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动物房转基因小鼠微生物污染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技术实验设置中常见问题的排查与解决

基因工程技术实验设置中常见问题的排查与解决

基因工程技术实验设置中常见问题的排查与解决在基因工程技术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仔细排查和解决常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1. 污染问题污染是基因工程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常见的污染包括外源DNA污染和细菌能力传递污染。

为了排查和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措施:a) 设立样品对照和阴性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 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和实验室服装,定期清洁工作空间和实验器材。

c) 定期检测实验室环境和耗材污染情况。

2. 实验方法问题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实验方法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a) 熟悉和掌握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包括试剂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步骤的严格遵守。

b) 阅读并理解实验方法的相关文献,尤其是注意已经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c)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和观察情况,以备后续分析。

3. 设备问题实验设备的故障或不正常工作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检修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修复。

b) 在实验开始前,对关键设备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c) 储备备用设备,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4. 数据处理问题在基因工程实验中,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严格按照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b) 重复实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减少随机误差。

c)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结果比对和验证。

5. 生物安全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涉及对遗传物质的操作,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

为了排查和解决生物安全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a)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废液处理、标识和管理等。

b) 建立并定期更新生物安全操作手册,确保实验人员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转基因动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动物进行基因的修改和调整,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发展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伦理道德问题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

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和调整可能会影响其生理和行为特征,引发动物权益和福利方面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对动物进行基因改造和实验可能损害动物的生理健康和自然属性,违反了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另一些研究人员和机构则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有利于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二、生态环境风险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和应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风险。

转基因动物一旦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基因结构、种裙数量和分布范围,引发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问题。

转基因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也可能对土壤和水源等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三、安全风险和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动物研究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动物的基因编辑和调整可能会产生未知的副作用和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另转基因动物的肉制品和副产品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引发公众对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抵制。

四、法律监管和规范缺失转基因动物研究和应用在法律监管和规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和不足。

目前,我国对转基因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对动物基因编辑和调整的监管和管理相对滞后。

转基因动物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法律纠纷,需要加强法律监管和规范。

五、公众态度和接受度公众对转基因动物的态度和接受度也是转基因动物研究和发展中的问题之一。

一些公众对转基因动物持怀疑和拒绝态度,担心转基因动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开展转基因动物研究和应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和需求,加强科普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

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涉及到伦理道德、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法律规范和公众态度等多个方面。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摘要:PCR技术已经成为动物疾病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试剂、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因素的原因,PCR实验室中常常会存在污染现象,这会对PCR检测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PCR实验室常见的污染问题及其对策,以期提高PCR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PCR;实验室;污染;对策一、PCR实验室常见的污染问题1.叉板污染。

在PCR实验的初级放大反应中,管盖内部会被热化,空气会从管盖缝隙中进入反应体系,从而引入外源DNA分子,使PCR反应体系中出现不必要的“叉板”污染。

2.辅助设备污染。

如离心机、手持式均质器、移液器、试剂瓶和移液器架等都会存在洁净度和污染问题。

特别是存在抗生素残留的试剂盒容易产生细菌污染,影响PCR检测结果。

3.PCR产物污染。

PCR产物污染主要是指PCR反应体系中存在外源DNA,如试剂、PCR产物以及PCR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一旦外源DNA进入PCR反应体系中,会扰乱PCR放大反应,导致false positive或false negative结果。

因此,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流程分离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要求从实验室建设、操作规程、用品消毒等方面入手,从细节把控污染源。

2.请专业的清洁事务公司进入实验室定期清洁和卫生消毒,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洁净度。

3.实验过程中采用无菌技术。

如在采样、制备PCR反应混合液等步骤中要保证使用无菌物品,并在干燥灭菌下操作,百分百排除污染问题。

4.建立实验操作流程分离制度,将不同阶段的实验操作由不同工作人员完成,避免在同一实验室内同时进行制备源DNA和PCR反应等操作,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5.配置优质耗材。

