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突破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突破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梳理)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1)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③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①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②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

②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

③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4.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1)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3)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对于这些法律文献,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内容,而且一方面要理解其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理论旗帜,有的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直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其对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的构建作用,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返回
2、英国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成因,客观评价? 特点:以相对保守,妥协的形式完成了革命。
成因:(1)经济上--资本主义处工场时代;(2) 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新贵族妥协性更强; (3)思想上--以宗教外衣发动,动员不充分;(4) 客观上,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屡次反扑;(5)光 荣革命提供了妥协的契机。
评价:(1)以较小代价完成了革命,确立君主 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基本以渐进方式改良,有利于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保留一定封建残余。
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点.
返回
(1)从革命背景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成熟;
(2)从革命过程看,具有相当曲折性;
(3)从革命结果看,只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 ;
史实分析:
(1)背景看-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时期,领导革命除了大资
产阶级,还包括新贵族,自由派贵族等,革命的思想还有一定
宗教性.
(2)过程看-革命势力和反动力量经过反复较量,过程较为曲
折,英法美三次革命都是如此.
(3) 结果看-革命确立的不是完整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
.
.
.
.
.
.
.
; 装修 全包装修 家装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包括立宪,共和制,内阁制等,其后
才从政党,选举等多方面加以完善.
结论: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只完成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
义基本制度的任务,完善资本主义制度要到工业革命以后.
返回
1.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 标志,这是因为 A.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 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权力取代君主权力 C.国王不能随意征税 D.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含义是指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西欧一些国家或地区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2、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即革命阶级和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日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构成了一对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对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进步。

矛盾的出现到尖锐冲突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革命的爆发与其导火线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冲突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则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或殖民统治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导火线事件。

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造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导致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波旁王朝统治下,社会等级对立严重,矛盾尤其尖锐,三级会议召开,成为革命导火线;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制,使双方矛盾日趋尖锐,“波士顿倾茶事件”导致战争爆发。

3、特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具如下一些鲜明特点)(1)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完成了这一使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已达到,这是衡量一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2)革命的领导者多为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军。

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阶级,首先,是由于只有资产阶级具有这种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力量,能够去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并以此去领导革命。

在实践上,它也确实起到了带路人的作用;其次,当时还不存在能够同资产阶级竞争的、具有领导能力的阶级或阶层;再次,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既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要求;最后,广大城乡劳动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 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 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 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 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 阶级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 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 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 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 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 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
资 为资产阶级解决掌握政权,扫除资本主 产 目的: 义发展的障碍。 阶 扫除、摒弃并破坏旧制度的一切桎梏 级 任务: (任何资产阶级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 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它加强了资本主 革 义的发展 命
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封建私有制, 结果: 确立近代社会的基本原则。
⑴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的原因。
⑵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 命”的性质。 ⑶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革命的过程
①1640—1642年,新议会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 进行限制王权的斗争。 ②1642--1649年,国内战争时期。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 经过纳西比、马斯顿荒原等战役,打败王军,于1649年1月处 死国王查理一世。 ③1649—1660年,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和政局动荡。内 战结束后,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 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多次解散议会,就任“护国 主”;对外出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 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斯图亚特 王朝乘机复辟。 ④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和革命的完 成: 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 格党和托利党,形成政党政治局面。詹姆士二世继位后企图 恢复天主教,遭到辉格党人和一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引发 了1688年“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
早期命,指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后期的尼德兰革命应视为其先声,而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一方面该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另一方面旧的社会体制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较为单一,即推翻本国、本地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有社会秩序(在英、法表现为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在北美表现为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此外并不肩负其它任务(如解放劳动人民)。 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就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具有曲折多变的特点。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己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出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了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英国的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掌握掌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如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体制,而美国则较早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概要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概要

世界史专题复习-1: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张小萍世界历史的主干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500年历史,它创造了以往任何人类社会都无可比拟的先进的社会文明,同时,也产生了罕见的战争劫难和残酷的暴力掠夺,资本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中曲折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归纳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一)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时间:1640年-1688年。

3.领导阶级(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5.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6.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7.进程: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结束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8.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9.历史意义: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革命任务: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进程(1775-1783年)。

开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立大陆军;建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重要人物:华盛顿。

6.重要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

7.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8.胜利原因:华盛顿等的正确领导、军队的英勇作战、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支援。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特点的比较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特点的比较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特点的比较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美国独立战争及法国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典型的3次革命。

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阶级结构以及当时各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所以各国所面临的具体任务也不同,致使各国革命又有各自的特点。

文章主要从英、美、法3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标签: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特点比较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同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3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性质上以及其发生的根本原因等方面是相同或一致的。

但由于其国情不同而使各国的革命任务、革命的思想旗帜、资产阶级对人民群众的依靠程度、革命的结果等诸方面又呈现着不同的特点和区别。

3次革命的任务有所区别从革命的任务看,3次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旧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但从具体任务来看各国又是有区别的:英法是推翻本国的封建制度,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美国对外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对内是扫除封建残余和进行民主改革。

