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介绍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

精心整理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濠州钟离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为地主放牛。
17岁那年,因为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并不止适用于现在。
元末政府的腐败和连年的天灾,让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
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
公元1352年,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
回乡不久的朱元璋经幼时玩伴汤和介绍也加入了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
在淮河地区做游方和尚期间,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使得朱元璋因此熟悉了军事生活,并且似乎在此期间他还当过一个时期的军人,让他有了一定的军事修养。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由于他的睿智果敢,屡建奇功,很快就取得了郭子兴的信赖,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
得朱元璋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地盘,要想不受人欺负,施展自己的宏图伟志就需要更大更稳定的根据地。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
同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他在南京外围大败陈友亮,鄱阳湖血战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亮军团,消灭浙江的张士诚等小势力。
元至正二十八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介绍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介绍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
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
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
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
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赵翼: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
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
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
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毛泽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明朝历代皇帝介绍

明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诡谲的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立国的那天起,明朝注定就不会安生,因农民起义而生,也因农民起义而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来细数一下明朝的诸位皇帝们。
明朝皇帝列表一、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
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在位5年,年号“建文”。
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四、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
明太祖的介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号高皇帝,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曾是一个放牛娃、和尚和起义军士兵。
朱元璋在元朝末年,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后来成为了起义军的一员。
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公元1356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击败了元朝军队,开始崭露头角。
随后,他在楚汉战争中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
公元1368年,他在应天府(今南京市)建立了明朝,并自称为明太祖。
明太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国家迅速恢复繁荣。
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推广汉字,统一度量衡等。
这些举措为明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明太祖在位期间,还积极拓展国土,对外宣扬国威。
他曾亲自率军北征蒙古,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他还派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PPT朱元璋介绍

——朱元璋
他的简历 姓名:朱元璋 别名 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庙号:太祖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98 活了70岁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 (皇帝都喜欢)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他的“发家史”
朱元璋的怪异性格
一.焦虑多疑。 二.孤独与恐惧。 三.抑郁
要想全面了解朱元璋及大明王朝的历史,强烈推荐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简 介
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
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
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
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做皇帝后的功
一 .颁布明朝的法律——《大明律》,稳定 了社会秩序; 二 .兴建学校,选拔学官,要求所有官员重 视教育。 三 .减免税收,老百姓不用交税或者只交一 点税。这样老百姓的生活就安定了。
做皇帝后的过
一. 实行很多制度,使武将没有调兵权。(举例)设立锦衣卫(特务),对朝臣和百姓 进行监督,谁也不敢对朝廷、皇帝有意见;
二.杀了很多人,包括他的开国功臣。比如: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 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
三.实行残酷刑罚;比如割鼻、剥皮、千刀剐,非常残忍; 四.朝廷选拔人才只考八股文,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五.搞文字狱。写文章、作诗不准讽刺朝廷、皇帝等。
一 .小时候放牛、要饭; 二 .长大后推翻元朝统治;打败强大对手 张士诚、陈友谅;建立了大明王朝,做 了皇帝。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276年,共经历了16位皇帝。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帝王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位期间的年号。
