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流程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徐寅慧;罗惠琴【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R)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将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IAB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换心功能指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同时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干预【作者】徐寅慧;罗惠琴【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胸乳腺甲状腺一病房,辽宁大连 116033;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胸乳腺甲状腺一病房,辽宁大连 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4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1,2],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挽救其生命,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进而可增加患者病死率,降低其生存质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不仅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的血供,增加心肌供氧,而且针对临床护理也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IABR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
干预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51~73岁,平均(64.2±5.7)岁;病程7~17年,平均(12.8±5.2)年;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52~74岁,平均(64.4±5.9)岁;病程为8~16年,平均(12.6±5.1)年;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诊断标准[3];患者无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既往均无精神障碍病史;患者均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大体一致。
1例无肝素化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低心排患者的临床护理

c 0( mH2 mH2 1c 0=00 8k a , 心肌 得 到最 大 .9 P ) 使
摄胸 片 、 脏 超声 检 查 了解 心肺 功 能 。E MO血 心 C
1 临 床 资料
患 者 , , 1岁 , 2年 前 诊 断 为 “ 湿 性 心 女 7 2 风
流量 根 据 血 流 动 力 学 和 代 谢 情 况 调 整 , SO2 使 p
维持 在 7 % 以上 ,E MO 高 流 量 期 间 逐 步 减 少 0 C 正性 肌力 药物 剂量 , 持 平 均动 脉 压 ( P)0~ 维 MA 6
・
7 ・ 2
J
nc o m a o i in]M e ii e 1 a tc u fCl ia nc d cn "Pr c ie 1
.
专fl M医rn警 lC 床ol l i 志 l r药 c 用临
。 22第6 第 期 0年。 卷 2 1。/ 1 …
‘ 一
7 0mmH 1mmHg=0 1 3 k a 、 VP 8 1 g( . 3 P ) C ~ 2
脏病 、 尖瓣 狭窄 ” 当时未 予 特 殊 治疗 , 二 , 1月前 无 明显诱 因下 出现 活 动 后 胸 闷气 喘 , 有 双下 肢 水 伴 肿 , 21 于 0 1年 2月 4 日经二 维 超 声 心动 图 、 脉 冠
E MO转流期间 , C 采用保 护性通气 策 略, 呼 吸机模 式为 压力 调 节下 的容 量 控 制 ( R P VC) +呼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全文)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全文)低心排血量(CO)综合征(简称低心排)是一个广义概念,临床上有很多相似术语,如术后心功能障碍、术后心功能不全、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术后心源性休克、心脏切开后休克等。
低心排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与内科急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与心源性休克有相似的病因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但又有所区别。
目前欧美、我国均有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南,但这些指南对于低心排患者并不完全适用。
有鉴于此,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特别制定了一份共识文件。
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经验,统一了低心排的临床概念,针对低心排的病因、监测、治疗等方面做出了相应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共识基于大部分心脏外科相关研究及经验,但其应用不仅限于心脏外科人群,心脏重症范畴内患者均可适用。
在上一篇中,我们总结了低心排的诊断、监测与评估要点(【指南】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诊断评估,我国共识这么说),本篇针对低心排的治疗,让我们先睹为快。
1 积极纠正导致低心排的可逆因素(IC)低心排患者血流动力学支持至关重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低心排的原因(图1),如心肌缺血患者,要积极再血管化治疗;心包填塞,要积极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开窗,减轻梗阻;心律失常,要积极复律治疗等。
2 选择以维护氧供需平衡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IC)无论是针对心脏本身的处理,还是心脏和外周器官之间的处理,都应当尽量以维持氧供需平衡为准则,以增加氧供及降低氧耗为目的,在设定血流动力学目标、药物选择、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机械通气、镇静、营养支持等方面充分体现氧供需平衡理念,既要避免氧耗大于氧供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也要避免以增加心脏做功为代价造成不必要的氧供大于氧耗(图2)。
3 优化容量状态,维持前负荷处于最佳水平(IC)全面复习心脏外科患者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心脏结构改变,如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肥厚患者充盈压力与容量状态的相关性,取决于心脏顺应性的改变,综合结构改变,判断出理想的左心充盈压力,并在达到目标充盈压的过程中加强监测,综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时调整。
心内直视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

