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解析案例

合集下载

摄影赏析第11讲 作品--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 宽屏版

摄影赏析第11讲 作品--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 宽屏版

日本相扑比赛(体育新闻金奖 体育新闻金奖)
2005年11月16日 年 月 日 在日本举行的相 扑比赛。 扑比赛。 摄影 Munehiro Okumura (日本 日本
曼谷市政人员喷洒烟雾驱散蚊虫(自然环保新闻金 曼谷市政人员喷洒烟雾驱散蚊虫 奖)
2006年3月15日, 泰国曼谷市政人员喷洒烟雾以驱散蚊虫 年 月 日 Kraisornkhajit(泰国 泰国) 摄影 Wanchai Kraisornkhajit(泰国)
黄河两岸的黑污染
沿着黄河的中上游, 沿着黄河的中上游, 内蒙古、山西、 内蒙古、山西、陕西 境遭受到非常严重的 近几年来,许多高耗 近几年来, 高污染的工业园区相 立,林立的烟囱占据 来的草原, 来的草原,浓烟遮蔽 污水流入黄河, 空,污水流入黄河, 倒入草原。 倒入草原。当地居民 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 疾病不断爆发。 疾病不断爆发。 中国) 摄影 卢广 (中国 中国 在高污染企业工作的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地干活, 地干活,吸入大量的
红色中国(文化艺术新闻金奖 文化艺术新闻金奖)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但凡遇上点儿开心事 高兴事儿, 高兴事儿,都离不开 颜色。 颜色。因为红色喜兴 红色热烈, 红色热烈,红色打眼 红色让人兴奋。 红色让人兴奋。更重 的是,我们的国家, 的是,我们的国家, 旗是红的, 旗是红的,党旗是红 国徽是红的,国车是 国徽是红的, 旗牌轿车, 旗牌轿车,国烟是红 国酒是红茅台。 华,国酒是红茅台。 家离不开红色, 家离不开红色,人民 活也离不开红色,不 活也离不开红色, 是一个响当当的“ 是一个响当当的“红 中国” 中国”。 摄影 郭建设
巴厘岛爆炸案首凶从监狱窗口伸出手臂(新闻人物 巴厘岛爆炸案首凶从监狱窗口伸出手臂 优秀奖单幅)

有真实的画面,——从一张照片看新闻摄影的角度

有真实的画面,——从一张照片看新闻摄影的角度

烈对 比 , 间击 中了我 的心灵 。作为媒体人 , 瞬 我对摄影
记者在这一刻体现 出来的职业水准深深佩 服。 画面至少包含着两方面 的强 烈对 比。首 先 , 画中人
“ ” 生 与画外人“ 的强烈对 比。他 是个被人们称作“ 死” 残 疾 人” 的肢 残者 。 跪在轮板 上行走 , 以乞讨 为生 。这 个离 地 面最近 的人 的人 生苦难 。 一定比画面外高高站 立在 1 4 舟山日 报记者吴琳 红 摄
衙州等地 设 立了 6 余家校 园记者 站 。 0 网络平 台注册 人
数 突破 1 0 5 0人 。尽 管我 们 网站 的小记 者平 台起步 较 晚, 但通 过扎实地开展线下活动 , 残运会主题采访 、 动漫 主题 采访 、 感恩节 主题采访 、 盲校 温暖行 等 , 学生 、 在 学 校和家长们中已赢得 了良好 口碑 。圊
B t 圜圃 E
今年 1 月下 旬开始到 2月, 国和北半球许 多国家一 我
象历史记载 吗?媒体对气 象信 息传播需要认真对待 , 从 事 实 出发 , 数字说 话 , 用 要有科 学 把握 , 而不 能人 云亦
云。
样 , 续 出现极端寒冷天 气, 持 民众颇 为关注气象报道。然 而在具体的 气象报道采写、 制作上 , 出现不 少不客观 而 却
扬言要跳楼 自杀。在数百名围观者 中。 一位跪坐在滑板
上 的肢 残乞丐 向站在 建筑 物 1 楼顶层 的 自杀男子大声 4 喊 话 。他告 诉轻 生者他 自 己的经历 , 劝说他 不要 跳下
来 。得 知轻 生男子最终放弃轻生念头 , 他才坐着滑板离
开现 场。 画面上 , 这个跪 地而行 的肢 残男人 仰面疾 呼 , 我 们看不到 他的 整张脸 。 但看得 清他声嘶 力竭的情状 , 他 因用 力呼喊眉毛 高高耸起 , 睛挤成一条 缝 , 出了 眼 带 三道深 刻有力的皱纹。这个抓拍 的画面 , 中包含 的强 其