1.朱元璋(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朱允炆(明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3.朱棣(明成祖):永乐(1403年-1424年)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篡位称帝。
4.朱高炽(明仁宗):洪熙(1425年)朱高炽,朱棣长子,明成祖朱棣的皇位继承人。
5.朱瞻基(明宣宗):宣德(1426年-1435年)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6.朱祁镇(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因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复辟。
7.朱祁钰(明代宗):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土木堡之变后即位。
8.朱见深(明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
9.朱祐樘(明孝宗):弘治(1488年-1505年)朱祐樘,朱见深之子,明朝第九位皇帝。
10.朱厚照(明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11.朱厚熜(明世宗):嘉靖(1522年-1566年)朱厚熜,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2.朱载垕(明穆宗):隆庆(1567年-1572年)朱载垕,朱厚熜之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13.朱翊钧(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14.朱常洛(明光宗):泰昌(1620年)朱常洛,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15.朱由校(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朱由校,朱常洛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1、明太祖朱元璋标签:多疑嗜杀解读:朱元璋有天赋、肯努力,有近乎疯狂的工作精力,但贵为天子,但始终无法摆脱小农阶级思想的影响,性格多疑、嗜杀成性,致使明朝一跃成为古代杀开国功臣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2、明惠宗朱允炆标签:理想主义解读:朱允炆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无能力,既想做个仁义之君,又想以雷霆手段解决藩王问题,终日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不可自拔,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否则不会输掉“靖难之役”。
3、明太宗朱棣标签:战争狂人解读:手段狠辣,能力出众,尤其是军事指挥能力,在明朝帝王中名列前茅。
酷爱显摆,组织下西洋、修撰《四库全书》等,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战争狂人,执政二十余年,南下北上,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4、明仁宗朱高炽标签:短命圣君解读:朱高炽生命长度很短,宽度很足。
身体的缺陷都弥补到头脑上了,看问题很准,解决问题很有魄力,短短十个月就扭转了永乐后期明朝发展的颓废之势,如果再给他十年寿命,以一人之力就能开创一个盛世。
5、明宣宗朱瞻基标签:中兴之君解读:朱瞻基既有理想,也有能力;既身怀仁慈之心,也兼具雷霆手段,完美继承了朱棣与朱高炽两个人的优点,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圣君之一。
6、明英宗朱祁镇标签:滥好人解读:朱祁镇只学到了他父亲和爷爷的仁义,而没有学到他们的驭臣之术,不仅终结了“仁宣之治”的盛世,而且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政的时代。
第二次登基好不容易想要硬气一把,结果把最不该杀的民族英雄于谦给杀了。
7、明代宗朱祁钰标签:临时皇帝解读:朱祁钰能力平平,资质平平,明朝风雨飘摇之际,被众人推上皇位。
登基八年建树不大,想要彻底夺取皇位,但手段不够硬、内心不够黑,做个守成之君还凑合,指望他开创盛世几乎不可能。
8、明宪宗朱见深标签:苦命皇帝解读:一个心理畸形的可怜人,幼年惨痛的经历,让他对比自己大了17岁的万贵妃十分依赖,为此甚至差点让自己断子绝孙。
西厂、皇庄、传奉官,每一个都对明朝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元璋的小故事(简短)

朱元璋的小故事(简短)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
他出身贫苦,但经过多年的奋斗,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些。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农民。
由于家庭贫困,他被迫从小到大都要勤工俭学,来维持家用。
即使在十几岁时,他也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书法、文学等知识。
这样的努力也使他得到了一些机会,进入了一些官府工作。
但是他的未来并不顺利,由于明朝朝廷的腐败,他两次被冤枉入狱。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狱中继续努力读书,为自己下一步的奋斗做准备。
终于有一天,他被无辜释放,开始了他的大展宏图之路。
在他成为明王朝的皇帝后,他依旧保持了自己的谦虚、勤劳和甘为人梯的优良品质。
一次,他驾临东华门,看见一名老农在担着怀里的孙子,朝皇宫求情。
于是,他下了车,认真地听取老人的请求,并承诺即时解决问题。
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好皇帝。
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时也有自己的方法,他非常重视奖励和惩罚。
他曾经在黄龙府放置了一个称为“天网”的告密机制,每个人都可以匿名举报官员的贪污行为。
他认为这是一种有效地打击腐败的方法,可以遏制不良风气和保持社会安定。
总结来说,朱元璋的一生中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恒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皇帝。
他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勇敢去追求,就能够战胜生活中任何困难和挑战。
同时,在治理国家时,应该注重奖励和惩罚,打击腐败,为民服务,才能让国家更加稳定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本史料
《明史》:332卷,二十四史之一。比较全面 地概述了明代的历史。 《大明会典》:分类记载明代各种典章制度及 其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明一统志》:记载明前期全国地理方面的 情况。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本史料
明代的野史笔记数量相 当庞大,涉及方方面面, 许多重要史料可以弥补 正史和其他史著的不足。 野史笔记的史料价值差 距很大。 谢国桢 《明清笔记谈丛》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确立了其在南方的霸 主地位。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 号。
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南方大局已 定。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陈 纲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则应天府称帝,国号“大 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 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
