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测绘教材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定位概要

《地籍与房地产测绘》课程定位一、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计划是根据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与房地产测绘》课程的课程标准及专业教改方案编写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综合体。
它是测绘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实用技术,是进行土地与房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进行地籍测绘和房地产测绘,达到甲方任务书及相关测量规范的要求。
它以《测量技术基础》、《数字化测图》、《控制测量技术》和《GIS技术》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地籍与房产测绘》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综合性课程,它的前导课程为《测量技术基础》、《控制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GIS技术基础》及《测量数据测量》,它是对前导课程的相关技术在地籍测绘与房产测绘实际工作中的集成式应用;它是研究如何获取和表达土地及其地面上物体的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是测量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土地(房产)管理者必须要了解的一门实用技术,也是土地及房产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四、授课对象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五、学分与总学时该门课程的设计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0学时(理论教学为30学时,课堂实践训练为30学时),综合实训教学40学时。
六、课程的作用根据课程定位与性质,通过分析实际生产项目,结合工作岗位需要,确定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1)知识目标:掌握地籍测绘(包括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房产测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测绘技术并加以运用,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2)技能目标:能够按照地籍与房产测绘相关规范、规程及甲方工作任务书的要求,独立或共同完成地籍测绘(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房产测绘工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地籍与房产测绘方面的问题,在地籍与房产测绘中熟练应用相关测量技术;3)素养目标:应该具备良好的测绘职业道德。
《地籍与房产测绘》课件——第五章 GNSS与地籍测量

知识点二 GPS定位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 控部分以及用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一、 GPS概述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可以授时和测距的空间 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
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 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GPS的组成
地面监控部分
1 3
Colorado springs
5 5
Hawaii
Ascencion Diego Garcia
5
kwajalei n
GPS卫星星座
24 3
用户设备部分
按用途分:导航型、测地型、授时型
GPS接收 机硬件
用户设备
按载波频率分: 单频接收机、双频接收机
微处理机
终端设备
数据处理 软件
≤10 ≤10 ≤10 ≤10 ≤15
b(ppm)
≤2 ≤5 ≤10 ≤10 ≤20
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
➢GPS 外业观测
① 天线安置---对中、整平、定向并量取天线高; ② 接收机操作; ③ 观测记录
任务一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GPS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
➢ 它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
GPS测量的实施
工作程序: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 成果检核与处理等阶段
➢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① 在交通方便,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
② 视野开阔,以便于同常规测量控制网的联测;
③ 在 15º 截止高度角以上应不存在障碍物;
④ GPS点应避开对电磁波接收有强烈吸收、反射等干扰影响的金 属和其它障碍物体。
GPS定位的关键是测定用户接受机天线至GPS卫星之间的距离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一、引言地籍测量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基础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使其具备独立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地籍测量的定义、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2. 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地籍测量的技术流程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4. 学会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权属关系。
5. 能够编制地籍测量报告和图件。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概论1.1 地籍测量的定义和基本任务1.2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的关系1.3 地籍测量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2. 地籍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1 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2.2 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2.3 地籍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3. 地籍测量技术流程3.1 地籍测量前的准备工作3.2 地籍测量的实地操作和数据采集 3.3 地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4 地籍测量结果的报告和图件编制4. 土地利用规划与地籍测量4.1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2 土地利用规划与地籍测量的关系4.3 地籍测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实例5. 土地权属关系分析5.1 土地权属关系的概念和法律依据5.2 土地权属关系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3 土地权属关系分析的案例分析6. 地籍测量案例研究6.1 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6.2 利用地籍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6.3 撰写地籍测量案例报告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2. 实验:利用实地操作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地籍测量的实践训练。
3. 讨论:组织学生对地籍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布置地籍测量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地操作的掌握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17《房产与地籍测绘理论课程大纲》

