曰,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

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

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

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注:①氛沴:毒气
2.下列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按:稽查、捉拿
B、世宗尝从容问溥从容:不慌不忙
C、宰相范质奏解之解:帮&&开解
D、溥旧相,当宠异之。

当:应当、应该
3.下列都能直接表明当朝皇帝对王溥的宠异的一项是()(3分)
①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②世宗将亲征泽、潞,溥独赞成之。

③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

④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⑤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

⑥(王溥卒)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祖病情危急,召人草拟制度,还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位同宰相参与管理政事)。

颁布完制度,周祖放心地死去。

B、世宗将亲征泽、潞两地,冯道极力上谏要求停止出兵,王溥独自赞成世宗亲征。

凯旋还朝后,世宗加封王溥兼任礼部尚书。

C、世宗将讨伐秦、凤,要求王溥出任帅,王溥向他推荐向拱。

战事平定,世宗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摆酒宴赐给王溥。

D、宋太祖对王溥这个前朝宰相礼待有加,王溥六十一死去时。

宋太祖为此罢朝二日,并追赠他为侍中,谥号为文献。

5.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①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