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符号“×”和“乘”的概念。
2.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表进行口算计算。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乘法的概念及意义。
2.乘法口诀的掌握。
3.乘法表的应用。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能够结合乘法表进行口算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具体生活中的场景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乘法符号及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符号“×”和“乘”的含义。
•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乘法运用。
3. 学习乘法口诀•教授乘法口诀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记忆。
•练习口算计算,巩固乘法口诀。
4. 学习乘法表•引导学生认识乘法表的规律性,理解乘法的倍数关系。
•让学生通过乘法表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5. 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可以绘制乘法口诀表和乘法表,以及相关数学公式,让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并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案

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我们先来解决这几个数学问题:
1小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时礤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3)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力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重点
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
难点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课件出示第46页主题图。
提问:求3+4+5这个算式为什么不能用乘法。小组讨论。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三、练习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判一判。
哪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9+4+3 3=6=8 5+5+5 4+5+7
(3)你能把加法算式必定成乘法算式吗?
8+8+8+8 7+7+7 C+C+C+C+C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 : 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学会用竖式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乘法的概念,学会进行基本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尤其是乘法表内的乘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物品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比如3个小狗,每只小狗有4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2. 讲解•介绍乘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学生通过操纵具体物品,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讲解乘法表内的乘法,比如2 × 3 = 6,让学生掌握基本乘法口诀。
3. 实践•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用竖式乘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小组活动,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学生自主探究一些乘法问题,拓展乘法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乘法概念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表现,重点关注乘法表内的乘法运算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用竖式乘法解决问题,并理解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展示习得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围绕乘法的初步认识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乘法表内的乘法,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竖式乘法解决问题。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1乘法的初步认识(1)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1乘法的初步认识(1)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1乘法的初步认识(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即乘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辨别乘法算式,并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辨别乘法算式。
2. 让学生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辨别乘法算式,并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圆片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小鸟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有几个相同的物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让学生观察并操作手中的小棒或圆片,让学生将几根小棒或几个圆片合并在一起,感受合并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很多根小棒或很多个圆片,我们要怎么表示它们的合并呢?引入乘法算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些例题,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够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乘法算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的初步认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 乘法算式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学生用书第47页的练习题。
答案:略2. 题目: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的情景。
答案:2个3相加的和是6;3个2相加的和是6;4个1相加的和是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概念,能够辨别乘法算式,并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பைடு நூலகம்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1+2+4=7 4+4=8 5+5+5=15 3+3+3+3=12 2+2+2=6 4+2+3=9
你能把这些算式 分一分类吗?
复习导入
卡通屋(口算一共有多少个)
1+2+4=7 4+4=8 4+2+3=9 3+3+3+3=12
2+2+2=6 5+5+5=15
这些算式里面的加数都相同。
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些具有相同加数的算式。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
二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由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实例,抽象出乘法概 念的过程,初步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培 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 力。
都是相同加数相加。 你能说出这样有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吗?
