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大纲(80)(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1。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2.摄影的特性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4.摄影的分类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6,其他类型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3、附件第三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1、自动测光和曝光2、自动对焦第四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1、照相机的使用2、照相机的维护实验一 (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课时)第一节感光材料构造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第五节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第三章:数码照相机(4课时)第一节数字照相机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3、专业级数字照相机第二节数字摄影系统1、数字摄影系统的构成2、数字影像的输入方式3、数字影像的处理4、数字影像的输出第三节数字影像的应用1、数字影像的应用现状2、数字影像和英特网实验二(2课时)了解数码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第三周)第四章:摄影曝光(4课时)第一节曝光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影响曝光的因素第三节测光表第四节闪光灯、滤光镜第五章彩色摄影第一节光与色第二节彩色片的拍摄要求实验三(4课时)了解照相机的曝光知识掌握摄影的正确曝光(第四周)第七章摄影用光(4课时)第一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1、自然光2、人工光第二节光的作用及运用1、光在摄影中的作用2、光的特征和运用实验四(4课时)摄影用光实习,拍摄不同光线的摄影作品(第五周)第七章摄影用光(4课时)第三节画面的影调1、影调2、处理影调的原则3、影调的调控实验五(4课时)摄影各种不同影调的摄影作品(第六、七周)第八章:摄影构图(8课时)第一节构图的原则与要求1、构图的原则2、构图的要求第二节影响构图的因素1、拍摄距离与角度2、横竖画面的决定3、画面的结构中心4、突出主体5、前景与背景6,透视规律的应用第三节构图的形式法则借鉴1、多样统一与照应2、均衡3、对比4、反复与渐变实验六(8课时)摄影构图实习,运用不同的趣味中心,拍摄摄影作品(第八周)第九章摄影实践(2课时)第一节艺术摄影1、人物摄影2、风光摄影3、静物摄影第二节新闻摄影1、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2、新闻摄影的技术和技巧3、新闻采访4、新闻照片的体裁5、体育摄影与舞台摄影第三节应用摄影1、广告摄影2、科技摄影实验七(6课时)摄影综合创作实习摄像部分:(第九周)绪论二摄像艺术概论(2课时)1、摄像艺术的发展、特性2、摄像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

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光线和曝光控制1.1.理解光线与曝光之间的关系1.2.使用光线和曝光来创造不同的效果1.3.使用闪光灯和补光技术来增强照片的亮度和细节1.4.使用曝光补偿来解决光线不足或过度曝光的问题1.5.使用灰度卡和测光仪来确定正确的曝光设置2.構圖和選擇畫面2.1.了解構圖原則和基本構圖技巧2.2.使用线条、形状和模式来创造视觉吸引力2.3.通过选择合适的画面来讲述故事或表达感情2.4.使用前景元素和背景元素来增强照片的深度和立体感2.5.利用对角线和黄金比例来创建动态和平衡的构图效果3.镜头选择和焦距运用3.1.了解不同镜头类型的特点和用途3.2.利用广角镜头创造大场景效果3.3.利用长焦镜头拍摄远距离的主题3.4.使用镜头后转向效果来改变景深和透视3.5.利用特殊镜头来创造独特效果,如鱼眼镜头和偏焦镜头4.色彩与白平衡控制4.1.理解色彩对照片表达的重要性4.2.使用色彩对比和配色方案来创造视觉冲击力4.3.调整白平衡来准确还原场景的色彩4.4.使用滤镜来改变照片的色彩效果4.5.利用色彩理论和心理学原理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5.后期处理和图像编辑5.1.选择适当的后期处理软件和工具5.2.调整曝光、对比度和色彩平衡来优化图像5.3.去除噪点和修复图像的缺陷5.4.利用图层和蒙版功能来进行精确的调整和修饰5.5.导出和分享高质量的图像文件总结: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二)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指导,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摄影领域中的高级概念和技术。

