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论学书【明】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
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
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
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学”。
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
”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
”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
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ti ā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
谓“不忮【zhì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
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耻之于人大矣。
”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名师讲题】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与友人论学书【明】顾炎武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
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
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
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学”。
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
”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
”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
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祧【tiā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
谓“不忮【zhì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
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耻之于人大矣。
”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29分)1.根据注音将相应的汉字写在田字格中。
(4分)濠liáng()tiáo()鱼两bìn()修mù()伐xīn()选贤jǔ()能ɡuān()寡孤独伯乐xiàng()马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选贤与能B.才美不外见C.然后能自反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B.亦若是.则已矣(这样)C.大道..之行也(主干道)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可怜/身上衣/正单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故/人不独/亲其亲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5分)(1)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4)《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22课《礼记》二则一、基础与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弗.()教学相.长也()旨.()兑.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答案】yáo fúzhǎng zhǐyuèjǔmùguān fèn wù【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弗”应读“fú”,本义拼成“fó”,“与”应读“jǔ”,不要拼成“yǔ”。
2.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答案】B【详解】A.“养”的意思分别是“供养”“养活”;B.“为”的意思都是“是”的意思;C.“独”的意思分别是“老而无妻”“单独”;D.“故”的意思分别是“因为”“因此”。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B.之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C.故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D.长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答案】C【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结构助词,的;C.①所以;②所以;D.①促进;②成长;故选C。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A【详解】B.“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学”同“敩”,教导;C.“与”通“举”,推举,选举;D.“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故选A。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答案】C【详解】A.“学”读作xiào;B.“分”读作fèn;D.“兑”读作yuè;“矜”读作guān;故选C。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导读:这篇与友人书阅读答案是由编为你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2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第一文库网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2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4分)阅读答案:21.B22.A有时 B地方区域等C交往 D门2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24.(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2)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与友人书阅读答案】1.与友人书阅读及答案2.与友人书阅读答案3.《与友人书》节选语文阅读及答案4.关于与友人书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5.《与友人书》《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及答案6.送东阳马生序与友人书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7.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8.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阅读附答案上文是关于与友人书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济南市燕山学校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济南市燕山学校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与友人书阅读答案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与友人书阅读答案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参考译文: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注释: 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⑩[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以下 4 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分)(2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分)(4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分)(2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 分)八.答案:1、b 2、a 有时 b 地方区域等 c 交往 d 门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2)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篇二: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一】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 .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
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
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
(3 分)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答案:1.队列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辞:(2)今说景公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 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答案:1.(1)推辞,拒绝(2)游说,说服 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1、以下4 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答案:1、b 2、a 有时 b 地方区域等 c 交往 d 门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