实验用器具、管盖、移液器等耗材来源要可靠,使用前要经过充分的消毒,并且尽量使用纯净物品,避免使用重复已知污染的器具和耗材。

6.严格控制DNA扩增过程的负性对照,在PCR反应前和PCR反应后提取DNA进行扩增负性对照,诊断异常污染。

对于鼠房管理的建议

对于鼠房管理的建议

1.饲养环境:小鼠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自体调节能力和疾病抗御能力较其他实验动物差,而小鼠的品种和品系繁多,各个品种和品系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等级的小鼠应生活在相应的设施中。

2.饲料和饮水:小鼠应喂食全价营养颗粒饮料,饮料中应含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使饲料具有一定硬度以便小鼠磨牙,同时应维持营养万分相对稳定,不同小鼠有不同的营养标准,纯系小鼠和种鼠的饮料所含有的蛋白质万分高于一般小鼠。

小鼠水代谢相当快,应保证足够的饮水,一级动物饮水标准应不低于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二级动物的饮水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也可用盐酸将水酸化处理,饮用酸化水,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生长。

3.应在鼠笼内添加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用饮水瓶给水,保证饮水连续不断,换水里时应清洗水瓶和吸水管。

每周应更换垫料,保证饲养室内外整洁,无尘。

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

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

直接用作饲料的蔬菜、水果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并保持新鲜。

4.疾病预防: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前就健康无病,所以应积极进行疾病预防工作,而一旦发病则失去了作为实验动物的意义。

5.实验动物患病死亡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在案。

实验动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必须立即视情况分别予以销毁或者隔离治疗。

对可能被传染的实验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饲育室内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并报告上级实验动物管理部门和当地动物检疫、卫生防疫单位,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防止疫病蔓延。

6.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

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7.用鼠周龄和用鼠性别的严格性:转基因实验要求的供受体都有严格的周龄限制,为了满足实验的要求和有效预防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最好由本实验室采取自行繁育的供应方式。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地对动物疫病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

由于实验室环境的特殊性,存在很多污染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要重视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对策,确保动物疫病PCR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室污染因素分析实验室污染因素是指影响实验结果的一切可能的有害物质或条件。

在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污染因素:1. 空气污染:实验室中的空气中常常存在尘埃、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影响PCR检测的结果。

2. 器皿污染:实验器皿和设备的清洁不彻底或反复使用造成的细菌和DNA残留等可能成为污染源。

3. 人员污染:实验人员身上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如果不严格执行洗手等卫生措施,将会成为污染源。

4. 样本污染:在采集和处理动物样本时,如果不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可能会出现样本受到外界污染的情况,导致PCR检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实验室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室污染可能会对动物疫病PCR检测的结果产生以下几种影响:1. 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给疾病的诊断带来困难。

2. 降低PCR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

3. 使得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重复性降低,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对动物疫病PCR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减少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 空气净化和消毒:实验室内应该安装空气净化器,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空气消毒处理,保持实验室内的空气清洁。

2. 器皿和设备的清洁:实验器皿和设备应该定期清洗、消毒和烘干,确保它们的清洁和无菌。

3. 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健康监测,确保身体健康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洗手和穿戴实验服等卫生规定。

5. 实验室环境监测: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监测、器皿和设备的清洁度检测,以及实验员的卫生状态检测等,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在进行病原体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这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动物疫情的判断与控制。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和操作符合规范,降低PCR检测的污染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应保持良好。

实验室应该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台面、设备、试剂和容器都处于干净的状态。

尤其是PCR试剂和消耗品等易受污染的物品,应妥善保存并定期更换。

空气质量也应受到关注,使用合适的空气过滤系统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实验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PCR检测技术的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应该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以减少人员对样品的污染。

实验操作应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无关的操作步骤,避免引入外源性污染。

样品处理应当细心。

在样品分离和提取过程中,应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使用单次性的组织研磨器和离心管以减少样品污染的风险。