通过光线和曝光控制的理解,学习者能够优化照片的明暗效果;通过构图和选择画面的技巧,学习者能够创造视觉上吸引人的照片;镜头选择和焦距运用的知识使学习者能够选择最适合拍摄主题的镜头;色彩与白平衡控制的技巧使学习者能够准确还原场景的色彩;后期处理和图像编辑的能力使学习者能够优化和改进拍摄的图像。

掌握这些技术和技巧,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表达其摄影作品的创意和艺术价值,并提高自己在摄影界的竞争力。

摄影技术教学大纲模板

摄影技术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摄影技术2. 课程代码:[请填写课程代码]3. 学时与学分:[请填写学时]学时,[请填写学分]学分4. 课程性质:[请填写课程性质,如: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等]5. 适用专业:[请填写适用专业]6. 开课单位:[请填写开课单位]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1. 课程性质:摄影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摄影技能和审美能力。

2. 课程目的:(1)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摄影创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要求:(1)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2)学生需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操作;(3)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摄影理论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 摄影基础理论([请填写学时]学时)(1)摄影史略([请填写学时]学时)(2)摄影器材介绍([请填写学时]学时)(3)摄影曝光技术([请填写学时]学时)(4)摄影构图与表现手法([请填写学时]学时)2. 摄影实践技能([请填写学时]学时)(1)摄影拍摄技巧([请填写学时]学时)(2)摄影后期处理([请填写学时]学时)(3)摄影作品赏析([请填写学时]学时)3. 摄影项目实践([请填写学时]学时)(1)人物摄影实践([请填写学时]学时)(2)风光摄影实践([请填写学时]学时)(3)静物摄影实践([请填写学时]学时)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摄影理论、技术要点;(2)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特点;(3)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摄影实践,培养摄影技能;(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摄影作品赏析、交流。

2.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请填写比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践成绩([请填写比例]):包括摄影作品数量、质量等;(3)期末考试([请填写比例]):笔试或作品展示。

五、教学资源与条件1. 教学资源:(1)教材:[请填写教材名称及作者];(2)参考书籍:[请填写参考书籍名称及作者];(3)网络资源:[请填写网络资源名称及网址]。

摄影技术与技巧大纲

摄影技术与技巧大纲

摄影技术与技巧大纲一、摄影基础知识(一)相机的种类与选择1、数码相机(包括微单、单反)传感器尺寸的影响像素与画质的关系2、胶片相机复古魅力与独特效果冲洗过程的要点(二)相机的基本构造与功能1、镜头焦距对视角的改变光圈大小与景深控制2、快门高速快门与凝固瞬间慢门拍摄与创意效果3、感光度(ISO)对画质的影响及合理设置二、构图技巧(一)常见的构图法则1、三分法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分割主体与陪体的安排2、对称构图营造平衡与稳定感适用的场景与对象3、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二)构图的灵活性与创新1、打破常规构图的尝试倾斜构图的动感表现局部构图突出细节2、不同拍摄场景的构图策略风景摄影的广阔视野人像摄影的特写与全身三、光线的运用(一)自然光的特点与利用1、日出日落时分的温暖光线色彩表现与氛围营造2、中午强光下的应对策略寻找阴影与反光板的使用3、阴天柔和光线的优势(二)人工光的运用1、闪光灯的补光技巧控制闪光强度与角度2、室内灯光的布置与调整创造不同的光影效果四、拍摄角度与视角(一)高低角度的选择1、低角度拍摄的冲击力展现物体的高大与威严2、高角度拍摄的全局感俯瞰场景的概括表达(二)正面、侧面与背面拍摄1、正面拍摄的直接表现突出主体的特征2、侧面拍摄的轮廓展现增加立体感3、背面拍摄的神秘与联想五、色彩与色调(一)色彩的情感表达1、暖色调的热情与活力2、冷色调的宁静与深邃3、对比色的冲突与吸引(二)色调的调整与统一1、后期处理中的色调调整白平衡的校准2、拍摄前期对色彩的规划六、拍摄主题与类型(一)人像摄影1、人物表情与姿态的引导2、背景选择与环境搭配3、不同风格的人像创作(二)风景摄影1、山川、河流、海洋的拍摄要点2、季节变化对风景的影响3、捕捉天气的独特瞬间(三)微距摄影1、近距离拍摄的设备与技巧2、展现微观世界的细节之美(四)建筑摄影1、线条与几何形状的表现2、拍摄角度与透视的处理七、后期处理技巧(一)常用后期软件介绍1、 Adobe Photoshop2、 Lightroom 等(二)基本的调整操作1、曝光、对比度、饱和度的调整2、裁剪与旋转画面3、去除瑕疵与噪点(三)高级后期技巧1、图层与蒙版的使用2、色彩分级与色调分离八、实践与练习(一)制定拍摄计划1、确定拍摄主题与风格2、选择拍摄地点与时间(二)分析与总结1、对拍摄作品的自我评估2、借鉴他人优秀作品的经验(三)不断尝试与创新1、挑战新的拍摄技巧与风格2、培养个人的摄影风格与特色摄影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掌握摄影技术与技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摄影 教学大纲

