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考古遗址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关于考古遗址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关于考古遗址保护利用调研报告一、引言考古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对于了解历史、研究人类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考古遗址,本次调研报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考古遗址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考古遗址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它们可以保留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

2. 研究人类历史:考古遗址提供了研究人类历史的重要资料,保护它们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3. 促进旅游业发展:许多考古遗址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保护和利用它们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三、考古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1. 自然环境破坏:一些考古遗址受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如风化、水蚀等,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 人为因素破坏:一些考古遗址受到盗掘、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

3. 资金和技术不足:考古遗址保护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一些地方存在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4. 利益冲突:考古遗址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需要找到平衡点,实现双赢。

四、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考古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盗掘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考古遗址保护的监管机构和体系,加强对考古遗址的日常巡查和保护措施的落实。

3. 增加投入:加大对考古遗址保护的资金投入,提高保护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水平,提升保护能力。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考古遗址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

5. 科学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考古遗址资源,开展科学考古研究和文化旅游开发,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重目标。

五、国内外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案例分析1. 秦始皇陵兵马俑:通过对兵马俑的保护和修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题目: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日期:2022年xx月xx日调研目的:1. 了解川汉铁路的历史和重要性;2. 调查川汉铁路遗迹的保护现状;3.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保护建议。

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2. 实地调研:走访川汉铁路沿线,对遗迹进行考察和拍摄。

一、川汉铁路概况川汉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筹资金、自动修筑的铁路,于1891年开始修建,于1897年建成通车。

川汉铁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开端,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川汉铁路遗迹保护现状1. 铁路线路:川汉铁路的线路大部分仍然保留在使用中,其中部分段落已进行了改建和扩容,但仍可看到原始的铁路路基和桥梁遗迹。

2. 车站建筑:部分车站建筑仍然保留,但多数经历了翻新和改建,原有建筑风貌已经改变。

3. 桥梁和隧道:沿线的桥梁和隧道数量众多,其中一些保存较好,但也有一些因为年久失修而存在安全隐患。

4. 铁路设备:沿线可以看到少量历史悠久的铁路设备,如铁轨、道岔等,但多数已被现代化设备取代。

三、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缺乏整体保护规划:川汉铁路遗迹目前缺乏整体保护规划,未能形成保护体系和保护标准,导致保护工作缺乏统一性和针对性。

2. 修缮和改建不当:部分车站建筑和遗迹在修缮和改建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历史和文化价值,破坏了其原有的风貌和特点。

3. 安全隐患:部分桥梁和隧道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可能会对行车安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影响。

4. 缺乏资金支持:川汉铁路遗迹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四、保护建议1. 制定保护规划:建立川汉铁路遗迹的整体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确保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修缮和改建监督:对正在进行修缮和改建的车站建筑和遗迹,加强监督力度,确保修缮和改建符合保护要求。

铁路调研报告4篇

铁路调研报告4篇

铁路调研报告4篇铁路调研报告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铁路局青工思想现状调研报告关于铁路站场安全三严三实调研报告范文总投资162.8亿元的铁路计划于今年8月1日货运通车,10月1客运通车,作为境内没有铁路通过及铁路站场的,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我们认为如何就近连接铁路站场,实现我县客货与铁路站场互通,是促进我市铁路站场经济充分发挥的首要工作。

5月19日,县政府组织县人大、政协、发改、经贸、交通、建设、旅游、外贸等部门赴、三门两地铁路站场进行调研,并对两地站场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一、铁路站场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客货中转、运送、补给作用。

铁路运输最基本的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的运送旅客和货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在完成上述任务时,铁路站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在工业产品、农副产品运输、劳务输送和旅游产业中展示作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辐射优势。

货运方面,主动与现代物流接轨,自觉将自己纳入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与公路、水运的联手,在现代物流中寻求“多赢”效果。

客运方面,充分发挥低价、准时、快速、安全的特性,大量开行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列车,为旅客出行提供越来越便利的条件。

二、实现“三通”是确保铁路站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保障1、高速公路与铁路站场互通当今社会,高速公路已经逐渐成为主要公路运输方式之一,实施高速公路与铁路站场互通,对扩大铁路站场经济辐射范围,提高铁路站场使用效率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道、省道与铁路站场互通国道、省道是公路运输的根本,是连接城市间的纽带,更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首选运输方式,为充分发挥铁路站场的作用,更广泛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铁路使用价值,实施国道、省道与铁路站场间互通意义重大。