对于已经提取的核酸样品,要避免反复冻融,以免引入附加的污染。

第四,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应当合理。

应选择特异性高、不易产生引物二聚体和无特异扩增的引物和探针,以减少PCR反应中的非特异性信号。

引物和探针的制备和使用应遵循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第五,实验室应建立正样品和负样品的对照系统。

每批样品包括正样品和负样品,正样品是已知含有病原体的样品,负样品是无病原体的样品。

严格控制对照样品,包括引物和探针的批次,可有效减少实验操作带来的污染。

第六,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包括针对实验室的空白对照、使用纯水作为模板的对照以及正样品的复核等。

这将有助于检测潜在的污染源并排除错误结果。

实验室应建立污染事件的记录和处理制度。

一旦发现实验室的污染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消毒,并对受影响的样品进行重测。

同时对涉事人员进行追踪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通过加强实验室环境卫生、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设计合理的引物探针,采取全面的质控和验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CR检测的污染风险,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体内,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目标基因、构建转基因载体、基因转导与定位、筛选转基因小鼠、鉴定转基因小鼠。

首先,在培养转基因小鼠之前要选择目标基因。

目标基因可以是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某个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或是其他科学研究中感兴趣的基因。

根据不同的目标基因,可以确定不同的转基因策略。

然后,需要构建转基因载体。

转基因载体是将目标基因插入小鼠的基因组中的工具。

通常使用的载体是质粒或病毒。

在构建转基因载体时,将目标基因与适当的启动子、选择标记基因(如荧光蛋白基因)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基因载体。

接下来,进行基因转导与定位。

将构建好的转基因载体导入目标细胞或小鼠胚胎干细胞中。

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基因导入,如电穿孔、基因枪、病毒载体介导等。

在导入转基因载体后,通过细胞培养或小鼠胚胎植入等手段,让细胞或胚胎继续生长发育。

然后,需要筛选转基因小鼠。

通常会在小鼠体内引入一个选择标记基因,例如使小鼠表达荧光蛋白。

这样,在鼠标中选定了荧光基因以后,通过观察鼠标的组织片能够很方便的看到转基因的细胞和组织。

同时,通过PCR等技术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以确保转基因小鼠具备目标基因的插入。

最后,对转基因小鼠进行进一步鉴定。

通过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如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RT-PCR等,可以确定转基因小鼠的目标基因是否表达、表达水平以及转基因是否稳定遗传到后代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转基因小鼠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一步验证转基因小鼠的特性是否符合预期。

在以上步骤中,科学家们需要仔细设计实验、合理选择策略,并利用丰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培养出的转基因小鼠能够稳定并准确地表达目标基因。

转基因小鼠的培养不仅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还能够在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

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的污染与对策动物疫病是指对动物群体产生致命影响的疾病,如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等。

为了及时检测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动物疫病PCR检测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验室中的污染问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实验室污染的解决和对策工作至关重要。

一、实验室污染的来源分析1. 实验人员实验人员是实验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时,会接触到样品和试剂等,因此可能会将外部的微生物和污染物带入实验室。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操作失误导致的污染。

2. 试剂和设备试剂和设备在实验室中使用频繁,而且很多试剂和设备都是开放式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试剂和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导致实验室的污染。

3.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环境卫生是影响实验室污染的重要因素。

如果实验室的通风不良或者清洁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实验室的污染。

二、实验室污染对PCR检测的影响PCR技术是一种高度灵敏的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被检测物的存在。

实验室污染会对PCR检测的结果产生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污染会导致样品污染,从而影响PCR检测的准确性。

实验室污染会对试剂和设备产生影响,导致试剂和设备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PCR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三、解决实验室污染的对策1. 实验室人员管控实验室管理者应加强对实验人员的管控,建立严格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责任意识,减少操作失误和污染的发生。

