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合集下载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

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体,负责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细胞器由不同的膜包围,并且具有特定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细胞器的总体功能是协调和执行细胞的各种生物学活动。

不同的细胞器在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合成、转运和分解分子物质、参与细胞分裂和运动等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细胞器的结构组成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细胞器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每种细胞器都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适应其功能的需求。

细胞器在细胞内部的定位也是经过精确的调控。

细胞将不同的细胞器定位在特定的位置,以便它们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并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总的来说,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组成和机制。

探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与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密切相关。

结构线粒体呈长圆筒形,其主要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和基质。

外膜是线粒体的外层,由磷脂双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内膜位于外膜的内侧,形成许多褶皱结构称为内膜嵴,增加了表面积以便于能量产生。

基质则是线粒体的内部区域,含有线粒体DNA、核糖体和许多酶。

功能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

它通过细胞呼吸过程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一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ATP是细胞内用于各种生物学过程的主要能源分子。

此外,线粒体还参与其他许多生物学过程,如调控细胞的新陈代谢、合成脂类和胆固醇、维持细胞内钙离子平衡等。

总结起来,线粒体是细胞中不可或缺的细胞器,其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的核心场所。

描述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在细胞内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

结构高尔基体由一系列扁平而弯曲的囊泡和管状结构组成。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内部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识记的知识较多,识记各类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容易混乱,且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失误。

高考对细胞器的考查集中在具体情境下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和分布,并且将细胞其他结构与细胞器一起比较已经成了每年必定出现的类型,因此需要学生首先要熟悉单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再与其他结构一起比较,最后通过对易错点的归纳总结,才能对这部分内容充分地灵活运用。

下面就对这部分内容的有关知识加以精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是指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小器官每一种细胞器都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完成新陈代谢,又能共同协作或分工合作完成各种牛命活动。

细胞器的种类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

分裂较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多。

二、易错点汇总(1)不同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上表所列的八种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中的常见细胞器。

不同的细胞含有不同的细胞器。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和内质网等。

中心体是高等动物、低等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均具有的细胞器,但是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主要起运输作用以及对蛋白质的修饰和包装,在植物细胞中除了具有动物细胞中的功能外,还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2)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叶绿体、线粒体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误认为两者都能产生ATP,且为生命活动所用。

实际上这两个细胞器都能产生ATP,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能量的用途线粒体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

但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是具有核酸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并且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但受细胞核内DNA控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一、显微结构: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看到的细胞结构。

二、亚显微结构: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看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类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份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必然数量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样有多种细胞器。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六、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能够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能够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那么不能通过。

八、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类膜结构中蛋白质成份。

九、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之内、细胞核之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要紧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一、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份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要紧场所。

1二、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类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要紧化学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爱惜。

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一、地球上的生物,除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二、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

蛋白质能够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大体支架,除爱惜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互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必然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一)

植物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繁殖: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 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 以延续种族, 这种生物孽生后代的现象叫做繁殖。

(繁殖方式有三类: 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但是, 也有人把营养繁殖和无性生殖广义地称为无性生殖, 因此, 认为繁殖只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2.颈卵器植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 产生颈卵器的植物, 例如苔藓、蕨类及绝大部分裸子植物。

3.隐花植物:孢子植物如藻类、菌物、苔藓、蕨类等生活史中不开花、不结果, 称隐花植物。

4.自然分类法:按植物界自然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划分和排列各分类群的分类方法, 目的是形成自然分类系统。

5.双名法:细胞与组织1.细胞器:细胞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3.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4.细胞质基质:在电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

5.纹孔:细胞壁上凹入腔室的地方,该处初生壁不被次生壁所覆盖。

6.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7.具缘纹孔:在松柏类次生木质部的管胞中, 由次生壁向细胞腔内隆起, 形成纹孔缘, 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 这种形成纹孔缘的纹孔, 称为具缘纹孔。