《房产与地籍测绘》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房产与地籍测绘课程编码:0120027课程英文名称:Estate And Cadastre Surveying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适用年级:三年级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总学时:70学时先修课程:测量学、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学、测绘CAD、测量平差、Visual Basic测绘程序设计等。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编写人:谢峰震、石磊审定人:蔡文惠、谢峰震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房产与地籍测绘》是工程测量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工程测量专业的较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地籍测量与房产测量。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地籍测量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房产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地籍测量的整个过程,掌握地籍图、房产图的测量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了解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土地权属调查步骤、内容;3、了解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特点,掌握界址点测量的方法;4、掌握地籍图的分类、地籍图的内容;5、了解常用的地籍成图方法,掌握分幅地籍图的成图方法;6、了解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概念,掌握面积量的方法与要求;7、了解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与特点,掌握界址点的恢复与鉴定;8、了解房产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房产调查的内容,掌握房产测量的方法;9、了解变房产面积量算的一般规定;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1、绪论2、地籍调查3、地籍控制测量4、界址点测量5、地籍图的基本知识6、地籍图的测绘7、土地面积量算8、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9、房产调查与测绘10、房产面积量算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序号课程内容教学环节讲课习题课实验设计1 绪论 22 地籍调查8 43 地籍控制测量 2 44 界址点测量 2 45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 2 26 地籍图的测绘 4 67 土地面积量算 2 2 28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2 29 房产调查与测绘 6 410 房产面积量算 6 4合计36 6 28(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推荐教材詹长根.地籍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2、教学参考书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8.(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
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地籍测量》教学大纲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地籍测量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总学时数:30学时适用对象: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先修课程:地籍管理、测量技术基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1.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地籍测量学》课程不同于基础测量和专业测量,地籍测量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1)为了税收的目的而进行的地籍测量;(2)为了建立法律上的产权文件而进行的地籍测量;(3)为了规划设计及土地整理而进行的地籍测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籍测量迅速发展,尤其是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来,地籍测量已成为我国测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不仅为课税和产权保护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测量成果在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同时,也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形成现代多用途地籍。
2.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学习课程使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理论2学时,实习实验0学时)1、地籍与地籍测量2、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历史3、地籍测量学要求:地籍的概念、功能、类别等;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地籍调查的概念。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查(理论2学时,实习实验2学时)1、土地权属2、土地划分与编号3、土地权属调查要求:土地权属的含义、土地权属确认方式;土地权属的确认。
土地划分;地块、宗地与地界;土地编号。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程序;实地调查。
第三章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理论2学时,实习实验0学时)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要求:土地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原则、程序等。
第四章地籍控制测量(理论4学时,实习实验4学时)1、概述2、地籍测量坐标系3、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要求: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坐标系;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第五章界址测量(理论2学时,实习实验2学时)1、界址测量的方法2、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要求:界址测量的方法; 测量的外业实施第六章地籍图的测绘(理论4学时,实习实验2学时)1、概述2、地籍图的测制3、宗地图的测制4、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5、房产图的测绘要求:地籍图测制的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宗地图编绘的方法。
地籍与房产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教学课件

地籍测量的坐标系
GNSS测量技术
地籍图 坐标系
基于不 国家统一坐标
同中系央 子午线 地方坐
标系
54坐标系
已禁用
基于不 西安80 同椭球国家2000坐标系
54坐标系
已禁用
西安80坐标系
国家2000坐标系
地籍与房产测量
• 国家坐标系:优点:坐标基准统一,通用性强 缺点: 保密性差 投影变形大
• 地方坐标系:优点:投影变形小,保密性强 缺点:各地坐标不统一,需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
地籍与房产测量
• 各地不动产坐标系都是地方坐标系统! 为什么?
地籍与房产测量
谢谢观
《地籍与房地产测绘》建设方案2017.4

“地籍与房地产测绘”课程建设方案一、现有基础(一)课程基本信息1. 适应专业与课程类型《地籍与房地产测绘》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适应于三年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2.课时、学分、开设学期本课程主要开设在第四学期,60课时,3.5学分。
3.主要培养的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籍与房地产测量工作中的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图绘制、数据库信息录入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定作业方案、编制总结资料、分析总结问题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等素质的社会能力。
(二)教学团队该课程已组建一支名师引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突出。
(三)建设现状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实习项目。
结合地籍与房地产测绘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地籍与房地产测绘的工作过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现已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和考核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二、建设目标本课程以院级《地籍与房地产测绘》项目化教学改革课题为依托,丰富充实内部教学及知识拓展资料,完善流程规范及施工要求。
以智慧职教平台与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为手段,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与效果。
计划于2018年建成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建设,能提高课程团队的凝聚力,强化课程资源的更新与完善,总结与拓展更加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加强考核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一)课程资源建设1.建设项目化教材加强项目化和信息化教材建设,整合教学资源,邀请兄弟院校以及陕西省测绘局、天润地理信息有限公司、九天寰宇有限公司等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立体化教材,出版反映最新地籍与房产测绘标准的《地籍与房地产测绘》教材,为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建设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现有院级资源库基础上,继续完善补充,开发蓝墨云班课网络资源,进一步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供学生上网自主学习、在线自测、在线观看规范操作录像等;可供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答疑和讨论。
地籍与房地产测绘课程标准(新)2017.4