3、沿海港口与铁路站场互通市作为省第四大港口城市,如何开发一港六区,提升港口开发建设速度,实施沿海港口与铁路站场互通,对充分实现水路、铁路、公路运输互补、提升铁路站场使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充分发挥铁路站场集散功能有促进作用,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海上”的有效举措。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一、位于我区川汉铁路主要遗迹及遗迹保护情况川汉铁路是清朝末年方案建设,但最终未能全部建成的一条铁路线。

詹天佑为该铁路总工程师。

按当时的勘测和划段共划分为三段,即宜昌——万县,万县——重庆,重庆——成都,最先开工宜昌——万县这一段。

19某某年,川汉铁路挂牌,19某某年12月28日举行开工典礼,指挥中心设在宜昌城郊一片宽敞地,该地后由此而被命名为铁路坝。

19某某年5月,清朝政府宣布将铁路收为国有而引发保路运动,川汉铁路宜万段在修通17.5公里之后就被搁置起来。

这17.5公里,即从宜昌到我区黄花镇的上风垭。

保路运动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而有历史学家称“一条铁路断送了一个王朝〞。

〔一〕我区尚存的川汉铁路主要遗迹情况1、上风垭山峒该洞是川汉铁路穿过上风垭这座山的隧道入口,位于现宜黄路上风垭转角处。

史料记载,此隧道竣工于19某某年夏天,距今1某某年。

当时还铺有铁轨,通行过送料车,是川汉铁路已铺铁轨之终点。

隧洞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圆顶如穹,石壁坚挺,洞里尚存一段可以入内观看。

洞口出处有装饰性混凝土建筑,对称而立,威武挺拔。

中间题刻主题为“上风垭山峒〞五个大字,上款有“宣统二年六月〞字样,下款落“秀山李稷勋题〞,并有两枚印章刻文:一曰“李稷勋印〞、一曰“戊戌传胪〞。

现铁轨已不复存在,近处一农户去除洞内淤泥,从中取水洗车之用。

2、上风垭隧道通风口与上风垭山峒相隔约500米左右,用凿好的规那么性石头垒起来的一个圆形出口,直径约3米。

该通风口与上风垭隧道相通。

附近村民从通风口进入过隧道,现旁边一预制场也在这通风口取水用。

保存完好。

3、上风垭隧道出口位于上风垭与刘家坡接壤的山上,现已塌陷,残缺的建筑物兀立在杂草丛林之中。

4、黄花火车站位于黄花镇镇政府附近,在路边一排民居的后面。

车站建筑面积379平方米,墙体敦厚,脚基坚实,整体建筑略带西式风格。

原有五个拱形门,一大四小,对称排列,现左边两个已改为方形门,屋顶为硬山式,应该不是原来的风格。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一、概述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文物保护工作愈发重要。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2.探讨文物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3.提出改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内容
1.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了解了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保护力度不够、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

2.面临的挑战
调研中发现,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自然灾害的威胁、非法盗掘和贩卖文物的情况等。

3.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加大保护力度:增加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对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文物保护的效果。

(2)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四、结论
通过调研,我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措施。

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汉中历史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汉中历史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汉中历史保护工作总结汇报汉中历史保护工作总结汇报自古以来,汉中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历史保护工作。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不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过去一年历史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通过举办各类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全体员工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这些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建筑保护成果显著我们针对汉中市内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并制定了保护计划。

通过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维修和保养,使其恢复了原有的风貌和历史价值。

同时,我们还修复了一些受损的历史建筑,以确保其能够继续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印记。

三、历史文物保护取得突破我们对汉中地区的历史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通过对文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鉴定,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还对其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此外,我们还积极倡导文物保护的意识,促使大众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四、历史遗址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为了保护历史遗址,我们积极开展了勘探和挖掘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遗址,丰富了对汉中历史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规划和建设了一些历史遗址和文化景区,以方便大众了解和参观。

五、历史文化教育普及工作扩大范围为了推广历史文化教育,我们加大了对学校、社区和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活动,我们向更多的人传达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我们在汉中历史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汉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提高专业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汉中历史保护工作的发展。

见证川汉铁路遗存保护利用

见证川汉铁路遗存保护利用

见证川汉铁路遗存保护利用作者:陈华洲来源:《湖北政协》 2019年第12期陈华洲时光荏苒,2019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我情定政协也已八个春秋。