8.糊粉层:禾谷类植物籽粒的糊粉粒, 集中于胚乳的最外一层或几层的细胞中, 称为糊粉层。

糊粉层的细胞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少含或不含淀粉。

9.初生细胞壁:细胞生长过程中或细胞停止生长前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

10.原生质和原生质体: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的物质,为无色粘液状的,具有胶体结构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的物质,在生活细胞中提供生命过程的基础化合物;原生质体:指单个细胞中,除细胞壁以外所包含的各部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等。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 差速离心法
线粒体
• 1、分布:动植物细胞 • 2、结构:双层膜(内
膜形成嵴)、基 质 (含有少量DNA和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 3、功能:有氧呼吸的 主要场所 • 4、特点:在新陈代谢 旺盛的部位集中
思考: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叶绿体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
植物
1.细胞膜 2.细胞质 3.高尔基体 5.染色质 6.核仁 7.核膜 8.内质网 9.线粒体
10.核孔
动 物 细 胞 亚 显 微 结 构 模 式 图
11.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12.游离的核糖体 13.中心体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质 4.叶绿体 5.高尔基体 6.核仁 8.核膜 9.染色质 11.线粒体 12.内质网 13.游离的核糖体 14.液泡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图解
细胞外
胞吐
细胞膜(分泌蛋白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加工、运输蛋白
质)
内质网(加工、运输蛋白
质、糖基化)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合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链)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
直接联系: 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
• 1、分布:绿色植物的绿色
部分 • 2、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 球形 • 3、结构:双层膜、基粒 (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 基质(含有少量DNA和与光 合作用有关的酶) • 4、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思考: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内质网
• 1、分布:动植物细胞 • 2、形态:由膜结构连 • • • •
• 右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 •

医学上细胞器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细胞器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细胞器的名词解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各种细胞器的协调工作,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在医学中,细胞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医学上常见的细胞器名称,并探讨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1. 线粒体(mitochondria)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生产中心,它们负责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单位ATP。

线粒体内部有许多重要的酶和代谢途径,包括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和氧化磷酸化。

不仅如此,线粒体还参与调节凋亡(细胞死亡程序)和细胞间信号传递。

2.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内质网是一个细胞内复杂的膜系统,它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着核糖体,参与合成和修饰各种蛋白质。

平滑内质网则参与细胞代谢,包括脂质合成和解毒反应。

内质网在细胞内物质运输、蛋白质折叠和质量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另一个膜系统,它在内质网后期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分类和包装。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经过修饰,分装成小泡,然后发送到它们在细胞内特定目的地。

4. 核糖体(ribosome)核糖体是细胞中负责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它可以看作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的粒状物质,存在于细胞质和内质网粗面上。

核糖体通过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来产生蛋白质。

5. 溶酶体(lysosome)溶酶体是细胞内的“垃圾处理站”。

它们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降解各种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物质。

溶酶体在细胞内废物处理、有害物质降解以及细胞自噬中扮演重要角色。

溶酶体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溶酶体病等疾病。

6. 泡状体(vesicle)泡状体是细胞内负责物质运输和储存的小囊泡结构。

它们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作来参与蛋白质运输、分泌和细胞吞噬等过程。

泡状体与细胞内物质交流密切相关,是维持细胞内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Ch1-31.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信号转导,基因表达与调控,起源与进化等。

2.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基本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己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3.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

4.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5.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由细胞质内陷形成,在G+更明显,有拟线粒体之称,可能起DNA复制起点的作用。

6.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

7.荚膜: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黏液物质,主要由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8.芽孢: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含水量较丰富的致密体。

9.中心质:蓝藻细胞中央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相当于细菌的核区。

10.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1.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活细胞体内寄生的非细胞生命体,仅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12.亚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13.阮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14.分辨率: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 N介质折射率α-物镜镜口角15.光学显微镜: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和支架系统。

0.2μm16.相差显微镜:把光程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胞。

17.微分干涉显微镜:以平面偏振光为光源,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在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另一棱镜将其会和,将厚度差转化成明暗区别,立体感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和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为细胞质。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等。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的基本成分,主要由水、无机盐、脂类、糖、蛋白质等组成,内含物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代谢产物,如色素粒、分泌颗粒、脂肪滴和糖元等。

【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小“器官”,称为细胞器。

如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液泡、微丝和微管等。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一种由双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

是细胞呼吸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

最早发现线粒体的是 R . A .科里凯尔 (1857 年 ) , C .贝尔于 1897 年命名为线粒体。

线粒体用詹姆斯绿稀溶液活体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看到。

线粒体一般呈圆形、近圆形、棒状或线状,大小约 0 . 3μm ~ 0 . 8 μm × 0 . 4μm ~ 3μm 。

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分布与供能活动有关,消耗能量较多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多,细胞内需能部位线粒体比较集中。

植物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比动物细胞少,因线粒体的某些功能已被叶绿体取代。

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由两层单位膜围成。

外膜厚约 6 nm ,蛋白质与脂质含量比为 1 : 1 ,膜的通透性很高。

内膜厚约 6 nm ~ 8 nm ,蛋白质与脂质含量比约为 4 : 1 ,膜的通透性很低。

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内膜和嵴的内表面上有许多有柄基粒。

外膜上含有 NADH 一细胞色素 C 一还原酶系统,而内膜含有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酶系。

