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什么是经济学,掌握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内容及方法,认识到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引起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经济学的方法;什么是经济?古汉语中“经济”是单音节词,如“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经济”的本义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之意.日常用语中,“经济"有以下几重含意:一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二是指个人生活用度。

三是指节约,亦即用较少的人财物时获得较多的成果。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economy)”一词,由希腊文o’ikos(家产)和n’emein(管理)合成oikonomia演变来的,其原意是家产管理。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许多人都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赚钱的学问,这是一种误解。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一、稀缺性指物品与需求相比在数量上的不足。

1.稀缺性是相对的。

—-相对人类的欲望而言.2.稀缺性是绝对的。

--指存在的普遍性。

3.只有经济物品才具有稀缺性。

物品分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自由取用物品(自由财货,Free goods):指0点价格时供给大于需求的物品.例如:空气、阳光、海水、废烟等。

经济物品(经济财货,Economics goods)—-指0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商品或劳务。

自由取用物品与经济物品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空气→氧气;二、选择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某些欲望的决策,也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社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1、选择的主体—-微观主体与宏观主体2、选择的客体——资源;3、选择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4、选择的代价-—机会成本5、选择的过程——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选择即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课件2.ppt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课件2.ppt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需要。
作为基本理论,是各经济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
有助于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经济预测能力。用理性的、 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 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 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
注意:明辨可用的、有价值的成果;要适合具体国情。
效率: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好处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第10页,共36页。
3、(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1)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便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欲望的科学。
(2)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 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 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第3页,共36页。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思考: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经济问题有哪些?
• 最早将经济定义为“奴隶主对家庭财产的经营管 理 ”。
• 经济的实质在于:资源是稀缺的,而个人是理性
的。因此,作为“理性人”一定会选择最优的行动去 追求个人最大的满足。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第4页,共36页。
何实现均衡。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第32页,共36页。
4、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法 • 个量分析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适用于微观经济学。
• 总量分析以整个国民经济变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第33页,共36页。
五、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第17页,共36页。
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要点概述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要点概述

第一章导论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实线代表实物运动,虚线代表价值运动。

商品市场是基本的,要素市场是派生的。

价格决定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两部门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1、商品市场均衡。

(厂商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家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2、要素市场均衡。

(厂商购买的生产要素=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两部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厂商和家庭的收支大体平衡。

*经济学包含的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商品市场。

2、如何生产取决于要素市场。

3、厂商面临的是用有限的要素生产什么商品能得到利润最大化。

4、家庭面临的是用有限的收入购买什么商品能得到效用最大化。

5、分配是为谁生产,涉及两个市场的两部门的综合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一般界定定义: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定义的五点含义:1、经济资源是稀缺的。

2、经济学是选择科学。

3、厂商选择(利润最大化)。

4、家庭选择(效用最大化)。

5、政府和国外部门选择(社会福利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定义: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厂商如何把有限资源分配在商品生产上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家庭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在商品消费上实现效用最大化)*西方现代微观经济学特点:1、考察市场经济社会的微观经济行为。

2、用西方经济的理论和观点分析研究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问题。

3、从个体、局部考察问题。

4、重点考察现代经济条件下发达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活动。

5、较多的运用数学工具。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定义: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

*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特点:1、考察对象为发达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活动。

2、用西方经济理论和观点分析考察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问题。

3、从整体国民经济角度考察问题。

4、主要考察西方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发达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

5、侧重实证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功能:1、解释功能。

2、预测功能。

*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1、经济条件不同。

西方经济学概述讲解

西方经济学概述讲解

C
生产蔬菜500公斤
400
16
5、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是指 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两种产品 的最大组合。 大炮和黄油的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黄油 万吨 0 1 2 3 4 5 大炮 万门 15 14 12 9 5 0
17
大炮
15 12 9 6 3 0 1 2 3 4 A B C
24
三、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 线或产品转换曲线) PPF: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D E
F 5
黄油
如果这条曲线凹向原 点的特征,隐含着成本 递增法则的成立,表明 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 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 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 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经济人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 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
化。
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 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 于判断和计算。
21
2、产权明确
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 对财产的权利。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 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 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
主要内容
1 2 3 4 5
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历程
2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四)选择——5W
1、生产哪些物品与劳务(what) 2、怎样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how) 3、何时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when) 4、何地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where) 5、为谁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for whom)
2021/7/18
5
(五)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1、机会成本(P155):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指的是把
13
(二)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1、变量和常量(P35) 变量(variable):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的经济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 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参数指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通常由模型以 外的因素决定,也可看成是外生变量。 常量(constan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不发生变化的经济量。
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的认识却是一致的。一 般认为,经济学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的资 源以及产生的选择。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 行选择,以及如何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简单 地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
2021/7/18
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可以归纳为16个字: (一)给定假设,简化关系 (二)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为了缩小差距,就必须不断放松假设,用与现实状况更加接 近的非理想状态取代理想状态,并分析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2021/7/18
9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一、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学是致胜之学,主要体现在:
一是可以证明了经济世界中通行的规律有哪些;
二是有助于人们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是形成自己思想的方法。
二、经济学分类
1.微观经济学
以家庭和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及他们在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2.宏观经济学
以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整体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国(经济体)的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的问题。
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论
面对稀缺的资源,人们不得不在众多的需要中做出取舍,但选择就意味着牺牲,做出一种选择后必然放弃其他选择,意味着一种损失和一种类似成本的支出,换成经济学的术语,就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一种选择(最佳选择)后放弃的其他选择(次佳)。如果用价值来衡量,就是做出某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是同样的该种资源被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时创造的最大价值。
2.交换是双赢之道
每个人都无法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必须通过交换活动来互通有无,如果交换是自由平等的,那么双方都将从中得利,交换是双赢的。
3.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但也有界
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从目前来看,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市场机制分配,在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或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也无能为力,需要通过政府出面来解决。另外,市场机制在有效地解决资源利用中的效率问题时,对于公平分配社会收入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办法,无法保证形成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需要政府等外力来调节收入分配。
3.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有6个:一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念;二是交换是双赢之道;三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也有界;四是经济学命题有规范和实证之分;五是对经济现象的考虑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六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最主要的途径。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1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ppt课件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1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ppt课件