闭卷
是否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
是/平时考核(20%)+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30%)
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实践,确定毕业生面临的工作岗位,结合工作岗位任务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以6人为一小组,针对某一区域进行土地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进行数据和成果等资料整理。
10
学生应有基础及课程衔接
1、应该掌握的知识:数学知识、制图知识、测量知识、地形图知识
2、在此课程之前应该掌握的专业课程:测绘基础、工程控制测量与数据处理、数字测图、GPS测量技术与应用
3、在此课程之后应学习的专业课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7.掌握地籍图的应用;
8.了解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社会能力
1.具备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具备理解专业资料的能力;
4.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方法能力
1.具备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具备理解专业资料的能力;
4.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4
任务3.土地等级调查
6人为一调查小组,制定调查计划,对某一区域土地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调查,并进行土地分等定级并填写相关资料.
4
任务4.房产调查
6人为一调查小组,制定调查计划,对某一小区房产信息进行调查,并设计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
实训条件
实训项目
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0*******
课程名称:地籍与房产测量
学时范围:30-40
实验学时:8-10
总学分: 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选课
先行课程:测量学基础、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测量平差
适用专业(方向):测绘工程
责任单位:勘测学院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地籍与房产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并进行各种地籍图测量的初步能力,并了解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共分为11部分,即:绪论、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概述、房产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量算、数字地籍测量、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部分:绪论
(1)主要教学内容:
1)地籍;2)地籍调查;3)地籍测量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地籍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点:地籍调查能力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籍调查
教学难点:地籍调查原则
第二部分:土地权属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权属;2)土地的划分与编号;3)土地所有权调查;4)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权属;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2)能力点:掌握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土地所有权调查
教学难点:土地的划分与编号
第三部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检查验收;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2)能力点:学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外业工作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工作
教学难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
第四部分: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1)主要教学内容:
1)土地性状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税收调查;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土地性状概念、分级概念、
2)能力点:掌握土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调查、土地的分等与定级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地的地貌、植被和土壤调查;土地分级标准
教学难点:土地分级标准
第五部分:房产调查
(1)主要教学内容:
1)共有面积的分摊;2)建筑面积计算;3)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房屋的调查内容、房产要素的编号、面积分摊原则、面积计算方法、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2)能力点: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面积分摊原则、面积计算、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教学难点:房产调查的技术要求
第六部分:地籍控制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2)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3)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地球形体、大地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高程基准、GPS控制网、无定向导线的解算模型
2)能力点: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无定向导线的解算方法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无定向导线的解算、GPS控制网
教学难点:GPS控制网
第七部分:界址点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界址点的测量方法;2)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3)测定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4)用摄影方法加密界址点的坐标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解析法、图解法测量界址点;界址点的坐标计算公式;界址点坐标加密2)能力点:掌握解析法、图解法测量界址点;掌握界址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的四种方法、界址点坐标加密
教学难点:界址点坐标加密
第八部分:地籍图的测绘
(1)主要教学内容:
1)分幅地籍图的测制;2)宗地图的测制;3)地籍图的编制;4)房产图的测绘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地籍图比例尺、分幅编号、地籍图的内容、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宗地图的内容特性和编绘、房产分宗平面图的测绘
2)能力点:掌握分幅编号、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宗地图的内容特性和编绘、房产分宗平面图的测绘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幅编号、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宗地图的内容特性和编绘
教学难点:地籍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九部分:土地面积量算
(1)主要教学内容:
1)面积测算方法;2)面积平差原则与精度要求;3)面积量算程序与统计;4)宗地面积量算的项目及关系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面积量算的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坐标法;面积平差原则;面积量算程序
2)能力点:掌握面积量算的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坐标法;面积平差原则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面积量算的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坐标法;面积平差原则
教学难点:沙维奇法计算面积
第十部分:数字地籍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2)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3)数字地籍测绘系统(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数字地籍的测绘系统
2)能力点: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
教学难点:地籍信息编码、数据结构
第十一部分: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1)主要教学内容:
1)变更界址测量;2)界址的恢复与鉴定;3)日常地籍测量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界址点的查检、变更测量、界址点的鉴定、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竣工验收测量的工作程序
2)能力点:掌握界址点的查检、变更测量、竣工验收测量的工作程序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界址点的查检、变更测量
教学难点:界址点的变更测量
四、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对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建议: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密切结合地籍与房产测量行业中的问题,再逐次解决问题,形成引导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性趣。
每部分内容结束,应予总结,并适时讨论,加深记忆。
同时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过渡,注意前后内容的综合,形成教学内容主线。
在教学手段上,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和进行现场教学及仿真教学。
(二)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
实验环节的各项要求详见实验教学大纲,下表仅列出实验项目的名称及对应的实验学时、要求概要等。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参考表
第一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第二部分主要为计算题;
第三、四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第五、六、七部分主要为计算题;
第八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第九部分主要为计算题;
第十、十一部分主要为问答题;
作业重点在第六----十部分。
(四)课程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课程设计
(五)课外教学的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查的主要内容及占总成绩的比例为:作业20%,实习、实验30%,考试30%,其它20%,最后按五级分制核定最终成绩。
五、教学总时数与课时分配表
该课程总学时为38学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参见下表。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总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安排的学时可酌情调整。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使用以下教材:
1)地籍测量学,詹长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2)测量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本社编,2000出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测量学基础、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测量平差等课程,后续课程为工程测量等。
本课程属于专业课。
八、有关说明
1)本课程大纲的编写时间为2006年4月18日;
2)本大纲是在测绘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有较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该课程的规划学时而编写的;
3)本大纲在编写过程中,着眼地籍与房产测量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并力求有一定的前瞻性;
4)本大纲各部分内容规定的学时仅限参考,具体实施时,要随着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地籍测量学在各种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适量调增现代测绘的理论与应用内容,进一步压缩传统测量内容;
5)本大纲经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组讨论、修订,测绘工程教研室例会通过,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