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5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
,
。
往 来 ?
。
,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答案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判断题(一)1、所谓古文,是和“时文”即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意在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散文.(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物是苏轼。
(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大力倡导古文的作家是柳宗元.(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北宋第一个散文大师是欧阳修。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5.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中成就最高的八个人的合称。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6.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正式确立于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7.柳宗元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8.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又称新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9.欧阳修去世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王安石。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10.唐宋两代古文运动成功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文学遗产,极大丰富了散文创作。
(正确)判断题(二)1、志怪小说的直接源头是《汲冢琐语》和《山海经》。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志人小说的真正形成,是以汉代刘向编著《说苑》、《新序》等书的出现为标志的。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儒林外史》采用联缀式的艺术结构方式,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西游记》虽以玄奘取经事迹作引子,却摆脱了对史实的依榜,运用虚构法则和幻想形式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小说史上又一大开拓。
《大学语文,宋词》PPT课件

致使人物的仪态风神反被这些金碧辉煌的珍丽物品所掩
盖。
编辑ppt
8
更漏子 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பைடு நூலகம்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 下半阕写室外梧桐夜雨声点点滴滴,好像把绵绵不绝的凄寒之意注入人的心 头,而为离情所苦的人彻夜难眠,便这样听滴滴雨声愁思到天明。这是写愁 的绝唱,历来为人们赞叹不已。
。 一种华靡的语言风格
• 居住的是:玉楼,画楼,凤楼,金堂
• 室内挂着 :水精帘,凤凰帷
• 睡的是:绣衾,鸳被
• 枕的是:颇黎枕,金带枕
• 身上穿的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头上戴的是: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 而这些物象越华艳,心境就越显孤苦,两者合成了词体 委婉蕴藉的绮怨风貌
•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些富有刺激性色调的词汇的运用,
编辑ppt
14
晏 殊
晏殊,临川人(临川 城香楠峰麓),北宋 前期著名词人。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 四旗中号“别恨”。 代表作:《浣溪沙》、 《蝶恋花》、《踏莎 行》、《破阵子》、 《鹊踏枝》
编辑ppt
15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编辑ppt
13
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语 言。
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运用了 白描手法。李煜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塑造了传神的人 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一种与抒情形象相结合的自 然环境。 个人认为李煜的文字极具有音律美,画面美,他的 文字读出来就像在看一种情景,你可以看到画面, 可以听到声音,可以很深切的捕捉到里面的情感。
大学语文散文篇 5. 五代史伶官传

叁· 课堂讨论
欧阳修敢于摒弃从董仲舒以来居正统地位的 “天人之变”的观点,而从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寻找 国家盛衰的根源,并且向统治者提出这样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结合马克思 主义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一说后唐庄宗要如何 避免国家走向衰败?
中国 传统
贰 课文简介
文章议论抒情相结合,虽以议论为主,但融入了浓 重的抒情意味,行文中时而以唱叹起笔,时而又出感 慨淋漓之言,如“岂非人事哉”“何其衰也”等句,增强了 史论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脉络清晰,以“矢”为线索将众多头绪纷繁的史实 串联起来,材料安排井然有序。正反对比论证,说服 力强,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 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突出庄 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作为一篇为君主提供借鉴的 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全文一气呵 成,淋漓酣畅,议论简明扼要,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贰 课文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叙史 为主,作者开篇明旨道出中心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 非人事哉”,接着写道“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随后作者将列举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例作为论据, 对上述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和论据间衔接紧密自然,论述缜密 有力。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欧阳修
中国 传统