摄影 教学大纲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总学时:学时(讲授理论学时,实践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摄影技术在现代艺术中已占有越来越显要位置。

让学生了解摄影、熟悉摄影、利用摄影技术带来的多角度、多视点和特殊表现效果进行相关的艺术设计表现是这门课程的宗旨。

《摄影》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之专业基础必修课,共课时,二年级上学期全部修完。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摄影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的讲授,从思维上开启学生对摄像功能的认知,掌握基本的工作技巧,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现实生活进行摄取、提炼,重组,进而刺激并提升设计创意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讨论习题实践其他一相机介绍二摄影构图三摄影技巧合计(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相机介绍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镜头、光圈,焦距的概念把握,相互之间的联动关系。

教学内容:、拍摄照片所涉及的问题:、照相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相机的类型、镜头及焦距、光圈等相关问题第二章摄影构图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摄影的结构作用、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掌握好相关景物的尺寸比例强化主题。

教学内容:、布局与主题的关系、常见布局类型、防止常见的错误第三章操作技巧运用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和训练摄影的技巧,并结合一定课题进行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多次曝光、布光、后期处理。

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的物品是很难用同一的技巧和方式来处置的,每一类物品都有其特色,要拍摄好,必需细心研讨物品的外形、质地及用处,依据广告的创意请求,断定好拍摄器材,并在拍摄进程中进行严厉的技巧把持。