内外膜之间有宽约 8 . 5 nm 的膜间腔,与嵴内腔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其中充满液体,含有腺苷酸激酶和核苷二磷酸激酶。

内膜包围的线粒体内腔中充满基质,内有小的核糖体、磷酸钙沉淀颗粒,少量的环状 DNA 和 RNA ,以及三羧酸循环和脂肪磷酸化酶系等。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通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在内膜上完成。

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储存在 ATP 中,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大约有 95 %来自线粒体中形成的 ATP ,故线粒体被称为化能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此外,线粒体还有储存 Ca 2+ 的作用。

线粒体 DNA 能够复制,并有相应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但线粒体蛋白质大部分是由核控制。

线粒体的增殖和生长是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线粒体以分裂或出芽方式进行增殖。

线粒体基因与细胞质遗传有一定关系。

细胞中线粒体通过运动改变在细胞中的位置,不仅能够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而且能够向细胞需能更多的部位移动。

线粒体基因指导合成蛋白质所用的遗传密码与核基因所用的密码有所不同。

【质体】是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质体一般包括原质体、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白色体】是无色的质体,存在于分生组织和阳光照射不到部分的细胞中。

可分为制造淀粉的造粉体和制造蛋白质的蛋白体和制造脂质的造油体等。

【有色体】是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但不含叶绿素的质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往往呈橘红色和橘黄色。

它的形状有球形、椭圆形、线状、环状等。

常见于花瓣、果实和肉质根的细胞中,使它们具有鲜艳的颜色。

【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一般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4μm ~ 6μm 。

一个细胞中可能有 10 个~ 100 个叶绿体,多在核周围或近壁处集中,并能随光线的强弱而移位。

电镜下观察,叶绿体为封闭的双层膜结构,内外膜之间平均约为 20 nm 的膜间隙。

由叶绿体膜所围成的叶绿体腔中,充满液体基质和类囊体膜。

每个类囊体膜是由周围闭合的双层膜组成的扁囊。

基粒类囊体的直径约为 0 . 25μm ~ 0 . 8μm ,厚约 0 . 01μm ,由 5 个~ 30 个基粒类囊体叠置成一个基粒,每个叶绿体腔中约有 60 个~ 80 个基粒。

基质类囊体横贯基质,延伸出的分枝网管贯穿于两个以上的基粒之间。

类囊体与基质接触的外表面有两种颗粒:一是含有 RuBP 羧化酶的方形颗粒;一是具有 ATP 酶活性的呈多角形的偶联因子 I 颗粒。

类囊体膜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各种光合色素,这些色素与专一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颗粒:一是具有光系统 I 活性的小颗粒;一是具有光系统Ⅱ活性的大颗粒。

类囊体膜中还有光反应的各种酶系。

类囊体腔中充满水溶液。

叶绿体腔内基质中,含有少量的环状 DNA 、 RNA 和小核糖体,以及大量的 RuBP 羧化酶颗粒和其他代谢活跃的物质等。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在类囊体部分进行,类囊体膜中的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和传递光能,在反应中心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 ATP 和 NADPH ,同时使水分解放氧;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利用光反应形成的 ATP 和 NADPH ,同化 CO 2 形成储能有机物。

叶绿体 DNA 能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并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叶绿体中重要的蛋白质,分别由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编码形成。

此外,叶绿体基因与细胞质遗传有一定关系。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是由前质体分化来的。

发育中的幼龄叶绿体分裂能使叶绿体增殖。

在光照条件下,白色体可变成具有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叶绿体。

【内质网】细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分支小管、小囊或扁平囊状结构连通而成的管道系统,其周缘常分离出一种小泡状结构。

电镜下观察,内质网膜厚度约为 5μm ~6μm ,按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一是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平囊状结构,膜上含有两种核糖体亲和蛋白,因而在膜的细胞质面上附着有核糖体;一是滑面内质网,多呈网状分布的小管,膜的细胞质面上不附着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不仅在一定部位与粗面内质网相通,而且有的与质膜或核外膜相连。

内质网扩大了细胞质内的膜面积,在内质网膜上附有的多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粗面内质网不仅是核糖体的支架,而且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的运输通道。