壹 作者介绍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 坛领袖,王安石、曾巩、“三苏”等都得到过他的提 携,名列“唐宋八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 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传承了韩愈发起的古文运 动,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倡平实自然的文 风,主张著文应当“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致
免不了骄傲自满招致的损失,“满招损、谦得益”这样的古训能时 刻鞭策青年学生,无论任何时候,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大学语文课文(60篇)

大学语文课文(60篇)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0篇经典的大学语文课文,每篇课文所代表的文体和主题。
1. 散文《茶经》—议论文,主题: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2. 诗歌《将进酒》—散文诗,主题:人生饮酒的豪情与哲理3. 散文《岳阳楼记》—游记,主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历史背景4. 小说《红楼梦》—经典小说,主题:贾宝玉的成长与命运5. 诗歌《登鹳雀楼》—古体诗,主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深意6. 散文《赠汪伦》—人物描写文,主题:对好友汪伦的思念与赞美7. 诗集《唐诗三百首》—唐诗精选,主题:唐代文化与诗歌创作8. 散文《走向成功的人生》—励志散文,主题:追求成功的心态与方法9.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冒险小说,主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与适应10. 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五言绝句,主题:离乡背井的孤寂与思乡之情11. 散文《红豆生南国》—描写自然文,主题:南国风光与红豆的浓情美景12. 诗歌《静夜思》—七言绝句,主题:月夜思念与寂静的思绪13. 散文《荷塘月色》—描写自然文,主题:荷花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美丽情景14. 小说《骆驼祥子》—现实主义小说,主题:贫困青年祥子的生活奋斗与悲剧命运15. 诗集《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主题:宋代文化与词人的爱情抒发16. 散文《记承玺洞窟》—游记,主题:承玺洞窟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17. 诗歌《雨巷》—古体诗,主题:雨巷中的孤独与乡愁18. 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游记,主题: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差异19. 小说《1984》—科幻小说,主题:官方威权与个人自由意志的冲突20. 诗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诗,主题:冶炼工人的困境与成长故事21. 散文《致橡树》—私人书信,主题:爱情的甜蜜与伤痛22. 诗歌《黄河颂》—长诗,主题:黄河的壮丽与人民的英勇情怀23. 散文《母亲》—记叙文,主题: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奉献24. 小说《傲慢与偏见》—社交小说,主题:爱情与婚姻的误会与积极解决25. 诗集《诗经》—古代诗集,主题:古代文化与诗人的感情寄托26. 散文《日本杂谈》—游记,主题:日本的自然风光与文化习俗27. 诗歌《枫桥夜泊》—七言绝句,主题:夜晚船泊枫桥的幽静与浪漫28. 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见》—随笔,主题:初见与深情的人生感慨29.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现代小说,主题:追求梦想与财富的华丽与虚幻30. 诗歌《登高》—古体诗,主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人生思考31. 散文《让人心动的永远是不可及》—思辨散文,主题:追求完美与现实的差距32. 诗歌《水调歌头》—杂剧词,主题:爱情的欢乐与迷茫33. 散文《神秘的西藏》—游记,主题:西藏的圣洁与神秘之美34. 小说《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小说,主题: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与人性的展现35. 诗集《唐诗选》—唐诗精选,主题:唐代文化与诗人的人生触动36. 散文《漓江风光》—游记,主题:漓江的水乡风景与文化传承37. 诗歌《将军令》—七律,主题:战火中壮士的忠诚与荣耀38. 散文《人生如戏》—叙事散文,主题:人生的喜怒哀乐与真实情感39. 小说《白鹿原》—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白鹿原的家族恩怨与历史变迁40. 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词,主题:离别的伤感与回忆之美41. 散文《旅程》—游记,主题:旅行中的心灵历险与人生体悟42. 诗歌《月夜》—五言绝句,主题:月夜的宁静与思念之情43. 散文《绿》—环境散文,主题:绿色环保与自然生态的重要性44. 小说《小王子》—幻想小说,主题:童心与人性的纯真与深思45. 诗集《全唐诗》—唐诗总集,主题:唐代文化与诗人的社会观察46. 散文《川西高原之旅》—游记,主题:川西高原的广袤美景与民族文化47. 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立场诗,主题:感叹时光流转与亲情传承48. 散文《温暖的人间》—社会散文,主题:关爱他人与传递温暖的力量49. 小说《围城》—现实主义小说,主题:城市中人们的焦虑与困境50. 诗歌《晚春》—古体诗,主题:春天的丰硕与自然的奇妙51. 散文《黄山之旅》—游记,主题:黄山的壮美与云海奇观52. 诗歌《明月几时有》—七言绝句,主题:月亮的幽静与恒久的爱意53. 散文《我的母校》—回忆散文,主题: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54. 小说《人间失格》—自传体小说,主题:内心的自我反省与精神困顿55. 诗集《清平乐》—清代诗集,主题:清代文化与诗人的江南情怀56. 散文《阳朔记》—游记,主题:阳朔的神秘山水与民俗风情57. 诗歌《春夜喜雨》—七言绝句,主题:春夜雨水的清新与喜悦58. 散文《岁月静好》—叙述散文,主题:岁月流逝与生活点滴的美好59. 小说《三体》—科幻小说,主题:人类与外星文明的交锋与命运60. 诗歌《情人》—赞美诗,主题: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以上就是60篇经典的大学语文课文,涵盖了多种文体和主题,希望这些课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大学语文教材第十一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2. 先秦文学3. 秦汉文学4. 魏晋南北朝文学5. 唐代文学6. 宋代文学7. 元代文学8. 明清文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
2. 教学难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与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文学概述1. 导入新课:介绍古代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征。
