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 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十):法洛四联症王辉山1,李守军2 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沈阳 110016)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基本病理解剖改变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目前此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基本统一,但对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尚存争议。
本文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并结合中国国内专家的意见,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TOF 的外科治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每万次分娩中患 TOF 的新生儿约为 3~6 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5%~7%。
TOF 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 4 种同族心血管畸形:漏斗部狭窄在内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对位不良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骑跨范围≤50%)以及继发性右心室肥厚。
临床上对 TOF 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尚存争议,因而本文将结合中国国内的情况,开展讨论,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TOF 的外科治疗。
1 方法与证据我们检索了MEDLINE、PubMedPlus、yuntsg、维普、同方、万方等数据库,从 2020 年 1 月回溯近20 年关于 TOF 的文献和专著,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结合专家讨论结果,最终形成以下共识。
共识采用的推荐级别为: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专家组有统一认识;Ⅱa 类:有关证据或观点倾向于有用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专家组有小争议;Ⅱb 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或有效,但可以考虑使用,专家组有一定争议;Ⅲ类:已证实和/或公认无用或无效,不推荐使用。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全文)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指南(全文)低心排血量(CO)综合征(简称低心排)是一个广义概念,临床上有很多相似术语,如术后心功能障碍、术后心功能不全、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术后心源性休克、心脏切开后休克等。
低心排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与内科急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与心源性休克有相似的病因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但又有所区别。
目前欧美、我国均有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南,但这些指南对于低心排患者并不完全适用。
有鉴于此,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特别制定了一份共识文件。
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经验,统一了低心排的临床概念,针对低心排的病因、监测、治疗等方面做出了相应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共识基于大部分心脏外科相关研究及经验,但其应用不仅限于心脏外科人群,心脏重症范畴内患者均可适用。
在上一篇中,我们总结了低心排的诊断、监测与评估要点(【指南】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诊断评估,我国共识这么说),本篇针对低心排的治疗,让我们先睹为快。
1 积极纠正导致低心排的可逆因素(IC)低心排患者血流动力学支持至关重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低心排的原因(图1),如心肌缺血患者,要积极再血管化治疗;心包填塞,要积极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开窗,减轻梗阻;心律失常,要积极复律治疗等。
2 选择以维护氧供需平衡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IC)无论是针对心脏本身的处理,还是心脏和外周器官之间的处理,都应当尽量以维持氧供需平衡为准则,以增加氧供及降低氧耗为目的,在设定血流动力学目标、药物选择、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机械通气、镇静、营养支持等方面充分体现氧供需平衡理念,既要避免氧耗大于氧供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也要避免以增加心脏做功为代价造成不必要的氧供大于氧耗(图2)。
3 优化容量状态,维持前负荷处于最佳水平(IC)全面复习心脏外科患者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心脏结构改变,如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肥厚患者充盈压力与容量状态的相关性,取决于心脏顺应性的改变,综合结构改变,判断出理想的左心充盈压力,并在达到目标充盈压的过程中加强监测,综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时调整。
211101001_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监护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福建省重症医学中心建设项目(2017-51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J01252);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2020QH1149)①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通信作者:杨超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监护中的应用*杨超① 林君卿① 翁晓丽① 任宇虹① 李春平① 薛贻敏① 郑永红①【摘要】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并LCOS 患者76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 =44)和CNAP 组(n =32)。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CNAP 组给予CNAP 指导治疗。
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ICU 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平衡总量。
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ICU 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NAP 组多巴酚丁胺总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液体平衡总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应用CNAP 指导心脏瓣膜术后LCOS 患者的治疗能够优化此类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心脏瓣膜手术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in Monitoring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after Cardiac Valve Surgery/YANG Chao, LIN Junqing, WENG Xiaoli, REN Yuhong, LI Chunping, XUE Yimin, ZHENG Yongho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09): 049-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NAP) monitoring system in monitoring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LCOS) after heart valve surgery.