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籍测量知识点209
地籍测量

2.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 利用原控制点或新布设的控制点,
用不低于原测量精度的方法,测量被检测的界址点坐标,用 新测量的坐标与原坐标数据比较 。
(2)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测量 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时,应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 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
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用解析法测量界标
动记录装置时,应认真进行读取和检查。
3.也可通过下述测量方法对极坐标值进行检查。 (1)测量短界线的长度及对其它界址点的距离; (2)由不同的测站进行第二次测量; (3)由同一测站,通过改变仪器高度、度盘位置和连接方向,进行重复侧量; 4.对于自由设站法的测量值,只能通过重新独立摆站和进行第二次侧量检核。一般应优先选择用界 线长度和界址点间隔距离进行检核。上述检查方法也可混合使用。
的坐标。在变更地籍调查表 ( 包括宗地草图 ) 中注明做
出修改。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等增设界址点的,在不低于
原精度的原则下,解析测量或图解勘丈新增界址点的坐标。
1.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测量放样数据准备及新增界址点放 样 权属调查前新增界址点放样数据的准备,应根据变更调查
申请书提供资料及原地籍调查成果,准备相应的放样数据。
经分割双方现场认定,现场先设置界标的,不需要准备放 样数据。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测量放样数据一般有三种: 极坐标法放样数据、长度交会法放样数据、截距法放样数 据。
2.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测量 放样完成后,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一般应 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采用解析法测量,特 殊情况可以采用图解勘丈法。如果变更调查申请书提 供坐标,解析测量的新增界址点坐标与申请坐标误差
1.地籍测量的类型
2.地籍测量的方法 3.地籍测量的流程
地籍测量知识点

现代(多用途)地籍(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调查区范围内全部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为了保持土地的现势性和及时掌握地籍信息的动态变化而进行的经常性的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权属的确认(简称确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认定。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等)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变更界址测量: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
(完整word版)地籍测量学的复习重点

1地籍的定义: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 地籍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图" 是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指尖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附属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侧、房地产评价数据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3地籍的分类: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税收地籍是指仅为税收服务的地籍,及专门为土地课税收服务的土地清册。
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和纳税人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等产权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鼓励土地交易、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二建立的土地清册。
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徒弟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徒弟提供基础资料。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再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针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城镇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农村地籍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4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即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具体内容:(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地籍测量(地籍调查)-PPT

权属界外业调查 权属界认定
权属界外业调查 权属界认定
权属界外业调查 设置界址标志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签字认可 绘制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及要求
本宗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土地座 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 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主管 部门;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身份 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 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 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 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 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 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 权、土地抵押权等多项权利。它是国家经济
结构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2.2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所有权 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
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 有、支配、使用的权利。是所有制在法 律上的表现。
按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 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 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 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 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使用单位使用,又难 以划清权属界线的, 称为共用宗。
万家寨水利枢纽
破宗 同一街道、街 坊内的宗地被两幅以上 基本地籍图分割,称为 破宗。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位置图
宗地
定义
特征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 (1)地块是一个“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地
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 地空间区域。(例如:宗地或
界址点的选取原则:一是实地点位明显,便于寻
地籍测量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1、地籍(名解):是指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简答)⑴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⑵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这种表述针对国家的每一块土地及其附属物;⑶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⑷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情况。
地面上的附着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⑸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
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
