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习题——第3章消费者需求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节计算题答案1.根据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及消费者恰好花花完其收入,可以求出该人效用最大化时,购买4瓶啤酒,2瓶葡萄酒和1瓶苏打水。
2.(1)边际替代率,故当X=1时,边际替代率。
(2)X消费9单位和Y消费8单位时,总效用,所以,当X的消费量减少到4单位时,若要达到总效用20,则Y=123.(1)消费者面临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已知的效用函数,,,,因而可以求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X=30 ,Y=15。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总效用为:(3)新的均衡条件变为:和因而求得收入必须增加到,即收入增加24才能保持原来的总效用水平。
4.(1)已知效用函数的形式为,并且当效用最大化时,还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由此求得X和Y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2)由点价格弹性计算公式得商品X和Y的需求的点价格弹性分别为:,5.(1)价格为时,消费者剩余为:(2)由(1)中结论得,当价格从变化到时,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6.(1)① 根据已知条件,在,,,的条件下,求解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X= 20 ,Y=10,总效用 U=200。
② 同样,在发生变化后,在,,,的条件下,求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为: X=20 ,Y=20,总效用 U=400。
③ 在U=XY=200,,的条件下,可求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X=,Y=,相应的收入M=。
④ 故下降的替代效应使该消费者购买更多的Y ,;同时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少的X,(为负数)。
(2)下降的收入效应使该消费者购买更多的X,(3)下降对X商品的总需求效应为0,对Y的总需求效应为10。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篇导论:市场和价格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复习题详解1.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2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2.1复习笔记2.2课后复习题详解2.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2篇生产者、消费者与竞争性市场第3章消费者行为3.1复习笔记3.2课后复习题详解3.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4章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4.1复习笔记4.2课后复习题详解4.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4章附录需求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第5章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5.1复习笔记5.2课后复习题详解5.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6章生产6.1复习笔记6.2课后复习题详解6.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7章生产成本7.1复习笔记7.2课后复习题详解7.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7章附录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第8章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8.1复习笔记8.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9章竞争性市场分析9.1复习笔记9.2课后复习题详解9.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3篇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第10章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10.1复习笔记10.2课后复习题详解10.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1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11.1复习笔记11.2课后复习题详解11.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1章附录纵向联合厂商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12.1复习笔记12.2课后复习题详解12.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3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13.1复习笔记13.2课后复习题详解13.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4章投入要素市场14.1复习笔记14.2课后复习题详解14.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时间与资本市场15.1复习笔记15.2课后复习题详解15.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4篇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的角色第16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16.1复习笔记16.2课后复习题详解16.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7章信息不对称的市场17.1复习笔记17.2课后复习题详解17.3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8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8.1复习笔记18.2课后复习题详解附录指定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3章 消费者行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2篇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竞争性市场第3章消费者行为课后复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个人偏好的四个基本假定是什么?解释各个假定的含义或者意义。
答:个人偏好的四个基本假定及其含义分别为:(1)完备性:偏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市场篮子中进行比较和排序。
例如,对于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
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篮子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可传递性:偏好是可以传递的。
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更偏好A。
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越多越好:商品被假定为是令人愉悦的,也就是好的。
消费者总是偏好多的任何一种商品,而不是少的。
另外,消费者是永不满足的,商品多多益善。
(4)边际替代率递减: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凸的,即沿着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这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日益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额外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第二种商品数量越来越少。
消费者通常偏好一个平衡的市场篮子,而不是只有一种商品、没有其他商品的市场篮子。
2.一组无差异曲线能向上倾斜吗?如果是这样,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商品呢?图3-1 向上倾斜的无差异曲线答:一组无差异曲线可以向上倾斜。
在偏好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假定是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中的多,而不是少。
因此,如果减少消费者手中某种商品的数量(保持另一种商品数量不变),那么他们的满意度将降低,因此对应的无差异曲线都是斜率为负,向下倾斜的。
最新微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资料

第三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效用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 边际替代率 收入效应 替代效用二、选择题1、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 ) A.平均效用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点 D.平均效用与边际效用相等2、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处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种商品组合( A ) A.效用是不可能相等的B.一般情况下,效用是不可能相等的,但在个别场合,有可能相等C.效用是否相等或不相等要视情况而定D.效用是可能相等的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D ) A.商品效用水平的高低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价格 D.消费者偏好4、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