《新闻摄影与实践》课件第九单元--摄影构图-精选全文

《新闻摄影与实践》课件第九单元--摄影构图-精选全文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1.远景 拍摄景物范围最大。特点是 场景广阔深远,场面浩大, 主要以人文景观和大自然为 拍摄对象,如城市高楼大厦、 辽阔田野、壮美的山川等。 远景没有明确的主体和陪体 之分,更多强调景物的整体 结构和恢弘的气势。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2.全景 全景的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主要记录与 主题有关的全貌,让读者对场景有一个整体 的印象。全景应交代人物、地点和所处的环 境等信息;全景照片拍摄范围的大小,取决 于事件的范围大小;全景拍摄通常需要选择 俯角度拍摄而获得。 在以人物为主的照片中,人物的外部线条一 定要完整流畅,并在画面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二、相关知识
(一)拍摄距离 不管拍摄距离是近是远,只要拍摄距离改变了都会引起主体形象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带来主体形象
在画面中比例大小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景别的变化。景别是指被摄景物所包含范围大与小的概念,被摄范围 越大,景别就越大,被摄范围越小,景别就越小。通常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不同的景 别。 景别的变化有两种方式:通过改变摄距获得;二是不改变摄距,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获得。两种方法呈现的 效果却有异同。相同的是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面积。不同的是画面内部结构形式的比例关系、背景范围、 透视和景深。前一种画面背景范围和景深都要大一些、透视效果明显。后一种实际上是将场景所有部分都等 量放大或缩小,前景与背景靠近了或远离了被摄对象,透视和空间被压缩或被放大,被摄对象的背景范围和 景深都比使用同一焦距镜头改变拍摄距离而获得的画面明显变小。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4.近景 近景主要表现被摄人物的神情质感和 被摄物体的局部细节等特征。以人物 为例,拍摄到人物胸部以上的部位就 是近景画面,主要表现的是主体人物 本身,通过这种景别来表达人物的神 态和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表 现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摄影赏析第10讲 作品--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宽频版

摄影赏析第10讲 作品--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宽频版

新闻人物 单幅 三等奖
新闻人物 单幅 三等奖: 《利比里亚墓地》, 罗林·科尔,美国,《洛杉
矶时报》
新闻人物 组图 一等奖
新闻人物 组图 一等奖: 《老挝苗族游击队》, 菲利普·布朗金苏普,澳大
利亚,VU图片社
新闻人物 组图 二等奖
新闻人物 组图 二等奖: 《伊朗巴姆古城地震》, 吉安·格雷技普,丹麦,
图片社
日常生活类 组图 三等奖
日常生活类 组图 三等奖: 《郊区的物神崇拜者》, 桑迪·尼科尔森,澳大利亚,
瑞达克斯图片社
体育特写类 单幅 一等奖
体育特写类 单幅 一等奖: 《塞拉利昂截肢者足球
队》, 亚当·纳德尔,美国,《基
督科学箴言担》委派任务
体育动作类 单幅 一等奖
体育动作类 单 幅 一等奖:
《悉尼先驱晨报》
艺术娱乐类 单幅 三等奖
艺术娱乐类 单幅 三等奖: 《漂流在冰山之中的红沙
发:导游克拉拉·希格多 特》, 郝斯特·维克巴斯,德国, 《地理》杂志委派任务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二等奖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二等奖: 《布基纳法索电影院里的
两个男孩》, 史蒂芬·扎比特泽,法国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三等奖
伦比亚,《哥伦比亚人报》 谁斗谁呢?!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二等奖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二等奖: 《皮划艇》, 亚当·普里蒂,澳大利亚,
盖提图片社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三等奖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三等奖: 《跳水比赛》, 克雷格·寇尔丁,澳大利亚,
《悉尼先驱晨报》
谢 谢!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三等奖: 《地下城市》, 劳尔·贝林寇·修索,西班牙
当代热点 组图 三等奖
当代热点 组图 三等奖: 《帕梅拉之死》, 提皮·索勒,美国

新闻摄影例子

新闻摄影例子

新闻摄影例子
以下是一些新闻摄影的例子:
1. 《饥饿的女孩》:摄影师拍摄了苏丹大饥荒中的一名赤身裸体的小女孩,被秃鹰盯着的情景,这张照片获得了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

2. 《手》:乌干达儿童的手的照片,获得了1982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奖。

3. 《母爱》:尤金·史密斯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渔村拍摄的母子照片,表现了大爱与大恨,是对人类现状的控诉。