心内直视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发表时间:2019-09-04T15:46:43.02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作者:牟莎莎程虹袁梅[导读] 由专业的主管护师对心血管介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及减少尿潴留发生后导尿的几率。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方法:将380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患者按单双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尿潴留后需要导尿的比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术后尿潴留需要导尿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
结论:由专业的主管护师对心血管介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及减少尿潴留发生后导尿的几率。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尿潴留;主管护师;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介入术后患者需平卧位休息24小时,同时患肢制动,加之患者本人担心穿刺处出血、术后疼痛等因素,常造成患者床上排尿不畅或排不出尿而出现尿潴留。
笔者采用对照的方法,探讨主管护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心脏内科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380例,其中男270例,女110例;年龄48~90岁,平均69岁;行冠状动脉造影250例,行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130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将380例患者按单双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实施特别护理干预,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实施常规护理。
1.3特别护理干预措施:(1)指导患者于术前1天开始以一侧肢体制动的姿势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直到患者感到排尿时自然顺利为止;(2)教会使用便器(尿壶或便盆);(3)训练患者排尿反射,如听流水声等;(4)根据患者情况,重复讲解指导有关内容,直到术前训练满意为止;(5)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6)术前嘱患者排尽尿液,少喝水;(7)术后告诉饮水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8)术后鼓励患者有尿意时及时排尿,并协助采取可行的安全体位。
心脏手术中紧急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低心排综合征的配合与护理

主 动 脉 内 球 囊 反 搏 (nr — ot alo u ig ItaA r c B l n P mpn , i o
I P) 目前临床上较广泛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 环装 置 , AB 是 它是 通过 置主 动脉球 囊在 心室 舒张 期充气膨 胀 , 加 主动脉 舒张 增 压, 从而 降低主 动脉 阻抗 , 压更 多的血 液进 入 冠状 动脉 , 挤 改 善冠状动脉 的供血和心肌供氧 , 达到改善 心功 能的 目的 。我科 在体 外循 环心脏 直视手术 的过 程中 , 由于患 者出现 低心 排综 合征 , 急使 用 I P泵辅助治 疗 , 效控制 低 心排症 状的发 紧 AB 有 展, 取得 了 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泵 入 , 起循环的不稳 定。 引
2 2 3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 .
注意观察 心率、 压、 血 肺动脉 压 、
毛细血管嵌 顿压、 心排量 的变 化 。 心排量 降低和外周血管阻 力
2 应 用 I P泵的 配 合与护 理 AB
2 1 术 中I B . A P泵安装 的准备与配合
2 1 1 I P泵 的 准备 . . AB I P泵 是 C U 病 房 重 要 的抢 救 设 AB C
学杂 志 ,0 1 1 ( )4 . 20 ,6 1 :7
内容 , 与文献 报道不同 , 此 同样取 的良好 的效果 。国外 观点 认 为压疮部分是 可 以预 防的 , 并非全部[ , 但 5 医院质量管 理年第 ] 二周期检查 , 护理 质量检查和评分 标准 中 , 已不将卧床 患者 压 疮发生率定为零 。我院 已重新制定 了护理质量考评标准 , 压 使
( 收稿 日期 ; O 7 6 5 2 O 一O —1 ) [ 责任编辑 邓德灵 高莉丽]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全文)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全文)低心排血量(CO)综合征(简称低心排)是一个广义概念,临床上有很多相似术语,如术后心功能障碍、术后心功能不全、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术后心源性休克、心脏切开后休克等。
低心排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与内科急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与心源性休克有相似的病因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但又有所区别。
目前欧美、我国均有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南,但这些指南对于低心排患者并不完全适用。
有鉴于此,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特别制定了一份共识文件。
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经验,统一了低心排的临床概念,针对低心排的病因、监测、治疗等方面做出了相应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共识基于大部分心脏外科相关研究及经验,但其应用不仅限于心脏外科人群,心脏重症范畴内患者均可适用。
在上一篇中,我们总结了低心排的诊断、监测与评估要点(【指南】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诊断评估,我国共识这么说),本篇针对低心排的治疗,让我们先睹为快。
1 积极纠正导致低心排的可逆因素(IC)低心排患者血流动力学支持至关重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低心排的原因(图1),如心肌缺血患者,要积极再血管化治疗;心包填塞,要积极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开窗,减轻梗阻;心律失常,要积极复律治疗等。
2 选择以维护氧供需平衡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IC)无论是针对心脏本身的处理,还是心脏和外周器官之间的处理,都应当尽量以维持氧供需平衡为准则,以增加氧供及降低氧耗为目的,在设定血流动力学目标、药物选择、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机械通气、镇静、营养支持等方面充分体现氧供需平衡理念,既要避免氧耗大于氧供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也要避免以增加心脏做功为代价造成不必要的氧供大于氧耗(图2)。
3 优化容量状态,维持前负荷处于最佳水平(IC)全面复习心脏外科患者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心脏结构改变,如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肥厚患者充盈压力与容量状态的相关性,取决于心脏顺应性的改变,综合结构改变,判断出理想的左心充盈压力,并在达到目标充盈压的过程中加强监测,综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时调整。
心脏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PPT课件

可逆性休克
难治性休克
DIC
?