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76 patients with combined LCOS after heart valve surgery in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rom April 2020 to April 2022 were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44) and CNAP group (n =32).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NAP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NAP-guided therapy. The total amount of Remifentanil, Propofol, Dobutamine and Norepinephrine, ICU length of stay,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otal fluid bala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dosage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length of ICU stay and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otal dosage of Dobutamine, total dosage of Norepinephrine and total fluid balance in CNAP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NAP to guid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COS after heart valve surgery can optimize the postoperative hemodynamic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Key words]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Heart valve surgery First-author's address: Fujian Provincial Clinical Colleg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09.012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是以心排血量下降,器官灌注不足为特点的综合征。
219441175_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_)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6.005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袁响林,yuanxianglin@hust.edu.cn摘要: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
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CLI)的病因更加复杂,但常见于肝损伤和肿瘤治疗。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已逐渐形成规范,肝损伤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随着相关药物的获批上市,管理日益明晰。
但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仍是空白,血小板减少症和肝损伤的叠加进一步增加了肿瘤治疗的难度。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肿瘤合并肝损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肿瘤;肝病;肝损伤;血小板减少症;专家共识Chineseexpertconsensusonmanagementofthrombocytopeniaincancerpatientswithliverinjury(2022edition)CommitteeofNeoplasticSupportive-care(CONS),ChinaAnti-CancerAssociationCorrespondingauthor:YUANXianglin,yuanxianglin@hust.edu.cnAbstract:Thrombocytopeniaandliverinjuryarecommonandseriousclinicalproblemsincancerpatients.Theetiologyofthrombocytopeniaincancerpatientswithliverinjury(TCLI)iscomplicated,whichiscommoninliverinjuryandtumortreatment.Themanagementofcancertherapy-inducedthrombocytopeniahasgraduallybecomestandardized,andthemanagementofliverinjury-associatedthrombocytopeniaisbecomingclearwiththeapprovalandmarketingofrelevantdrugs.However,themanagementofTCLIisstillblank,andthesuperpositionofthrombocytopeniaandliverinjuryfurtherincreasesthedifficultyofcancertreatment.Therefore,theCommitteeofNeoplasticSupportive-care,ChinaAnti-CancerAssociationorganizesexpertstoanalyzeanddiscussrelevantliteraturestoformaChineseexpertconsensusonthemanagementofthrombocytopeniaincancerpatientswithliverinjury(2022Edition)toguideclinicalpractice.Keywords:Cancer;LiverDisease;LiverInjury;Thrombocytopenia;ExpertConsensus本文中文版首次发表于[肿瘤防治研究,2023,50(3):211-223] 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定义为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1],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
心原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心原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随着我国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率的逐年增多,危重病人尤其是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亦呈上升的趋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各医院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对心原性休克的认知与抢救能力亦有较大差异。
为此,建立了心原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2018中国专家共识,以统一认识,规范医疗行为。
一、定义:心原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引起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灌注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这里特别强调的不仅是血压值的降低,而是重要器官和组织灌注的不足及微循环功能障碍。
二、临床诊断标准1、低血压:①血容量充足前提下,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超过30min;②平均动脉压<65mmHg超过30min;③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循环辅助装置支持下收缩压维持>90mmHg。
2、脏器灌注不足征象(至少1项):①排除其他原因的精神状态改变,早期兴奋,晚期抑制萎靡;②肢端皮肤湿冷、花斑;③少尿(尿量<400ml/24h或<17ml/h),或无尿(尿量<100ml/24h);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乳酸浓度增高>2.0 mmol/L。
3、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诊断标准:①心输出量严重降低:心指数≤2.2 L·min·m。