假如在新的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C )A.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变化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D.无法确定5、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2dYdX=-,说明( A ) A.这个消费者愿意用1个单位的Y 换取0.5个单位的X B.这个消费者愿意用2个单位的Y 换取0.5个单位的X C.这个消费者愿意用1个单位的Y 换取2个单位的X D.这个消费者愿意用2个单位的Y 换取2个单位的X6、若小王的MRS XY 小于小张的MRS XY ,则对小王来说,要想有所得,就可以(A ) A.放弃X ,用以与小张交换Y B.放弃Y ,用以与小张交换X C.或者放弃X ,或者放弃Y D.维持现状,不交换7、无差异曲线如果是呈直角形的话,说明( D )A.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替代品B.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互补品C.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完全替代品D.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主观评价是完全互补品8、某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各点( A ) A 、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最大点 B 、不表示效用最大点 C 、有可能表示效用最大点9、恩格尔曲线从( B )导出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C.需求曲线D.无差异曲线10、吉芬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B )A.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作用大于后者B.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作用小于后者C.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作用大于后者D.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作用小于后者 11、如果预算线平行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C ) A.消费者购买的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B.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同比例的变化C.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同比例而且同方向的变化D.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同比例但不同方向的变化1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 ) A.λ=⋯⋯===ZZY Y X X P MU P MU P MU B. 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MU P λ=D. 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三、判断题1、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 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教材精讲】第3章 消费者行为 【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3.1本章框架结构图3.2重难点解读一、消费者偏好及基本假设所谓偏好(Preference),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以下三个基本的假定:1.完备性完备性(completeness)是指消费者可以对所有可能的市场篮子(market basket)进行比较和排序。
给定两个消费束X和Y,理性消费者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两者无差异,即消费者具有必要的能力与知识去区分与评价不同的消费计划。
2.可传递性可传递性(transitivity):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
3.越多越好也称之为偏好的非饱和性,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即就商品(goods)而非厌恶品(bads)而言,人们希望是多多益善。
二、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或者说是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运动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绘制如图3-1所示。
图3-1无差异曲线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
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构成无差异曲线簇(indifference map)。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在同一坐标平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图3-2违反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如图3-2所示,可以证明,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违背了偏好的假定。
依据图3-2,消费者应该同样偏好市场篮子A、B和D。
然而由于B拥有的两种商品更多,所以B比D应更受到偏好。
3.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1)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 )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3.1 复习笔记1.消费者偏好(1)偏好的基本假定①完备性。
偏好是完备的,消费者可以对所有可能的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
所以,对于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
②可传递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 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
③越多越好。
商品被假定为是合意的,也就是好的。
这样,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多一点,而不是少一点。
另外,消费者是永不满足的,多总是好的,哪怕只多一点点也好。
(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使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一簇曲线。
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彼此不能相交。
(3)序数排列和基数排列序数排列是将市场篮子按照消费者偏好程度由高及低进行排序的,但它并没有表明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篮子更受到偏好。
与序数排列不同,当经济学家起初研究效用以及效用函数的时候,他们希望个人的偏好能够量化或者以基本单位加以度量,这样就能提供一个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的排序,此即基数排列的核心思想。
基数排列可以描述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市场篮子更受偏好。
(4)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最大数量。
当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下移时,边际替代率递减。
当存在着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的时候,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5)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即描绘这两种商品消费的权衡抉择的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为负的直线。
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且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时,它们就是完全互补品。
2.预算约束(1)预算线预算线代表了消费者用尽其所有收入购买的商品的所有组合。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第3章 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第3章 消费者行为一、名词解释1.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复试)答: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是指,假如,并且,那么就可假定。
换句话说,假如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与Z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
