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堂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部分考题及其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部分考题及其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部分考题及其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A、物质利益关系B、政治利益关系C、平等交换关系D、自由买卖关系【A】2、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B】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B】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C】5、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流通手段职能【D】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7、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A、W — G — WB、G — W — GC、G —G′D、G — W —G′【D】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B】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A】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11、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12、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力的资本【D】13、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C】14、公式Ⅰ(v+m)>Ⅱ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C】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垄断价格【C】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等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多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成正比【B】18、商业资本的出现,在一定限度内能够A、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B、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增加流通资本量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增加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减少【A】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A】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B】答案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劳动价值论 C。
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解析: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D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
物质资料生产 C。
商品 D。
社会总产品【答案】B。
解析:A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项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答案】B。
解析:A项的范围过大,生产方式还包含了生产力;C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D项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
生产 B.交换 C.分配 D。
消费【答案】A。
解析:生产的内容、方式、性质,决定了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容、方式、性质。
所以生产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步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步练习答案导论一、选择题1.A2.A3.ABD4.ABD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3页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8页第一章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一、选择题1.B2.A3. A4.B5.A6.ABC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第31页。
2.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
第42页。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第48页。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一、选择题1.D2.C3. A4.A5.B6.D二、问答题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第137-139页。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第133页。
3.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第171-172页。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一、选择题1.C2.C3.B4.D5.C6.ABC二、问答题1.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基本哪两个条件:答:第一,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
只有并存才可能使三种资本形态依次更替。
第二,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依次转化,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2.垄断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形式主要有: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进人垄断阶段以前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一是借贷资本的输出;二是产业资本的输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交易规模有了惊人的发展,国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了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解析: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D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答案】B。
解析:A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项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答案】B。
解析:A项的范围过大,生产方式还包含了生产力;C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D 项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答案】A。
解析:生产的内容、方式、性质,决定了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容、方式、性质。
所以生产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答案】D。
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构成。
生产资料具体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答案】A。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建立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就是( )。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解析:A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C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D 项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就是( )。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答案】B。
解析:A项就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项就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项就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答案】B。
解析:A项的范围过大,生产方式还包含了生产力;C项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D项就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就是( )。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答案】A。
解析:生产的内容、方式、性质,决定了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容、方式、性质。
所以生产就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就是指( )。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答案】D。
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劳动者与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构成。
生产资料具体包括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就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与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与使用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答案】A。
解析: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建立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与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堂练习答案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17-12-15 23:59:59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9题。
1.(单选题)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单选题) 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 )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单选题)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单选题) 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单选题) 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单选题) 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单选题) 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单选题) 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1.(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2.(单选题) 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3.(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4.(单选题) 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5.(单选题)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6.(单选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7.(单选题)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8.(单选题)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9.(单选题) 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0.(单选题)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1.(单选题) 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2.(单选题) 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3.(单选题) 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
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答题: A. B. C. D. (已提交)问题解析:24.(单选题) 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
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5.(单选题)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商品的生产B、商品的分配C、商品的消费D、商品交换的实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6.(单选题)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7.(单选题)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反比B正比C没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8.(单选题) 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小于最高的个别劳动时间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9.(单选题)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B、可能发生C、取决于商品数量D、是不可避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问题解析:30.(单选题) 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体力劳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1.(单选题)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2.(单选题) 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不同形态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 D.以上均不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3.(单选题)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
A.劳动的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的报酬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4.(单选题)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5.(单选题) 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答题: A. B. C. D. (已提交)问题解析:36.(单选题) 资本的本质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C.购买商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7.(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8.(单选题)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9.(单选题)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0.(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1.(单选题) 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2.(单选题) 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