②心室充盈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8mmHg。
三、发生率与预后1、在中国CAMI研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CS发生率为4.1%。
2、随着再灌注治疗和心肺辅助技术的发展,CS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院内死亡率在各年龄段患者仍在40%以上。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本次共识更新旨在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心力衰竭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和指导。
共识制定方法与参与专家
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制定共识。
参与专家
来自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参与了本次共识的制定和评审。
共识主要内容与亮点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对共识的详细内容进行深 入解读,包括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级预 防策略、临床实践推荐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生 和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
02
心衰的定义、分类、 发展阶段
心衰的定义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 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氧供不足的 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代谢综合征是一组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 谢异常的症候群。
与心衰的关联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从而增加心衰风 险。
预防策略
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 膳食纤维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心肌损伤标志物
• 肌钙蛋白(cTn):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用于心衰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评估。
超声心动图
•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X线胸片
• 心脏形态和肺淤血情况:X线胸片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 部血管纹理,了解是否存在肺淤血等心衰表现。
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 成。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心脏问题。
心源性休克中国专家共识

心原性休克的预后
影响CS患者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较多,最新的IABP-SHOCKⅡ研 究建立了一个CS患者30 d预测死亡率的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结果 分为: 1) 低危(0~2分), 30 d死亡率28% 2) 中危(3~4分) ,30 d死亡率42.9% 3) 高危(5 ~9分),30 d死亡率77.3%
不稳定心原性休克患者临床观察和监测建议
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时间是CS治疗的关键,应该尽快明确病因,启动治疗, 避免造成多脏器不可逆损害。CS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稳定血 流动力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心律 失常、改善心肌代谢和综合支持治疗
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
1.低血压: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收缩压小于90 mmHg( 1 mmHg=0.133 kPa )超过30 min;或平均 动脉压大于65 mmHg超过30 min;或需要应用血 管活性药物和/或循环辅助装置支持下收缩压维 持大于90 mmHg
心原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பைடு நூலகம்
2.脏器灌注不足征象(至少1项):
心原性休克的病因-心脏结构病变
心室充盈受限(二尖瓣狭窄,心房黏液瘤) 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二尖瓣反流(腱索断裂)、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先心病 AMI合并机械并发症(乳头肌功能不全,乳头肌/腱索断裂导致急性二 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游离壁破裂)
心原性休克的病因
心律失常:
心原性休克辅助检查及临床监测
(二)实验室检查
1. 动脉血气分析:碱剩余(BE)可以很好地反映组织代谢情况及全身 中毒程度,监测血乳酸情况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评估疗 2.血液生化检查:AMI及急性心肌炎患者有血清心肌标志物异常,如 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增高,BNP或NT-Pro BNP检查有 助于了解心功能状况,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同时,需监测肝、肾功 能,评价各器官功能
(医学课件)低心排专家共识解读

术后: 泵衰竭 :收缩力减低(低氧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负性肌力药物)
心律失常(快速或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失去收缩功能)
左心室前负荷减少 :低血容量、血管扩张、肺动脉高压、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 后负荷增加 :血管过度收缩、IABP充气时相错误、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
监测与评估
共识9 应评估低心排患者左右心室功能(IC)
左右心结构不同,左心耐压不耐涨,右心耐容不耐压 心脏功能异常表现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结合超声心动图、PICO、漂浮导管评价 左右心相互影响
12
监测与评估
共识10 低心排患者前负荷的评估应当结合多种监测方法提供的数据(如 中心静脉压、超声、肺动脉漂浮导管等)及临床表现,而不是根据某一 个指标来决定。动态监测比单一时间点监测对前负荷的判断更有意义 (IC)
4
诊断
共识2. 重视通过体格检查评估器官灌注情况(ⅠC)
并非所均表现为低血压 器官灌注不足是本质 及时,简便,快捷
神志改变,烦躁、谵妄、嗜睡等 肾脏灌注减少,尿量减少 皮肤末梢血管收缩,末梢湿冷,花斑 伴随左室射血受阻患者出现肺循环淤血,肺部啰音增多
5
诊断
共识3 当怀疑患者出现低心排表现时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寻找原因(IB)
《低心排血量综合症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外科ICU 张永辉
1
背景
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心外科术后常见 严重影响心血管外科预后、死亡率 概念不统一、缺乏规范指导 心肌钝抑,无法适应突然改变的解剖、病理生理 与急性心力衰竭病因,病理机制以及治疗策略不同 现有急性心衰指南并不适用 中国心脏重症低心排血量综合症专家委员会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 依据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稳定心率及心律,维持窦性心律,起搏器依 赖者保证房室同步(ⅠB) 八、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使用机械循环辅助治 疗(ⅡaC):IABP、ECMO、VAD、Impella泵等 九、低心排时应给予吸氧治疗(ⅠC),合并呼吸 功能不全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Ⅱa B)
十、低心排合并肾功能不全利尿剂抵抗时行肾脏 替代治疗(ⅡaC) 十一、给予适当镇痛、镇静、抗谵妄治疗(ⅡaC) 十二、注意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80g/L考虑 输注红细胞,维持红细胞比容>25%(ⅡbC) 十三、应给予适当营养支持治疗(ⅡaB) 十四、加强低心排期间感染预防、监测及治疗 (Ⅱb C)
谢谢!