我的政协情最早、最深缘结于川汉铁路遗存保护利用,一次发言,数年坚守,满怀激情,一路见证。

为川汉铁路遗址保护建言2010年12月,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几代中国人建设川汉铁路的残梦一朝梦圆。

2012年12月,在宜昌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召开前夕,我从市政协提案委领受了《关于建设川汉铁路纪念园的建议》一文撰写与大会发言的重任,深感压力巨大。

为写好发言材料,我四处请教市有关专家,大量搜集詹天佑、李稷勋等历史人物的资料。

定稿后,为讲好普通话,我在稿上标注拼音,反复练习,确保在规定时间发好言,确保与会委员听得清。

2013年1月,在宜昌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我作了《关于建设川汉铁路纪念园的建议》大会发言。

《人民政协报》刊发《宜昌市政协建言推动川汉铁路遗址保护》一文,进行了详细报道。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后,我提交的第102号同名提案被重点督办。

宜昌市政协主席有关领导带领我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市住建委等部门进行沟通,考察场地。

这项工作多次受到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实地调研川汉铁路起止点2013年7月,我出席在青海西宁召开的全国第十五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原计划7 月22 日前往成都参观川汉铁路起点。

当天7时45分,由于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导致西宁至成都列车全线受阻。

为了直观感受川汉铁路起点遗存,我执着地在西宁车站耐心等候,这一等就是一天一夜!好不容易盼来通车的消息,列车开动后我才知道,受地震影响,车速很慢,且时开时停,等我到达成都时,已经是三天后了。

我径直来到人民公园,参观“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那老式蒸汽机火车浮雕首先映入眼帘,使我的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在纪念馆,我找到《四川川汉铁路公司大事纪略》等,细心摘录下来。

当天,我在满满的收获和沉思中匆匆赶上返回宜昌的列车。

宜昌川汉铁路遗留问题考略

宜昌川汉铁路遗留问题考略
3 .宜 昌川汉铁 路 遗 留工 人遣 散情 况 1 0月 2 O日 ( 八 月二 十九 日)驻宜 昌的 英 国和 德 国领 事 、海关 税 务司 、 “ 山马 ”号军舰 舰 长 、川
汉 铁路 的驻宜 总理 胡峻 说 : “ 从美 洲延 华人 之 留学
铁 路 工程 技术 者 ,日陆耀 庭 、 日胡 栋朝 ,先 后返 国 受 川聘 ,勘 视 路线 ,一 自成都 ,一 自宜 昌,上下迥 迥 ,分 功 ( 工 )校 绩 。’ ’【 】
未 能窥 其 全 豹 ,所 存 者 亦 散漫 无 稽 ,难 得 提 纲 挈 领。”【 7 J 和詹 天佑一 同修川汉 铁路 的邱鼎 汾也指 出: “ 因川汉 文卷 ,与詹 督办 故后 ,业 已交部 归档 。”咧 这 些是 川 汉铁路 的文 档 资料 处理情 况 。
设过 程 问题 ,笔 者有 专 文给 予考 证 。 【 3 】 这里 只 是对
数逾三万 。” [ 4 1 《 兴山县交通志》记载兴山境内
部 分 路基 涵洞 至今 遗迹 还在 ,但 《 宜 昌市 志 》却记
载 川汉 铁路 : “ 宜 昌至 万县 耗 8 0 4万余 元 ,最终 成
为废墟 。”[ 5 1 6 1 1 废墟也算遗址 ,事实上川汉铁路遗
宜 昌川汉铁 路遗 留问题考 略
黄权 生
( 三峡大学 文学 与传 媒学 院 ,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2 ) 摘 要:百年前在 宜昌开工 的川汉铁路建设所 留 物质 、资金 、 人 力 、物力等遗 留的处理 ,为辛亥革命 的成 功 创造 了条件。百年前的川汉铁路 ,留下 了宝贵 的物质 文化 财富,是 中华民族 宝贵的文化遗产 。
以李 稷 勋 为 首 的川 汉 铁 路 人 处 理 清 末 川汉 铁 路 后 续事 宜给 予探 讨 ,希 望 以此 看川汉 铁 路在 辛亥 革 命 的重 要地 位 ,进 而让 学界 和政 府关 心 川汉铁 路 遗址 的保 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 on heritage protection of Sichuan Han Rail way汇报人:JinTai College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调研报告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位于我区川汉铁路主要遗迹及遗迹保护情况川汉铁路是清朝末年计划建设,但最终未能全部建成的一条铁路线。