MOF
Death
不可逆性休克
7
2.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机制
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
致休克的动因
心率加快 心收缩力
加强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腹腔内脏、 皮肤等小血 管收缩,内
脏缺血
儿茶酚胺分泌
皮肤缺血
汗腺 分泌 增加
CNS 高级部 位兴奋
脉搏细速 脉压减少
尿量减少 肛温降低
脸色苍白 四肢冰冷
临床表现: 心泵功能障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少尿、 神志淡漠、甚至昏迷等。 特点:心脏排血量低、动脉血压下降、外周阻力高 (低排高阻型)
6
1. 休克按病程和预后分期
I期(微循环缺血期)
II.期(微循环淤滞期) III.期(微循环衰竭期)
Pathogenesis
Low Cardiac Output or Vasodilatation
出汗
烦躁 不安
8
II期微循环淤血期
大量
血浆
微循环淤血
渗出
肾淤血
静脉回血↓ 心输出量↓
静脉塌陷
肾血流量↓
动脉血压↓
脑缺血
少尿无尿
神志淡 漠昏迷
皮肤淤血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护理。
方法:对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10例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在治疗期间为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升临床疗效。
结果:本研究中的10例患者近期存活有8例,2例死亡。
结论: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病情十分危重,在为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时可加强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瓣膜置换术;低心排血量综合症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具体是患者在行心脏瓣膜转换术后的并发症,症状危重,据临床证实了解到,治疗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可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来治疗,这能帮助患者改善心泵功能,使心排量提升上来,进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死亡率。
在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护理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1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性患者分别为6例与4例,其年龄区间在37-68岁之间,平均年龄(46.82±5.71)岁,治疗情况:6例患者行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2例患者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患者仅行二尖瓣置换术。
患者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了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为其给予升压、机械通气、利尿、强心以及对症措施的基础上还为其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1.2方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方法:选择来自美国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机,型号为KAAT2 Plus,导管为8F,球囊40ML,经皮肌动脉穿刺成功后再置入球囊导管,能过胸部X线片将导管位置确定好,即于降主动脉近端处,与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机连接好之后调节触发模式,以1:1的比例来行球囊反博治疗,再逐渐降低至1:2、1:4,在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状态时方可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确、及时使用各类血管活性药,必须标记鲜明,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用量;2、保持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持续低压吸引;3、保证两路中心静脉置管通路,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晶体、胶体溶液输入顺序;4、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补钾、钙、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
监测:
1、血流动力学;2、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有无血凝块;3、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常规;4、ACT值:正常80~110s;5、末梢循环;6、血管活性药疗效;7、每小时液体出入量。
.
立即通知医生
低心排综合征
:紧急处理
、心包压塞所致者:一旦确诊,紧急再次开胸手术,清除积血或血凝块,准备1可在床手术过程中,应反复挤压引流管,尽可能引流出部分积血,极危重病人,用戴无菌手套的手指伸入心包或用消毒的引流管盘从正中胸骨切口最低部打开,、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者:根据红细胞比容吸出心包积血或血块,减轻症状;2%可输HCT>40%~为3035%时给予输全血,(HCT),积极补充血容量,HCT合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遵医嘱用止血药,合CVP血浆,根据值,遵医嘱给予鱼精蛋(ACT)理止血,减少血容量丧失,参照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心功能不全所致者: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强心3白中和肝素,减少出血;药物,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应用硝普纳、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剂,,严格CVP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冠脉血供,根据记录并控制液体出入量,必要时做主动脉球囊反博术(IABP)辅助循环功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品文档
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流程
评估:
?心脏手术后;?收缩压值降低(<90mmHg),CVP升高(>15cmH0),呼吸急促,PaO上22升,心率快,脉压减少,脉搏细弱;?尿少(<0.5mL/kg/h),皮肤湿冷,出现花纹,面色苍白,发绀,肛温与皮温相差3~5℃,以及烦躁不安等神志改变。
初步判断
准确判断原因,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