2. 试剂和设备的质量管控实验室管理者在采购试剂和设备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供应商,对采购的试剂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管理,确保试剂和设备的质量合格。

3. 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实验室管理者应加强对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符合要求。

在实验室污染对策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实验动物房转基因小鼠微生物污染原因及对策学生许杰指导教师田纪景专业动物医学层次专升本批次 121学号 W320209121020学习中心上海农林-闵行工作单位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14年 02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许杰时间:2014年02月24日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

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学生签名:许杰时间:2014年02月24日密级:(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摘要本文通过对从业人员素质、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物品传递控制、设施运行维护、饮水质量监测、饲料垫料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分析。

旨在研究造成实验动物房转基因小鼠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我们发现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物品传递、人员不遵守操作规范而导致的。

因此严格控制屏障设施的物品进出并强化从业人员的守规意识是影响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将给从事实验动物管理者带来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微生物污染预防措施目录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现状 (1)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2.中科院神经所情况简介 (1)2.1研究领域 (1)2.2实验动物平台 (2)3.污染动物的危害性 (2)3.1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3.2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2)3.3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3)3.4污染动物净化史回顾 (4)4.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控 (4)4.1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 (4)4.2上海地区2011-2012年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5)4.3神经所2012-2013年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5)5.实验小鼠出现污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6)5.1人员综合素质 (6)5.2动物质量监测 (6)5.3设施维护及监控物品传递 (8)5.4动物饮水、饲料、垫料质量控制 (8)6.结论 (9)后记 (9)参考文献 (10)1.前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神经科学以及神经与精神类疾病等)都需要广泛使用实验动物--转基因小鼠。

比如利用小鼠模型研究MeCP2介导的神经电活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如何对神经可塑性以及大脑发育产生影响,为什么MeCP2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类的神经系统疾病。

再如抑郁症影响着千万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利用小鼠模型并对其脑区定点基因操作进行在体研究,从而来验证候选基因在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今天,转基因动物已经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和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平台,备受科学家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1]。

它们的健康水平决定着科学研究成果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为动物提供科学、稳定、优良的饲养环境才能为科研事业的推进贡献力量。

1.2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实验动物行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内对高质量动物的期望与需求是与日俱增。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转基因小鼠必须具备对外界因素敏感、反应均一、遗传背景明确、生物学特性稳定等基本条件,以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可比性及可重复性[2]。

动物的健康水平也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进度的重要因素,每位研究者对此无不十分关注。

然而动物设施在实际运行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人员、动物、物品进出的污染风险。

由于转基因小鼠大多是由高度近交系繁育制作而来,本身就有遗传缺陷。

再比如裸鼠、SCID等免疫小鼠自身抵抗力非常脆弱,动物一旦出现污染情况,既是安全隐患又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要想彻底清除病原体并非易事。

而全群淘汰集体扑杀有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最重要的是研究组的长期科研成果很可能功亏一篑,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这对实验动物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由于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及设施空间有限等条件限制,诸如大学或研究所等机构的动物设施内饲养的实验小鼠往往维持时间较长(比如老年病PD项目的研究)。

实践中很难做到动物定期全进全出,然后设施彻底消毒待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预防和降低所面临的风险因子使其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保证动物设施长期稳定地运行的关键,这将给从事实验动物管理者带来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中科院神经所情况简介2.1研究领域作为推动新千年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战略步骤和作为知识创新工程中的一个试点,中国科学院于 1999 年 11 月 27 日成立了神经科学研究所。

截止2014年初神经所已经发展到30名研究组长(PI),他们致力于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神经科学、认知和行为神经科学以及神经与精神类疾病的研究。

这些研究领域绝大部分都要使用到转基因小鼠,并将其作为推动科研进展的重要实验工具。

2.2实验动物平台在神经所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近三年来实验动物平台快速发展。

新设立了胚胎实验操作部、动物质量检测部,与之前的动物饲养管理部和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并列为平台的四大部门。