詹天佑为该铁路总工程师。

按当时的勘测和划段共划分为三段,即宜昌——万县,万县——重庆,重庆——成都,最先开工宜昌——万县这一段。

19XX年,川汉铁路挂牌,19XX年12月28日举行开工典礼,指挥中心设在宜昌城郊一片宽敞地,该地后由此而被命名为铁路坝。

19XX年5月,清朝政府宣布将铁路收为国有而引发保路运动,川汉铁路宜万段在修通17.5公里之后就被搁置起来。

这17.5公里,即从宜昌到我区黄花镇的上风垭。

保路运动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而有历史学家称“一条铁路断送了一个王朝”。

(一)我区尚存的川汉铁路主要遗迹情况1、上风垭山峒该洞是川汉铁路穿过上风垭这座山的隧道入口,位于现宜黄路上风垭转角处。

史料记载,此隧道竣工于19XX年夏天,距今1XX年。

当时还铺有铁轨,通行过送料车,是川汉铁路已铺铁轨之终点。

隧洞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圆顶如穹,石壁坚挺,洞里尚存一段可以入内观看。

洞口出处有装饰性混凝土建筑,对称而立,威武挺拔。

中间题刻主题为“上风垭山峒”五个大字,上款有“宣统二年六月”字样,下款落“秀山李稷勋题”,并有两枚印章刻文:一曰“李稷勋印”、一曰“戊戌传胪”。

现铁轨已不复存在,近处一农户清除洞内淤泥,从中取水洗车之用。

2、上风垭隧道通风口与上风垭山峒相隔约500米左右,用凿好的规则性石头垒起来的一个圆形出口,直径约3米。

该通风口与上风垭隧道相通。

附近村民从通风口进入过隧道,现旁边一预制场也在这通风口取水用。

保存完好。

3、上风垭隧道出口位于上风垭与刘家坡接壤的山上,现已塌陷,残缺的建筑物兀立在杂草丛林之中。

4、黄花火车站位于黄花镇镇政府附近,在路边一排民居的后面。

车站建筑面积379平方米,墙体敦厚,脚基坚实,整体建筑略带西式风格。

原有五个拱形门,一大四小,对称排列,现左边两个已改为方形门,屋顶为硬山式,应该不是原来的风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搞统购统销,废弃了四十余年的老车站人们把它改造为粮站,现上面书有“黄花粮站”四个字。

屋顶土房子部分系后来作为粮站所加,但原状改动不大。

产权为黄花粮管所。

现弃之未用,大门紧锁,屋外堆满啤酒瓶。

5、张家口火车站原系晓峰乡政府驻地。

90年代,小峰乡政府将火车站拆建为两层楼的房子做党成校,现为私人办的幼儿园。

新建的房子基脚仍为原火车站的基脚。

6、黄金卡火车站位于小溪塔七里岗路“东湖花园”一带,现房子已被拆除,只是在铁路旁的一片空旷之地。

7、灌装水泥实物在张家口火车站不远处的一块菜地旁,原摆放有8个当年水泥灌装的遗物。

这些水泥桶柱,本是用铁皮圆桶装载的,但现铁皮锈蚀剥落不知踪影,而水泥遇水后凝结的圆柱物质却顽强地存活下来,尽管表面有些石化,仍可看出这是水泥的凝固物。

1个水泥桶柱已经断裂。

8、过水涵洞位于新坪村大棺木岩下的过水涵洞,宽约9米,保存完好。

涵洞上面现老百姓栽种的有柑橘树。

村民反映,南边村这样的涵洞还有几处。

9、桥墩新坪村八组有桥墩2个,黄花场村现传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旁有桥墩4个。

据说,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桥墩。

(二)我区对川汉铁路遗迹保护情况多年来,我区致力于川汉铁路的遗迹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对上风垭山峒和新坪村的2个桥墩,捆绑申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年3月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XX年,区文物保护部门将此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未获批准。

在即将动工兴建的小溪塔至黄花一级路的改造建设时,区交通部门为保护上风垭山峒不受损害,已决定绕道而行。

二是对可移动的8个灌装水泥实物,区文物部门已于XX年12月24日将其运至黄陵庙保存。

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总第3期简报中所反映只有5个了,这是不属实的。

文中所述的当事人秦德标老人说,是他自己看错了。

三是区文物部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川汉铁路的部分遗迹做了普查,保存有普查资料。