革命前,英国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是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主义的矛盾。

圈地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土地革命,它是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土地转变的一种形式。

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开拓了国内市场,并出现了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然而新贵族的经济发展却受到骑士领有制的束缚。

新贵族迫切要求废除这种封建生产关系以清除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同时,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生产经营及商贸活动都受到专制政府贸易垄断制的限制。

贸易垄断制成为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更大发展赚取更多利润的障碍。

因此废除封建生产关系、解放资本主义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便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根本任务。

在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生产力与宗主国推行的殖民政策的矛盾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

“从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统治者在北美实行了严厉的政治、经济统治,把北美殖民地变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工业品的市场。

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 (7)革命主力: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 革命主力: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 是革命的主力 由于人民群众在这个时期与资产阶级有着共 同的利益, 同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既体现了 自身的利益, 自身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民群 众的要求,此时的人民群众不自觉地服从了 众的要求, 资产阶级的领导。尤其以法国最为典型。 资产阶级的领导。尤其以法国最为典型。 • (8)革命手段:多以武装斗争为主,但也 革命手段:多以武装斗争为主, 有暂时的和平改革。 有暂时的和平改革。
3.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 3.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 A、英国靠战场上的胜利完成了革命 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 B、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随即宣告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和历届议会的努力 D、都以颁布宪法为革命成功的标志 4.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4.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 A、美、法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C、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含义
所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发生在资 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 封建社会(或殖民地) 封建社会(或殖民地)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本主 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 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新的经济基础 与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 与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和自 由派贵族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典 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 资产阶级和新贵 资产阶级和南方 阶级 种植园奴隶主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
特点
1.含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2.主要代表:16世纪后期的尼德兰革命应视为其先声,而17世
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3.特点:
①根本原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一方面该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另一方面旧的社会体制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较为单一,即推翻本国、本地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
有社会秩序(在英、法表现为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在北美表现为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此外并不肩负其它任务(如解放劳动人民)。

③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资产阶
级的力量也就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具有曲折多变的特点。

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

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己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

但出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
得的成果。

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了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

④领导阶级和主力军: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
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英国的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

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

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

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

⑤方式:主要是武装斗争(英国),革命成功后再颁布法律加以巩固。

⑥结果: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掌握掌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

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如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体制,而美国则较早地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议会政治,民主,平等,自由)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守旧势力的残余)。

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
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

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
上改造全世界。

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例题1:1997年普通高考第19题: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现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
除地方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答案:B项
解题分析:本题有相当难度,旨在考查考生对“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特别
要注意“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这一论断。

该题的四个选项均可从不同角度说明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但要求回答的是“最”能体现性质的选项。

一切资产阶级革命,无论最终确立何种类型的政体,是否处死国王,均不重要。

重要性在于
是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是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即是否对社会进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造。

可见,C、D两项并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必须完成的任务,而A项单纯强调武装斗争的方式不能体现“资产阶级”这一性质,
而B项涉及到对土地问题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内容,因此应选该项。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鉴别最能表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正确标准,即摧毁封建制度的根基一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占据统治地位,经
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非革命的手段、方式或政权的构成形式等。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
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些引文出自(1996年高考试题)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人权宣言》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题目涉及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重要文献或著作,要求考生指出所引材料出自那一文献或著作,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辩析以及比较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
产阶级的最基本要求。

例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和解放农民
.英国拍卖王室和教会土地.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
.俄国高价赎买土地的规定.美国林肯政府的《宅地法》
.日本承认新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征收土地税。

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的标准是不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
题?
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的都是摧毁陈旧过时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衡量一个革命彻底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其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程度。

例3:法治建设的
发展,人类社会由人治走向法治1689年《权利法案》;1776年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1791年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拿破伦法典;
能不能说法制社会17、18世纪已经建立了?
例4.北美和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相同点?
背景:美国资本主义较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而拉美则不然。

经过:独立战争
前,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独立运动有统一领导(人、组织)、统一纲领,统一的军队,而拉美没有。

结果: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而拉美实质上是军事独
裁、专制(考迪略)。

美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而拉美则没有。

相同点:殖民统治;启蒙思想;国际环境有利;结果取胜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互作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建立起来经过了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步是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晚期资产阶级
革命两个历史概念是
从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上区分的,发生在17、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被
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而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也就是工业资本
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
革命被称为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1、二者历史任务不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简称早革)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晚期资产阶级革命(简称晚革)的历史任务是
推翻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2、各有典型事件:早革的典型事例主要有三,1640年至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晚革的典型事
件主要有五,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德意志与意大利的统一。

3、结果及影响不同:早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若干原则,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少数国家确立起来;晚革则建立起较为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制
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
命简表
次改革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