2、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⑴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⑵按特点、任务划分:初始地籍、日常地籍;⑶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⑹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名解):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在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6、地籍调查分类(填空):⑴按时间、任务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⑵按调查区域的功能分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7、地籍调查内容:⑴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地籍测量知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得、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得土地及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与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与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得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与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得位置、权属、界线、数量与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得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得位置与明确得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得利用类别、质量与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得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与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得测绘工作,主要就是测定每块土地得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与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与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1、简述地籍测量得特点。
(8分)答:①地籍测量就是一项基础性得具有政府行为得测绘工作,就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得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得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就是在地籍调查得基础上进行得;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得法律特征;⑤地籍测量得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得要求;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得现势性;⑦地籍测量技术与方法就是对当今测绘技术与方法得应用集成;⑧从事地籍测量得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得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与地籍管理方面得知识。
4、日常地籍测量得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分)【答】:其主要内容包括界桩放点测量、制作宗地图与房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
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出让中得界桩放点与制作宗地图;2房地产登记发证中得地籍测量工作;3房屋预售调查与房改中得房屋调查;4工程定位验线测量;5竣工验收测量;6征地拆迁中得界址测量与房屋调查。
六: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地籍测量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1、地籍: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表、数等形式表示出来。
2、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和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4、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做的测绘工作。
5、地界测量的内容: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a.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地界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b.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房产图、宗地图等;c.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d.进行地籍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e.根据土地管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6、地籍调查:遵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7、地界调查的工作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和房产调查。
8、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a.准备工作。
包括制定地籍调查的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组织准备、宣传、调查试点及技术培训,表册、仪器、工具准备,收集资料等工作。
b.外业调查、勘测。
对土地的位置、界址、用途等进行实地调查勘测。
c.内业作业。
在外业调查基础上,整理地籍调查资料等。
d.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的多级检查验收制度。
9、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10、以土地权利为主要标识的地块——宗地;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要标识的地块——图斑。
11、地籍测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现代地籍(地籍):是指由国家建立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权属、利用、位置、数量、质量等状况的簿册、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的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对每一块土地,都必须描述其权属、利用、位置、数量、质量等五个要素;(6)对于一个区域,地籍簿册是由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组成。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4、地籍的类别:(1)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区域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5、所谓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的杈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
6、地籍测量的内容:(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地籍变更测量,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补测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7、地籍调查的含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用途、数量等状况进行的基本调查。
可分为地籍总调查和日常地籍调查。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查1、土地所有权: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归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个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归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1、是谁的,具体指归属主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1、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3、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4、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一句及其有关说明;6、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4、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5、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本资料。
