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输血与血型 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 输血和血型 课件 (共23张PPT)

(抗B)
(抗A)
血型
A B O AB
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 两位护士分别准备手术和验血,旁边有人质疑 为什么要验血,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问题: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 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
验出伤者的血型后有三个人同时献血,但 并不是每个人血型都匹配。
问题:应该选择谁作为输血者呢?
正常 体重的7%-8%
<血量的10%
失血
>血量的30%
4000mL 表现正常 <400mL 无明显影响
>1200mL 有生命危险
一、血型的发现
德斯坦纳发现了人 类的血型。1930年, 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 奖。
随后,兰德斯坦纳进一步发现人的
血液按红细胞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 体,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血型的血液 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凝血、溶血现象。 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 型四种,确立了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种类:A型,B型,O型,AB型
正常
凝集
抢答游戏
问题一: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 后果?
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 谁?
问题三: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
输血关系图
O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异血型
输血,此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
O
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 B B
AA
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造成
问题: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血量和输血
问题一: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问题二: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 有生命危险? 问题三: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问题四:健康人每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 输血和血型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4节输血与血型一、选择题1.2019年的6月14日,全世界再次庆祝世界献血者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
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对于贫血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应分别输入血浆和红细胞D.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大量的O型血2.在美国,一个很流行的献血口号是“给您一个礼物,生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献血是崇高的行动,是给同胞一个新的生命,是其他任何礼物都无法比拟的,下列有关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量献血可以提高骨髓的造血功能B.两种不匹配的血液混合,会出现血液凝集的现象C.情况紧急时,A型血的人除可输入A型血外,还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D.献血是每一个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3.小琦说:“我是万能献血者。
”小雅说:我是万能受血者。
”请你分析一下小琦、小雅的血型分别是()A.A型、B型B.A型、O型C.O型、AB型D.O型、B型4.下面关于输血和ABO血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才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和出冷汗等症状B.人在大量输血时,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A型血和B型血C.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入AB型血D.血小板较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不需要输入全血5.“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
以下有关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由最小的小动脉分支而成B.血液中血浆约占30%,淡黄色、半透叨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会增多至比红细胞还多D.紧急时一个健康的○型血的未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人献血200ml6.下列有关输血的叙述。
错误的是()A.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B.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C.健康成年人每6个月献血不超过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D.紧急情况下,少量的AB型血可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7.某人因手术过程失血太多,需要大量输血,已知其血型为AB型,最好为其输血为()A.A型B.B型C.O型D.AB型二、综合题8.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课件

身体状况 失血量
身体状况
少量
毫升
<400 所丧失血浆和血细胞,短时间内补充 而恢复正常 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
超过
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眼前发黑、 出冷汗
超过
1200----1500毫升
有生命危险
需及时输血
二、血型的发现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 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 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 人死亡的悲剧。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 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实验。但 以后的实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 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 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二、血型的发现
年份:1900年 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国家:奥地利 血型: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O型)
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奖。
课堂练习
1.输血的原则是( C )
A.O型血的人可以将血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B.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其他任何血型的大量血液 C.应该输同型血 D.应该输入亲人的血
课堂练习
2.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B)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将来等你长大了, 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血量:成年人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发现: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类型:ABO血型——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1.实际病例导入:通过分享病例,引发学生对输血与血型的关注,使学生意识到血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血型知识的应用价值。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血型的知识,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血型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输血时应注意哪些原则?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设置输血方案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血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人类的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血型的生物学意义,提高生活质量,为他人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的血型系统,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输血的原则,能运用血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4.4.4输血与血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及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血型的生物学意义,掌握输血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4-4-4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七年级生物下册(解析版)

第4节输血与血型-导学案思考:是否受伤都需要输血?摔跤、割伤、流鼻血后需要输血吗?不是,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输血,只有出血过多时才需要输血。
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输血时,可以任意输入不同人的血液吗?不可以知识点1: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发现者:_卡尔兰德斯坦纳__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了血液有不同的类型,并将它们分为_A型、B型、AB型、O型_,也就是ABO 血型。
知识点2:ABO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凝集原。
而血清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凝集素(就是一种抗体)。
而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A抗原)和凝集原B(B抗原)决定,这两种凝集原可组合为四种血型。
知识点3:ABO血型的鉴定知识点4:各血型之间输血关系各血型可接受哪些血型?可输给哪些血型呢?血型A B AB O可接受 A O B O所有O可输给 A AB B AB AB所有注: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_同型血_为原则。
紧急的情况情况下,可以进行异型输血。
小组讨论:O型血被称为“万能输血者”,AB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为什么异型血输血必须少量、缓慢?献血者的血清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这些对抗性凝集素进入受血者循环系统后,能被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
但只能少量、缓慢输血,若输血太多太快,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主,异型血输血只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
知识点5:ABO血型鉴定的意义1、临床输血2、器官移植3、新生儿溶血症病因分析4、亲子鉴定知识点6:无偿献血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体重:男>=50kg,女>=45kg)自愿献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4输血与血型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4.4.4输血与血型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
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了解有关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并展开调查,课上交流。
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 教学课件