低心排患者的监测与评估
最基本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有创动 脉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有些患者 应当进行心排血量监测,包括肺动脉漂浮 导管或者脉搏轮廓分析。
低心排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ⅠC) 低心排患者应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ⅡaC) 低心排患者应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ⅡaC) 低心排患者前负荷的评估,应当结合多种监测方 法提供的数据(如CVP、超声心动、肺动脉漂浮导 管等)及临床表现,而不是根据某一个指标来评估 低心排患者前负荷(ⅠC)。 应评估低心排患者左右心室功能(ⅠC)
肌力和适度的血管扩张作用,称其为正性肌力血管扩张药,可同时改 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对于低心排 合并高血管阻力的患者尤为适。
低心排期间除其他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不理想外, 不推荐应用洋地黄治疗低心排(ⅢA):洋地黄的治疗浓
度窗窄
在优化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治疗后仍有低血 压患者可使用缩血管药物提高血压(ⅡaC):对右心
心排血量监测
对于病情危重或经过初始优化治疗后低心 排症状不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患者应进行包 括心排血量监测 在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ⅡbC) 低心排患者可进行微创或无创心排血量监 测(ⅡbC) 以动脉血乳酸水平ⅡaC)
低心排的诊断
当考虑存在低心排时应积极明确导致低心排的原因(ⅠC): 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后负荷异常均可引起低心 排。 当怀疑患者出现低心排表现时应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寻找原 因(ⅠB):关注患者心脏大小及腔室比例、室壁厚度及运 动情况、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瓣膜功能、异常分流、心 包积液,测量射血分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 肺动脉压力,探查肺水情况、胸腔积液、气胸,评价容量 状态、预测容量反应性,必要时可定量心包、胸腔积液并 引导穿刺引流操作。 重视通过体格检查评估器官灌注情况(ⅠC):神志、皮肤、 心肺听诊等。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
低心排血量(CO)综合征(简称低心排)是一 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脏器灌注不足为 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心脏外科术后多见, 且在各种疾病导致心功能障碍时均可出现。
低心排的概念 低心排的诊断 低心排患者的监测与评估 低心排的治疗
低心排的概念
低心排是指心排血量下降及外周脏器灌注不足的 一组综合征。 维持满意的心排血量以确保外周脏器灌注是心血 管系统处理的首要目的。 心脏指数<2.0L/(min.m2)定义为低心排,常伴以 下表现:低血压(平均动脉压<60mmHg);心动过 速(心率>90/min);少尿[尿量<1ml/(kg.h)];代谢 性酸中毒(pH<7.4,乳酸>3.0mol/L,碱剩余<2mmol/L);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5%;皮 肤苍白、潮湿,肢体末梢湿冷;肺淤血,低氧血 症。
低心排的治疗
一、积极纠正导致低心排的可逆因素 (IC)
二、选择以维护氧供需平衡为目标导 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ⅠC)
三、优化容量状态,维持前负荷处于 最佳水平(ⅠC)
需分析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心脏结 构改变如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肥厚患者充 盈压力与容量状态的相关性取决于心脏顺 应性的改变,综合结构改变判断出理想的 左心充盈压力,并在达到目标充盈压的过 程中加强监测,综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 及时调整。 白蛋白具有良好的扩容效果,研究显示5% 白蛋白的扩容效果是生理盐水的5倍。
功能不全患者应当权衡利弊谨慎应用。
五、对于后负荷增高者应用扩血管药物(ⅡaC):
收缩压大于110mmHg,关注CI。
六、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应用(ⅡaB):重组人脑利钠肽
可降低体循环及肺循环阻力,降低左心及右心后负荷,同时具有利钠 排尿作用,增加心排血量,无正性肌力作用,不增加心肌耗氧。降低 病死率(180D)。
四、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低心排患者出现脏器灌注不全时可使用正 性肌力药物(ⅡaC) 可选用不增加心肌耗氧的正性肌力药物 (ⅡaB):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 可应用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的肾上腺素能受 体激动剂治疗低心排(ⅡaC)
四、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可应用米力农治疗低心排(ⅡaB):米力农同时产生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