6、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7、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8、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9、地籍测量的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10、地籍测量的步骤: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经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经行相关地籍测量工作.11、地籍要素包括: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12、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土地的位置和面积,保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土地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13、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14、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如地形、地貌、地理名称、建(构)筑物的投影位置等,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地籍测量学是测绘科学和土地科学结合的产物.15、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第二章16、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17、土地权属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18、土地权属的确认方法: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19、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20、地块特征:(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空间位置固定,边界相对明显.(3)”同类属性”既可指某一种属性,又可指某一类属性的集合. 21、宗地:在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其位置固定,权利边界明确.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字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个归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成片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归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易划分清楚各归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分为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4)对一个归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玉未见城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22、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置.(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级别.23、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资方面准备.(3)调查底图的选择.(4)对街道、街坊的划分.(5)发放通知书.(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7)实地调查.(8)资料整理24、争议地:有争的确认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归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归属主的空置土地飞抵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25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第三章1土地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应用分类体系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内容: (5) 原则(6)第五章1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使用现状。
2共有面积:各权属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
3应分摊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1)按文件或协议分摊(2)按比例分摊(3)按功能分摊4共有建筑面积包括: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面积5共有面积的分摊方法(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如果多个权利人拥有一栋房屋则要求分户分摊,如果一个权利人拥有一栋房屋则要求分层分摊。
6房产测量的内容:通过调查和测量的工作,确定城镇房屋的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和使用现状等,并用文字,数据和图件表示。
7房产测量的作用:管理,经济,法制方面的作用。
8房屋用地调查和测绘的单位是丘,丘是指空间上连续的一个有界地块。
丘的编号:按市,市辖区(县),房产区(街道),房产分区(街坊),丘五级进行编号。
9丘的分类:一个地块只属于一个权利单位的称为独立丘,一个地块属于多个权利单位的称为组合丘。
10房屋用地调查的内容:用地坐落、产权性质、等级、税费、房屋用地产权主、房屋用地的使用人、性质(用地单位所有制)、土地使用权的来源、四至、界标、房屋用地的用途分类、用地面积等基本情况,以及绘制用地范围略图。
11房产要素(细部)测量的内容:房屋用地的界址测量,行政境界测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测量,相关的陆地交通、水域测量和其他相关地物测量。
12房产要素测量的方法:野外解析法测量(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航测法,全野外数字测图。
13计算共有建筑面积的范围:(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都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内如带有部分楼层,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2)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如需分别计算建筑面积,高跨为边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勒脚以上外墙表面至高跨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当高跨为中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
(3)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总和计算。
(4)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
(5)坡地建筑物利用吊脚做架空层加以利用且层高超过2.2m的面积。
(6)穿过建筑物的通道。
(7)图书馆的书架按书架层计算建筑面积。
(8)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烟道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9)舞台灯光控制室(10)建筑物内的技术层或设备层(11)突出屋面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12)突出墙外的门斗(13)跨越其他建筑物的高架单层建筑物。
14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1)用深基层做地下室架空加以利用,层高超过2.2m的(2)有柱雨篷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3)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4)封闭式阳台、挑廊,按其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5)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6)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和柱的架空通道(7)室内楼梯作为主要通道和用于疏散的均按每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15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1)突出墙面的构件配件和艺术装饰(2)检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3)层高在2.2m以内的技术层(4)没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建筑物上无顶盖的平台(5)建筑物内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6)构筑物(7)单层建筑物内分隔得操作间、控制室、仪表间等单层房间(8)层高小于2.2m的深基础地下架空层、坡地建筑物吊脚、架空层(9)建筑层高2.2m及以下的均不计算建筑面积16分幅图的内容:表示控制点、行政境界、丘界、房屋、房屋附属设施和房屋围护物,以及与房地产有关的地籍、地形要素和注记。
17分幅图的测绘:范围应与开展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提供必要的工作底图。
18分幅图的编号以高斯-克吕格坐标的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由编号区的代码加分幅图代码组成。
19分宗(丘)图的内容:除表示分幅图的内容外,还表示房屋产权界线、界址点、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宗地界线长度、房屋边长、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房产要素。
20分宗图的测绘:(1)房屋应分栋丈量边长,用地按宗地丈量边长,边长量测到0.01m,也可以界址点坐标反算边长。
对不规则的弧形可按折线分断丈量。
(2)挑廊、挑阳台、架空通道、以栏杆外围投影为准,用虚线表示。
(3)分宗图中房屋注记各项内容分别用数字注记。
(4)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图面积的大小和需要在1:100~1:1000之间选用,幅面大小在32开至4开之间选用。
21分户图的内容:房屋、土地以及围护物的平面位置与各地物点之间的相对关系,并着重与房屋的权属界线、四面墙体的归属、楼梯、过道等公用部位,门牌号码、所在层次、室号或户号、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边长。
22分户图的测绘:(1)房屋的权属界线,包括墙体归属,按图式要求表示。
(2)房屋轮廓线长度注记在房屋轮廓线内侧中间位置,注记至0.01m(3)房屋边长应实地丈量,房屋前后、左右两相对边长之差和整栋房屋前后、左右两相对边边长之差附和有关规定(4)不规则图形的房屋边长丈量应加辅助线,辅助线的条数等于不规则多边形边数减3,图形中每增加一个直角,可少量一条辅助线(5)分户房屋权属面积应包括共有公用部分分摊的面积。
23房产图的作用: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资料,全面反映了土地和房屋基本情况和权属界线,是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
24房产图的分类:按房产管理部门的需要分为分幅房产平面图,分宗房产平面图,分户房产平面图。
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绘制分宗图和分户图的基础。
第六章25地籍控制测量: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26地籍控制测量遵循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