情境导入3
数一数、填一填。
?台 ( 4 )个( 2 )相加
2 2 2 2=8
探究新知3
( 4 )个( 2 )相加
加法算式 2 2 2 2 = 8
乘法算式
4 × 2 =8 或 2 × 4 =8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畅言平台教学资源,小棒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激趣引入:
1.听算。
2+3+4= 3+3= 5+5+5= 2+2+2=
2.情境导入。
2.学习写乘法算式。
1)介绍: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15
3)介绍“×”及乘法算式的读法。
A.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3.汇报板书。
4.引导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5.汇报交流,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
1.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3,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选择板书算式。
3ƻ6+6=24
2+2+2+2+2+2+2=14
二、探究体验:
一)学习例1。
1.寻找加法算式的共同点。
1)仔细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倾听。
3)汇报交流,引导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1 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我是一名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的1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77页至第80页,涉及到乘法的概念、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乘法算式的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如果每排有2张桌子,3排一共有几张桌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的含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例如:2×3表示2个3相加,等于6。
3. 学习乘法算式:讲解乘法算式的构成,即乘数、乘数和积的关系。
例如:2×3中,2和3是乘数,6是积。
4. 学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并进行现场练习。
例如:2×3=6,3×2=6,1×6=6,6×1=6。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如:1×2、2×4、3×5等。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典型的乘法题目,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乘法的运用。
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7.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们上黑板演示乘法计算,并让大家一起检查答案。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乘法的概念、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
七、作业设计(1)1×2=(2)3×4=(3)5×6=(1)小华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辆公交车上有3个座位,每站上来了2个人,一共有多少人在公交车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们对乘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必备知识点
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必备知识点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2+2+2=6,用乘法表示为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写法:如3个5相加,写作3×5或5×3。
读法:如2×5=10,读作“2乘5等于10”。
二、乘法口诀熟记1~9的乘法口诀,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
例如:1×1=1, 1×2=2, 2×2=4...9×1=9, 9×2=18, 9×3=27...三、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乘数: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
积:乘法算式中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四、乘法运算规律1.交换律: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即a×b=b×a。
2.结合律: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即(a×b)×c=a×(b×c)。
五、乘加、乘减运算运算顺序:在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乘加:如3+3+3+2=11,可以写成3×3+2=11。
乘减:如5+5+5-1=14,可以写成5×3-1=14。
六、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加法写成乘法:当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时,可以将其改写成乘法算式,使计算更简便。
积与和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乘法的积等于加法的和。
七、应用题解决学会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场景中的计算问题。
八、特殊乘法口诀的应用在9的乘法口诀中,几乘9或9乘几,可以看作几十减几进行速算。
如:9×5=50-5=45。
掌握以上知识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乘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3 33
3 33
一共有多少盆花? 3+3+3+3+3+3=18(盆)
3×6=18(盆)
读一读。
429385×573624
课堂练习
(教材P4 T2)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 5 × 3
3个5相加
7+7+7+7+7= 7 × 5
5个7相加
9+9+9+9= 9 × 4
4个9相加
读作:6乘4等于2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8+8+8+8 =32(棵)
4个8相加
8×4=32(棵)
4+4+4+4+4+4+4+4 =32(棵) 8个4相加 ( 4 )×( 8 )=32(棵)
每层楼有9扇窗 户,3层楼共有 多少扇窗户?
你能尝试列出 乘法算式吗?
9+9+9 =27(扇)
9×3=27(扇) 3+3+3+3+3+3+3+3+3 =27(扇)
3×9=27(扇)
你还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并解答?
6 6 6
一共有多少盆花? 你还有其他 6+6+6=18(盆) 方法吗?
6×3=18(盆)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一 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
课堂导入
每层楼有9扇窗 户,3层楼共有 多少扇窗户?
9 9 你 如何还列有式其解他 9 解 决决呢方?法吗?
9+9+9 =27(扇)
3 33 3 33 3 33 3+3+3+3+3+3+3+3+3 =27(扇)
探究新知
6+6+6+6+6+6= 6 × 6
6个6相加
(教材P6 T6)
2.看图填空,再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方 法吗?圈一圈, 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第一章:乘法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感知乘法的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乘法是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快捷方式。
利用图片和实物,如苹果树和苹果,让学生感知到乘法的存在。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苹果树和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几个苹果是一组,有几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1.4 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家庭中的物品,如书籍、玩具等,尝试找出乘法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乘法表的认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知乘法表的基本结构。
使学生能够通过记忆和理解,背诵乘法表。
2.2 教学内容:展示乘法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表的结构和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背诵乘法表。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乘法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表的规律,如1乘任何数等于那个数,任何数乘以1等于那个数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2.4 作业:让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背诵乘法表,并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找出乘法表的实际应用例子。
第三章:乘法表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乘法表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表,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乘法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乘法表,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如2乘3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和理解。
3.4 作业:让学生通过乘法表,解决一些实际的乘法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并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找出乘法表的实际应用例子。
第四章:乘法表的扩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扩展对乘法表的认识。
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表的扩展,即乘法表可以无限扩展。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表的扩展,即乘法表可以无限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