四是积极向上呼吁。

早在兴建夷陵广场之时,我区政协就建议在该广场兴建川汉铁路纪念园;XX年,又以社情民意的形式向省、市政协呼吁《川汉铁路遗迹应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二、保护川汉铁路遗迹的重要意义1、川汉铁路显现了夷陵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影响撼天动地的辛亥革命,起源于川汉铁路的路权保卫战,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从此走向民主共和的根本变革。

而川汉铁路主建工场在宜昌夷陵。

夷陵既是整个事件的发源地,又是保路运动的第一战场。

所以说,整个辛亥革命的进程中,夷陵处在一个显著而重要的位置。

2、川汉铁路是夷陵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汉铁路虽然半路夭折,但其指挥部设在宜昌,最先开工修成的铁路在夷陵,这无疑使它成为宜昌夷陵近代史上一道耀眼的光芒。

现存遗迹,就是这光芒的一部分。

3、川汉铁路遗迹是我们珍贵而独有的历史文化财富川汉铁路遗迹,历经百年,尚存不多。

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全国罕见的铁路工程建设遗址之一,由于其不可取代,不会再生,因而弥足珍贵,无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遗产意义。

保护好这些遗迹,就是在保护我区的历史文化财富。

三、保护川汉铁路遗迹的建议川汉铁路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

它经过百年沧桑之后,不可再生的遗迹现今状况令人堪忧。

特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风垭山峒,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为此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在夷陵留下的大量川汉铁路的实物遗存,是弥足珍贵的历史实物见证,是夷陵近代历史的亮点和骄傲,是弘扬夷陵地方特色文化的生动教材。

这些遗迹在夷陵,作为地方政府、地方人民,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了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之外,还应对不可移动的遗迹的周边村民,宣讲保护这些遗迹的重要意义,宣讲文物保护法,使这些村民自觉成为文物的守护神。

(二)组织专班,对川汉铁路遗迹做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虽然区文物部门已有部分川汉铁路遗迹的普查资料,但那种普查是按区域不分类别的普查,所以就川汉铁路遗迹的情况掌握的并不够详尽。

建议如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建议的那样,组织专班对我区境内的川汉铁路沿线遗址,进行一次全面的走访摸底调查活动,并将调查情况建档备案。

这项调查,要通过走访知情老人、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一是要全面详尽收录遗迹情况,二是要有多角度的图片资料,三是要有客观的各个遗迹情况的介绍,如大小、原材料、用途等。

(三)加大文物保护申报力度,对已经批准的必须挂牌保护在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对川汉铁路遗迹要分类别逐级申报。

除上风垭山峒外,其他遗迹目前均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建议先将黄花火车站、上风垭隧道通风口等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然后逐级向市、省级申报。

一旦申报成功,必须挂牌保护。

上风垭山峒在XX年就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我们1月18日现场查看时没有挂牌。

对可移动的遗迹如灌装水泥实物,现已集中保管,可在将来市修建的川汉铁路纪念园展示,或在我区修建的文化类公园展示。

(四)创新管理方式,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全区文物保护监管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区文物保护部门。

区文物保护部门应创新管理方式,与不可移动的川汉铁路遗迹所在的黄花镇及相关村签订协议,明确其监管责任。

各遗迹所有权单位如黄花火车站的所有权现为黄花粮管所,要制定保护措施,落实责任人,并不得随意改变其结构。

对遗迹已是农户的,如新坪村的过水涵洞,就要到户宣传文物保护法,并明确其管理责任。

遇到情况,当地责任人应迅速向文物部门报告。

(五)抢救保护好、开发利用好上风垭山峒等文物在所有的川汉铁路遗迹中,上风垭山峒是目前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整体保存完好,但毕竟已过百年,现已有裂口,字迹也开始斑驳。

建议请专家现场查看,对字迹进行拓片,对裂口进行修复,以防日久失修导致坍塌。

同时,该山峒旁的路基已在塌陷,建议及时修复,以防影响到山峒的保护。

上风垭山峒与隧道通风口相通,并和火车站、桥墩、过水涵洞等都在到三峡大瀑布、情人泉旅游的线路上。

为此我们认为,把其开发利用为一个旅游项目还是可行的。

在隧道前立詹天佑雕像,游客穿越时空,从山峒口进入100多年前的铁路隧道,然后爬梯从隧道通风口出来,再游黄花火车站、三峡大瀑布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