2. 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文学特点。
3. 学生讨论:结合自身所学,谈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
第二课时:先秦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诗经》、《楚辞》等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秦汉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史记》、《汉书》等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史记》中“纪传体”的写作手法。
第四课时:魏晋南北朝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古诗十九首》、《陶渊明集》等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古诗十九首》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第五课时:唐代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杜甫、李白等诗人的创作风格。
大学语文宋代文学重点

西游记:吴承恩。
经历了由佛经小说向神魔小说的转化。
主旨:1宣扬”心学“。
从本文实际来看,主旨是采用奇幻的写法,通过孙帮助唐取经的故事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揭露讽刺了现实的黑暗。
艺术成就:1“极幻”而“幻真”。
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用超凡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
奇幻瑰丽的神话世界,并在“极幻”中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
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有着深刻的现实批判性。
2奇绝的形象塑造艺术。
首先做到了物性,神性,人性的三位一体。
其次,立足于现实,多角度,多色调的刻画人物复杂的性格。
3浓烈的喜剧色彩和幽默诙谐的风格。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以写狐画鬼的超现实方式,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1揭露批判社会的现实。
促织。
席方平。
2讽刺批判科举制度。
书痴,仙人岛。
3讴歌美好的爱情。
青风。
阿宝。
鸦头。
4宣传伦理道德。
艺术成就:既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以丰富的想象力,新异离奇的情节,有善于在特定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恍惚迷离得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的,人情味浓厚的人物形象。
善于通过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里表现等方面描写刻画各类人物形象,人物存在的环境原本属性与其性格关系得到独具匠心的揭示。
使用浅近的语言,简约洗练而富有韵味。
儒林外史:吴敬轩。
思想内容:思想内涵极为丰富,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性化的特征和不同的层次,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作者对八股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对八和股文化熏陶下士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与反思和叩问知识分子的灵魂,对理想的质疑和对现实的无奈的悲哀是小的主题和基调。
小说展示了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卷和科举制度下文人的图谱。
不仅只是关注的一个人或几个物,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去观照一个时代的诗人群体,去探索他们的生存状态和面貌。
1深受科举毒害的八股腐儒。
2疯狂追求功名富贵的堕落蜕变的诗人。
3被科举异化而沽名钓誉的“名人4理想中的真儒形象和市井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 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背景材料
柳永( 公元987— 公元 1053年 ),原名柳三 变 ,字耆卿 ,排行第 七 ,俗称柳七 。他是 北宋第一个专力于词的 作家 。 他的词描写了 都市的繁华 、 山川的 壮丽 、 偎红倚翠的生 活 , 抒发了身世穷愁 、 羁旅行役之苦 , 写作 长词慢调 , 善于铺叙 , 语言通俗 。 有 《 乐章
简析
• 此词的首要特点是象征手 法的运用 。阑珊春意令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 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 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背景材料
• 辛弃疾,字幼安 ,号 稼轩 ,山东历城(今 属济南市)人 。
• 他一生仕途坎坷 ,报 国无门 ,一腔忠情 , 寄之于词 。他是南宋 最杰出的爱国词人 , 抒写收复中原 、统一 祖国的爱国思想 ,是 他全部词作的中 心主 题 。有《 稼轩长短
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 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背景材料
• 李清照 ( 公元 1084— 公元1151 年 ),号易安居士 ,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 ) 人 ,两宋嬗变之际著 名的女词人 。 • 李清照的词善于白描 , 语言晓畅自然 ,明白 如话 ;善用口 语 , 音律和谐 ,又抒情委 婉 ,有“ 易安体 ” 之称 ,是中国古代少 有的成就卓著的女作 家 。《 武陵春 》是 其晚年作品 。
文学概况
✓ 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有李清照 、张元干 、张孝祥 、朱敦 儒等 ,他们的词多以抗金爱国为主题 。南宋最伟大的词 人是辛弃疾 ,他的词继承苏轼豪放的特色 ,贯穿着炽热 的爱国主义情感 ,慷慨激越 ,气势宏大 , 在词的表现 手法上进行了革新和创造 ,把宋词提高到了又一个崭新 的境界 。辛派词人还有陈亮 、刘过 、陆游 、刘克庄 、 刘辰翁等 。南宋词人中继承周邦彦婉约风格并加以发展 的词人是姜夔 ,其词意境空灵 ,音律和谐 ,字句工整 。 吴文英 、 史达祖是姜夔之后的婉约派词人 。
简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 融写景、抒情为一体, 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 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 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 的一首。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苏轼说此词“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AMET 哪里可以看出这点?