简历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 她的名字)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 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厉害)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51年,颖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部下为卒,提 升很快,并成为郭子兴的女婿。 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是年,郭子兴病 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 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 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 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 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 削减。
《太祖实录》卷一一七 洪武十一年(1378),“胡元之世,事专中书。凡事必 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至 大乱,深为可戒”。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奏事毋关白中书省”。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杀中 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 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 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 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画像
明太祖像
人物简历
姓名:朱元璋 别名 朱重八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不是 职业:皇帝 信仰:佛教 庙号:太祖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成就:推翻了蒙古的统治,恢复了汉人国家, 取消了蒙古的种族制度,恢复了民族平等。
明初的制度建设
《大诰》与明初的法制和政风
《大明律》有相当多的 内容沿袭唐律,但对直 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 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 其量刑重于唐代。后人 评价《大明律》的特点 是“轻其轻罪,重其重 罪”。 清 薛允升 撰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靖难之役 明初分封诸子,各拥军队,承担镇守要害、 抵御边患等任务,同时也造成了诸王权势过 大的隐患。在诸王中,燕王朱棣长期统兵作 战,势力最强。 1398年,明太祖死,其孙即位,是为建文帝。 着手削弱诸王权力。1399年,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 役”。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 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省 府 布政使司 州 民政、财政 县
省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军政
监察、司法
三司互不统属,同对朝廷负责。
明初的制度建设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卫、所制度 一般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 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 百户所。 卫所军士皆另立军籍,称军户。以军屯为经 济支柱。 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 彩。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永乐政局 削藩 永乐十九年(1421), 迁都北京,原京师更 名为南京,作为陪都。
明 成 祖
五次亲征,打败瓦剌、 鞑靼,巩固了北方边 境。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永乐大典》 保存了明初以前的各类文 献,共22877卷,目前仅 存810卷。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军都督府》 明“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 „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 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将不专军、军不私将。作战时军队临时调集, 事毕各归戍所,军士与统领军队的将帅没有 长期隶属关系 。
明初的制度建设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九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 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 (xie)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明代中央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目的是互相牵 制,彼此制约,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主要战役
洪都之战——奇迹
朱文正 VS 陈友谅 (军事天才与心怀复仇的枭雄较量)
鄱阳湖之战——决死战
朱元璋 VS 陈友谅 (此战颇似三国赤壁之战)
这两场战役涉及战将
徐达 常遇春 邓愈 李文忠 汤和 薛显(猛人) 张子明(勇敢)
成功原因
(1) 军纪严Leabharlann ,深得民心(2) 循序将近,策略得宜 (3) 以民族革命为号召,目标正确
明初的制度建设
王天有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明初的制度建设
科举制度
明代规定获得府、州、县 学的生员资格后才能参加 科举,将官办学校与科举 密切结合。正式考试三年 一次,分为三级。
殿
试
进↑士
会 乡
生
试 试
员
举↑人
明初的制度建设
《大诰》与明初的法制和政风
《大诰》是明太祖亲自撰写、刊布的刑事 法规,分四部分,236条。《大诰》充分 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因为过 于严酷,《大诰》在洪武以后基本不再行 用。 洪武政治中所体现的君主绝对独裁的制度 和观念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获得江南儒士的拥戴,人才鼎盛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二、明初的制度建设 三、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本史料
《明实录》:3045卷。实录主要利用档案删润而 成,按照年月日记载每一皇帝在位期间的军国大 事,是明代基本史实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材料。 《国榷》:明末清初谈迁撰,共108卷。以实录 为主,参考其他材料编成,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通鉴》:清夏燮撰,96卷。详略得体。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 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 一级机构。
皇 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 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监察机构——督察院 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 五年,置督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 设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 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 喉舌之司——通政使司 掌收内外章奏,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