4. 《悲伤》:一个小男孩因为家里的六只羊被计程车撞死而哭泣的照片,让人心碎,同时也为孩子和他家人的命运担心。

这些新闻摄影作品都捕捉到了重要的瞬间,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问题和人类的情感。

新闻摄影图片造假分析

新闻摄影图片造假分析
3、最高超的摄影技巧
------以图说话
4、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过目不忘
5、最客观的真实反映
------新闻的基本要求
案例+方法
1、改颜色改气氛
1997年11月17日上午10时 左右,埃及乐蜀古城的着名 旅游景点哈特谢普苏特神庙, 有6名恐怖分子拿枪向游客 疯狂扫射,当场有68名外国 游客和埃及人被打死,20多 人受伤,当中包括不少瑞士 游客。当时瑞士的报纸 《Blick》,为了营造恐怖气 氛,竟然将神庙的水迹改为 红色以营造恐怖效果。
3、预设现场
二战时,五名海军陆 战队的士兵在硫磺岛战 役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 旗的照片闻名世界,美 军看上去很英勇?其实 一切都是预先约定的, 当摄影记者上岛时,美 军士兵已在岛上插上美 国国旗三个小时了。
4、使用道具
各位Photoblog的读者都知 道,我们常常强调一张相片 中应该有一个拍摄重点/重 心。战地记者也深明这个道 理——有什么比在战争茫茫 一片的场景中放下一件玩具 来拍摄更有戏剧性呢?
客观的镜头与主观的意识
新闻+摄影 案例+方法 成因+建议
1
2
3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新 闻摄影??
瞬间的新闻形象性
新闻价值包含形象价值 形象性包含新闻性
社会系统结构中 的新闻与摄影
新闻摄影理念
1、最开阔的视野
------由此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情
2、最敏锐的洞察目光
------新闻不仅要表现的及时还要发现的深刻
6、合成
这张照片出现在911袭击仅几个星期后的互联网上。但调查人员这照片进行了 合理的评估后很快就发现相片是假的——在911前参观过世贸中心的人都知道,室 外观景台在2号世贸中心的楼顶上(南楼),但是这幅照片显示,游客面向北,脸 朝向帝国大厦,这与2号楼被飞机撞上的方向相反。这幅照片在这个历史时刻给美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选
日期:2006年05月07日责任编辑:ansel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工作于3月20日至24日在深圳市举行。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永恒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此次大赛共设8类16项大奖。

每个奖项分设金银铜奖各一以及五个优秀奖,此外还设有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一名。

大赛所有评选工作已于今日上午完毕,各大奖项花落各家。

其中美国Getty图片社柏拉-布洛恩斯坦(paula.bronstein)为《时代周刊》所拍摄的《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赢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图为2005年10月17日,一位母亲在轻轻的摸着她受伤的儿子的头.他们住在Balakot 一个废弃的城镇的帐篷中。

(华赛组委会供图)
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
突发性新闻类单幅:
突发性新闻类单幅金奖:黎巴嫩的汽车炸弹袭击
路透社Mohamed Azakir记者所拍摄的《黎巴嫩的汽车炸弹袭击》赢得了突发性新闻类单幅金奖,图为2005年2月14日,在贝鲁特的一个汽车炸弹的爆炸现场,一个黎巴嫩人在为伤者大声呼救。

据目击人士称,黎巴嫩的前任总理Rafik al-Hariri周二在贝鲁特湖滨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汽车炸弹袭击中丧生。

除此之外,至少有包括其保镖在内的8个人也在这次袭击中丧生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触动心灵的瞬间”——浅析新闻摄影作品《热身》班级:10新闻学号:姓名:刘璐在2013年2月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来自我国浙江日报图片中心摄影记者储永志拍拍摄的照片《热身》荣获本届“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在本届赛事中,我国共有四幅摄影作品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对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今年, 荷赛调整奖项, 把体育类分成体育动作类和体育特写类两个类别。

我国记者一举拿下体育动作类单幅二、三等奖。

荷赛组委会对该类别的最新定位是:“指在主要运动项目或高级别竞赛中捕捉到的关键时刻体育动作类单幅照片”讲究的就是瞬间性,用摄影大师布列松的话就叫“决定性瞬间”,瞬间的精彩是该类的王道,储永志的《热身》就是这个类别的代表作。

这幅照片拍摄于7月10日的浙江省嘉兴市少体校体操训练馆,画面内容简明易懂,就是一群体操小选手正在做训练前的热身活动。

看似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储永志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拍摄手法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给人心底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人过目难忘。

一队男孩在台边压腿,一个女孩在台上跳跃。

作者采用俯拍视角,将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训练内容拍进同一画面,形成了有趣的情景。