试比较本诗和作者的《雨霖铃》(寒 2 AMET 蝉凄切)的异同。
宋代散文成就斐然 。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 袖是欧阳修 , 著名散 文家有王安石 、 曾巩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他们与唐代的韩愈 、 柳宗元并称 “ 唐宋八 大家 ”, 其文章成为 后人学习作文的范例 。 其中最杰出者是苏轼 , 《 前赤壁赋 》 为其代 表作 。
• 北宋著名的历史散文家司马光 , 其历史巨著 《 资治通鉴 》 具有很高的历史 、 文学价值 。
宋诗有其独特的风格和 价值 , 成就也很可观 。 宋初 ,王禹偁 、梅尧 臣 、苏舜钦等人力矫 “ 西昆体 ”,奠定了 宋诗健康发展的道路 。 北宋诗坛最有影响的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 。
南宋诗人中最有影响的 是陆游 、杨万里和范成 大 。 陆游是宋代最杰 出的爱国诗人 。宋末最 后一个大诗人是文天祥 , 他的诗大气磅礴 ,充满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 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材料
苏轼 ( 公元1037— 公元1101年 ), 字子 瞻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 ( 今四川眉 山 ) 人 。 苏轼才华横溢 , 诗 、 词 、 文 、 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 。 其文与欧阳修并称 为 “ 欧 、 苏 ”,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 “ 苏 、 黄 ”,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 “ 苏 、 辛 ”。 书法亦有苏 、 黄 、 米 、 蔡 “ 四大家 ” 之称 。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
大学语文(第2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1 文学概述 3 江城子 5 摸鱼儿
八声甘州 2 武陵春 4
文学概况
✓ 词兴起于唐朝 ,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 。北宋初期 , 晏殊 、晏几道父子的词多感伤色彩 ,范仲淹的词境 界开阔 ,格调苍劲 。到柳永 ,词风大变 , 柳永的 词反映了都市中下层人民的生活 , 抒写相思别情 , 他大量创作慢词 ,善用铺叙白描 ,其词在民间广为 传唱 。苏轼的出现 ,使词坛风气为之大变 ,他以诗 入词 ,拓宽了词的题材 ,提高了词的境界 , 开拓了 豪放词风 。北宋著名的词人还有秦观 、贺铸 、周邦 彦等 ,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的繁荣 。
简析
这是苏轼最早的一首 豪放词 。 词中写出 猎的盛况 , 有声有 色 , 场面十分壮 观 , 使人如同身临 其境 。 而结语中表 现的要求保卫边疆 、 为国效命的决心 ,
更是显出了豪迈的气 概。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1 AMET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
请找出苏轼的其他与这首词词风及内 2 AMET 容相近的词加以比较鉴赏 。
简析
讨论要点
讨论要点
请赏析“物是人非事事休”这一句中所蕴 1 AMET 含的情感体验。
2 AMET
有人说,李清照的词尽是“凄凄惨惨戚 戚”,缺乏一种激人奋进的力量,你认 为呢?
摸鱼儿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 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 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 日惹飞絮。