此外,它还能够对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行一定的改造,或用于自身的装配和生成。

滑面内质网具有解毒、合成脂类和分解糖元的功能,还参与分泌性蛋白的运输蛋白。

【粗面内质网】又叫颗粒型内质网,常见于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多为扁平囊状结构,在膜的细胞质面上附着有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既是新合成的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又是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滑面内质网】又叫非颗粒型内质网,多呈网状分布的小管,膜的细胞质面上没有核糖体附着。

滑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它可能参与糖元和脂质的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以及具有分泌等功能。

【核糖体】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953 年罗伯逊和布朗用电镜观察到植物细胞内的核糖体颗粒, 1955 年帕拉登观察到动物细胞中核糖体颗粒。

1958 年罗伯特建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

核糖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 rRNA 。

核糖体颗粒的直径一般为 15 nm ~20nm ,由大小两个亚单位组成。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类型为 80 s 型,原核细胞为 70 s 型,叶绿体中核糖体也为 70 s 型,但线粒体中核糖体因种类不同而不同,有 55 s 到 80 s 多种。

80 s 型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分别为 60 s 和 40 s ,70 s 型的核糖体的两个亚单位分别是 50 s 和 30 s ;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单核糖体,大亚单位略呈半圆形,直径约为 23 nm ,有一侧伸出三个突起,中央为一凹陷;小亚单位呈葫芦状,其大小为 23 nm 。

大小两个亚单位结合在一起时,凹陷部位彼此对应形成一个隧道,在翻译过程中, mRNA 穿行于隧道中。

在核糖体上有功能活性的部位,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上的功能活性部位配合作用,把 tRNA 转运的氨基酸,按照 mRNA 的信息密码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

【高尔基体】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由单层滑面膜围成的扁平囊、大囊泡和小囊泡集结而成的细胞器,它与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

高尔基体是 1898 年高尔基用还原态银盐固定和染色后的神经细胞中发现的。

电镜下观察,高尔基体是由滑面膜围成的扁囊和泡状结构组成的,从形态上可分为三部分:中部是 4 个~ 8 个平列的扁囊,囊腔宽约 15 nm ~ 20 nm 。

扁囊之间的距离为 25nm ~ 30 nm 。

在近核一侧的形成面呈凸面;在靠近质膜一侧的分泌面呈凹面。

形成面一侧有直径约为40 nm ~ 80 nm 的分枝小管,小管顶端可膨大成小泡。

分泌面一侧有直径达 1μm 左右的高尔基液泡,泡中为无定形或颗粒状物质。

高尔基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依细胞种类而不同。

含有一个高尔基体的细胞,高尔基体常位于细胞核与蛋白质分泌物之间;含有许多高尔基体的细胞,它则分散在细胞质的各个部位。

高尔基体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形成分泌物和溶酶体酶,由内质网运输分泌蛋白到形成面的扁囊中,然后经传递进入分泌面的扁囊中,包装成小泡。

有的小泡内的物质为分泌物,则排出细胞;有的小泡内为溶酶体酶,则形成溶酶体。

高尔基体能合成和运输多糖,并促进形成糖蛋白。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对细胞板及其初生壁的生成有一定作用。

此外,高尔基体对脂质 ( 如磷脂 ) 的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中心体】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内,由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共同组成的一种细胞器,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平时不明显,仅在细胞分裂时清楚。

在光镜下观察,在细胞核附近可见两个点状的中心粒,其周围为透明的细胞质区域,这个区域所含有的物质称为中心粒周围物质。

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统称为中心体。

电镜下观察,每个中心粒为圆筒形,长约 0 . 3 μm ~ 0 . 7μm ,直径为0 . 15μm ~ 0 . 3μm 。

圆筒的壁由 9 组三联体微管按一定角度排列成风车状,三联体之间有细丝相连。

中心粒轴心向外辐射出细丝与每个三联体内侧微管相连。

此外,三联体外侧存在着一些致密物质。

中心粒在细胞内具有自我装配的能力。

在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

在间期的 G 1 期,两个中心粒略略分开;将进入 S 期时,在每个中心粒的近端附近又装配一个短的前中心粒;到 G 2 期的晚期,前中心粒延长,从而形成两对成熟的中心粒。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与有丝分裂器的形成有关,每对中心粒形成纺锤体的极。

前期开始时,每对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和极微管。

星射线形成的结构为星体。

极微管不断延长,将核一侧的两个中心粒推开,使之沿核膜彼此远离到细胞的两极,每一极的极微管构成半纺锤体,由两个半纺锤体构成纺锤体。

星体和纺锤体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器,与后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