女的血型表现型来推断亲子关系. b. 判断亲子关系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1900年,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即为A型、 B型、AB型、O型)
2、安全输血的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 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3)成分输血
3、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
三、判定ABO血型的实验
1号
2号
1、有三名病人,都需要通过输血进行治疗,但因为 病因不同所需输入的血液成分也不同,第一位严重贫 血,第二位大面积烧伤,第三位是出血性疾病患者, 请你思考一下他们分别应该输入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呢?
提示: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 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
4.4.4 输血和血型

亲子鉴定、侦破案件、器官移植
小明的爸爸是A型血, 妈妈是B型血, 哥哥是O型血; 医生说爸爸的血绝不能 输给小明。
B 型或__ 0 型。 小明的血型是___
♂A
A I A I
i i
A Ii
X
B♀ B I i
B I B Ii
i
A B II
AB
A
B
ii 0
血型的鉴定
血清是不含纤 维蛋白原等凝 血因子的血浆。
可输给 血型 A、AB B、AB
AB、B、 AB A、O O A、B、AB、O
输血时如果血型 不合,会出现 A.红细胞破裂 B.血细胞凝集 C.血液凝固 D.红细胞凝集
成分输血
1、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浆 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输红细胞 3、血流不止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输血小板
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 贫血可能是因红细胞量不足、 血小板可以促进凝血、止血。
Existence is reasonable?
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不一定是合理的。
1 O:
2 B:4 A:3 AB:
RH阴性血型比例 白种人 15% 中国苗族 13% 新疆维吾尔 5% 蒙古族 1% 汉族 3‰
Rh阴性血属稀有血型,如果同时 考虑ABO和Rh血型系统,在汉族 人群中AB型Rh(-)同型的机会 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在我 国,99%以上Rh血型者属阳性, 一般情况下RH阴性者不能接受 RH阳性者血液,但是,RH阳性 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纯合体
A
A I
B X
B I
杂合体
A I
i
i
A I A B II
B I
A Ii
AB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填空题:
1.体内血量的稳定,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请完
成下表。
解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即30%,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即35%左右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
2.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解析: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
它是在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
目前在医学上运用最为广泛。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发现ABO血型系统的科学家是(B )
A. 达尔文
B. 卡尔·兰德斯坦纳
C. 列文·虎克
D. 罗伯特•爱德华兹
解析: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
它是在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
目前在医学上运用最为广泛。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
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
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
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故选B
2. 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会发生凝集反应,这种现象指的是(A )
A 红细胞凝集成团 B. 血液凝固
C. 血小板凝集成团
D. 白细胞凝集成团
解析: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可见A符合题意.
3. 下列关于健康成年人体内血量和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 如果一次性失血超过1300毫升,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
C. 输血时先鉴定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
D. 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自已的血液不能就给他人
解析:A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B 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
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即30%,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即35%左右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可见B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C题:这是因为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血时先鉴定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
可见C是正确的。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所以每位同学将来都应做义务献血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一份爱心。
可见“自已的血液不能就给他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4.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A )A. 200~300毫开 B 300~400毫升
C. 400~500毫开 D . 500~600毫升
解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5. 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
成分进行输血。
对于贫血、大面积烧伤和血小板缺乏者,应分别输入的是( B )
A.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
B. 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 红细胞、全血、血浆
D. 血浆、红细胞、全血
解析:严重贫血患者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或蛋白质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较少,红细胞数量下降,应及时补充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表面渗出大量组织液,这些组织液主要来自血浆,血小板减少症应使用血小板进行补充,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因此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缺乏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故B正确。
6 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人受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
经化验,需要输血的某同学的血型是A型,该同学可以接受的血型是(B )
A. A型血和B型血
B. A型血和O型血
C. B型血和O型血
D. AB型血和A型血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A型血,万不得已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可见B符合题意.
二、阅读理解题
7. 2006年12月3日,河南省泌阳县某卫生院,在为剖腹生产孩子的寇娜输血时,把她的O型血检测成了B型血,并为她输入了400mL的B型血。
病人体内输入了与自身血型不符的B型血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溶血性反应(红细胞膜破坏,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造成了产妇寇娜肝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恶果。
经过连续18天的抢救治疗,寇娜的生命体征开始逐渐稳定,她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
(1) 在人的ABO血型中,除资料中提到O型、B型血以外,还包括的血型有
AB型和A型;产妇寇娜进行输血时最好应接受O型血。
解析:ABO血型是1900年奥地利的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
在实验中,他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红细胞上有A、B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凝集原A、B都没有的为O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B凝集素都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具有凝集原B的红细胞可被抗B凝集素凝集。
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
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 型和O型四种。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
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故产妇寇娜进行输血时最好应接受O型血。
(2)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遵循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解析:人类血型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 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成团的现象,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