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必定有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
2.无差异曲线(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北京交通大学2007研;浙江大学2009研)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的组合。
或者说,它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无差异曲线图3-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和商品2的数量。
图3-1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其中离原点距离远的无差异曲线比离原点距离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大;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3.边际替代率(西安交通大学2006研)答: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substitution ,)即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的是消费者愿意以某种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意愿。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如果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1、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若2211P MU P MU≠,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若λ≠iiP MU ,i=1、2有应如何调整?为什么?解:2211P MU P MU ≠,可分为2211P MU P MU >或2211P MU P MU <。
当2211P MU P M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
当2211P MU P M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
2、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在2112P P MRS >或2112P P MRS<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 解:当115.01211212=>=-=P P dXdX MRS,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1而使总效用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得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减少对商品2得购买和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以便获得更大得效用。
相反的,当1115.0211212=<=-=P P dXdX MRS,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2而使总效用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得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得减少对商品1得购买和增加对商品2得购买,以便获得更大的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消费者行为
一、判断
1.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完备的、可传递的,我们说该消费者是理性的。
( ) 2.对于吸毒者而言,毒品给他带来的是负效用。
( )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事实。
( ) 4.无差异曲线越接近于直线,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大。
( ) 5.在消费者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 ) 6.在同一条预算线上,消费者的货币支出是不变。
( ) 7.价格变化一定会引起预算线斜率的变化。
( ) 8.预算线平行移动一定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而不是商品价格没发生了变化。
9.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函数都是用来刻画消费者偏好的。
( )
10.给定消费者的偏好和约束条件,就可以预测一个理性消费者的行为。
( )
11.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一个假定。
( )
12.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横轴商品的相对价格。
( )
1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假设与边际效用递增的假设是冲突的。
( )
14.当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 )
1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边际效用不可能出现递增。
( )
二、单选
1. 如果没有收入约束,当某消费者消费某一种商品所得的效用最大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
A.正值 B.负值 C.零 D.达到最大
2. 如果没有收入约束,当消费者对消费某一商品的消费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无法确定
3.假定消费者只消费商品X、Y,且X商品的价格为8元,Y商品的价格为3元。
若该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给定他的收入,则该消费者应该( )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
4. 由于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均衡也会发生变化。
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 A.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降低了 B.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提高了
C.消费者的满足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其满足程度
5.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
A.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收入、偏好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
6.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
A.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B.消费者的人数是无限的
C.无差异曲线是刻画消费者的偏好的,并没有考虑收入约束
D.消费者各个时期的收入是不同的
7. 假如消费者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消费者为了达到最大效用满足,他应该购买( )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只购买一种产品
C.购买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消费各种商品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相等D.以上答案都不对
8.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数量的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数量比例也相同
9. 预算线形状和位置取决于( )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习题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和商品的价格 D.以上都不对
10. 如果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有三种,则所有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消费组合的集合在几何图形上表示为( )
A.二维空间里的一条曲线 B.是三维空间里的一个面
C.无法确定 D.一个点
11.如果那个假定缺失,消费者能仍将对所有消费组合进行排序(多选)( )
A.偏好的完备性
B. 偏好可传递性
C.偏好的单调性
D.偏好的凸性
12.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 )
A.假设
B.事实
C.定义
D.定理
三、计算题
1.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 =20元和P2 =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他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2.假设某消费者的消费均衡如图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3元。
1.损人
2.请1.
3.
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律?
4.一些男人发达后就抛弃了自己糟糠之妻,我们就会说这个男人变成了“陈世美”。
请运用经济学关于偏好的理论分析一下,这个人是本来就是“陈世美”呢,还是发达后变成了陈世美?
5.在经济学的研究中,通常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
请问理性的含义是什么以及你
对该假设的看法。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