俯看之下,整个队伍如比赛中的赛艇,双腿犹如双桨,形成一条条平行又对称的竖线条。

地板台布颜色以及队列本身又形成数条平行的横线条,线条规则排列,成悦目的形式美感;远处,一个女孩在练习跳跃,双腿箭步伸展,双臂十字展开,姿态十分优美地从画面的右上角“飞”向左下角的瞬间,形成有形线条(伸展的双腿)和无形线条(朝向、视线和运动方向) 相结合的对角线构图,产生极强的动感效果,与画面下部列队压腿的静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相互衬托”,整个画面有矛盾、有冲突,也有和谐、有统一,这是构图的最高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十二
新闻摄影解析案例
一、荐语
新闻摄影的内容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会议摄影、领导活动摄影和活动摄影。

本讲将采取实例解析的方法,谈谈这三类最常见的新闻摄影。

一、会议摄影
【图1】会议摄影常见问题之一:一维会场
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会议问题照片,整个会场缺乏空间感,似乎在一个平面上,所以我们称之为“一维会场”。

【图2】解决方案:更上层楼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更上层楼”,到高处俯拍。

必要时,脱掉鞋子,站在会议代表坐的板凳上去拍。

【图3】会议摄影常见问题之二:曝光不均
这是在会场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常常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图片,让编辑很为难。

即使要后期花气力调整,也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图4】解决方案:慎用闪光
解决方法有二:一是传统相机选用快速胶片或将数码相机调到感光度范围中的最高档;二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必须用闪光灯时,尽可能采用多个闪光灯同步闪光的方法。

【图5】会议摄影常见问题之三:难识庐山
这是会议人物拍摄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人物低着头,真可谓‘难’识庐山真面目。

【图6】解决方案:耐心等待
耐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良方。

往往发言者开头时、问题间和结尾处机会最多。

【图7】会议摄影常见问题之四:记录不全
本来可能是幅完整的图片,但由于会议横幅中缺少了两个字,而留下遗憾。

【图8】解决方案:找准角度
解决这类问题,只要心中有整体,后退一步、登高一点、左右挪一挪就成。

二、领导活动摄影
【图9】领导活动摄影常见问题之一:形象走偏
这是我们常见的领导活动的图片,看似领导在很显著的位置,但他却常常给拍摄者小半个脸,甚至是后脑勺。

【图10】解决方案:站好位置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站好你的位置。

当领导在你摄影构图的左边时,你应当处于领导的左前方。

换句话说,就是让领导在你自己的左手边。

反之亦同理。

有时,中间也是好位置。

拍摄行进中的领导活动,一定要搞清领导行进的路线和方向,千万不要跟着领导跑,而要按照如上提示的位置,自己向后退,“引导”领导走。

【图11】领导活动摄影常见问题之二:主次难分
毫无疑问,这是张失败的照片,因为你找不出图片的主体在哪里,主角是何人。

【图12】解决方案:适当调整
在此处所说的调整,一是指调整你的构图,把人物“拉”近一些,焦点对准主角;二是指调整拍摄的角度,让主角处于显著的位置;三是指调整拍摄的环境,莫让无关者挡了镜头。

【图13】领导活动摄影常见问题之三:瞬间不好
这类图片我们经常见到,也许“位置”站得不错,“构图”也较好,就是图片中的主要人物或是闭眼,或是表情不协调,或是动作不适宜。

我们通称为“瞬间不好”。

【图14】解决方案:多拍多练
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一是多拍摄,即在拍摄中不要“浅尝辄止”,要试着多拍几张(如上图);二是多练习,掌握抓好典型瞬间的决窍。

【图15】活动摄影常见问题之一:主题不清
“主题不清”是活动摄影中最常见的问题,不说受众,就是有时连拍摄者自己本人,都搞不清图片要说明的是什么。

【图16】解决方案:作好案头
但是,只要他“作好案头”,就会“心中有数”,把握好自己采访的主题。

三、风景摄影
【图17】活动摄影常见问题之二:画面不美
如何拍美活动画面,时常困惑着每个拍摄者,特别是初学者。

【图18】解决方案:学会构图
本图与上图相比,仅仅是摄影构图上稍有不同。

然而,构图方式上的“差之毫厘”,视觉效果却“失之千里”。

【图19】摄影常见问题之三:不抓眼球
“不抓眼球”,简单地说,就像本图一样,图片主体不突出,画面不吸引人。

【图20】解决方案:掌握技巧
摄影的技巧很多,本图完整而地记录了一个绿水绕城的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