、不同物体的拍摄要求、拍摄技术元素运用、摄影后期处理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广告摄影》,宿志刚,唐东平,辽宁美术出版社,年月第次印刷参考书目:、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上册),中国摄影出版社,年月日,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年月日,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柯达毫米摄影手册,柯达公司,浙江摄影出版社,年月第一次印刷五、实践教学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践项目和要求如下: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要求实践类型实践学时每组人数主要仪器设备内容摘要承担的实践室拍摄技术认识照相机各部分构件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掌握拍摄技术,提高手动控制照相机的能力。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由称倒易律)。
《摄影技术》
第三,互易律在一些特殊的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也会失效,尤 其在快门速度高于1/1000秒或低于1秒时,快门和 光圈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可靠,会出现曝光不足 甚至偏色等现象。面对互易律失效可以采用补偿曝 光或加用滤光镜的方式加以纠正。
▲ 光圈是通过打开的大小来控制进光量的多少, 而快门是通过打开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进光量 的多少。
《摄影技术》
第二,由于光圈和快门之间每一级都是进光量的倍 数关系,所以在它们的组合中,有许多组合的进光 量是相同的。比如:f/5.6和1/250秒的组合等同于
f/8和1/125秒的组合,同样也和f/11与1/60秒的组
合相等,依次类推。我们将这样一种进光量不变、
组合关系可以相互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之为互易律
《摄影技术》
(3)曝光不足:底片密度小,底片缺少构成影像的 必要密度,则无法形成影像。影像的暗部层次
很少或者没有层次。
曝光过度
曝光正常
曝光不足
《摄影技术》
第四节 影响曝光的诸多因素 在摄影实践中,通常情况下,影响曝光的因素 有以下几点:
(1)胶片的感光度
胶片的感光度不同,所需要的曝光量也不一样.要 达到同样的密度,感光度高的胶片需要较少的曝光 量;感光度低的胶片需要较多的曝光量。
(5)被摄对象周围的环境
被摄对象处在明亮的环境中,如:明亮的沙滩、海 边或雪景中,周围的反光能提高被摄对象的亮度, 应减少一级曝光量;若被摄对象处在幽暗的环境中。 如:大树下、面积较小的庭院等,使被摄体得不到 足够的反射光,主体亮度降低,要增加一级曝光量。
《摄影技术》
(6)互易律对曝光的影响 互易律是指光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正比互易而曝 光量保持不变。如:光圈增大一挡,快门速度提高 一挡,光圈缩小两挡,快门速度降低两挡,曝光量 均不变。但如果长于1秒或短于1/1000秒互易律失效 时,要适当增加曝光量。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doc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doc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班级:)U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旅游、文秘等专业的考查课。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对于其他专业类的学生,本课程亦可以作为其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

(2)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系统地了解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基本知识;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各种专题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加工、对视频进行编辑的基本方法。

(3) 与其他课程的分工和联系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基础”等。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1) 知识要求对于摄影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基础。

摄影基础主要就是解决在摄影创作中的技术问题。

本课程主要讲述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镜头的选择和应用、光圈、快门的调整、景深的应用以及滤镜的使用、灯光布置、基本的构图原理以及数码摄彫、数码照片的计算机处理等。

(2) 能力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相机进行拍照,并根据摄影创作的目的来确定相应的器材和技术参数。

能够使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3) 素质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3、课程内容及知识、能力要求任务一初识摄影[教学重点]:各种拍摄的基础常识与摄影姿势。

1.1认识摄影1.2认识数码摄影1.3认识数码单反相机1.4认识镜头1.5掌握对焦(摄彫姿势)任务二使用数码相机[教学重点]:对焦的方式、要点、数码相机常用设置。

[授课章节及知识点]:2.1摄彫对焦2.2设置测光模式与曝光模式2.3数码相机常用设置任务三拍摄基础及技巧[教学重点]:景深的控制因素、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彫调和质感。

[授课章节及知识点]:3.1景深控制(认识景深、景深的作用、景深的控制)3.2光线使用(光的作用、光的方向、光源、光的强弱)任务四取景构图[教学重点]:各种拍摄角度、环境和透视、摄影构图法则。

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学时数:64 学分:4 执笔者:梁彦锋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摄影器材构造使用、正确控制曝光、景深、合理用光、构图以及彩色摄影基本知识和当前迅速发展的数码摄影技术。

该课程为今后学习电视节目制作、图形处理等课程打下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从事摄影工作以及课件制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修养、欣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从事素质教育工作和优化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总体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摄影器材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学会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

2、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构图能力和欣赏能力。

3、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实用摄影的拍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够拍摄出具有一定欣赏价值
的影像。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实验一、照相机的使用
实验二、摄影曝光
实验三、摄影人工布光
实验四、摄影构图
实验五、数码摄影技术
实验六、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要求祥见实验教学计划书
五、本课程开设要求的选修课程名称

六、建议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摄影技术与艺术基础》杨绍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
参考书:
1、《摄影技艺教程》(第五版)作者:颜志刚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2、杂志:《大众摄影》出版社:大众摄影杂志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技术》
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摄影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曝光控制、影调调节、电影摄影机、摄影镜头。

