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与友人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②尝趋百里外奔赴③左佩刀,右备容臭香袋子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余/幼时/即嗜学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C.余因/得遍/观群书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专项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选择③。理由: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
功。
或选择④。理由: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
评分标准:扣住句意,意思对即可。
10. 示例:人之为学不但要自身刻苦努力,而且还要与朋友交流切磋。
评分标准:3 分。答题时【甲】文扣住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奋刻苦或尊师之道;【乙】文扣住从为 学不进则退、认真钻研思考或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等答题点作答,每文扣住一点即可。
【乙】 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 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 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
石景山区
(三)阅读《诫子书》,完成 9–11 题。(共 7 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与友人书 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
2
2019 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专项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
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大全页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__(4)左佩刀,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
(各用四个字概括)(1)_____ (2)_____ (3)_____5.__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与考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与考题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19个小题,共37分)第一部分课内理解掌握(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10-13题。
(8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援疑质理(2)或遇其叱咄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D.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8题,共37分)(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10-13题。
(8分)10.(1)引、提出(2)训斥,呵责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加冠”“道”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1分。
12.D评分说明:(2分)13.环境描写。
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真题盘点《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③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 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②录毕;走.送之走: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 分)答: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答:16.①假:借;②走:跑;③谪:降职远调;④妻子:妻子和儿女。
(每词l 分;共4分)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先”“后”l 分;句意1 分;共2 分)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每点1分;共2 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随园诗话》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随园诗话》含答案(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
”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
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①不能餍饫②,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
(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注】①腹果:这里指肚子没有饥饿的感觉。
②餍饫(yàn yù):饱餐,指尽情享受美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无从致.书以观致:②卒.获有所闻卒:14.✬根据“方法提示”,完成下面的翻译任务。
15.请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用“/”标识,限两处)。
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16.语气助词是汉语中用于调整句子语气或表明说话态度和感情的虚词,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加点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语气词?表达怎样的情绪?翻不暇读矣.17.【甲】文写宋濂解决求书之难的办法是“”【乙】文袁枚解决求书难办法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18.【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从小家境贫,没钱买书,长大后却成为了诗文大家。
两篇文章也都说明读书需要坚持不懈的道理,但说理的方法不同,请说说有什么不同。
送东阳马生序_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
(共11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与友人书
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7.下面语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独学无友学而不思则
罔鹦鹉学舌
B.无车马之资走送之公将鼓
之甘之如饴
C.未尝稍降辞色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巧言令
色谈虎色变
D.以中有足乐者静以修身可以一
战持之以恒
8.下面《论语》语录中,填入【乙】文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C.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分)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④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1)请你从①②句中选出能够表现作者成年之后求学艰辛的语句并翻译。
答:
(2)请你从③④两句中选一句警醒自己并写出选择的理由。
答:
10.请你用上“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写出从【甲】【乙】两段文字中获得的“为学”
启示。
(3分)
答: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
7.答案:C
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8.答案:A
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9.(1)答案: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评分标准:2分。
半句1分。
(选错句子但翻译正确给1分)
(2)选择③。
理由: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
或选择④。
理由: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
评分标准:扣住句意,意思对即可。
10. 示例:人之为学不但要自身刻苦努力,而且还要与朋友交流切磋。
评分标准:3分。
答题时【甲】文扣住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奋刻苦或尊师之道;【乙】文扣住从为学不进则退、认真钻研思考或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等答题点作答,每文扣住一点即可。
【译文】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