• 需求的变动
– 需求增加
需求的变动: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 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所对应的需求量的 变动。这种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 需求减少
ppt课件
17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 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变化。
P
D3
D1
D2
D1表示月收入为4000元时的需求 D2表示月收入为5000元时的需求 D3表示月收入为3000元时的需求
•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
• 如果S>D,那么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 如果S<D,那么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ppt课件 36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P
P1 PE P2
S
E
当价格大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供 给大于市场需求,出现超额供给; 当价格小于均衡价格时,市场需 求大于市场供给,出现超额需求; 只有当价格等于市场价格时,市 场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相等,即 市场达到均衡。
ppt课件 35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某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 量。
• 不均衡状态
– 超额需求S<D – 超额供给S>D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超额 需求或者超额供给的不均衡状态。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供求随价格变动而自动趋 向均衡的情形。
ppt课件 24
一、供给的概念
• 供给规律的含义
•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 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 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 供给曲线的特例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1]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1]
• 变量是在某段时间、某种情况下会发生 变化的量。
16
二、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 与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
• 内生变量是在一个体系内或在一个模型 中可以得到说明的变量;
• 外生变量是在一个体系内或在一个模型 中不能得到说明,因而需要设定的常量 或变量。
10
一、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 分析
•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主 体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 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 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 个市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所以, 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为个量分析。
11
定义三要素:欲望、稀缺性、选择
2
一、欲望
(一)欲望(wants)
欲望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 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欲望的层次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如饮食等,这是 最低层次的需要。
第二,安全和保障的需要,如免受伤害、免受剥夺、生活 上有保障等。
劳务去满足。
三、选择
(1)生产哪些物品或劳务(what)? (2)生产多少某种物品或劳务(how many)? (3)怎样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how)? (4)何时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when)? (5)为谁生产这些物品或劳务(for whom)?
4
四、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 会成本是指把该资 源投入某一特定用 途以后所放弃的在 其他用途中所能获 得的最大利益。
与过渡经济学(transitional economics) •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可以归纳为16个字: (一)给定假设,简化关系 (二)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为了缩小差距,就必须不断放松假设,用与现实状况更加接 近的非理想状态取代理想状态,并分析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2020/10/10
9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一、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个量分析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
董少林
2020/10/10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一、关于经济一词的起源
“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中“oikonomia”,由“oikos”(房子, 家产)和“nomos”(规律,管理)组成,意思是“家产管理”。
经、济两字在中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周《易》。“经济”两字连起 来用,最早见于隋《文中子·礼乐篇》的“经济之道”。唐代大诗 人杜甫《水上遣怀》诗中有:古有经济才,何事独罕有。清代名 著《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从今后,万万解释,改悔前情,留意 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就以上所说的“经济”来看, 都是指“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实际上是现在所 说的“政治”。
3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
自由物品 经济物品
(二)欲望
欲望(wants)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 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2020/10/10
4
(三)稀缺性(scarcity)
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可以分成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价格零供给为无穷大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价格零供给为零。而人们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 经济物品。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经济物品的数量、质量 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种不足就是稀缺性。
该资源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能获 得的最大利益。
2、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P337)表示在资源与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各种产
品的最大数量组合。(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production possibility
19世纪下半叶,我国从日本那里知道“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 不过,在当时,“经济”、“理财”、“生计”等各种译法相持 2020不/10下/10,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在孙中山的肯定下,才算把“经济”2 作为财政经济的含义肯定下来。
二、经济学的含义
(一)经济学的定义
Robbinson: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是资源配置 问题,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基本假设是,市场 完全出清,就是价格可以将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调节至完全相等;人完全 理性,即能够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方式。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 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是 不完善的,供给往往与需求不相等;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 制的缺点。
(四)选择——5W
1、生产哪些物品与劳务(what) 2、怎样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how) 3、何时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when) 4、何地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where) 5、为谁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for whom)Biblioteka 2020/10/105
(五)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1、机会成本(P155):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指的是把
2020/10/10
7
(三)产权明晰假定 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指由法律和或伦理所确定的个人、 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对财产的权利。 产权明晰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所有财产都有明确的 所有者,并且,其产权边界界定是清晰的。产权是重要的, 产权不是无限的。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 率。
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的认识却是一致的。一 般认为,经济学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的资 源以及产生的选择。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 行选择,以及如何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简单 地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
2020/10/10
需求(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合理的选择、 合理的分配、合理的资源配置
Samuelson: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 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what,how,when,where,for whom)
Mankiw: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的科学。
2、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都是按照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目标选择自己的行为,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二)完全信息假定(perfect information)
完全信息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进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并且信息是充分的和完全相同的,获取信息不需支付任何成本。
boundary)
资本品Y
N M
O
A 消费品x
2020/10/10
6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
一、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定(economic man)(P18)——最基本、最重要 的假定
1、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 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消费者——追求最大限度满足;生产 者——最大限度利润;要素所有者——追求自身报酬的最大化。
(四)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厂商(firm)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 济单位。 工商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在西方经济学中都是厂商。
2020/10/10
8
二、对基本假设的质疑
对于上述基本假设,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也承认它们是不完 善的,并且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 例如,在涉及代际(intergeneration)问题;工商企业内存 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决定其目标是多元的;完全信息在现实 生活中是达不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