平台共有16名员工,其中50%具有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并且全部通过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举办的实验动物上岗证培训与考核。

目前平台拥有两个清洁级实验动物饲养室共900㎡,5000笼位。

先后于2004和2012年对动物房设施的通风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引入EVC (Exhaust Ventilated Closed-System Cages)垂直流通气笼具。

动物微环境优化、空间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的EVC饲养系统更好地满足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研究组对动物笼位的需求。

2014年底将搬入新的SPF级动物设施,面积2000㎡,笼位增加到11400笼。

新的动物设施具有科学、先进、合理、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鼠房的屏障环境由恒温、恒定气压梯度控制,自动控制照明。

人流、物流、动物流、气流流向合理。

设有物品消毒灭菌传递系统,动物饮用水纯化系统,自动报警和电话通讯系统,以及应急备用电源系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领导对新大楼动物平台的启用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期望能为我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3.污染动物的危害性3.1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支撑条件(AERI)大家都很熟悉。

你不能容忍仪器设备不准,不能容忍化学试剂不纯,同样你也一定不能容忍实验动物不健康。

高分文章靠科学数据,科学数据靠健康的实验动物,如果动物不合格那么实验一定不顺利,数据一定不精确,重复性也一定很差。

例如鼠肝炎病毒(MHV)能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肠炎、脑炎,并且改变动物机体的各种免疫应答参数,还能导致许多酶系统发生改变,大大降低动物繁殖性能[3]。

免疫缺陷的裸鼠感染了MHV可造成消耗综合症、下痢,严重影响肿瘤免疫学的研究。

此外如小鼠肺炎病毒、仙台病毒、呼肠孤病毒3型、细小病毒等,许多携带病毒的小鼠常常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隐性感染,一方面在小鼠受到实验处理等应激状态下,能使动物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影响动物健康并干扰研究结果;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动物生理生化参数的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特别是在一些疾病的病因学研究项目中,是造成研究失败的主要原因[4]。

实验一旦中断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3.2对人员健康的影响说起对人的危害,惨痛的教训不胜枚举。

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关课题“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手术。

2001年6月,北京发生了因使用质量不合格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不规范致使鼠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一名院士死亡和700多师生紧急预防接种。

2002年,湖北省药检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在某药厂从事动物实验工作,由于接触了带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不治死亡。

2006年长春市某高校中药系实验室发生学生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事件,10名学生受感染。

由于这些人鼠共患性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溶胶进行空气传播,非常容易污染环境,严重威胁动物实验人员和饲养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动物健康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表1:2002-2006年主要人鼠共患病发病和病死情况[5]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发病数(例)鼠疫病死数(例)病死率(%)68 130 10 7.6922 109 340.91 30.011141311.40肾综合发病数(例)出血热病死数(例)病死率(%)31056 21496190 1440.61 0.6926177 22288215 2270.82 1.02161291450.901171469210.79表1: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年4月第34卷第2期Inter J Epidemial Infect Dis,April 2007,Vol.34,No.23.3对动物健康的影响比如实验小鼠感染了鼠痘病毒(Ectro Virus),常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能毁灭整个动物种群。

患病鼠急性症状为突然死亡,慢性症状表现为皮肤斑丘疹、结痂,眼部结膜炎,偶尔肢端脱落或隐性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加重病情的发展,动物健康得不到保证,实验进程也就此终止。

再比如实验小鼠感染了体内外寄生虫(螨虫、蟯虫、鞭毛虫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笼具独立送排风笼具系统纵向传播污染饲养环境。

寄生虫对小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掠夺宿主的营养,对小鼠的骚扰及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并能影响动物的情绪。

此外寄生虫的分泌物、毒素对动物机体产生毒性作用,能影响动物的生理、生化及免疫系统。

感染螨虫的小鼠会不停地抓挠皮肤破溃处,严重影响小鼠的休息和健康,违反了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更别说用这样的小鼠去做行为学实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