前两部分与后两部分讲授学时分别为一个学期,每学期为 68 学时。

因此,将《摄影技术》课程分为两个教学大纲,即《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和《电影摄影
机与摄影镜头》。

“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4101
课程名称: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
英文名称:Exposure Control and Tone Adjustment
课程简介:
“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课程,从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摄影摄像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拍摄的技术技能。

主要讲授摄影中如何利用各种摄影器材,将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景物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及造型需要,使画面更具表现力。

如何运用滤光器,调节画面影调、色调,控制画面的反差,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确保画面的技术质量和艺术效果。

一、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专业课。

设这门课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使同学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电视节目制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拍摄中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

为后续摄影造型及节目创作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电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但最终它通过画面形象来完成对节目、内容的表达、画面质量的优劣,对节目创作人员对技术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有关。

通过这门课程,使同学们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设备,来准确地控制画面曝光、调节画面色调、影调。

把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体积、色彩、质地,在屏幕上得到真实的再现和表现,以达到不同的造型艺术效果。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为“照相技术”、“电视色彩学”;
后续课程为“摄影构图”、“摄影造型”。

3、总学时/周学时:4 学时/周,总学时68 学时。

4、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5、学分:3 学分。

6、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具体采用讲授、实习讲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中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例、影视节目精品、图表阐述基本原理。

给学生以科学、系统、完整的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配合大量的实习、试验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以做代学”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除讲授和实习、试验之外,还应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安排必要的课堂讨论和观
摩影视精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

影视观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7、考试方式:
本课程属技术技能课,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地运用各种摄影器材进行节目制作,因此,考核方式采用期末笔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二、本文
《摄影技术》毕根辉著
4、参考书及影视观摩片:
参考书:
(1)曝光技术与技巧屠明非著(2)曝光、影调、层次张益福著(3)摄影技术教程徐国兴著(4)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著(5)亚当斯论摄影谢汉俊编译(6)摄影造型表现方法涂家亮著(7)摄影滤光器与影调调节刘国兴著(8)摄影滤光器的性能与使用沙占祥著(9)摄影曝光控制刘国典著
(10)摄影滤光镜屠明非著
(11)图像与眼睛[英]贡布里希著影视观摩片:
(1)教学片:《光与色》、《色彩与心理》、《在奇妙的光影中》
(2)记录片:《中华泰山》、《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我的太阳》以及最新获奖记录片
执笔:毕根辉
“摄影机与镜头”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4102
课程名称:摄影机与镜头
英文名称:Cameras and Lens
课程简介:
“摄影机与镜头”课程,系统阐述影视节目制作中使用的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和摄影镜头的基本知识,讲授以上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技术以及拍摄时的技术技能,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设备进行影视剧创作。

一、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摄影机与镜头”课程是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专业课程。

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基本理论和实际拍摄中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训练学生熟练操作摄影机和摄影镜头的基本功。

为后续摄影艺术、影视摄影工作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地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目前摄影机、摄像机、摄影镜头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能够熟练地运用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掌握使用这些设备的基本功;
(4)了解目前国内外摄影机、摄像机、摄影镜头的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照相技术”、“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摄影构图”;后
续课程“摄影艺术”、“摄影工作”。

3、周学时/总学时:4 学时/周,总学时68 学时。

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5、学分:3 学分。

6、教学方法:
“摄影机与镜头”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讲授理论注意“精”,实际操作训练,注重“练”,分析讨论要务实,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7、考试方式:
本课程考试方式采用平时作业训练与期末笔试相结合。

评分标准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笔试成绩占60%。

二、本文
《摄影技术》毕根辉著
4、参考书及影视观摩作品
参考书:
《电影技术基础》[英]伯纳德·哈佩著
《电视摄像技巧》徐立群著
《电影摄影机技术》[英]雷蒙多·索托著
《电影摄影技术》[英]大卫·乌·萨缪尔森著
《彩色摄像机及其应用》[日]原正和著
《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沙占祥著
《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沙占祥著
执笔:毕根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