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文-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 掌握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3. 学会止血的常用技巧;4. 掌握骨折固定的基本技术;5. 培养学员的急救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0分钟)a. 急救的基本原则:P(保护)、A(报警)、C(心肺复苏)、D(除颤)、E(急诊);b. 急救时的注意事项:确保自身安全、判断意识和呼吸、及时报警、提供基本生命支持。
2. 心肺复苏(30分钟)a.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b.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检查意识和呼吸、按压胸部、人工呼吸;c. 实操演示和学员操作练习。
3. 止血技巧(30分钟)a. 止血的原则和方法;b. 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间接压迫;c. 实操演示和学员操作练习。
4. 骨折固定(30分钟)a. 骨折的分类和常见类型;b. 骨折固定的原则和方法;c. 实操演示和学员操作练习。
5. 急救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培养(20分钟)a. 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b. 急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急救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和技术操作步骤,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实操演示,展示心肺复苏、止血和骨折固定等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3. 实践法:组织学员进行操作练习,加深对急救技术的理解和掌握;4. 讨论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学员操作练习:通过学员的实操操作,检查其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和骨折固定等技术的能力;2. 学员讨论和问答:通过学员的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其对急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急救技术考核:组织学员进行急救技术的考核,评估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白建文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白建文.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三系教案审阅表职称:主任医师急诊医学教研室:教师姓名:白建文2008.09.12 具体授课时间:教研室审阅意见:优点:急救技术讲解详细示范明确,教学交流充分缺点:缺少操作模型建议改进:借用安妮模型、气管插管模型,让同学熟悉操作是否已将意见反馈本人:是教学组组长(签名):日期:日期: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教办审核意见:2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案白建文教师姓名:教研室:急诊医学课程名称急诊医学授课专业和班级 05临床三系常用急救技术授课内容学 授课学掌握基本急救技术(解救、止血教学目包扎 掌握紧急气道开放基本急救技术的内容教学重紧急气道开放的手法气管插管的适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操教学难教具和多激光笔、多媒体电脑、黑板、笔体使教学方理论授一基本急救技术1分钟教学内容【解救--分过救助创伤或遇险的患者从危险中解出来1.1高速公路车祸救援①切断电源、关掉汽车发动机引擎②使用灭火器③清除障碍,保持道路畅通④确定是否有毒物泄漏⑤在总指挥统一指挥下救援⑥贯彻整体搬 3⑦固定颈椎、脊柱运原则,打开车门,补液开放静脉通道、初级气道开放⑧控制出血。
对外出血进行加压包扎,⑨救助溺水1.2抛救生圈救、拨11120下水救助,背后、托起竹竿冰窟窿、匍匐前进、将绳索木棒递过去分【止血--直接按压止1.压迫包扎1.21.3填塞1.4止血带止血法:控制四肢出;定时放松;作出注意:不超1著标志;过紧易造成肢体坏死分【包扎--2分钟二.紧急气道开放(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心肺复苏中是一项气管插包括手法开放气道、重要措施。
管、环甲膜穿刺等。
:仰头抬颈法――一【手法开放气道】一手压前额,一手抬颈。
4仰头举颏法――一手压前额,一手指托起下颌(最常用)抬颌法――双手指分托起病人下颌骨升--【气管插管分适应--2.1严重呼吸自主呼吸突然停狭呼吸道损伤竭需机械通:--分气管插管物2.面罩、球囊、气管导管、管芯、喉镜牙垫、吸引器、针筒、呼吸分2.3操作步骤--清理口腔分泌物,去除假牙(活的假牙>6L/mi预吸氧自主呼吸吸纯氧次。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生命并减少伤害。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技术,并提供一份教案,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这些关键技能。
一、心肺复苏术(CPR)1.1 确认患者状态:在进行心肺复苏术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处于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的状态。
可以通过摇晃患者、喊叫患者的名字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反应。
1.2 召唤急救人员:在确认患者需要急救后,应立即召唤急救人员。
可以请旁人拨打急救电话,或者自己拨打电话并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状况。
1.3 开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按压胸部时,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深,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进行人工呼吸时,用口对口或口对鼻方法,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二、止血技巧2.1 压迫止血法:在出血部位上用力直接压迫,可以使用纱布、毛巾等物品进行包扎。
压迫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以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2.2 提高患肢:如果出血部位在四肢上,可以将患肢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向该部位的压力,有助于止血。
2.3 使用止血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大面积出血或无法直接压迫止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剂。
常见的止血剂有止血粉、止血棉等,使用时要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三、人工呼吸3.1 颈椎固定:在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固定患者的颈椎,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可以用双手固定患者的头部,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唇对口呼吸法:将救助者的嘴唇贴紧患者的嘴唇,用力吹气,使患者的胸部抬起。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3.3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结合: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可以结合胸外按压,即按压胸部30次,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四、骨折固定4.1 判断骨折类型:在进行骨折固定之前,需要先判断骨折的类型。
常见的骨折有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急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下面是常用急救技术的教案,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复位和包扎等常见急救技术。
一、急救心肺复苏(CPR)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CPR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正确的CPR 操作技巧。
2.教学内容:a.CPR的定义和概述;c.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和方法:观察呼吸、脉搏检查;d.实际操作CPR: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操作人工呼吸。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步骤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心肺复苏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人体,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CPR操作。
4.教学评价:a.参与者模拟演示的表现评价;b.参与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c.参与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价。
二、止血技术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止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止血技巧。
2.教学内容:a.止血的原理:压迫止血点、提高止血点部位、使用止血带;b.不同类型的外伤止血方法:刀伤、割伤、挤压止血、包扎、止血带;c.实际操作止血: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使用止血带等器械。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止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止血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伤口和止血器械,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止血操作。
4.教学评价:a.参与者模拟演示的表现评价;b.参与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c.参与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价。
三、复位和包扎技术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复位和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复位和包扎技巧。
2.教学内容:a.复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关节复位、骨折复位;b.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简单包扎、复杂包扎、固定包扎;c.实际操作复位和包扎: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使用包扎器材。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复位和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复位和包扎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关节和骨折伤口,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复位和包扎操作。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急救技术及其应用场景;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领;3. 熟悉止血的不同方法和应用技巧;4. 学会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减少进一步损伤的风险;5. 培养学员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应对心脏骤停状况的紧急救治方法。
学员需要掌握以下步骤:(1)检查意识和呼吸: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和正常呼吸。
(2)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胸外按压:在患者胸骨下方两指宽度的位置,用手掌根部进行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4)人工呼吸:将患者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每分钟15-18次。
(5)持续操作: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2. 止血止血是在外伤出血时采取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2)提高患肢:将出血部位的患肢抬高,减少血液流向该部位,有助于止血。
(3)冷敷:用冰块或冷水敷在出血部位,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量。
(4)止血带:在出血部位远离心脏的位置,用宽而柔软的绷带或布条扎紧,但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止血药物: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
3. 骨折固定骨折是骨头断裂或折断的情况,固定是为了保护骨折部位,减少进一步损伤。
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有:(1)石膏固定:将患肢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用石膏包扎固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2)夹板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用绷带或绳子固定夹板,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3)外固定器固定:通过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常用于复杂骨折或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标题:常用急救技术教案引言:急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命救援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技术教案,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技术、骨折处理以及烧伤处理。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匡助。
一、心肺复苏术:1.1 确认意识状态:- 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大声呼喊患者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可以轻轻扫描患者的呼吸状态,同时观察胸部是否有明显起伏。
1.2 呼叫急救人员:-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应即将呼叫急救人员。
- 在呼叫急救人员时,应提供准确的地址和患者状况的描述。
1.3 开始心肺复苏术:-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双脚着地。
- 找到胸骨下缘,进行心脏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 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止血技术:2.1 直接压迫止血:-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直接压迫出血部位。
- 维持压力,直到出血住手或者急救人员到达。
2.2 提高出血部位:- 如果直接压迫无效,可以尝试提高出血部位的位置。
- 举起患肢,减少血液流入。
2.3 使用止血带:- 当直接压迫和提高出血部位都无效时,可以使用止血带。
- 将止血带绑在远离伤口的位置,逐渐加压,直到出血住手。
三、骨折处理:3.1 确认骨折:- 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肿胀、畸形或者疼痛。
- 小心地触摸受伤部位,确认是否存在骨折。
3.2 固定骨折:- 使用软垫或者折叠的衣物,将受伤部位固定住。
- 使用绷带或者绷带将固定物固定在受伤部位。
3.3 提供止痛措施:-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可以赋予止痛药物。
- 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
四、烧伤处理:4.1 迅速冷却烧伤部位:- 将烧伤部位放在冷水下冲洗,或者使用冰块包裹。
- 冷却时间为10-20分钟,直到疼痛减轻。
4.2 保护烧伤部位:-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覆盖烧伤部位。
整理白建文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白建文常用急
救技术教案
整理人尼克
运城学院教案
生命科学系(部)
学年第学期教研室名称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计划
授课时间:月日至月日(共周)计划制定时间:年月日
《生物学》教案
(第次课学时)
一、授课题目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主要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
(含教学内容、教学办法、辅导手段、板书设计、学时分配等)
六、作业
七、课后记
另注: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4cm, 下2.2cm
左2.7cm. 右2cm
纸张:自定义大小→宽19cm, 高26cm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等技术。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员将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紧急情况下的急救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掌握止血的常用方法和技巧;3. 学习包扎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4. 熟悉骨折固定的方法和应急处理。
三、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技术1.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1.2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1.3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1.4 心肺复苏时的注意事项2. 止血技术2.1 止血的基本原理2.2 压迫止血法2.3 扎带止血法2.4 悬吊止血法2.5 止血时的注意事项3. 包扎技术3.1 包扎的基本原理3.2 包扎的基本步骤3.3 不同部位包扎的注意事项4. 骨折固定技术4.1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4.2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理4.3 骨折固定的常用方法4.4 骨折固定时的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演示示范: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学员观摩并模仿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技术要点。
3. 实践训练:学员分组进行实践训练,互相练习和指导,提高技术熟练度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急救情景,学员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教学评价1. 理论考试:考察学员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技能操作考核:考察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术熟练度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情景模拟评估:通过模拟真实情况下的急救行动,评估学员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提供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的教学课件,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示。
2. 教学设备:提供心肺复苏模型、止血器材、包扎材料和骨折固定器具等教学设备,供学员实践训练使用。
七、教学时长本教案的教学时长为8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三系教案审阅表
教研室:急诊医学教师姓名:白建文职称:主任医师具体授课时间:2008.09.12
教研室审阅意见:
优点:
急救技术讲解详细
示范明确,教学交流充分
缺点:
缺少操作模型
建议改进:
借用安妮模型、气管插管模型,让同学熟悉操作
是否已将意见反馈本人:是
教学组组长(签名):日期:
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
教办审核意见:日期: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案
教研室:急诊医学教师姓名:白建文
任课老师(签名)白建文日期2008.08.23 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